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然气遭遇高雪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11:25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气荒·气价·气化

  一个早到的冬天,将原本就吃紧的天然气供气链条拉扯到极致。供应紧缺背后,是价格扭曲导致的种种痼疾。尽管一个临时定价方法正在酝酿,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不能解决问题。

  天然气遭遇高雪压

  此次气荒除受天气影响及调峰能力不足外,还缘于天然气供应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

  ■文/本刊记者 孙岩冰 王秀强

  华北告急、华东告急、华中告急……

  一个早到的冬天,将原本就吃紧的天然气供气链条拉扯到极致。

  进入11月以来,全国大范围遭遇寒流侵袭,一连多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致华北、两湖、西北和华东地区天然气使用量增长迅速,扰乱了正常的天然气供气节奏,供需矛盾突出。其中,部分城市缺口达40%。西安、武汉、重庆、宜昌、扬州、杭州、日照等地都已启动了天然气应急预案。近年来持续走俏的天然气,在全国多地面临着断货的风险。

  “气荒”侵扰武汉

  在这次“气荒”中,武汉市首当其冲。

  湖北省发改委能源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武汉天然气日缺口高达60万~80万立方米。天然气主管网压力从11月15日开始出现锐减,降到平时的一半,仅0.5兆帕,为近年来的最低点,天然气管网面临瘫痪的危险。

  11月15日,武汉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16日零时起,停止56家工商企业和26个出租车加气站的天然气供应,市财政每天给因此停运的出租车发放100元的临时补贴。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说:“气温下降是‘气荒’的原因之一。大中城市天然气需求量与温度高低成反比,气温每降低一度,天然气需求量会增加3万立方米。”

  “今年冬季南方气温骤降,天然气终端需求激增。由于上游企业与下游燃气公司签订一年供气合同,按照合同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油气田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天然气产量,‘气荒’在所难免。”迟国敬说。

  忠武线和淮武线是武汉市天然气供应的两大生命支线。忠武线气源地为西南油气田,淮武线是西气东输一线支线。近年来,中石油西南油气田产量递减速度加快,新增储量动用难度大,忠武线供气量受到很大影响。

  忠武线由四川忠县到湖北武汉,是我国腹地的重要管线,为两湖地区提供发展动力,年设计输气能力30亿立方米。“忠武线在湖北输气能力为23.79亿立方米/年,而今年只有15亿立方米供应量,接近9亿立方米的缺口严重影响市场稳定供应。庆幸的是淮武线的供应现在满负荷运行,否则供应缺口更大。” 湖北省发改委能源处索中政说。

  据了解,今年1月份至9月份西南油气田销售气量为105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1.5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4%。

  气源单一是武汉、长沙等城市的致命缺陷。“湖北、湖南仅仅依靠忠武线和淮武线两条管道供气,缺少液化天然气用以调峰,更没有储气库用以应急。为保证北京天然气供应,中石油在大港建立了6个储气库,可以将储气库的气释放出来,保证市场需求。南方城市需要建立一套供应保障机制,以应对市场突发事件。”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学谦分析。

  供应缺口

  缺气的不仅仅是武汉。提前释放的巨大消费需求,让各地的天然气供应捉襟见肘。

  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用气城市——北京,在11月9日大雪夜过后,全市天然气消费量陡增600万立方米,达246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100万立方米。15日,北京燃气集团1家用户用气量就超去年同期53%,相当于去年12月下旬用气水平。而华北地区销售量也超去年同期51%,基本接近去年冬季最高日气量水平。

  杭州市对工业企业实行天然气停供、限供措施;停用包括杭州市政府在内的市级以下机关燃气空调;宾馆、写字楼等适当减少供气量,杜绝“外面穿棉袄,里面穿衬衣”的现象;各类餐饮、商场气量供应下降20%;对杭州市所有娱乐场所停止天然气供应。据悉杭州天然气缺口达40%。

