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葆森:用商业创造神圣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 17:41  《绿公司》杂志

  身处备受争议的行业和地域,胡葆森何以赢得持久而广泛的尊敬?

  本刊记者 | 贾林男

  1990年,他决意下海。

  父亲对此心中没底,问儿子:“你下海为了什么?”

  “为了赚钱。”他笑言。

  “咱们家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父亲的这句反问,他至今铭记在心。

  那一年,胡葆森35岁。与方风雷搭档,做了六年河南省中原国际经济贸易公司副总经理,体制内的级别是正处。一颗外经贸系统冉冉上升的年轻干部突然提出下海,准备独自在香港施展抱负,包括父亲在内的很多人一时无法理解。

  当时河南省破例批准了他的申请,胡葆森感谢组织的信任,并许下一个承诺:创业顺利的话,会很快回来参与河南的建设。

  大多数人觉得胡葆森只是“说说而已”。后来好多年里,还不断有人对胡葆森说:“当时听你承诺的那些领导早就退下来了,现在的领导谁还知道你当初说过啥?”

  可胡葆森是认真的:“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承诺是发自内心的承诺,这种承诺是你骨子里的价值观、愿景、追求。如果你自己说过的话都不能兑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既然我当时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后来建业18年的发展也只是坚守了自己的承诺而已,并没有很痛苦。”

  一个流传颇广的细节是,在建业成立10周年的晚宴上,胡葆森介绍来宾,第一个介绍的是10年前就已下台的一位老处长——那是当年鼓励他下海的人,接下来是朋友,接下来是自己的母亲,最后才介绍在任的市长、书记。这个细节让冯仑印象特别深刻,他用三句话评价老胡:待人很宽,做人很厚,立意很高。

  价值观的选择

  从18年前建业诞生起,胡葆森不断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始终探索着自己的道路。他有无数机会走出河南,去追求更大的商业利润。但他很自然地背负起这个几乎只有他才能完成的使命。胡葆森对《绿公司》记者说,他并没有因为人家上市卖了200亿,自己才卖十几亿而遗憾,“这就是自己价值观的选择”。

  当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在“向上做,向大做”时,建业却一直“向下做,向小做”。去年建业互访上,王健林和吴亚军对胡葆森要把建业的房子一直建到“乡镇”并不十分认同,王健林就判断,即使稳健如老胡,也必将走上一条扩张化的道路,“五年后建业的主战场远远不会局限于河南”。

  “做人,做企业,就是选一个地方做一件事。”这是胡葆森的回答,也是他的企业哲学。“如果我买一块地放十年,或者用做项目的钱买了万科或招行的股票,可能比辛辛苦苦建设十年赚的还多,但建业对河南城市化的贡献有多大?”他一直讲做企业要有“四个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不能统一;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能不能统一;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能不能统一;战略目标和过程能不能统一。

  胡葆森尊敬的企业家有很多。但他很清楚自己的价值。

  他说中国需要柳传志,需要王石,需要马云,因为中国需要有在世界上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耀的企业;

  他也一样尊敬双汇集团的创始人万隆,带领漯河市成为“中国食品名城”,但老先生是上一个时代的人,一辈子没离开过漯河,有些使命需要其他人完成;

  同样,中国也需要有胡葆森这样的人,根植于某个区域,推动一个区域多方面的社会进步。“云南不需要有一个人吗?陕西不需要有一个人吗?”胡葆森问,“可是你想一想,在某个区域内各方面有巨大影响力的人,并不是很多。”

  建业在河南的影响力越大,承载的东西越多,胡葆森的责任感就越强。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探索告诉世界,外省人是可以来河南创业投资的,河南人不离开河南,同样可以实现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升华。

  规律为道,道为天

  商业对于胡葆森,从来都有一层神圣的底色。

  他把建业定位于做“中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建业的企业精神是“追求卓越,坚韧图成”。为什么加一个“坚韧图成”?胡葆森解释,在河南做事肯定要走很长的路,“十年前我称河南为‘盐碱地’,在这儿创业确实有各种风险,企业要做到让资本市场认可你,一线城市可能5到8年就完成了,但在河南,就会10年、20年。”

  胡葆森之所以选择了这条“荆棘路”,在于他有一个信念:明日河南之于中国,就同于今天的中国之于世界。

  这份信念并非仅仅源于朴素的家国情怀,也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支撑:

  首先是城市化红利。2008年河南的城市化率仅为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河南有一亿人口,城市化的后劲十足;

  其次是经济基础。2009年河南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元,处于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的水平;

  还有交通优势。河南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国第一,超过英国全境通车里程数,省内最远的两个地级市之间只需两个半小时的车程。

