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于商业模式,有时就像空气,失去的时候才能深切感受到。某一种商业模式在既定环境里取得了成功,但在另一种文化层面下就可能发生变异,因为文化在商业模式中无处不在。
第一,不同的文化基因缔造不同的商业模式。
比如美国人强调创造性破坏,往往会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反叛,可以说美国文化催生原创的,带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而中国则不同,文化的二元化结构也很突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不够,企图走钢丝,模式的内在结构缺乏均衡性,在各种资源进入到销售终端的环节,这种过程中的失衡,我们不能不说没有文化基因对我们商业模式的影响。
第二,商业模式的成功,往往就是能在文化纷繁的的乱麻中抽丝出简明的商业逻辑。
比如说我们的信用体系,在大的文化背景上讲是有深层次原因的,而信用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比较长的系统工程,但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可能会在局部实现突破,能把哪些文化的东西、复杂的事情均衡化。阿里巴巴模式就是一个例子,它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个合理的,契合中国人习性的信用激励与惩戒体系,正因为这个信用体系的成功,它的交易平台就成功了,模式非常清晰。
其实,我们的许多商业模式创新,并没有超越传统的产品服务界限,而是去理顺复杂的文化纠葛。比如说廉价航空的创新,它出售的仍然只是标准的航空座位,但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点对点式航线系统,把坐飞机出行变得平民化。而麦当劳、肯德基出售的依然是食品,但它传递是一个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文化生活方式。
第三,好的商业模式传递出文化的普世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商业模式的跨文化整合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问题。有远见的企业家,打造的商业模式总要去接受全球尺度的检测,也就是要接受不同文化的检测。
我们看到,总有一些商业逻辑是全球共通的,在商业模式全球复制与裂变的今天,一种通行世界的主流商业逻辑以及背后的文化,也得到广为传播,比如不同地区商业模式的演变,商业模式中对个体的尊重、那些内在逻辑中,总有一些我们普遍接受的文化基因。
(此文为《商界》总编辑刘旗辉在“第五届(2009)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