  重庆市11月21日起已经开征车用CNG(压缩天然气)附加费,出租车因征收附加费增加的成本,采取由驾驶员向乘客按车次收取的办法予以消化,重庆主城区出租车为每车次2元。虽然邻近气源地,但重庆天然气供应形势十分紧张。目前的实际供应量仅为1360万立方米/日左右,与计划供应相差420万立方米/日。

  在有些城市地区,由于管网压力不足,居民家中的燃气灶已经打不着火。

  “气荒”迫近,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限量供应,企业的生产与民众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焦急无奈之余,大家把矛头指向了产品的上游生产商——石油公司身上,甚至还有消息传出,称此次气荒实为石油公司欲涨价逼宫之举。

  全力救急

  天然气下游需求方一般要签署“照付不议”合同,供气方根据合同确定的量来供气。事实上,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全年的供应与合同要求基本相符。

  “目前中石化正在满负荷运转,不仅按照全年计划量生产和供应,且略有超过。”中石化新闻发言人黄文生对媒体表示,“中石化一直按照保供的原则供应天然气,目前供应紧张主因是需求的突然增加。”

  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中国石油也在开足马力生产,努力增加上游资源量。其旗下的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青海油田四大气区都在充分挖掘现有产能,全力以赴多产气。目前中国石油集团总体日供气量已经增加了2000万立方米,增幅达到11.8%。

  长庆油田日供气量达到创纪录的6000万立方米,其中近4000万立方米天然气通过陕京管道输往北京地区,保障首都及周边地区采暖用气。

  塔里木油田作为西气东输主气源地,目前日外输量也达到破纪录的 4800 万立方米。西南油气田则在力保川渝地区需求的同时,通过忠武管道向“两湖”地区送气,为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抵御严寒助力。

  青海涩北气田日产天然气1400万立方米,达到历史新高,通过涩宁兰管道向兰州、西宁等遭遇严寒侵袭的西部中心城市满负荷送气。

  “除大力协调油气田增加供气量,尽可能充分利用上游资源外,中国石油还利用管网集中调控中心优势,积极采取有力应对措施。”中国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综合处徐海云副处长介绍说。

  为保证天然气管网运行和供气安全,北京油气调控中心根据管网平衡做好储气库的注采转换和提量工作,较去年提前5天从地库采气。在气温骤降后,华北地下储气库由注气迅速切换到采气,日采气量近1900万立方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充分利用管网管存,提前维持管道高管存,应对管道用气高峰。11月以来,已累计用管存供气5000余万方。充分挖掘管道输送能力,积极督促西气东输和陕京二线增输压气站加快投产与测试进度,调整压气站负荷保障输气量。

  此外,北京油气调控中心还通过联络线对大管网资源及时进行流向优化调整,提高管道末端运行压力,保证用户用气安全。

  为确保民用气正常供应,调控中心还协调销售公司和下游用户,适当削减部分电厂及工业用气量。

  目前,通过从地下储气库采气,以及在国内没有受冰雪影响的地区紧急调气量每日已达7000 多万立方米。

  储气库建设

  临时增产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效果,灵活调控也只能应付局部短缺。由于天然气消费存在峰谷差值巨大的特点,因此,保障天然气峰值期用气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建立天然气储备。然而,“我国的天然气储备与天然气消费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管道与储气库管理处魏东吼处长介绍说。

  地下储气库主要用于保障天然气下游用户供气的调峰需要。它具有储存量大、经济合理、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建设地下储气库是调节天然气市场季节性供需矛盾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方法,现已成为天然气供销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国的地下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储气量大体相当于全年用气量的20%~25%左右。而在我国这一数字还不到3%。

  目前,世界上约有560座储气库,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分属不同国家的110多个公司。以俄罗斯为例,现今运营的地下储气库共有24座,在寒冷季节初期最大日采气量超过5.5亿立方米。根据俄联邦地下储气库工作规划,到2010-2011年,地下储气库的日采气能力为7亿立方米。2030年地下气库有效气量更可达1100亿立方米,最大采气量为10亿立方米/日。

