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艺术赞助人:硅谷企业家的新角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6日 17:44  《中关村》

  硅谷一些重要企业家们中已经出现了赞助艺术的风气,在他们众多的头衔中,又多出一个艺术赞助人(Patron)的称号。

  舒建华

  七年前,我在旧金山南边的KTSF26电视台做财经节目Business & People制片人,经常在硅谷访谈高科技界人士,在讲完技术、市场、产业等主题后,有时候会聊点艺术。有一天有位意气风发的企业领导指着他办公桌对面墙上挂的一幅油画,对我说:“这画多好!前几天陪太太购物时顺道买的,便宜得都不好意思,我都替画家感到不平”。我一看这画,实在不知说什么好,就转开话题了。过一段时间,我去他家参加聚会,这幅画又居然又挂在他的客厅里。我实在忍不住,私下跟他说:“这宝贝画你是多少钱买的?”“500美圆”。“在深圳批发只有50美圆”。“有这样的事?”有一次,他去深圳视察工厂,特意去了趟大芬的油画村。回到美国家里,进门第一件事,就冲进客厅,把那幅油画摘下来,扔到杂物间里去了。弄得他太太一头雾水。

  从1955年“晶体管之父”肖克利从美国东部的贝尔实验室回到西部创业算起,硅谷发展也有55年了。从六七十年代的芯片、八十年代的个人电脑、九十年代的互联网到近些年来的互联网的深度社会化和产业化,硅谷都是领袖群伦,成为世界的高科技之都。就硅谷本地来说,55年间创造的财富是无比惊人的。很显然,硅谷的钱,也开始从“新钱”( New Money)变成“老钱”(Old Money)了。钱分新和旧,当然不是纸币的新和旧,而是拥有者,尤其是大量和巨量拥有者们,对钱的看法或者是用法,有了变化。拼比股价和市值,是“新钱”的标记;“老钱”就不同了,它承认赚钱是种技术,而花钱是门艺术。凡事都分“技”、“艺”、“道”,“艺”在“技”之上,所以,“老钱”总是对“新钱”有看法的。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高速工业化,欧洲老大陆上大大小小的显贵们就有点瞧不起新大陆上的企业家。1929年2月法国有名的画商雷奈•詹泊尔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受邀去洛克菲勒家族的一处庄园作客,在日记里重重记下一笔:“此地乡村,极不乏有钱之人,但他们生活刻板、单调,有钱不会过日子,连怎么吃喝都不知道。”假如热情有加的主人看到这段话,酷评如斯,岂不是要气昏过去!过些天,詹泊尔又贬损一些美国收藏家的品位不高,“他们让你欣赏他们的藏品,同小孩让你夸奖他们的玩具差不多”。这种“老钱”对“新钱”的看法,在硅谷崛起之后,美国东部对它的看法,也应该是一样的。当然,钱总是最聪明的,不用外力推,它自己也会变“老”。硅谷知名的风险投资家沙正治早年在甲骨文公司做过副总裁,我在他办公室里听过他对甲骨文总裁拉里•艾立森的评论,“艾立森拼命干就是想比比尔•盖茨有钱,后来真的有过一天,就一天,他如愿以偿”。后来我看过一本艾立森的传记,他热爱日本文化是出了名了,有一次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找他捐款。艾立森就大咧咧地说:“告诉我哪几样日本的艺术品是你们博物馆买不起的。”我想他的意思是:博物馆买不起的话,他自己先买下来,家里先摆着,会有一天捐给博物馆的。

