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金涛:系统风险还是行为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 13:57  《新财富》

  作者:周金涛

  关键词:新财富;出口;库存周期

  我们在前期一再提出欧美库存周期将在2010年3月之后进入加速期的必然性,中国未来3个月的出口数据将直接验证我们所说的欧美库存周期第二峰会否真正出现,全球经济和市场都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中的美强欧弱情形到达极致。2009年四季度美国经济数据的优异表现事实上就是库存周期的第一峰,这也是美强欧弱格局及美元升值的内因。随后出现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美强欧弱的格局达到极致,从而造就了美元的迅猛升值。但是,在欧元大幅贬值之后,美强欧弱的格局也将朝着另外的方向转换。

  一方面,美国的库存周期开始进入真正的高峰;另一方面,美强欧弱的格局已经度过了极致期,3月之后的市场开始面临着新的环境,而这是我们分析市场趋势的出发点。首先,就美国库存周期的第二峰而言,其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出口的继续回升,如果成为现实,则中国的政策紧缩预期就会更强,此时存在着经济和通胀同时向上的预期,在经济向好与政策紧缩的博弈中,紧缩预期压抑了经济向好的冲动,从而使市场缺乏激情。同时,出口的持续向好则可能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对冲有关出口可持续性的预期,在经济周期复苏的后期,预期的兑现就是这样影响着市场,从而不断压抑着市场的趋势。

  与此对应的是,美元的波段升值可能已经进入高位区域,市场已经预期美元没有进一步的上升动力,近期在美元高位横盘期间,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走势就直接说明了这一点,也许到了美元真正贬值之日,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走势反而是到了尽头。美元停止升值可能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一个压力舒缓的时点,因为人民币选择在此时升值可以把对出口的影响尽量减小。

  事实上,无论是政策紧缩还是升值,对经济都是一种紧缩效果,但是,这种紧缩是在经济增长动力并不稳固且结构性通货膨胀很严重下的紧缩,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甚至在我们看来,中国经济长期的升值压力随着由外需转内需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在减弱,何况,中国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已经使升值变得慎而又慎。因此,虽然我们预期加息或者升值会出现,但是相信只会出现一次,因此当这种预期兑现或者这种预期减弱的时候,才是市场激情恢复的时候。根据前述对欧美库存周期和美元的分析,2010年4月之后或许一切都将渐渐明朗。我们的基本判断是,3月仍将维持现有震荡格局,至少从基本面来看虽不存在系统机会,但也没有系统性风险。当紧缩预期兑现的时候,市场或许还存在着周期性估值修正的行情。

  4月之后也许是2010年的决战时刻,因为目前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基本都不决定于国内的因素,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均衡阶段,我们基本无法从国内找到什么趋势性超预期或者低于预期的因素。就全球而言,二季度欧美库存周期第二峰出现实际上意味着全球2008年底以来的库存周期的最高点,同时也意味着经济周期由被动的库存周期向主动地周期转换的开始。因此,第二峰出现与否及其强度真正决定了全球经济2010年,甚至未来两年是否存在着系统性风险。从这个意义看,我们已经面临着方向性的选择。如果库存周期转换成功,尽管下半年会出现二次去库存,但将只是一个扰动因素;如果库存周期转换不成功,相信就将是一个市场选择方向的时刻。

  但我们仍然相信美国库存周期第二峰出现的必然性,从而,在没有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市场结构问题。当前的市场格局就是主题、创新和消费的估值高企,而周期的估值处于相对低位。这种情形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因为复苏的后半期就是一个大家热切预期新的增长点但又没法立即兑现的过程,估值的结构性分化长期存在。就当前的市场状况而言,虽然把创新和消费当做长期的战略筹码,但是短期的绝对收益不一定能超越周期性行业,所以,如果仍然存在着波段行情的话,其突破口当是周期性行业。因为除了估值优势外,欧美库存周期第二峰的出现会拉动相关周期性产品的价格。

  如果单纯看短期超额收益,周期性是一个博弈的选择。而从全年的博弈来看,这个选择的最佳时期就是4-5月。我们的分析并非说明这个博弈出现的必然性,而只是一种逻辑上的推导。从短期来看,这个逻辑还不能为市场所广泛认同,所以,我们仍然不认为创新加消费会出现深幅调整,而真正如我们所判断的出现库存周期高峰后紧缩预期兑现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这种局部风格上的转换。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战略问题的判断是可以斩钉截铁的,但是战术问题上的判断往往只是一种思辨游戏,虽然这不是我们擅长的,但却是2010年市场必须考虑的问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