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剑桥初印象:中国留学生最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8日 23:56  中国经济周刊

  李晓鹏

  我是2009年10月3日抵达英国剑桥大学的,剑桥大学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极其漂亮,美得好像童话世界一般。中世纪的建筑保留至今,但并未被当作文物刻意保护,仍然被用于师生的学习和生活。2009年正好是剑桥大学建校800周年,各种庆祝活动接二连三,我能够在这期间到剑桥访学,躬逢其盛,实在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说实话,到达剑桥的两个月里,我每天忙于上课、参加各种讲座和学术讨论会,尚没有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感悟,但有一种感受是如此强烈,在我抵达的第一天就足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这里的中国人太多了。

  我乘坐的到英国的飞机上,就有4人是到剑桥学习的(包括我),除了我是人大的,另外3人都是北大毕业的。

  到了剑桥后,我初来乍到对这里的公交系统不熟悉,但放眼望去,车上全是中国面孔,用普通话即可把出行路线问得清清楚楚。

  在博士班的开学典礼上,我发现,我所在的土地经济系今年招了大约30名博士生,中国人(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占了约1/3。系里有一位老师是香港人,她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都呆过,她告诉我,发达国家的任何一所国立大学,都充满中国人的身影,而且越是名校,中国人的比例越高。像哈佛、剑桥,中国人的数量更是排名第二(在哈佛,仅次于美国人;在剑桥,仅次于英国人)。

  我在剑桥的这两个月中,更是处处感受到来自同胞的温暖。留学生人数之众,给我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非常骄傲。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我们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几乎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孙中山留美,邓小平、周恩来留法,鲁迅留日,钱学森留美……这个名单无法列全,因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留学背景的名人实在太多了。不能想象如果没有这种学习的热情,中国会有今天的复兴。

  中国文化有重视教育的伟大传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进行大量的教育投资,培养一大批高中低层次人才。只有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才可能具有持续的动力。正如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3日在剑桥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所说的,“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世界的命运。”

  李晓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教育观察者与中学学习问题专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