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蓄势下的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31日 21:48  《投资与合作》

  一年一次规模庞大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于国际民生的提案都会成为经济界热议的话题。如若搜索今年“两会”的关键词,或许会发现“蓄势”与“拐点”两个词出现率着实较高。

  正处于中国经济最前沿的VC、PE领域似乎也正在酝酿着一场变局。

  纵观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已呈现出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融合竞争,而且人民币基金逐渐成为中国市场的募资主导。今年2月初,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中信绵阳产业基金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民币股权基金的募集,规模达90亿元;3月初,复星集团与凯雷投资集团联合成立投资基金。此外,黑石、瑞银等外资巨头近期纷纷宣布设立规模不等的人民币基金。

  一系列新人民币基金的成立无疑都在证明,过去十年以外资为主导的中国VC、PE市场,已经发生着巨大改变。与当初带着大把美元来中国挑选项目的情景不同,如今外资基金经理们开始放下身段主动寻求与本土机构的合作。从最初的“导师”角色到现在的“合作”态度,外资基金瞬时以“崭新”姿态亮相中国。通过在中国直接募集人民币基金,无疑为外资基金打通一条更便捷的路径来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蛋糕;而且在相关新政策出台的利好环境中,能够把触角伸到以往只能觊觎而无法触摸的产业领域,投资的领域和收益将发生显著变化。

  对外资基金来说,环顾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如果在中国内地设立机构,或者与境内资本携手,他们将占领竞争的先机。而内资基金对与外资基金的合作热情也相当高涨,外资基金先前的成功历史,对其有着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借助外资基金的专业性和品牌效应,内资基金可以更好地投资境内企业,从而获得超额回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创业板推出、海外上市等退出渠道的增加,极大催生了境内外资本的携手,创造一个又一个双赢的契机。

  不过这种中外合资方式未来的结果预期还为时尚早,摆在内外资基金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如外资基金设立人民币基金时,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如何体现公平性?出现好项目时,外币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大都是不同的LP,选定一个项目时该用哪支基金投资?从目前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美元投资人普遍担忧利益冲突问题,一个基金公司同时管理着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这就跟一个人同时在两家企业工作一样,会不会严重损害基金投资人的利益?外资基金既管理外币基金,又管理人民币基金,客户的利益到底该如何平衡?此外,外资基金即便顺利设立了人民币基金,是否能够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仍是一个未知数。

  不管怎样,外资基金与本土基金的融合,对于时下中国蓄势待变的VC、PE市场来说,都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凭借国人的智慧上述问题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