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西:阵痛中的嬗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3日 19:50  《中国投资》

  不在阵痛中转型,就在结构严重失衡中衰退。逐步摆脱对单一煤炭经济的依赖,培育多种非煤接续产业,使经济结构调“轻”调“绿”,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文/本刊记者 朱娅琼

  在第三季度各种经济数据出炉后,山西的决策者终于可以松口气——经历连续数月的GDP负增长之后,山西省经济终于重新回到正增长之列。山西省第三季度GDP增速达到8.2%,前3季度全省GDP累计完成5059亿元亿元,同比增长0.5%。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GDP下降了4.4%,一季度下降的更为厉害,降幅高达8.1%。近几年经济增速居于全国中上水平的山西,居然成为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的省份。这一数据公布后立刻引起全国哗然。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表示:“上半年GDP负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二是山西省长期积累的支柱产业单一、产品初级化的结构性矛盾所致。”由于多年的粗放型发展,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从去年年底开始集中爆发出来。

  在这两大主因中,更为重要的是山西省的结构性矛盾。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对《中国投资》表示:“山西GDP的负增长有其必然性,这是山西多年来高度依赖煤炭资源形成的脆弱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山西要极力打破这种固有模式的努力造成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能源原材料需求萎缩和价格下降,但并非根本原因,只不过是提前了这一时刻”。

  结构性矛盾不解决,将长期掣肘山西经济发展。“山西决不要带血的GDP!”山西省省长王君初多次表明决心。对于山西的决策者而言,山西若不在阵痛中转型,就只能在结构严重失衡中衰退。逐步转变“红与黑”的煤炭经济,力使产业结构调“轻”调“绿”,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省上下统一思想,提出“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思路,接连出台煤炭、焦炭、电力、冶金、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和食品八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一方面调整优化传统产业,另一方面支持新兴非煤产业。与此同时,山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旅游、文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调整传统产业 

  鼓励煤电化一体化

  “2008年,山西工业占GDP比重高达56.5%,而煤、焦、冶、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占工业生产总值80%以上,四大产业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最终直接影响到GDP。”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研究院院长李霆告诉《中国投资》,“这4大传统产业尤其是煤炭产业,就是山西调控的重点”。

  长期以来“多、小、散、乱”的粗放发展格局和模式,成为山西省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桎梏。今年4月底,山西省出台了省内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加快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进煤炭大基地大集团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矿井现代化水平等多项措施。按照计划,到2010年年底,山西省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家减少至约100家。这意味着山西煤炭企业数量将减少95%。

  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底,山西省11市已确立的兼并主体与被兼并主体、控股企业与被控股企业、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之间,协议的签订率为96%。与此同时,山西省政府为资源整合敲定了时间表,10月底基本完成主体企业到位和证照过户换发工作,到11月全部完成验收工作。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桢表示:“煤炭资源整合既提升了山西煤炭行业抗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能力,有效地改善了煤矿安全保障程度,煤矿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山西在煤炭兼并重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妥善处理重组过程中资源补偿、人员安排、社会稳定等各种问题,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在煤炭行业进行资源整合后,山西下一步重点解决的是延长产业链条,改变单一出口煤炭的模式。张复明对记者表示:“煤是山西最大的优势,转型并不是摒弃这一优势,也不是简单地关闭小煤矿,而是将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以实现集约、安全、高效发展”。

  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是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一大缺陷。因此,《山西省煤化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研发精细化工新产品,培育行业拳头产品。同时,提出要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基地化、园区化。未来3年,在山西省煤化工版图上,依托晋东、晋中、晋北三大煤田,将崛起三大特色基地、15个精品园区。 

  今年5月,中海油与山西同煤集团就煤制天然气合作项目签约。该项目总投资为300亿元,通过深加工,将煤炭产品转化为天然气、工业气体、化工品等系列产品,实现了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李霆认为,该项目是山西省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先行者。

  据悉,山西将继续引进中石化、中石油等战略投资者,与山西省煤炭企业联合,建设甲醇制烯烃项目和煤制天然气项目,培育新型煤化工企业。另外,对于潞安环能等企业自主研发的“煤制油”技术将进行战略储备。

  焦化对山西省的贡献仅次于煤炭。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一半的山西焦炭产业,也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培育千万吨以上焦炭控制力的焦化集团,围绕“煤焦化联合”的主线促进循环经济企业集团的形成发展,将是焦化产业调整的方向。

  此外,鼓励煤电化一体化,支持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企业进行联合和兼并重组是山西结构调整的另一重要思路。记者得知,新形成的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将在以下方面得到政策扶持:一是支持煤化工企业集团就近参与煤田开发,建设原料基地;二是对实现煤、电、化等产业一体化的重大项目优先审批,并在规划、信贷、土地、环保、用电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对来晋投资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政策扶持上与省内大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对引进大企业来晋投资的有功人员将给予重奖。张复明认为,“建设煤电化一体化的大型集团,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将极大增强竞争力”。