  看来,硅谷毫无疑问进入了“新钱”变“老钱”时代。我开头讲到的扔油画的故事只是这个大转变时代的一个小插曲。令人欣喜的是硅谷一些重要企业家们中已经出现了赞助艺术的风气,在他们众多的头衔中,又多出一个艺术赞助人(Patron)的称号,这一称号又让他们深为喜乐、深感自豪。2004年春,我们去采访李信麟先生。他是硅谷元老级的高科技创业家,1972年他创办的研制转轮印表机的公司Diablo Systems以2800万美圆被施乐公司并购,1978年,他创办的Qume公司以1亿5500万美圆被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并购,在乔布斯创办苹果公司之初,就得到过李信麟不少指点。李信麟又是第一位加州大学的华人校董,多位美国总统的劳工事务的顾问。采访中他对自己创业上的成就表示得很平淡,但一提捐助中国的文化教育他热情就上来了,尤其当他提到他带头募捐50万美圆维修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时,我说佛光寺非常有名,是目前中国仅存的唐代地面建筑时,他简直乐开了花。中兴电脑董事长杨俊龙1980年代初在伯克莱大学攻读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遇上了个人电脑的兴起,就辍学开始创业,使中兴电脑成为硅谷地区最大的私营电脑连锁商,2004年杨先生和夫人叶燕卿一起捐赠100万美圆,在伯克莱大学新建的田长霖大楼内东亚图书馆中设立“杨俊龙、叶燕卿艺术史展览厅”,同时又在位于硅谷中心位置的中兴电脑大楼顶层设立硅谷亚洲艺术中心。硅谷亚洲艺术中心500平方米的展厅,平均每月2场艺展,6年来,先后为林学善、牛克思、沈耀初、王己千、张大千、郑月波、傅狷夫、侯北人等前辈和当代艺术大师以及新一代艺术家举办100多场展览,成为硅谷地区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展览中心。2010年3月与硅谷最重要的华人科技组织美西玉山科技协会联合举办2010年3月《美好生活——美西玉山科技协会会员和家庭成员艺术创作展》。

  2003年春,我参加亚美科技商会的年会时,遇见了韩裔创业家李锺文,他年逾七旬,精力弥满,喜欢开跑车,有很高的中文修养,阅读、书写都很流利,我当时指着他名片上Chong-Moon Lee说“你有没有中文名字”时,他顺手就把中文写出来,书法见功力。李锺文早年成功创办过Diamond Multimedia Systems,后来又创办AmBex风险投资公司。他的壮举是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捐赠了1600万美圆,亚洲艺术博物馆新馆因此也命名为"Chong-Moon Lee Center for Asian Art and Culture"。我问李锺文如此巨额捐赠,动力是什么?

  他说:“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西半球最大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品的藏量只仅次于大英博物馆,身为亚洲人,在西方创业取得成就,对自己的母文化有所报答,也是人之常情。”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旧馆在金门大桥附近的迪扬博物馆内,2003年政府耗巨资迁入市政府对面的新馆中,得到硅谷企业家的大力赞助,Yahoo!的创办人杨致远也捐赠450万美圆。杨致远热爱中国古代艺术,收藏不少明清的书法珍品,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在2006年举办过他的书法收藏展。2007年10月,中国敦煌艺术研究院樊锦诗院长、王旭东副院长访问硅谷,在硅谷亚洲艺术中心举办敦煌保护和数字化工程的学术报告,并与杨致远等重要创业家会谈,取得相当的成果。2008年,斯坦福大学博物馆在馆长顾问Sandy Miller的支持下,杨晓能博士出任斯坦福大学博物馆亚洲馆馆长。Sandy Miller是硅谷重量级的风险投资家,出任过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董事。他对我说因受父亲的影响,一度喜爱日本的艺术。Sandy Miller后来与来自上海的也是做风险投资的张黎瑾结婚后,开始喜欢中国艺术,夫妇俩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收藏中国绘画。2007年他和夫人去杭州旅行,偶尔参观了潘天寿纪念馆,完全被潘天寿霸悍雄健的气势给镇住了。杨晓能博士上任后举办的第一个大展就是2010年2月17日开幕的《追溯传统,描绘未来:20世纪中国水墨画大师》,展出中国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的110幅绘画和书法作品,展期长达半年,很多作品,尤其是潘天寿的作品,是首次来美国展出。