  2002年起,建业省域化战略开始实施,开始走出郑州,用7年时间进入了全省18个地级市。“现在进入一座新的城市,我们就成了这个城市的居住标准的制定者。”胡葆森向《绿公司》记者谈起了他的梦想:

  “我一直有一个梦,一个理想,它不断驱使着我、激励着我。河南有一亿人口,县以上的城市近130个,此外还有500多个中心城镇,我们至少还需要15到25年的时间,把自己的业务覆盖到这个版图上去,实现我在8年前提出的‘让河南人都住上好房子’。未来10年、20年,我希望至少能进入100个城市,那时可能已经进入到一些乡镇了,把我最初提出的战略模型做好,把服务体系也做得非常完善,真正让这家企业对河南这个区域的经济、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这5个方面能够产生直接的、巨大的,当然也是不可替代的影响。这也算是我这样一个喝黄河水长大的河南人,对这个区域的社会进步,在这个阶段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这应该就是我的理想。”

  有一次接受访问时,胡葆森说自己是“以一种殉道者的心态,向着阳光在跋涉”。他信奉“规律为道,道为天”,当一些最基本的东西确定下来以后,企业就简单了,就不再只是一件头脑的事业,而是性情的事业与心灵的事业。如他所言:“一直做得心比较定,知道你最终的归属在什么地方。”

  “企业的进步伴随着人性的痛苦”

  长期跟国内各行各业的企业家领袖在一起切磋交流,同时也对比了国际顶尖企业的标准,胡葆森坦言,自己对建业长期处于一种不太满意的状态,总觉得离自己的要求、追求的目标差得比较远。打分的话,也就是70来分,很多方面甚至还不到70分。

  认识到企业与自己的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也清楚缩小这个差距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胡葆森最深刻的体验是管理学家泰勒的一句话:企业的进步伴随着人性的痛苦,消灭了痛苦也就消灭了企业本身。

  胡葆森给建业定下的目标是八个字“持续盈利、稳定增长”。纵览全国五万家地产商,能做到持续盈利的很多,但是能做到稳定增长,能设计出自己的增长曲线的可能不到10家。从2010年起,建业希望把自己的名字写进这10家企业之中。

  时常,胡葆森也会问投资人:“如果建业平均每年保持25%—30%的增长率怎么样?”投资人回答“很好”。胡葆森就说不要动摇他的战略方向。“在目前的方向下,建业完全可以保持这样的增长。”

  在建业的三年设计蓝图中,到2012年建业成立20周年时,能够覆盖省内40个城市,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左右,利税近20亿元,同时搭建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

  简单、专注、稳健,在胡葆森和建业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建业员工告诉《绿公司》记者,胡总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一丝不苟到经他批复的文件上,经常有对“的、地、得”用法的修改批注。

  从这个细节出发,08年底金融风暴寒冬下的那场“琢玉行动”就不再让人难以理解。历经73天,针对建业成立以来已经交付使用和正在建设的42个社区项目,胡葆森最终收集到了671个问题及建议。“就是主动找自己产品和服务上的毛病,然后再限期予以解决。”胡葆森说,对产品和服务的苛求是建业16年来从未松懈过的。

  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

  当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探索有可能超出地产界,甚至超出经济的范畴,在持续推动一个区域的社会进步上成为榜样时,在河南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胡葆森赢得了持久而广泛的尊敬。

  胡葆森把自己55年的人生分成五段,以每十年划分,五个十年五件事。“假如有一件事当初不是那样发生,我的人生都会不同。”

  1966年,11岁、小学五年级的他跟着六年级的几个同学一共12人,组成“驱虎豹战斗队”,坐在背包上一路颠簸地奔赴北京——那个毛主席生活的城市,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1976年,大学梦差一点与他擦身而过,峰回路转的命运最终又让他成为了中国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

  1980年,他在外经贸部对全国外销员进行的统一考试中获得河南省第一名,很快,他在那一代人中脱颖而出。

  1993年,他第一次与宏观调控迎头相撞。拯救企业于危难中的那单生意,要感谢自己的办事高效,还有协议书上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2008年,建业上市。仿佛《夺宝奇兵》里山门快关下的一刹那,他从门缝下跐溜一声钻过,终于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2009年,王石问老胡:“你该出本书了吧?”

