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参与对台武器军售 波音遭遇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 20:06  《小康·财智》

  文|《小康·财智》记者 黄君发

  买不买波音飞机,对航空公司而言,并没有太大影响。而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对波音而言,则可谓致命打击,它意味着波音将失去民用航空的未来市场。

  波音做梦也没有想到,本来是属于中美两国的一场争端,却烧到了自己身上。

  1月29日,美国当局宣布了新一轮的对台军售,包括60架黑鹰直升机、爱国者三型导弹系统、2艘鹗级猎雷舰、鱼叉反舰导弹、博胜指管系统,总额达63.92亿美元。

  中国政府随后做出了迅速反应。在接连抗议之后,中国先后出台了包括暂停两军计划内互访项目等在内的四项反制措施,这其中,尤以将对参与对台军售的美国企业实施制裁最为引人注意。

  1月30日,中国外交部称,美国若不取消总额64亿美元对台武器销售计划,中方将对参与其中的美国武器公司实施制裁。这意味着,在最新对台军售计划中将供应相关系统的一些公司可能会在其他商业领域面临压力,其中包括波音公司(Boeing)、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和雷神公司(Raytheon)。

  当头一棒

  据悉,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宣布对美国相关公司实施制裁。此前,对于美国的对台军售,虽然照例会提出抗议,但从未把参与武器销售的公司列入目标。

  有业内专家认为,尽管中国政府当前尚未公布制裁名单及措施,不过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最终不改变对台军售的错误决定,那么中国肯定会将制裁参与售台武器美国公司的决定化为实际行动,并且拥有多种制裁方式和内容的选择。

  据了解,参与对台武器军售的四家美国公司均为“军民融合、军民两用”策略的大型企业集团,除了军工制造,还广泛涉足各种民用领域。不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和雷神公司(Raytheon)并没有直接在中国开展业务。

  这意味着,一旦中国政府实施制裁,真正的受害者只有波音和联合技术公司,尤以波音受冲击最大。这家号称在1972年就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并为中美建交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企业通过长期的积极布局,目前在中国拥有着非常庞大的业务体系,几乎涉足到了民用航空的方方面面。

  波音的这种布局显然得到了回报。波音中国网站显示,截至2009年8月,波音已经在大陆销售了700余架飞机,占中国民航机队2/3以上,赚了至少560亿美元。

  种种迹象显示,波音的回报本来可以继续。波音甚至计划在未来20年间向向大陆市场出售约合2700亿美元的飞机。

  不过,中国政府制裁的出台,可能意味着波音在中国的美好愿景都将暂时告一段落,特别是在全球航空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

  有数据显示,2009年国际航空旅行需求下降3.5%,跌幅创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这之后,航空公司纷纷放慢扩张并削减航班。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表示,全球航空业可能将耗费3年时间以走出衰退期。

  受此影响,各大航空制造企业的接单数量也出现了明显下滑。

  空客首席运营官约翰·莱希(John Leahy)就悲观地表示,空客预计今年将获得250至300宗订单。这意味着在2007年获得创纪录的1458宗订单后,空客订单量将连续三年出现下滑。约翰·莱希预计,这一状况在2012年前不会得到好转。

  比空客更糟的是波音。数据显示,2003年开始,曾经稳坐飞机制造业头把交椅的波音无论是从订单量和交付量上一直都落后于空客,去年更是创下了近15年来最差的年订单纪录。

  痛定思痛,波音把其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号称波音生命机型的787上,希望可以借助于这一机型重新回到老大位置。目前,波音787一共收到了来自55家航空公司的840架确认订单,其中57架来自中国。

  而波音一旦面临中国政府的制裁,这很有可能意味着全球表现最好的中国航空市场将对其关上大门。

  国航董秘黄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很坦然地表示,国航确实也订购了波音787,不过订单是否仍将执行将听从上级意见,“与政府保持一致”。

