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复苏与能源企业的机会和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 14:24  《能源》

  国际金融危机已渐行渐远,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在此背景下,2009年10月30日,《能源》杂志社、中国国电集团和中国南方电网集团共同主办的“2009(首届)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政府机构、能源企业、科研院所和媒体人士300多人集聚一堂,共同为中国能源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本次会议分为三个分论坛:即石油天然气组、电力煤炭组和新能源组,与会者讨论热烈,观点新颖。现将部分人士的精彩发言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

  石油天然气组

  中海油服副总裁 陈卫东:

  参与国际竞争,公司才有话语权

  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经济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一是靠规模,二是公司在这个行业的话语权。要说规模,中国现在任何一个大的公司都有规模。我们的工商银行现在是全世界规模第一,市场额度第一。中石油也处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中国的银行业、中国的石油业在世界有话语权吗?中国钢铁5亿吨的产量,世界差不多一半在中国,中国的钢铁行业在世界有话语权吗?没有。为什么?我们的跨国公司不行。

  我们的跨国公司弱小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是我们原来的体制和我们没有相关的经验,要成长为跨国公司,就必须参与全球竞争。不参与全球竞争,就不可能成长为有话语权的跨国公司。而话语权竞争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并购。

  中石化石油勘探研究院教授 张抗:

  中国应全面进入国际石油市场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海外,是从当农民工开始、反承包开始,因为海外公司在我们这儿投资,我们首先进行劳务作业,走出去也是劳务输出。目前,我们应全面进入国际石油市场。不但可以做工程,而且我们的服务公司可以自带资金。中国的几大公司,甚至包括中化集团、中信集团都在海外进行勘探、开发。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进入资本运作方面,大量地在国外资本市场、套期保值市场进行活跃的交易,在资本市场运作进行参股、控股、并购。当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是成也英雄、败也英雄。为什么?他代表中国石油工业不是打工了,而是当老板了,进行资本运作了,失败了也是英雄。

  我们还应当壮大跨国公司的群体。有了强大的跨国公司,我们才能保证石油安全。现在无论是国家石油公司还是跨国石油公司,下游向上游发展,上游向下游发展,都在走向一体化的跨国公司。所以壮大公司的实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壮大公司实力绝不是垄断,垄断不会增强实力,相反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实力。所以强调中国公司成长壮大走向世界,不可能成为垄断的,应该强调的是有竞争的群体公司。

  道达尔集团驻中国总代表 戴杰:

   “竞合”成就双赢

  当今是中国公司走出去的一个关键时期,就在10年前,我们不会探讨和中国公司在海外的伙伴关系,因为当时中国公司还没有走到海外去,这个现象是比较新的。尽管比较新,但是在所有的战略思考以及国际公司的考虑中,这一点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就是中资公司现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活跃。

  我非常喜欢“竞合”这个词,因为我们可以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这一点在各地都是如此,在石油行业也是如此。

  合作就是互补,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可以发挥作用,我们有很多的技术、很多的专长。还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没有的,也是我们办不到的。所以在和中国公司建立伙伴关系或者成立合资企业的时候,我们寻求的就是互补的能力。现在油气业务的挑战不断增大,而且项目规模越来越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大,而且业务越来越全球化。我们要利用在当地有能力的公司的资源,来分享专长,共担风险,伙伴关系的意义就在于此。

  “竞”与“合”,它们的状态是最激烈的。参与方的竞争有的时候是白热化的。但是在这个行业中,你总是要建立伙伴关系、建立合作企业、总是分享各自的技术、管理,分享手段。可能大家觉得有点矛盾,但是实际上这恰好体现了“竞”、“合”的关系。

  ------------------------------------------------------------------------------

  电力煤炭组

  华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蒋亮平:

  发电企业面临三大挑战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发电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发展困境,一些形势变化带有根本性、趋势性和长期性,对发电企业经营发展影响深远。

  一是市场化程度加深,发电侧竞争更加激烈。以“厂网分开”为标志的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使发电企业进入竞争性行业。目前,发电侧竞争不仅体现在电力生产、项目发展和市场营销等常规方面,而且在企业战略、管理素质、人才队伍等深层次、软实力上全面展开。对各种资源的竞争占有,成为发电企业生存发展不容忽视的关键。这是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也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不断发展、修正和规范。但无论如何,发电侧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对发电企业的市场敏锐性、判断力和应对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受制于政策和上游产业,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主要体现为“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国家对电价的管制是必然而且必须的。虽然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在不断深化,电价一定程度上有疏导的空间,但希望实现发电成本压力递延、对煤炭价格全覆盖哪怕绝大部分覆盖,目前看尚不具备条件。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发电行业将是微利时代,这一点行业内应有清醒认识。今年发电企业盈利回升,主要原因是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下降,国内煤价受国内外供求关系影响和市场规律作用,已不能维持去年以来的高价位,从而使发电企业的成本压力得到一定的舒缓,进而在效益上有所表现。

  三是由于电力长期的封闭性,企业缺乏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和经营发展环境。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形成初步的竞争格局后,发电企业缺乏统一的声音,致使电力行业的贡献长期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方方面面受到社会的误读,甚至形成了对立面。企业正常的、合理的经营发展行为时不时遭到诟病,致使水电开发在某种程度上被延缓步伐,个别单位、个别人的错误被无限放大,全行业处于不开放、不公正的从业环境中。这种情况在其他能源企业甚至中央企业中也类似存在。

