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洋告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7日 17:01  《长江》杂志

  海洋及其养育的生命,需要受到平等的尊重与关怀。

  文 | 艾高阳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宣布已经在月球上找到水了,这意味着什么?生命。生命源于水。人类生长的最初就是因为地球有水,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但自从我们走上了陆地,就只有少数人还会关心海洋,即便是那些住在海边的人,大多也只关心发生在陆地上的事,比如污染,因为我们不住在海上,海上发生的事似乎太过遥远了。

  其实这种想法是见树不见林的。海洋占了地球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景观。海洋一直以来就是勇敢、勇气、冒险、浪漫情怀的象征,不仅有太多的故事和海洋有密切关系,而且海洋的状态一直影响着人类的命运,比如污染,再比如潮夕。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赖以为生的海洋在过去10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它依然壮阔,依然对我们影响甚巨。在我们身边,随手就找到一些资料说,目前海洋中90%的大型补食性鱼种已经逐渐灭绝,包括如金枪鱼、剑角、鲨鱼。在河口和大陆沿海,85%的大鲸鱼消失了,60%的小鲸鱼也消失了,许多小鱼更不见了踪迹,很少有人察觉。我们熟悉的海洋生物,如信天翁、海象、海豹、牡蛎的数量每年都在快速减少。

  人类和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关系超出了大自然能够负荷的张力,因为人类发明了系统性猎杀,也就是频繁的、大规模的、大小通吃、赶尽杀绝的捕杀方式。按照专家的说法,1852年至今,鳕鱼的物种量的96%已经被杀绝,加勒比海的海龟自1700年以来99%已被灭绝。除此之外,很多海洋生物的栖身环境大遭破坏,捕鱼船后拖着鱼网的钢铁重物在海底走到哪刮到哪,巨大的海底区域被耙个稀烂。不仅海底被破坏,珊瑚礁也是,珊瑚礁是大鱼集中的繁殖地,犹如海中雨林,多年以来全球升温、炸药滥捕等现象,使得如今仅剩5%的珊瑚礁仍保持着原貌,而其他1/4以上全都死亡。珊瑚礁很容易因为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较高而受其影响,因与其共生的藻类会活化珊瑚礁,温度一旦升高,藻类被迫剥落,珊瑚礁变白,没多久就会死亡。

  还有就是大家所共知的全球变暖的影响。南北极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融化的水会影响洋流。不仅如此,因为是冰是淡水,因此还改变了海水中盐的浓度,以上两点都影响甚巨,洋流意味着气候将受到影响,海的咸淡影响着生物的生长。据最悲观的科学家推测,21世纪海平面将升高2米,那意味着世界上许多海港城市要被淹没在大海之中彻底消失。

  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超过了100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之中,其中约1/3被海洋吸收形成碳酸。上亿年来,动植物的进化过程适应了海洋表面的微碱环境,现在要去适应约高出30%的酸度,有些生物已适合这类的环境。但如此下去,几十年后,蛤、贝、螺所有天生有碳酸钙外殻的生物生存将会有困难,珊瑚礁也是其中之一。

  很少有人会关心寿司店里的金枪鱼体内含有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但人类有计划地将垃圾大量倾入海洋,包括污水、万年不化的轮胎、有毒物质、阻燃剂、重金属等,这些垃圾每天都从大城市和工业区进入海洋,并将随着食物链有一天回到我们体内。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大量使用人造氮肥,这些化肥和其他营养基污染了雨水再流入海洋,出现了许多有毒物,许多鱼类因此而死。

  更可怕的是,以上这样现象会产生复杂的交互作用,产生更大规模的影响,只要食物链中有一个物种被灭绝,就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如太平洋海獭绝迹,海胆数量就暴增,而增量的海胆会吃掉大部分的巨藻,这样下去不知下个受到影响的会是哪个物种。海水的酸化作用会杀死小海螺,以吃它们为生的大鳞马哈鱼属就可能跟着灭绝。马哈鱼一消失,其他的物种就会茁壮起来,又会影响到另一个物种⋯⋯

  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灾害是独立存在的,而当灾害通通结合在一起时,会造成相当可怕的后果,它将破坏自然的平衡,甚至间接影响到你我的生活环境,甚至生命。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滥用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也是非常严重的,据总部设在伦敦的环境正义基金会指出:非法、无管制和未报告捕捞(简称IUU捕捞)是全球渔业最严重的威胁。在未经允许的海域进行捕捞,而且不报告渔获量,这种情况在非洲水域尤其严重。在那里,掠夺式捕捞从当地渔民手中夺走了近30%的渔获量。IUU捕捞者从世界上最贫穷的民众手中偷窃食物,破坏索马里、安哥拉等国家当地渔民的生活。而这些国家没有能力来管辖其领海。

  机械化程度很高的他国渔船逼近索马里近海,与当地渔民竞争。他们摧毁当地渔民的渔网和陷阱,造成冲突乃至闹出人命。正是这样司法真空地带的滥捕滥用,加速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平衡的崩溃。

  不仅如此,以前人类对海洋的合法控制仅限于离海岸200英里之内,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如果各国能证明他们的大陆架延申超过这一距离,他们的所有权将超过此距离,必要条件是提出科学数据。联合海洋公约允许通过申报的国家获得最多350英里的海上与海底开采权。

  这样一来,全球就有大约15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世界等待开发,相当于19世纪非洲被争夺面积的50%。加拿大申请了17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澳大利亚申请25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一些小国和弱国也争着要大面积的海资源开发权,斐济、帕劳和汤加一共也申报了150万平方公里之海洋面积。

  这些国家可不是单纯为了鱼产,他们更看重的是海洋底下的矿产。海底大约25%面积布满着苹果大小的锰结核,里面含有钴、铜、镍等矿产。大多数化合物来自火山堆积物。溶解的矿物质(铜、金、银等等)通常伴随着火山活动出现,然后成为海底堆积物;环保主义者大力说明,在海上所做的一切都将是更加昂贵的,海底采矿的经济效应代价很高。但这样的宣传是没有用的,各国都不愿意轻易放弃海洋资源开发。人类的滥采活动从陆上延伸到了海面,从海面延伸到了海底,而且比之前的范围更大,频率更高,规模和密度都更惊人。

  我们这颗行星71%的面积都被水所覆盖着,放任危险不管的后果是非常恐怖的。而且海洋是那样美丽,每一眼都能让我们开拓心灵与振作精神。最近迪士尼推出纪录片《海洋》,这是法国电影人雅克•贝汉在“天•地•人”三部曲之后又一部有关自然的巨作。像之前的作品一样,这部《海洋》同样向观者重现大自然的瑰丽,让人们领略生命的平等和共通之处,它赞美了人类、动物、海洋血脉相联共生共融的现象,同时展示了大洋中神奇的生命。海洋以及其养育的生命,包含人类,都需要受到平等的尊重与关怀。在这大海告急的时代,像这样一部影像巨片,值得大家重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