  这显然不是波音所愿意看到的。难怪在2月1日中国联合航空公司引进波音737-800飞机的新闻发布会上,波音中国总裁王建民一脸忧郁。半个月之前的1月22日,王建民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波音2010年将继续加大在华合作力度”,“共同将双方的全面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军工民用难兼得

  对于突如其来的制裁风波,波音公司显然始料不及。

  3月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波音中国传播事务副总裁王玉奎颇为无奈地表示:“美国对台军售是美国政府的决定,波音公司是没有什么可做的。”

  在媒体面前,波音露出了一脸的委屈。显然,波音可能从未想到其会遭到来自中国政府的制裁。不过,对于如何防范“军用民用一体”的特殊企业性质所带来的潜在不利因素,波音很可能早有准备。从波音的中文网站上看,波音俨然把自己装扮成为了一家单纯的民机生产商,找不到任何军用武器制造商的影子。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几乎很少有人知道那个生产737的波音,原来还是F-16战斗机、V-22鱼鹰的生产者。只有登录到波音防务航天安全集团(BDS)的官网,才能看到那些熟悉的琳琅满目的军火产品目录。

  王玉奎并不认为波音是在刻意掩饰自己军工制造企业的身份,只是解释说,波音中国没有军工部分的介绍是因为波音在中国没有从事军工制造所致。此后,王玉奎开始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其他与军售和制裁相关的问题。

  令外界疑惑的是,波音此次涉及对台军售的产品总价值才3700万美元,远不及任何一架波音飞机的价值,为什么波音却如果看中此次对台军售,以至于即便面临丧失中国市场的危险,也要含糊其辞呢?

  原来,出售武器军火已经成为了波音最大的收入来源。事实上,2003年以来波音的军品收入一直超过民品收入,特别是2004、2005年美国发动战事频繁的时候,波音的军用收入是民用的1.5倍。刚刚公布的年报显示,波音2009年营业收入增至683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波音在国防以及航天安全部门业绩的增长。

  很显然,对于一个已经蜕变成为过于依靠军火武器收入延续销售神话的企业而言,让其放弃武器军火生意显然很不现实。因为一旦放弃此次对台军售生意,很有可能波音从此得不到美国军方的信任,进而影响后来的订单。

  在美中联合商会会长林志共看来,这也就是波音如何看重此次对台军售,即使面临丧失中国市场的危险也在所不辞的缘由所在。资料显示,目前来自中国的收入只占波音全球总收入的4%。

  林志共认为,任何商业都不可能偏离政治风险,军工企业更是如此。这就需要企业在鱼和熊掌之间做出权衡。波音肯定也知晓其中道理。只不过,在现实的经济利益和不确定性的政治面临之间,波音选择了前者。

  中国市场之忧

  虽然仅仅是波音决策者眼中的“鱼”,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拥有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空中旅游市场,并被视作全球民航业的未来希望所在。

  数据显示,相比2000年,中国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已经扩大了2.4倍。未来20年,机队规模将以6.4%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并在2027年增长至原来的三倍达到4560架飞机,与目前欧洲机队的规模相当。 

  波音中国业务发展副总裁肯尼斯·雅塔曾经预测说,未来20年,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将需要3700架新飞机,占整个亚太市场需求的41%,这意味着价值3900亿美元的投资。届时,中国将成为波音公司的第二大商用飞机市场。

  极度看好中国市场的还有空客。空客预计在未来20年,来自中国的订单将占到亚太地区飞机订单需求的约三分之一。欧洲空客公司(中国)总裁博龙认为,中国不但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同时也是最具潜质跃升为全球最主要航空市场的国家。

  波音目前的被动一定程度上给了空客机会。林志共推测,空客很可能会利用波音的这一危机,争取来自中国的更多订单。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这样做也可以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借此来继续改善中法关系,同时也可以给波音持续施加压力。事实上,两年前中法关系紧张之时,波音也利用同样的方式获得了来自中国的订单。

