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助推:事关健康财富与快乐的最佳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 16:17  《商务周刊》杂志

  经济学一向被叫做“沉闷的科学”,想想它那些乘数图表、GDP比值和边际效用等等就知道了。然而从现今的经济形势看,也许它该被改叫“似是而非的科学”,也就是说,它看上去很迷人,但实际上完全无法预测迫在眉睫的灾难。

  尽管如此,公众还是对那些经济学家从心里放不下,尤其是目前,他们无比想知道世界经济到底哪里错了,又该怎样重回正轨。所以,毫不奇怪,当理查·泰勒出来发言时,人们竖耳倾听——何况和泰勒在一起的还有被誉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法学家之一的卡斯·桑斯坦。两人联合推出了《助推:事关健康、财富与快乐的最佳选择》一书,其内容从书名上便可一目了然:第一,本书事关人们的选择;第二,本书要告诉大家如何选择生活得更健康、更富裕和更快乐。

  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目标。泰勒和桑斯坦有资格来做这样一本书,他们都出自美国经济学重镇芝加哥大学,这里是“有效市场假设”的发源地,由此滋生的新古典经济学统治我们这个世界已有好几十年了。你总该知道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加里·贝克尔的大名吧,他们谆谆告诫我们说,大家都是经济人,纯粹的理性计算者,如果政府肯把自己的手从企业身上拿开,资本必然会趋向其最有效率的应用,从而整个社会都会繁荣昌盛。

  同出芝加哥大学之门,泰勒和桑斯坦难道不会继承弗里德曼的衣钵?这可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中心啊。恰恰相反,用通俗经济学的术语来讲,泰勒和桑斯坦放出了一只“黑天鹅”——他们宣告了传统的芝加哥学派的衰败。他们是一个新的经济学家物种——这类经济学家把自己称为行为经济学家。事实上,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说,泰勒是行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人,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就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泰勒,认为泰勒是首个提出将心理学纳入经济学讨论、并衍生出行为经济学的学者。

  行为经济学挑战了经济人假设,它把那种在弗里德曼式自由市场中购买和交换的理性经济人视为一个神话。在《助推》一书开始没有多久,两位作者就写道:“你如果有机会浏览一下经济学教科书,你就会知道,经济人的思维如爱因斯坦一般缜密,记忆力如IBM的蓝色巨人计算机那般强大,意志力如甘地一样坚韧。然而,我们平日里见到的平头百姓却不是这样。”

  这些平头百姓懒得去填那些可以让自己拿到公司退休金的表格,甚至会忘掉自己爱人的生日。现实生活中那些活生生的男女行为既不连贯,消息更不灵通,意志力很差,而惯性却很强。他们基本上不能够平衡今天的诱惑与明天的回报,其中的一些人,甚至连即时性的满足都觉得不够快。

  这或许就是泰勒和桑斯坦写《助推》一书的动机吧。他们想要帮助现实中那些真实的、容易犯错的人作出更好的选择,与此同时,却不去取消他们的选择权。他们将这种做法称之为“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在我们看来,如果某项措施旨在影响到人们的选择行为,甚至使选择人受益匪浅,那么这项措施便可以称得上是‘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乍看起来,“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像是个语义矛盾的错误,但泰勒和桑斯坦坚持认为,只有实行这套主张,才能避免人们作出愚蠢的决定。

  他们用一个词来比喻这种“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助推。助推被用来形容任何能够影响我们选择的东西。每个人每天都要作出各种各样的选择,不幸的是,我们常常作出错误的选择。原因在于我们受到多种偏见的影响。泰勒与桑斯坦所鼓吹的助推就是要通过设计更友好的选择环境,让人们活得更健康、更幸福。

  这就需要一种人的存在,泰勒和桑斯坦将其命名为“选择设计者”,他们刻意追求的是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而使他们生活得更好。通过选择设计可以有意识地改变人们的行为,而不是强行向他人施加自己的意志。这就是所谓“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所具备的吸引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种“推”的劲道和范围是很难拿捏的。