  发展非煤工业  

  打造经济新支柱

  “改变单一经济结构,就必须扶持发展其他具有增长潜力的新产业”,李霆认为,“山西在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将这两大产业进一步扶持起来,有利于促进全省的结构调整”。

  目前,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00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80亿元,是山西省继煤炭、焦化、电力、冶金之后的第五大支柱企业,位于全国第22位。多样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知名度。

  “山西装备制造业拥有一些技术和品牌优势”,张复明表示,“但仍存在产业总量较小、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带动性强的整机成套产品和规模效应突出的拳头产品、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较慢、外资和民营企业比重较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等6个问题”。

  为此,山西省上半年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抓住国家制定国家级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标准和认定办法的契机,发挥山西省在煤矿机械、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纺织机械、液压元器件等传统行业发展优势,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五大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

  除了装备制造业外,山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新型材料产业也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很大。目前发展比较好的有镁合金及型材、新型建筑材料、陶瓷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等。2008年,全省新型材料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42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今年政府明确提出新型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年均递增15%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11年销售收入将达到620亿元。 

  李霆告诉《中国投资》:“除煤炭外,山西的高岭土、铝矾土、煤矸石及金属镁等资源也很富集,可以通过开发这些资源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

  据悉,目前富士通正计划在山西建立镁合金基地,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镁都。如若成功,将拉动山西镁工业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但是,正如张复明所指出的:从总体上看,山西省新型材料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整个产业要有大发展,还需要国家启动市场需求”。

  众所周知,山西的汾酒与老醋可谓业内翘楚。因此,把食品工业列入山西振兴的八大产之一也就不奇怪了。据起草规划的山西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崔元斌解释,山西省发展食品产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食品资源优势,要做大做强以酒类、食醋、卤品制造等传统食品产业,做精做细以小杂粮、肉类、食用油、功能食品加工等特色食品工业,培育壮大现代食品产业。 

  服务业贡献日渐凸显

  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山西省第三产业增速近7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4年来首次超过GDP。第三产业对于山西近年来的贡献越来越大,发展好三产对于山西省的经济结构调整意义非凡。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今年在提交给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报告中提到,将对全省18个重点行业领域的服务业,出台包括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在内的多项具体的扶持政策。

  这些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科技、信息产业、服务贸易、会展、中介、旅游、商贸流通、餐饮、酒店住宿、房地产、文化产业、农村服务业等18个领域,都将享受扶持政策。

  张复明表示,山西已全面启动实施服务业“1+10”工程,即在18个重点领域中每个领域选择1个旗舰项目和10个示范带动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全省的服务业发展。为此,山西省将从税费、土地、价格、金融和产业政策对服务业示范项目进行全方位扶持。 

  而在18个重点扶持的领域中,山西省又将首推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十一五”时期旅游业被列为全省“转型、跨越、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成为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选择。

  今年,山西省将拿出8.8亿元支持服务业发展,资金主要投向省政府确定的“1+10”服务业项目,其中投入最多的为旅游服务业,共投入3亿元。

  张复明告诉记者,除了政府投入,许多社会资金也看好旅游业。目前有不少煤焦老板投资旅游业,建设高档酒店、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出现了一些民营资本开发的知名旅游景点。

  此外,山西在房地产开发方面也呈现出许多亮点。今年前3季度,山西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增长54.6%,高出全国平均30多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二。李霆认为,“在政府支持、投资拉动下,房地产开发将加速山西二、三线城市的发展”。

  然而,山西在金融业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翔实的发展计划。“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在山西进行的民间信贷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果”,李霆说:“民间小额信贷的形式适应城镇小企业的发展,目前晋中地区发展势头较好,希望国家能尽快推广”。

  筹建煤炭金融中心虽然一直没有列入山西政府的议程,但自打去年山西省成立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登台亮相之后,煤炭期货、煤炭金融的概念越发火热起来。山西省政府资本市场发展办公室主任王华曾表示,煤炭期货是山西煤炭资本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建立太原煤炭金融中心,就是建立起煤炭金融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基地,在煤炭行业内发挥金融中心的功能,形成煤炭产业借助现代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经济法案室主任朱少平曾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内,山西可以研究建立以煤炭能源交易市场为中心,能源产业基金、煤炭信托与资产证券化以及煤炭期货为支持的能源金融体系。

