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理财战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9日 15:59  《融资中国》

  文|本刊记者 李盈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银监会、证监会相继出台规章,对银行理财进行规范管理,打破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原有生态和格局,各大银行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及自身的竞争优势,并跑马圈地,扩张地盘。

  光大银行在新规出台后推出“阳光私募基金宝”理财产品,不仅在业界引来一片哗然,而且收益可观。此举避开政策规定禁止直接投资股票的限制,将理财产品卖给高端客户,转变销售渠道。政策的“拦路虎”客观上促进了私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其实,各家银行都在进行“谋”与“突”。

  战局

  2004年10月,光大银行在北京首家发售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五年来,不论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各家银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投身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研发和销售。银行不仅是传统储蓄的机构,摇身一变成为集股票、债券、保险、房产等多种投资工具于一身的综合性机构。

  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2009 年8 月全国47 家银行共发行个人理财产品495 款。与2009 年7 月的540 款1相比,发行总数减少45 款,环比降幅为8.33%。在理财产品发行主体上,37 家中资银行发行了464 款理财产品,发行数减少37款,环比降幅为7.39%;10 家外资银行发行了31 款理财产品,发行数减少了8 款,环比降幅为20.51%。此外,部分银行发行了48 款机构理财产品和同业理财产品。(图1、2)

  多数金融专家表示,银行理财已立于求新的十字路口。如今的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着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有人说,选择一家合适的银行是理财成功的一半。许多投资者会花很长时间去了解各银行的理财产品,以期达到高收益率。尤其近几年,理财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很多产品还涉及到相关衍生品,金融机构竞相推出的各种个人理财产品,名目和花样繁多。

  据本刊记者了解,资金的投入方向主要有六大类(表3),在这六大类中,最常见的是投资股票,投入最多的是信用类。信贷类的安全性高,风险控制较容易,因为像汇率、利率有很多方面是不可控的,纯是市场风险。在不同市场环境和背景下,银行会偏重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如:宏观经济向好,股票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自然表现不俗,银行更加愿意推出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宏观经济转弱,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债券型基金以及货币市场基金便更受青睐。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郭田勇告诉本刊记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的一些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量还是比较大的,有时候反映理财产品的好坏、业绩怎么样,很大程度上还是得从销售量上看,因为你并不知道银行实际的业绩是怎么样的,这块产品银行到底是获得了多高的收入,我们也没有很准确的数据。”

  另一种看法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这五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比较普通,属于同一个档次。”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结构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袁增霆同时对本刊记者说:“其实,很难用一个总体指标来测量哪家银行做得好,应该说各有侧重。从给投资者带来实惠的角度,或者理财的能力和信誉来说,应该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回报,而不是说中间出了问题,或市场波动的时候,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不成熟。”

  同时,一位对银行理财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直言不讳的对本刊记者分析:“光大银行在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包括阳光私募的组合TOT(信托的信托,或信托的组合)。民生银行在创新方面曾经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它不稳定,还不成熟。招商银行做得还不错。北京银行刚开始做的时候比较激进一些,在国内来说也算是比较靠前的。兴业银行做得也算可以。在国有银行当中,交通银行可能做得特别一些。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政策性的东西比较强,是为了社会安定,稳定的意识比较强,更加有政治目标,所以在业务方面、产品方面,从四大银行做的情况来看,褒义词叫稳健,贬义词就是比较消极。”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8月发布《商业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总第十七期)》,对国内已经或正在开展理财业务的64 家银行,包括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21 家、外资银行10 家、城市商业银行25 家、农村商业银行3 家、农村合作银行与农村信用社5家进行研究和排名,其中,在中资银行中,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等10 家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中显现出较强的发行能力(表4)。。而在理财产品收益能力方面,基于对运行的证券投资类和QDII 理财产品的表现考察,中国光大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10 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整体较高(表5)。

  而外资银行,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也倍受瞩目和争议。据本刊记者调查了解,外资银行目前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偏爱结构性产品;一是产品风险大。

  为什么外资银行偏爱结构性理财产品呢? 对此,袁增霆博士解释说:“外资银行更多的是立足于自己的商业考虑,在结构性挂钩类产品的方面做得比较成熟一些。一方面,外资银行有良好的境外客户关系、境外的渠道、业务关系,渠道优势比较强,比如境外衍生品市场,研发能力比中资银行要强很多。”据悉,仅在7月到8月的一个月内,内地外资银行共发行了18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挂钩股票、黄金和基金,如一阵风横扫各外资银行。如德意志银行发行了一款赢势宝4,其标的挂钩香港交易的i 股新华富时A50 中国指数基金;法国兴业银行的一款产品则挂钩法兴多空新兴市场指数;东亚银行发行的溢利宝系列23,则是挂钩于中国人寿、中国石油天然气、紫金矿业、百度、盛大互动娱乐等港股的表现。“外资银行的亮点一般就是结构性产品,或者和海外投资相结合的一些理财产品,这是他们的一个强项。”郭田勇教授同时表示。

  除此之外,许多购买了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亏损严重,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星展银行等外资银行都因理财产品而与客户发生纠纷。“外资银行应该注意如何防范风险,把投资者的利益摆在首位。”

  基于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收益、风控等能力的综合分析,西南财大报告显示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以及花旗银行占居综合理财能力排名前3 位(表6)。

  规则之变

  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同年8月,证监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准则》(简称《准则》),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对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力度明显加大,新的监管举措的不断出台加速了对理财产品市场的整顿。