  除了空客,波音还将面临来自中国本土飞机制造企业——中国商用飞机制造公司的激烈竞争。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国产大型客机C919将于2012年后试飞,立志跻身国际大型客机市场,与空客与波音公司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中国商用飞机公司销售经理陈进说:“国产大飞机与同类机型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在燃油消耗方面,C919将比目前所有机型减少12%~15%。”

  从目前来看,C919似乎已经赢得了不少赞誉。美国《商业周刊》称该机型为“中国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空航天工业的先锋”。英国广播公司(BBC)则预测,C919将直接与空客A320和波音737这两大飞机工业的“坚定分子”形成竞争,挑战空客和波音公司的商用飞机全球市场地位。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相关人士指出,中国的C919一旦成功投入使用,则代表中国具备了与空客和波音公司相同的飞机生产能力。

  来自中国商飞的消息称,C919已开始接受预订业务,并将于2014年实现首飞,届时可年产150架。有消息称,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的两家——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都已经表态将给予支持。预计未来20年,中国大飞机将有2000多架的市场份额。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将有着更多选择的中国市场,处于夹缝中的波音本来就命运多舛。一旦再遭遇制裁危机,波音很有可能就此在中国市场一蹶不振。

  民航业一资深人士对记者介绍说,与别的产品不同,飞机采购权都掌握在民航局手里,民航局不批准买波音飞机,航空公司则没有任何办法。

  买不买波音飞机,对航空公司而言,并没有太大影响。而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对波音的而言,则可谓致命打击,它意味着波音将失去民用航空的未来市场。

  制裁难题

  正因为中国航空市场对于全球航空制造企业的重要性,国家拟制裁波音等对台军售武器制造企业消息一出来,就引发了全国的热议。

  军事专家宋晓军认为,不要以为波音真能给中国送来什么核心技术,中国人应该开始抵制美货了,“在艰苦环境下成长更快,没有美国技术我们自己干。”

  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希望能够通过制裁“让美国以失去640亿美元的代价去反制这64亿美元交易”,只有这样才能让美国有所顾忌,“因为波音也是美国身上的肉。” 

  张召忠同时也强调说,即便是制裁,也不能够太偏激,“要权衡利弊,制裁的地方应是对方的软肋,并且要对中国影响比较小。”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这恰恰是一大难点。

  波音在中国投资巨大,事实上波音是中国航空工业最大的海外客户。其从中国的采购金额大大高于业内其他任何公司。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音从中国购买了价值超过15亿美元的航空硬件。这一数字在未来数年还将增长一倍以上。波音在中国的采购目录中则布满了中国企业:陕西宝钛集团为波音生产钛锭及钛金属薄板;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是波音787方向舵的唯一供应商;哈飞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为波音787提供翼身整流罩面板。上海飞机制造厂提供波音新一代737水平安定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提供波音787垂直尾翼前缘和波音新一代737尾段部件;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生产波音737垂直尾翼等。

  如今,5700多架飞行在世界各地的波音飞机上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组件。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报料称,大部分本土航工企业如西飞、上飞、沈飞等相当部分收入均来源于为波音、空客配套零部件。相比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本土企业加工的零部件技术含量均不高。

  该人士因此担心,一旦贸然对波音实施制裁,显然同时也伤害了作为波音供应商的中国本土企业的利益。因为“零部件找谁做都是做,不一定非得找中国企业”,这样做很可能损害国内航空工业企业的利益。

  而“目前为止,除了波音,中国民航企业的客户只有空客”。和所有别的行业都一样,民用飞机制造领域空客一家独大很有可能造成空客的漫天要价,并削弱中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采购设备的能力,最终损害民航企业的利益。

  制裁是把双刃剑,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林志共由此认为,中国对波音实施真正意义上制裁的可能性并不大,“充其量是少买几架波音飞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