  比如,什么时候“助推”会变成“强推”?泰勒和桑斯坦的“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有可能具备反自由主义的因素,尽管作者声称,“当我们用‘自由主义’去修饰‘温和专制主义’时,我们的本意便是要维护自由”。也许,对于作者的路径的最诚实的描述是,它是一种相对柔弱的、软性的和非侵扰性的专制主义。即使是这种专制主义,也不可以把手伸得过长。在很多时候,人类的薄弱意志可能是非理性的,然而,这种薄弱意志正是人所以为人的所在。

  截拳道与地头力

  日本人不怎么看重近现代的中国人,但是对33岁仙逝的李小龙却推崇备至。他们奉他为“武者之圣”。李小龙借“截拳道”给后人讲述了“武术中的禅”和“生活中的禅”。

  1960年代,十几岁的李小龙喜好练拳,老是惹事生非,甚至招惹了黑社会,在香港待不下去了,只好跑到美国。当时他特想拜见华盛顿大学的武学教授一度。一度是全美知名的武术大师,不想见一个黄毛中国小子。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还是碰到了,看李小龙玩了几下,听他说了一通,一度教授就住院了。

  为什么住院了?他一下子看到李小龙的拳有哲学。而他积累了大半辈子的那个武学体系却没有哲学基础,因此不会长久。他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一下子悲从心头来,太郁闷了,只能住院。后来,一度教授成为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有力助手。

  李小龙一个少年会有什么哲学?李小龙说要还原搏击的本真。搏击就是一下子把对手击倒,没有什么套路,没有什么体系,说大战几百回合都是假的,搏击就是讲究一下子把对手击倒。他从击剑中受到启示,阻击同时就是进攻,遇到什么对手都讲究一下子的力道和功夫。

  有一回李小龙在美国跟一个高手过招,用了30秒才把对手击倒。李小龙反复想为什么、为什么?想了半天闹明白了。原来他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拘泥于咏春拳的一些固定的步法,另一个是拘泥于用拳头和脚来击打对手。李小龙醒悟到这是错误的,搏击就是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打击对方,尤其是用最接近对手的部位发力,是肘就用肘发力,用腿就用腿发力,是屁股就用屁股发力,是头就用头发力。从结果出发,截拳道由此成型。

  李小龙强调在搏击中要有一种整体思维,一种整体把握的视角。他说,不要把自己局限于一个方面,事物有许多面,但每个人不必把自己束缚于一个层面上,我们必须亲自去体会事物的整体。要破除“真知”与“真命”之障碍,“绝非强调整体之某一面的发展,而你整体发展以及于整体之每一面才是”。而且,一个人欲了解自己,也必是与别人接触后,方能反求诸己。

  现在流传着“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做事”之间的或然选择题。这个二选一的游戏是一个误导。是与非的战斗,是人类的一块大心病,有这种分别心的人做一件事困难重重。他们过于担心一发之差犹如天壤之别。李小龙提出的整体思维,最重要的是要去掉这种人为的分别心。真正的智慧,不是将好的东西从坏的东西中抢出来,好的东西总是有坏的东西相伴,坏的东西总是与好的东西结伴而行。有了是非选择,就丢失了整体感,就屏蔽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无所好也无所憎,不漏掉任何一点有用的东西,才能在细微处见功夫。

  用一双童真的眼睛,一无色彩地观察事物,也就是能以单纯的本真来观察事物。一个人一旦能够超乎其所做事务成败的关切,而安心做事,精益求精,也就发现了自由为何物。人们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或“场”中,也就是搏击的最高境界,艺术的最高境界。

  李小龙从来没有把他的截拳道只当成一门搏击术,他更认为这是人们通往个性解放的途径,是通往心灵之从容、精神之宁静以及深知自我的大道。截拳道的主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也即发展无限的自我,无限地发展自我。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固定的形式,无法适应真实情况,制造槛笼罢了,而真理是在牢笼之外

  李小龙坚信:“人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动物,富有创造性,任何时候都比既定的方式或体系重要。”确实,一个人所有的抱负和理想,都要在做好一件事中得到体现。安心,宁静,才可以深知自我,才可以进入全知全息的状态,抓住那个万缘俱足的触点,释放自己的地头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