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然气荒释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 14:23  《能源》

  文 | 本刊记者 王高峰

  今年冬季来得异常的早,尤其是在中国的南方地区。11月15日晚,武汉市迎来了最近9年首次在11月份出现的大雪,突然来袭的寒风和降温导致武汉由来已久的天然气紧张局面骤然加剧,16日零时,武汉市所有的天然气加气站对出租车全面停止供气。

  随着冷空气的继续南下,天然气供应短缺也跟随到了多个城市,在之后的几天里,南昌、杭州、重庆、长沙等多个城市天然气供应告急,此时,“天然气荒”一词如同几年前的“油荒”一样,在各大媒体间被迅速传播。

  “气荒”的不期而至不仅导致了众多的天然气出租车无法运行,而且还影响到了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于是各种抱怨和谴责声迅速指向了天然气的供应方——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人们认为,是两大公司的垄断导致了它们没能全力生产和保证天然气供应,甚至还出现了对两大公司“逼供涨价”的质疑。

  而两大公司对此感到非常“冤枉”,因为此时的他们正在奋力增加我国南方的天然气供应,仅中石油一家,天然气的总供气量就由月初的每日1.69亿方提高到了1.94亿方,每天增加市场供应2500万方。但市场上的天然气依然供不应求。

  中石油的内部资料显示,11月1-20日,全国天然气需求量大幅上升,该公司单日的供气量接近2亿方,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

  储备瓶颈

  分析人士认为,从总量上看,经过近年的管道建设和气源的开发,中国现有的天然气供应能力与需求基本匹配。去年我国的天然气总产量为760.8亿方,需求量为807亿方。尽管有一定缺口,但从总量上说并不会直接对现有的供气局面造成严重干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南方地区大面积的“天然气危机”呢?人们大都归因于天气突变导致需求骤增,而天然气的整体供应却相对不足。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气荒”的深层次因素在于中国天然气储备手段不足和管网的落后。

  “发生本次危机的原因是多重的,但主要是因为我们之前没有科学规划”,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张抗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天然气是上下游一体化最强的行业之一,对管线严重依赖,但是管线输气必须要建储气库,以用来调峰。现在我国的天然气管道大都没有建调控气库,因此一旦出现突发性恶劣天气天然气需求上升,就可能无法保证足额的供应。”

  曾在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工作过的天然气专家李良对此也持类似的观点,据他介绍,目前中国仅有西气东输的部分管道考虑了储气库,其它的管道均没有,只是靠管道自身来调峰,但由于管道容量有限,因此自身的调控能力严重不足。“不建设储气库,就没有能力应对紧急的调峰需求,因此也就难以应付突发事件。”李良说。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3.5万公里,总供气量800多亿方。但目前地下储气库总调峰能力只占全国天然气市场消费量的2%左右,约占中石油供应量的3%。而西气东输一线途经10个省市自治区,竟没有一个储气库。

  在国外铺设天然气管道时,均设有储气库等储存手段。而我国目前还处于管网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储气库建设需要很大一笔投入,天然气入库和出库还会有损耗,因此,中国最初建立的天然气管道都没有储气库。

  没有储气库,需求调峰能力就不能被满足,中国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举例说,每年两大石油公司都会与各地签订供气合同,如武汉市计划供气为每天150万方,但由于极端天气,需求上升到250万方,即使供气公司开足马力,管道运力达到极限,也难以满足100万方的需求缺口。“这根本原因不能归咎于天然气的上游垄断,而是整个国家储备机制没能跟上”,韩学功说。

  管网落后

  除了储备手段不足之外,我国天然气管网的落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天然气的灵活调控和自由调度。

  由于天然气运输严重依赖于管道,如果管道之间不能够相互连接,各管道之间的调度必然难以进行。李良介绍说,我国的管道大都是东西走向,且相互之间基本没有连通,因此在南方出现“气荒”的情况下,即使其它管道有剩余的天然气,也很难相互支援。“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我国的管道系统不发达,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天然气管道四通八达,一般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李良说。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国天然气管道布局比较分散,而且天然气生产和运输基本上由一家石油公司独自运营,各石油公司的管网之间没有联系,无法形成“沟通”和“联网”,在资源调配方面很难做到灵活机动。

  据了解,目前中石油集团的天然气份额占中国市场的80%,天然气管道大部分也在中石油旗下。但是无论是涩宁兰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管道,还是忠武输气管道、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均是独立运行,中间未有交叉,因此,中国目前主要的天然气通道只能称之为“管”,而不是“网”。

  但未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完成,将会有效缓解管道分散的状况。据报道,西气东输一期和二期管道之间,以及国内主要气田和重点消费城市之间,将随着二线工程的完工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天然气网络。

  保供手段

  尽管最近几天由于全国气温有所转暖,“天然气荒”也得以缓和,但如果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未来“气荒”仍将会继续造访。

  而解决“气荒”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天然气的产量和供应量,以及建立储备系统和加强管道之间的连接。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在现有管道和储量难以短期内改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其它手段。

  首先,供气公司应重视平衡用气需求曲线,防止用户季节用气悬殊过大。所谓用气需求曲线,是指一个用户全年的用气量浮动组成的曲线。城市供气公司应加强对用户的调查,充分了解用户夏季和冬季的用气量,以此来掌握总体需求。

  李良介绍说,北京冬季是夏季用气量的20-30倍,因此城市供气公司在发展用户的时候,应当积极发展那些夏天用气多,而冬天用气少的用户,以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多发展“可中断用户”,即那些既可以用其它燃料也可以用天然气的用户,以应付突发和紧急事件的发生。在国外天然气供应公司的用户中,一般都会有很多的“可中断用户”。

  其次,供气企业需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冬天供气储备能力。由于夏天用气量下降,供气企业通常会关闭一部分气田,在冬天和用气高峰到来之前,应尽早准备,以防突发事件发生。

  再次,提倡和大力推进煤层气的发展。根据我国煤层气“十一五”规划,煤层气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中部地区,即目前容易发生“气荒”的地区。“如果我们认真贯彻了煤层气‘十一五’规划,那么目前‘北气南下’的管道就已经开通,在我国中部地区能够形成5亿方的现成供气能力,那么这次‘气荒’就可能不会发生。”李良说。

  而中石油内部也形成一套自己的机制,中石油内部资料显示,该公司将继续加大天然气生产、优化管网和储气库运行的挖潜力度,将继续通过新井投产、减少自用、优化管网流向、合理安排储气库采气梯度等措施,尽可能保证目前紧张形势下的天然气供应。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