  华能集团总经理助理 蒋敏华:

  二氧化碳减排是发电企业面对的沉重课题

  金融危机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一个是经济,第二个是资源,另外一个是环境。对电力行业来说,我们现在经济复苏了,是不是电力行业的日子就好过了?我看也不见得。目前最大的制约是二氧化碳排放,在电力行业里面,粉尘的颗粒物排放的影响、二氧化硫的影响,以及今后二氧化氮的影响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今后的影响主要是二氧化碳。

  因为二氧化碳影响到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走向工业化、走向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如果还是沿用以前的模式,或者采用欧美的发展模式,那可能永远是支撑不了我们的发展的,今后二氧化碳排放和控制也是不能承受的。所以我们要探索新的模式,怎么走向城市化,怎么走向工业化,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从目前的电力行业的技术来说,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做的还是节能降耗,这是控制二氧化碳最重要的一步。我算了一下,我国如果供电煤耗都达到像华能、大唐这样大集团的水平的话,全国平均水平向几个大集团看齐,就相当于全国一年将近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

  其次,我们应发展绿色煤电的技术。今后电力的发展要追求一种低碳,可能需要全社会,不光是能源行业,还包括电力用户,方方面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也才能够支持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新能源组

  中广核风电公司副总经理 牛智平:

  三个问题影响风力发电

  2009年预计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将超过一千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有可能跃居世界第三。作为风电投资运营企业当前比较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技术问题风电送出存在困难。今年冬季由于要解决“三北”地区供热机组的发展等技术问题,预计对风电的限制会更为严重。

  第二,内蒙古地区电网送出存在困难。2010年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可达到6000万千瓦,富余装机约1500万千瓦。内蒙古电网只有两个500千伏网对网,送电通道、送电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全部为火电外送,没有考虑风电的送出。预计今年年底内蒙古将完成风电装机500万千瓦,而电网实际消纳能力可能不到300万千瓦,发电形势非常严峻。

  第三,CDM个收入难以实现。由于联合国审批效率越来越低,现在一个项目一年半都拿不到CERS收入,收入滞后直接影响风电企业效益。

  对于风电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胡锦涛总书记向世界郑重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15%以上。建议按照这一承诺来制订短期、中期、长期风电规划,建议电网公司根据国家风电规划制订配套的电网规划,建议国家制订风电项目规划时统筹考虑电网规划。

  二,用市场经济来解决电网的问题,采取鼓励电网公司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政策,解决电网公司出现的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

  三,尽快解决内蒙古电网向华北电网的绿色通道问题。

  四,积极应对欧盟碳关税政策,尽快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以国内碳交易市场抵御国际碳交易的不公平竞争。

  五,国家支持风机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设计本地化,掌握核心设计技术,面对新的风电市场,针对我国海上风电有别于欧洲海上风电的特点,如风频特性不同,海床软底,有台风等问题,应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自主研发设计国产风机。二是提高风机运行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

  六,建立国家风电信息中心或者类似机构,公布风机的可靠性表现,设置技术标准,以指导风电制造业的宏观调控。

  在风机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都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正常现象。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我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与业内的同仁一起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内为国家作出贡献。

  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电气总经理 吴佳梁:

  风电装备亟待制定标准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风电产业在几乎从零起步的基础上,到2008年发展成为全球装机容量第四,当年装机全球第二的规模。国内风电装备逐步取代外国产品成为市场主流。无论是风电本身还是风电装备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国家能源局的初步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能够达到1亿到1.5亿千瓦的规模。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和预期,这个规划还可能有更大的突破,随着中国风电行业的大发展,在发电和装备行业都催生出一批中国的世界级大企业。

  但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薄弱盲目跟风,绝大多数从事或者准备从事风电装备制造的企业包括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既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更没有独立研发的能力,靠所谓引进技术搞制造搞拼装搞组装,有的连一点基本的相关技术能力也没有,盲目跟风投入。风电装备既是发电设备,也是大型的机械产品,需要企业具备深厚的制造背景和强大的制造实力,但目前大部分的风电制造企业完全不具有这样的基础,买张图纸就拼装。

  制造能力没有,制造质量不能保证,但很多企业或受市场的诱惑,或受技术转让公司的误导,盲目投入。比如我了解的像国外的一些公司,一张图纸可以卖给50家,每张图纸卖1000万欧元,赚了不少钱。

  不顾自己客观能力盲目上马,最后肯定是惨淡收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研发能力的企业,就算在风电大发展的同时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结果也必然是死亡,害己害人。害己,小到企业大伤元气,大到工厂倒闭。害人,用户买了产品,几年后企业可能不复存在,那时候售后和服务根本无法保证。一个没有创新与研发能力的行业是不可能培养出世界级大企业的。

  第二点是行业标准不完善:现在的风电行业标准包括准入门槛、行业质量标准和行业服务标准都不够完善,也是导致企业盲目进入的重要原因。目前是市场经济环境,呼唤技术标准的出台。如果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很多企业就不可能进来。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进入的企业多,但真正能做出好产品的企业太少。

  为保证行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大幅度提高行业标准包括服务标准,更进一步严格与完善质量认证。只有执行高的行业标准,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企业,也才有可能屏蔽一大批可能的盲目进入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