  虽然拥有焦炭的绝对产销量,但是山西却始终未能真正掌控市场话语权。李霆告诉《中国投资》,“山西正在思考如何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炭期权期货交易中心,要掌握焦炭的定价权,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对中国企业和市场造成巨大压力”。

  创新思维  突破转型难题

  八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及服务业的刺激政策,为山西产业机构调整提供了一个出路。张复明认为,“要发展新产业,就必须有项目和相应的人才。而缺人才,缺工业用地,缺资金,资源与环境容量承载能力有限,这些难题制约着山西转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山西转型的目标就有可能是‘空中楼阁’。”

  追溯历史,建国以来山西在国家的规划定位中是能源与重化工基地,但是重化工基地始终没有搞起来,只成为了经济结构单一的煤炭基地。

  “这让山西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就是在资源地区往往形成一种固化的发展思维、僵化的产业体制。多年来,山西煤焦企业通过煤炭的产运、炼焦化工完成了资本积累,也形成了对煤焦产业的深度依赖”,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后凯告诉《中国投资》,“山西地区形象定位的固化,对煤炭之外的其他产业投资产生了不好的暗示和干扰。转型,最根本的是进行思想解放。”

  而要打破多年形成的路径依赖和固化思维,必须采用非常手段。李霆建议,山西可以借鉴法国洛林的做法。

  在法国洛林,政府在转型之初就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在洛林“筑巢”。一方面企业用地可获洛林政府50%的资助,而且建设厂房可得到20%的资助,设备可得到15%的资助。由于政策力度大,外资纷纷赴洛林安家落户,今日的洛林已成为法国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另一方面,洛林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渠道。1984年,法国政府出资成立矿区工业化基金,1990-2000年每年提供1500万欧元,帮助矿区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高技术产业。此外,法国政府、大区政府和银行共同出资组建了矿区再工业化金融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努力发展电子、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改变单一传统的经济结构,保证了老工业区“再工业化”的实现。

  “这个做法是可以复制的”,李霆认为,山西现在吸引项目落地的一大难点就是工业用土地少,很多项目有意向但是无法落实。“政府能否因地制宜,对于一些贫瘠的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为什么不能放开让工业用?政府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对农民进行补偿”。

  那么,山西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又能否承载山西新型产业的发展?对此,张复明表示:“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山西,近年来山西在生态环境修复上花了大力气大价钱,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于重化工发展的水资源问题,山西虽然是贫水的省份,但在晋东南地区水资源还是较为富集的,产业布局要因地制宜”。

  另外,工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动辄要数百亿元的投资,除了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设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地方政府的财税支持以外,融资途径在哪?

  记者了解到,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曾经让山西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煤老板都移居到了外省,并将大量的闲余资金拿到其他省市炒房,而山西省内不少企业出现融资难问题。当前,至少2000亿元以上的曾盘踞在山西煤矿的民间资金,将在煤炭企业整合后重新选择投资方向,这为山西提供了新的融资机会。

  “企业家都是‘用脚投票’,这说明煤老板们以前对山西的发展缺乏信心”,魏后凯说,“现在,山西应考虑的是如何把利润留在山西,如何大力引导民间投资。政府要有提升服务的意识,建设好软环境,改变山西投资环境与形象”。

  政府要有为  但不能越位

  对于山西省发布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和强力措施,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对《中国投资》表示:“政府对产业的调控要慎重,实践经验证明,如果手伸得过长,管得过多,反而不利于产业发展。政府要调控好外部性,制定劳动安全、环保、用地等标准,加强项目的评估和审查,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企业成为决策主体”。

  对此,魏后凯也表示赞同:“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说到底还是要靠市场靠企业。政府要做的是明确标准和规范市场,什么是鼓励的,什么是限制和禁止的,中间的产业就不要管,让企业自己去竞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要有为,但是不能越位”。

  张复明表示,山西转型之路还有很远。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永恒的,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延续的过程。政府对产业进行引导,一定要有超前意识,要有预见性。对于新兴战略性产业,政府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扶持,才能在下一轮经济竞赛中抢占制高点。

  对于山西的招商引资上项目,魏后凯强调,一定要重视产业链招商,以期今后形成主导优势产业链的发展。而且,山西省不同城市选择产业时要注意产业的“错位发展”,包括不同产业的错位,同一产业的产业链阶段、分工的错位,产品高中低端定位的错位,要走非同质化的竞争。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组到山西进行转型发展实地调研,其调研报告提出要把山西作为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区。据悉,报告提出允许山西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先行先试,对财税、用地、煤层气资源开发权等问题提出要有特别政策支持。此后,该报告经国务院领导批准,转给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对此进行研究并拿出实施方案。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启动了实施方案的研究,该方案在春节前后将有眉目。这对转型阵痛中的山西不啻是一大福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