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宏观经济关注点悄然转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5日 00:56  《当代金融家》

  Highlight of macroeconomy is in peaceful transition

  文/曾 刚

  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经济走势的看法以及可能的政策动向定下了一个基调。总体上看,相关的基本精神与各方预测并无大的出入,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未来一段时间仍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过,除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总需求政策外,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促进内需在内的结构性调整任务,也出现在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文件中,这表明,随着经济危机阴影的逐渐消退,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将从对抗危机的短期目标,转向重视结构调整的中长期目标,以确保我国经济在长期内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问题的转换

  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扩散,并波及全球。西方主要经济体都经历了大幅的经济下滑,GDP持续萎缩。而新兴市场国家尽管受危机直接影响较小,但由于其经济结构较为依赖外部需求,主要出口市场的萎缩,也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有鉴于这样的背景,在2009年中,世界主要国家的首要政策目标,便是运用总量政策(包括及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弥补私人部门支出的迅速下降,以防经济衰退的加深。这一全球统一的政策步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2009年下半年,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势头被有效遏制,并逐渐显现出复苏迹象。一些资源出口型国家,在2009年下半年就已经恢复到了正常趋势水平,并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为此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包括升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来加以应对。

  总的说来,在一系列政策举措之后,全球经济环境较2009年初已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面对这一变化,我国所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也开始在悄然发生转变,从单一的反经济衰退,逐渐转向反衰退和防通胀并重的局面。一方面,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依然不足”、“就业形势严峻”,因此,仍需保持宏观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而另一方面,尽管物价运行依然平稳,但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货膨胀预期开始有所显现,并对局部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等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政策微调的可能。

  从四个方面关注未来经济政策变化

  总体上讲,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是大方针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进行局部调整,同时,政策的重点,将从维持经济运行的平稳,转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基础。

  1.货币政策

  对于货币政策,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继续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法的情况下,还提出需要“管理通胀预期”,指出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等要求。以上表述意味着,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货币政策需要更多地考虑抑制通货膨胀预期,以求得反衰退和防通胀二者之间的平衡。

  具体到手段而言,在美元低利率环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价格型货币政策(包括利率和汇率)的应用空间有限。利率调整可能拉大利差,导致热钱的进一步流入;而汇率调整则可能抑制出口,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因此,估计在2010年,随着主要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继续向好,我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将会逐步退出。政策调整的主要手段,将以数量调整为主,可能采用的手段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以及信贷窗口指导等。当然,也不排除通过银行监管政策变动(如调整资本充足率标准等)来调控资金供给数量。当然,也不排除央行利用升息来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可能性,但估计调整不会频繁,而且,调整时间上也会慢于数量调控。

  2.财政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表述上也暗含了一定的调整空间。要求财政支出在确保投资适度增长的前提下,应突出重点,“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这意味着,2010年不会对2009年出台的两年4万亿元的财政支出规模作出调整,已经开展而未完成的项目,将在未来继续实施,这使总需求的继续增长提供了保证。不过,“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等要求,则意味着2010年的财政投向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调整,即从2009年以基建项目为主,转向其他有关民生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

  3.总需求结构调整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投资和外需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这种增长模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面临着较大的考验。一方面,美国金融泡沫的破裂,迫使美国居民大幅削减其消费支出,在中期内,美国消费率的降低和储蓄率的提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变化,意味着国际市场需求将会有相当大的萎缩,这不仅会导致我国外需的下降,而且,还会间接影响到为出口而进行的各种投资需求的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在中长期内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就必须调整我国目前的总需求结构。提高国内消费支出水平,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并以国内消费的增长来带动相关的投资增长,由此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

  围绕这一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了一系列的中长期政策规划,其中包括:

  1)调整分配格局,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除此之外,进一步执行已有的各种消费补贴政策,也是调整分配,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

  2)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3)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内需的提高。因此,推进城镇化发展,可以有效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差距。同时,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各种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需来源。

  4.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三大产业结构并不合理。GDP中,工业产值占据了绝对的比重,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占比较低;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之处,相当部分的行业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而且,从生产技术看,相当多的工业技术应用并未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在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此类工业生产模式,正遭遇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为此,会议也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中长期产业调整规划。

  与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许多用词上并无太大的差异,但鉴于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策态势也会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短期政策的着力点将逐渐从单一反衰退,转向兼顾防通胀;而且,在短期政策之外,更注重中长期效应的结构调整政策,将开始逐渐成为经济政策的主导。毕竟,在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渐消散之后,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夯实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才是未来最为重要的任务。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室主任)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