  2004年5月,硅谷举办了一次为期两天的艺术高峰会议(Silicon Valley Arts Summit),200多高科技界、商界和社区领袖与会,决定成立“艺术—创新—科技”(Arts-Creativity-Technology)组织,后来在著名的圣荷西水星报的策动下,成立了由Adobe总裁Bruce Chizen,美西玉山科技协会会长龚行宪等5人组成的执委会,来推动硅谷的艺术科技创新运动。这是将来要载入史册的事件。说明硅谷开始进入一个“高科技有成,弘扬艺术”的时代。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是工业革命的大本营, 1885年,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伯明翰艺术博物馆开始兴建,成为一个拥有40多个艺术展馆的博物馆群。门前的铭文工业有成,弘扬艺术” (By the Gains of Industry, We Promote Art)。硅谷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对照一下昔日世界工业之都的伯明翰艺术博物馆,生活在今日世界高科技之都的我们,自然会问一问:“我们的艺术博物馆在哪儿呢?” 圣荷塞市中心的确有个艺术博物馆(San Jose Museum of Art)。可它的规模与伯明翰的相比,差得太远!还有圣荷塞一些卫星城里的艺术博物馆,如桑塔克拉拉市的恰顿博物馆(Triton Museum of Art ,Santa Clara City)和库伯蒂诺市迪安萨社区学院的优佛博物馆(Euphrat Museum of Art in De Anza College, Cupertino)。优佛博物馆旁边,就是苹果公司的总部;圣荷塞艺术博物馆的对面,正是Adobe总部大楼! 这两家公司是世界级的,技术创新、经营理念、艺术品位,都是全世界的领头羊。但是他们身旁的博物馆,离世界级差得很远很远。高科技产业巨人身边,是艺术博物馆的襁褓。

  希望还是有的。英国工业革命差不多在1850年就结束了。伯明翰艺术博物馆也是35年之后才起来的。或者说英国工业革命发动135年后,它的中心才开始兴建艺术博物馆。再看美国。从19世纪后期开始,美国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业的中心,匹兹堡取代了伯明翰。1902年,65岁的J.P。摩根才开始他真正的收藏生涯,到1913年去世,在11年时间里,他大约购藏了6000万美圆的艺术品。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美国有两次兴建艺术博物馆和推广艺术的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初,钢铁铁路大王们,摩根在纽约、佛利尔在首都华盛顿、汉庭顿在西部的洛杉矶,各自推动兴建了大都会博物馆、佛利尔美术馆和汉庭顿图书馆。第二次是20世纪中期,石油大亨们,盖蒂在洛杉矶、哈默在东部,兴建了世界级的美术馆和画廊。佛利尔美术馆、盖蒂中心,就这样见证了美国从第一次浪潮到第二次浪潮的迈进。

  如今,就是第三次浪潮的中心——硅谷。按照我们前面简单的勾勒,在“钢铁的钱”和“石油的钱”之后,我们预期一定会有“高科技的钱”来推动新一波艺术博物馆的兴建。在硅谷,产业巨人身边躺着艺术博物馆的襁褓的现状一定会有改观。硅谷地区本身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艺术博物馆。

  (作者为美国牛克思艺术馆创办人、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De Anza College Euphrat Museum馆长顾问)

  图片说明:

  1.2009年7月,著名创业家龚行宪在硅谷演讲艺术中心演讲“艺术—创新—科技”。

  2.苹果公司附近的迪安萨社区学院的新建的优佛博物馆。

  3. MPS公司创办人、总裁和董事长邢正人(Michael Hsing)的书法作品《临苏东坡寒食帖》,2010年3月《美好生活——美西玉山科技协会会员和家庭成员艺术创作展》展品。

  4.中国敦煌艺术研究院樊锦诗院长(右)与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

  5.风险投资家郑志凯的摄影作品,2010年3月《美好生活——美西玉山科技协会会员和家庭成员艺术创作展》展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