  我国的地下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在大庆油田曾进行过利用气藏建设气库的尝试,真正开始研究地下储气库是在90年代初。随着陕甘宁大气田的发现和陕京天然气输气管线的建设,才开始研究建设地下储气库以确保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安全供气。

  这导致储气库建设发展缓慢,除过去用气量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外,还面临着谁来建、去哪里建、建成后储气量能力是否能得到充足保障等难题。

  大容量储气库的建设投资巨大,运行费用也很高。在国外,应急调峰所用天然气气价较正常生产气价要高,以提供运行的资金来源,保障储气库正常运转。目前,我国尚无相关政策支持,导致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此前,我国的储气库建设主要由上游生产商承担。面临越来越多的终端市场,在短时期内,由一两个企业悉数承担建设也有较大难度。如果有相关政策出台,也能够吸引地方及行业外企业参与到储气库的建设当中。

  储气库建设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选址。建地下储气库要求苛刻,用气户周围必须具有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地质条件。寻找适于建库的地质体不同于勘探一个油气藏,前者要更复杂一些。一个有合适盖层的油藏,并不一定能够用来储存天然气。能够储存天然气的地质构造必须保证储存的天然气不会泄露,既要有盖层的连续性,也必须有构造的密闭性。

  此外,目前我国天然气需求十分旺盛,增产以及引进的气量与市场增量相比,并无太多富裕。按照我国目前7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费量来计算,满足调峰应急至少应该达到140亿~200亿的储气规模。因此,在储气库建设完工后,在短时间内是否有足够的气量补充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需求侧管理

  此次气荒除受天气影响及调峰能力不足外,还缘于天然气供应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2000年至2008年期间年均增长率15%以上。截至2008年底,天然气消费市场已经扩展到全国30个省市区,有近280个地级以上城市用上天然气。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超过10亿立方米的省市区达到20个。

  “2009年和2010年总的形势是供不应求。”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杨建红说。

  根据杨建红的分析,2009年天然气总供应量868亿~881亿方。2009年国内新建项目主要为普光气田和福建LNG项目期货资源引进。预计2009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860亿~880亿立方米,比2008年增加86亿~96亿立方米。除去油田、管道自耗等,国产天然气供应量为810亿~820亿方;进口LNG计划430万~450万吨,折合天然气58亿~61亿方。

  受全球经济危机以及管道输送能力等因素影响,预计2009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特别是随着部分中小企业的破产倒闭,工业企业的用气市场将出现一定萎缩,天然气化工特别是甲醇等用气比例将出现较大下降。杨建红预计,2009年全国天然气总需求930亿~950亿方,需求缺口为60亿~70亿方。

  “2009~2010年天然气仍然供不应求。其中,西南、中南地区缺口比较突出,尤其是两湖地区相对突出;部分油气田周边地区资源相对充足。有相当一部分内部二线城市天然气供应仍将受到限制。”在杨建红看来,供不应求是近两年的天然气市场的基调。

  供应的速度无法继续提高,只能在需求方面多下工夫。专家表示,许多城市都在加大煤改气、油改气的力度,但是一味地上项目,而不落实“用气指标”,导致了天然气上下游发展不同步。

  天然气与油介质不同的是其运输和储存条件相当特殊和苛刻,不仅指安全问题,而且必须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上游资源是基础,中游管线是纽带,下游市场定方向,三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协调发展。

  由于供应侧短期受资源及产能的制约,调控的空间不大,因此对天然气供需关系的调控侧重于需求侧。

  11月中旬,在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强降雪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中也专门强调了这一点——加强需求侧管理,优化用气结构,对资源供应薄弱地区予以重点关注和协调,确保居民生活、公共设施等重点领域用气需求。

  加强对需求侧的管理已成当务之急。石油公司要有针对性地对可中断用户和不可中断用户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并与下游用户共同协商解决供用气缺口。通过实施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控制下游用户的天然气市场规模,优化用气结构,才能有效遏制气荒的频繁降临,保证天然气供应的平稳运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