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宽松货币政策该退出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5日 14:28  《浙商》

  国家统计局10月22日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 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三季度GDP增长速度达8.9%。9月份CPI环比上月增长0.4%。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今年实现全年8%的增长目标没有悬念。有专家预计,明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甚至可能达到10%。

  目前,物价回升趋势已经确立,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复苏,民众对中国可能在2010年出现高通胀的担心与日俱增。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当GDP“保八”不在话下时,宽松的经济刺激政策或将有变?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退出?宽松的资金会不会使股市和楼市价格持续上涨,形成新的泡沫?对此,专家意见不一。

  甲方:退出时机未到

  货币政策重在微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短期内,中国宽松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关键在于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状况灵活微调货币政策的松紧度,即货币政策由事实上的反危机时期的过度宽松真正回归到中性的适度宽松方向上来。货币政策当然应当对通货膨胀保持高度警惕,不过,如果把结构调整作为宏观政策的主要任务的话,较为温和的物价上涨对于推进结构调整可能是相对有利的。

  从全球视野观察,虽然澳大利亚已经率先加息,但全球主要央行的跟进加息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目前各国主要担忧的仍是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通胀压力显然也不迫切。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不但要考虑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更要把它放到全球货币政策“再平衡”的大背景中。

  未达到退出的指标要求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   庄健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何时退出,有两个重要的参考指标:第一,经济增长达到潜在的增长率,就是GDP持续两三个季度保持9%的同比增长率。第二,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以下。如达到这两个指标,扩张性的政策可以恢复到中性。

  乙方:超常规政策面临退出

  货币政策迫切需要从宽松转向中性  招商银行董事长  秦晓

  相比较往经济体系中输入流动性,回收货币对央行来讲是一项难得多的工作。让他们左右为难的是,如果收紧货币政策,明年经济有可能会二次探底;但如果继续放松,则将会出现新的资产泡沫。对中国来说,由财政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经济快速反弹未必是一件好事,而经济温和地下滑也并非坏事。货币政策不能忽视资产价格的变化,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将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中性。

  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在逐步退出  财经评论员  叶檀

  在金融危机期间超常规的政策不仅会退出,并且已经在逐步退出的过程之中。

  欧美日的撤退各有不同,如果九十月份经济数据稳定,大体而言的退出路径是,日本央行在今年年底终止购买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欧盟将在明年埋头于取得内部财政平衡,控制赤字的上涨势头,并且逐步撤出央行购买债券的行为。预计明年美国政府大规模的担保行为将有所收敛,但美元的贬值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并非实体经济比金融危机期间更糟,而是银行家们创造的有毒资产需要全球美元持有者买单。

  中国的货币政策撤退将分别体现在:一是央行的公开市场冲销操作会大幅增加;二是取消产能过剩行业的刺激政策;三是房地产市场的税费优惠将在年底取消。

  所有与节能、科技创新、刺激消费有关的政策有可能保留,因此节能型的输配电、混合动力汽车生产商、环保企业、碳交易、消费物流等都将成为关注的重点。至于传统行业,机会只存在于政府主导的并购重组的价格波动之中。

  中国宏观政策或先于美国收紧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  傅勇

  国内政策先于美国启动大规模刺激计划,也就有可能先于美国收紧。

  实际上,当国内宣布货币政策动态微调时,就已经先于美国。当时美联储还没有认真考虑过实施任何类似措施。我国金融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要明显大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当形势出现确定性转变后,偏行政性的调控方式会更快见效。同时也要注意到,我国财政金融政策放松的力度要大于美国,加上经济确定已先于全球经济复苏,未来我国的通胀压力会更大,并且很可能会来得更早,客观上需要先于美国做出调整。

  第三方:主题词不是退出是规范

  货币政策的关键是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杨长江

  中国在未来肯定也面临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但目前还不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天量信贷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实体经济?我们的政策鼓励资金流往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在流往实体经济的资金中,有多少流往有活力、有市场潜力的领域,有多少流往政府推动的项目?

  所以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关键是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流向真正需要的部分。一是信贷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二是银行在介入政府投资项目时要加强风险管理,以避免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困扰;三是要限制虚拟经济的膨胀。总而言之,对于当前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主题词不是退出,而是规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