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高端低碳园区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7日 16:34  《中关村》

  ——访北京高端低碳园区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北大教授陈国谦

  本刊记者/沙磊

  一个真正的低碳园区的建立,应该从系统的层面核算材料、设备、能源、人力投入造成的碳排放,这才是真正的低碳评估体系。

  低碳热带动了很多科技园区向低碳园区转型,同时也带动了低碳园区领域的研究。

  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热力学课题组长期从事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领域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所承担的相关课题入选国家973计划,为低碳园区系统评估体系研究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据了解,该课题组在生态投入产出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城市系统碳排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建立了涵盖全球经济、中国国民经济和区域与城市经济的多尺度体现碳排放基础数据库。

  正因如此,吸引了来自中关村亦庄园北京经开投资公司的目光。

  早在去年底,该课题组已与经开公司进行了初步合作,成立北京高端低碳园区研究中心,对中国低碳园区的系统测算技术与评估体系展开了系统研究,并形成了《中国低碳园区的系统测算技术与评估体系》的基本研究框架与基础讨论稿。

  身为中心首席科学家、该课题组负责人的陈国谦教授表示:“低碳产业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园区评估体系的构建,低碳设施与低碳技术的应用,低碳产业的集聚,低碳管理的实施等。”

  “低碳产业园的标准与评估体系作为建设低碳产业园的核心内容是低碳园区整体架构的前提和关键,它引导和规范着产业园的各种低碳实践。”陈国谦强调。

  什么是低碳评估测算体系

  《中关村》:烦请简要解释低碳园区概念?

  陈国谦:低碳园区可以定义为园区系统在满足必要的运行条件下,以系统产生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据此,可以得出低碳园区的概念具备以下的含义:园区要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上均体现低碳;园区系统在减碳的同时,必须满足园区必要的运行;园区碳排放量的最小化与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低碳园区必须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中关村》:烦请简要解释低碳园区的基本理念?

  陈国谦:低碳园区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思想领先。低碳园区的设计和规划必须基于科学的系统测评基础上。二是目标明确。低碳园区必须在实现系统减碳的同时,实现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三是系统构建。低碳园区必须是在系统科学指导下实现设计、规划和建设。四是因地制宜。低碳园区的建设和运行必须保障在低碳的前提下,实现园区经济、能源、环境多维度的持续发展。五是效益最大。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实施面向低碳的园区系统综合管理、优化和调控。

  《中关村》:一个真正的低碳园区的建立,应该从哪些层面进行核算?什么才是真正的低碳评估体系?

  陈国谦:传统上,对于典型园区的碳排放测算来说,往往考虑的是园区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能源消费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进一步的计算也只是把各种材料、设备、能源、人力的消费量乘以相应的碳排放因子,然后进行排放数量累加。由于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基础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目前计算依据的某种材料的碳排放因子实质上也只是该材料生产过程中一系列末端排放的累加,也就是一个直接排放的含义。实际上,对于某种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材料、设备、能源等各种产品作为中间投入,而这些中间投入产品的生产也会产生碳排放,伴随中间投入的碳排放的总和,称之为间接碳排放。

  真正的碳排放计算应该包括直接和间接的碳排放量的总和,即体现碳排放量。例如,太阳能的使用从末端来看,并不存在碳排放,然而其制造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从而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因此,从末端的观点判断低碳,会导致片面、割裂地鼓励某些产生大量间接碳排放的技术,甚至可能造成总体的碳排放的增加。一个真正的低碳园区的建立,应该从系统的层面核算材料、设备、能源、人力投入造成的碳排放,这才是真正的低碳评估测算。

  低碳评估测算体系的运用

  《中关村》:运用低碳高端园区评估体系,能否判断出全国其他园区的碳排放状况进而判断怎样的园区才符合低碳标准?

  陈国谦:由于以往在理论和方法上均未涉及低碳园区的测算,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关于低碳园区测算技术的研究。目前仅有一些涉及单一建筑的“绿色评估体系”,如国际著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加拿大的BEPAC,日本的CASBEE和国内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但上述建筑评价体系中的测算技术均未涉及低碳的理念。因而,上述体系所涉及的减碳本质上还只是停留在末端减碳的思路上,其最终衡量的还是集中于考虑末端减碳,而忽视在减少末端碳排放的过程中已经额外增加的碳排放成本。

  因此,使用以往这种末端减碳的体系进行评估,即使符合其所谓的标准,也并不是就能够获得真正的减碳,真正的减碳,应该用系统减碳的技术,随后选定不同的样本核算出样本各自的碳排放量,从而再制定标准,才能真正判断什么样的碳排放量,才是真正符合低碳标准的。

  《中关村》:低碳高端园区评估体系的目的是在于评估已有的园区,还是从最开始就起到引领园区建设的作用?

  陈国谦:事实上,两者兼有。我们可以应用该评估体系,找出并测算园区建设中的主要的碳排放点,从而修改并优化建设方案,在建设过程中持续获得碳减排量。园区建成后,其物流和管理体系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仍然需要不断优化,事实上,减碳无时间极限,需要应用该体系不断改进。当然,我们也需要做到基于该体系的核算,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从而真正在源头上实现低碳。

  低碳评估测算体系的成本

  《中关村》:把我们的产业园打造成为低碳产业园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多少的投入?

  陈国谦:按照日本德国等成熟市场的经验,建设一般低碳建筑比普通建筑大概增加5%左右的投入。然而对于中国这种在发展中的仍不成熟的体制,其成本增加空间其实是非常机动的,最终低碳建筑的成本会增加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于成本增加的接收程度。成本的提高既不是实现低碳的必要条件,同样也不是实现低碳的充分条件。

  因此,北京大学与经开投资股份公司的合作中,我们需要强调并不是使用最新的技术、增加投入就能实现低碳的,从另一个角度上也就是说并不是实现低碳就一定需要提高成本的。

  《中关村》:低碳技术的增加,会造成经济成本的上升吗?对此有何考虑?

  陈国谦:事实上,某些所谓的节能减排技术,一是造价昂贵;二是造成的额外的碳排放会极大地削弱获得的末端碳减排利益,甚至造成碳排放成本高于低碳收益的结果。因此,应用系统减碳评估体系,可以真正选择碳减排量较好,同时价格也较低的技术,摒弃昂贵且系统碳减排量较小的技术,例如,可以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取代昂贵的废水处理装置,从而实现经济成本下降和减碳的双赢局面,这样不仅仅是实现了减碳,甚至直接将碳源变成了碳汇,实现了根本的扭转。

  此外,园区运行过程中应用真正的系统减排技术而获得的节能量,长期积累也是客观的经济收益;而且减下来的碳排放量通过碳交易市场也可以获得客观的经济收益;目前,国家和相关部委会配套相应的减碳专项资金,这也会抵消部分经济成本。

  另外,因为从系统整体的角度着眼,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考察,所以在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就会从各方面来强化低碳配置,尤其是强调物流配置的低碳化。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