  早在2005年9月,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处于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中。在银行理财5年的成长期中,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理财业务的种种弊端逐渐裸露出来,直至今年新规的陆续酝酿出台,彻底掀翻宽松制度下滋生弊端的温床,收紧适度的理财环境。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有关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讲话中,也多次提到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

  “其实,政策的出台是有意图和目的的。我国银行理财业发展时间不长,相关规定制度尚不健全,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另一方面,当银行利润下滑、利差缩小,亟待发展中间业务来弥补缺口损失时,积极发展理财业务就势在必行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政策的出台使国内整个银行理财业多多少少受到些许影响,比如打新股。“一些新的管理措施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添加在银行理财业务身上的非常刚性的约束。只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必须做什么。这些刚性约束与过去宏观调控风格相仿,容易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袁博士曾公开表示。

  同时,本刊记者调查了解到,商业银行和学者专家对银监会出台的新规颇有微词。郭田勇教授在“第一届中国消费金融论坛”发言时表示:“一般的,对于普通客户发售的理财产品,不让投资于股市,这其实也是体现了卖者有责的精神表现。因为这样的话,风险相对可控性比较强。另外从我个人来讲,中国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是分业经营,银行自有资金本身也不应该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在银行负责投资理财产品的人,他投资股市的水平跟证券公司的人也是不一样的,你拿自己的钱都做不好,怎么可以拿客户的钱去投资呢?”监管机构在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这几年也进行过反思和检讨,之后就明确了一些方向,“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要以稳健型的,或者要以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为主”,郭田勇教授继续对本刊记者说,“按照经济学中的分类,投资者分三种类型,一种是风险规避型;一种风险中立型;一种风险偏好型。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属于风险规避型的,不愿意去冒风险,只有极少数的投资者属于风险偏好型。所以银行理财产品要为大多数风险规避型的人服务。这部分人群也是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他们追求的只是一种稳健的收益,目的就是觉得买这个产品以后的收益能够比放在银行的存款的收益稍高一点,但是如果出现零收益、负收益或者赔本了,一般情况下沉默的状态就会爆发,这不仅对银行有影响,会形成一些社会问题。”

  而袁增霆博士对政策的解读是:“整体来说,监管政策这块还不成熟,银监会对这个还很模糊。银行更多的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做自己适应性的创新,适应市场时机的创新,比如前段时间货币贬值,未来可能通胀预期更强的时候,商品类的理财就开始兴盛起来。”

  对新规政策争议最大的是各商业银行,银行理财产品不允许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风险,但是也控制住了潜在的收益。某银行个人理财服务中心人员对本刊记者表示:“新规的出台限制了我们很多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大部分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收益率,迫使我们改变原有销售战略,带来不便。”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分银行仍绞尽脑汁绕道政策。光大银行在新规出台后推出“阳光私募基金宝”理财产品,不仅在业界引来一片哗然,而且收益可观。此举避开政策规定禁止直接投资股票的限制,将理财产品卖给高端客户,转变销售渠道。政策的“拦路虎”客观上促进了私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从如今的政策导向上来看,银行理财业务要稳健第一,严防风险。而商业银行更应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强理财部门内部的制度建设,来适应或者绕开刚性的新规政策。

  破旧立新

  目前的理财市场暴露出哪些瑕疵?首先,产品设计粗陋冗杂。“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弥漫着浓厚的简单模仿和跟风的‘羊群效应’。”袁增霆博士曾提出。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同类产品扎堆较严重,如2007年的打新股类产品、2008年的商品类产品、2009年的地方债类产品。“银行理财毕竟是新兴市场,而且市场动荡比较严重,制度建设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它跟股票市场一样,到目前为止也是一个说正常也不正常的状况,股票市场都不稳定,何况银行理财市场呢?”同时,产品销售爆冷。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银行理财产品不断报出负收益、零收益等风波,使众多投资者大跌眼镜,损失惨重。由于产品销售业绩与销售人员的收入直接挂钩,加上激励制度的缺陷,产品销售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盲目夸大产品收益,忽视产品风险,缺乏销售服务意识和道德意识。

  另外,紧缩监管环境下的缺陷。正如袁增霆博士所说,“禁止股权投资的理财新规,无疑是在银行理财与证券及基金理财之间树起了一道篱笆墙。从股权类投资中退出来,还是对银行自主研发的产品线造成了残缺,甚至限制了更多的创新。”

  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形式多种多样,竞争内容却如出一辙。鉴于此,郭田勇教授给本刊记者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理财产品市场和信用卡市场有点像,好几个银行发信用卡去竞争,更多竞争好像是停留在卡面上,停留在一个题材上,比如说国庆60周年、奥运会等,设计一种卡面特别吸引人的,买卡的人就多了。”一方面说明银行本身创新和竞争的力度还不够,本身创新的动力还不够,模仿比自己去独立创新成本小。另一方面,这跟银行制度有关系,可投资的经营领域小,对创新也就有所限制。

  银行该怎样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监管机构能否有更新颖独特的措施来管理理财市场?那么,银行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开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比如光大银行绕道政策发售的“阳光私募基金宝”。(图7)。

  另外,对银行理财产品建立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是为了防止各银行盲目跟风和模仿,“对知识产权进行一些保护,创新的银行能够真正获得一些利益”,郭田勇教授提出如此建议。

  此外,加大对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力度及提高市场透明度,并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