  “好多人都把提纲列好了,我说再过几年吧,再把自己的心路规整一下。”胡葆森觉得别人写自己,只能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记录,真正内心深处的思考,只能由自己慢慢悟出来。

  老胡曾想过写一本书,名字都起过,叫《一个工农兵学员的自赎》。他渴望记录在那样一个非常不健全、不利的、完全被扭曲的时代和处境中,自己是怎样一路走来,如何进行自我救赎的:

  “我就是一个工农兵学员出身,那是一代人的烙印。‘文革’后大学正常的招生制度停止了,产生了5批畸形条件下招收的学生,我是这个畸形招生制度的最后一批产物。我们之前都是‘文革’前的老大学生,我所有的师弟都是77年恢复高考后的正规大学生,我们正好夹在他们中间。所以我这本书特别想献给这一代人,就是这一代人是怎么去面对这个世界,不断的去选择、学习、完善,迎接挑战,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共和国的转型。”

  “人生经历是我最大的一笔财富”

  Q=《绿公司》

  A=胡葆森

  Q:您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

  A:自己的是非观和道德观一直都比较清醒,很多事情上可以说是50年如一日。

  Q:您最不喜欢自己身上的哪一点?

  A:心软。过去讲“慈不领兵,义不经商”,就是说一个人太慈悲就不适合领兵,太重仁义就容易心软,感情容易受到干扰。

  我是一个不太好意思说不,不太好意思拒绝别人的人。年轻时有一次打篮球,落地时正好踩到同伴脚上,跟腱扭伤了,正好遇上个老太太,说自己原来一直跟着足球队到外面打比赛,熟悉运动员的伤情,让我打开给她看看。我一听她有这个经历,心软嘛,就不好意思不让她打开。于是她就开始推我的跟腱,本来扭伤后要让伤势固定,切忌用力推,她这一推可好,把原来没断的跟腱就给推断了。说好听点是我尊重别人,结果成了一个血的教训,后来没办法只能做了跟腱的愈合手术,现在一脱袜子就能看到跟腱处那道伤痕。

  Q:听说您从没开除过一名员工?

  A:我们现在的执行总裁认为员工的淘汰率保持在5%左右,企业才有活力。我是觉得人都是可教的,无不可教之人,企业大了之后,对员工还是应该有种包容的能力。哪怕你把他放到农庄去培训半年,回来接着用,再给他一次机会。08年年底行业处于危机的时候,我们从岗位上精简了200名员工,这200名员工到农庄去办了半年学习班,学习班期间工资标准不变。有些人就觉得从面子上挂不住,自己选择了辞职,但是我们没有主动的去放弃员工。

  Q:您最渴望拥有哪一种才华?

  A:弹钢琴。五六年前曾经冲动过一次,买回一架钢琴。买回以后发现得先学五线谱,学五线谱又得戴着老花镜,最后还是放弃了。现在发现学习新的东西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Q:您想过您自己像哪种动物吗?

  A:大象。很敦厚,很稳健,不主动去攻击别人,但是一旦受到攻击,自己就会爆发出巨大的一种能量。

  Q:到今天为止,您怎么总结您的一生?

  A:我的经历实际上是我最大的一笔财富。我在濮阳县城长大,但是从小带我的是我的一个表姑,姑姑没有小孩,待我视同己出,姑姑家在农村,上学时她在我家住,放假时我就回姑姑家,所以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后来在安阳地区插队,在郑州、北京也都工作生活过。乡、县、地区、省城、北京,就这样一个经历,使我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除去亲身体验以外,至少都有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82年到香港,80年代做外贸,又跑了4、50个国家,我在80年代末,已经完成了对国际社会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香港工作那十年,认真对比了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今天的中国企业家里,我的国际视野和对中国各阶层的了解,都算是比较早的。再加上我是学外语的,对西方文化比较了解。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我身上最大的一笔财富。

  “胡葆森版”的“菜根谭”

  今年是胡葆森大学毕业30周年,他萌生了把自己30来年的思想、意识观念系统清理、盘整的念头。他佩服冯仑动不动就能写出那么多好东西,他说自己写的东西不会太多,“可能会很薄,但是会把自己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体现出来。”

  胡葆森钟爱《菜根谭》那样精炼而深刻的文字,他的写作习惯是“一年一文”。每年年初,集团刊物《建业》都会发表胡葆森一篇新年寄语,无论是《登者无极》、《期待真心英雄》,字数常不过千字,但每每在企业界颇受推崇。

  2009年初,在一轮房地产周期性调整结束后,他在《向农民学生存的智慧》一文中说:“脚踏实地,是农民与生俱来的品质;本分守己,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底气;忍让示弱,是农民得道多助的法宝;勤俭致富,是农民恒久持家的秘笈。”

  2010年初,针对地产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他在《在变与不变中继续前行》一文提出了建业的“7个不变”和“5个变”:无论行业形势如何起伏,格局如何变化,建业“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变;“省域化战略”和“Central China”的方向不能变;“追求卓越,坚忍图成”、“永不妄称第一,决不甘屈第二”的企业精神不能变;“规范经营、阳光操作”的原则不能变;建业人在艰苦跋涉中匀速前进的心态不能变;建业人“琢玉成器”做事的标准不能变;建业人勇于担当、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不能变。而在经营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产品观念上,要不断超越自己,向着阳光艰苦跋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