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为4万亿项目承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0日 16:01  《中国投资》

  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涉及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亟需工程保险提供有力保障,但亟待发育的中国工程保险市场可能并未做好准备

  文/本刊记者 秦凤华

  9月17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II标段(黄河北至石家庄段及天津干线)工程保险,由平安财险、中国大地等11家公司共同承保。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保险II标线路全长约630.18公里,保险金额高达人民币264亿元。投保险种为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附第三者责任险以及招标人的雇主责任险,平安财险为首席承保人,获得73%的保险份额。

  此前在6月1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人保财险”)、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太平洋产险”)、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平安财险”)等6家保险公司签署一份巨额保单。合同涉及8条线路、近200公里,创下了国内有史以来投保金额最大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615亿元也创造了中国工程保险界的一个新纪录。

  为在建重大工程项目,如桥梁、隧道、公路、轨道交通、建筑等购买工程保险,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我国工程保险自1979年发展至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系上“工程保险安全带”也已成共识。

  去年11月10日,国务院宣布了一项在未来两年内(到2010年年底之前)投资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该计划将有力地拉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4万亿刺激计划,让承揽工程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兴奋不已。中国工程保险市场由此将迎来新一波增长高峰吗?

  “建筑工程强制保险”争议

  切分4万亿计划的工程保险蛋糕,似乎并非易事。

  “发达国家对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工程投保率将近100%,而国内还不足10%”,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许建南告诉《中国投资》。投保率如此之低,缘于被保险人对工程保险的重要性缺乏了解。

  在现行的投资体制下,许多建设工程仍由政府出面投资,致使工程项目的利益主体与风险主体不够明确,无论是项目业主,还是建筑承包商,乃至贷款银行,都可能面临巨额的风险损失。“由谁投保”也成了一道不该有的难题。

  近年来,重大工程建设领域是否实施“建筑工程强制保险”,是否作为项目开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话题。

  据许建南介绍,强制保险是法律规定必须投保的险种,一般多见于一些危险范围较广、影响社会利益较大的保险标的。

  “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法律,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提出强制保险措施”,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对《中国投资》说。

  6月27日上海闵行区莲花小区一栋在建住宅楼整体倒塌,由于没有购买建筑工程险,开发商只能自行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开发商或施工单位购买了建筑工程一切险,将大大减少损失,对贷款银行、购房者的利益也是一个有力保障”,郝演苏说。

  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在工程建设领域引进并发展保险机制,以达到通过市场力量来推进建筑单位管理的目的。各级建设部门曾多次组织对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建筑设计责任保险等险种进行调研、试点和推行,并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加强建设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

  早在2003年5月,当时的建设部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照一定标准为参与施工的人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未投保的工程项目,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从现实来看,将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条款沿用在国内,在重大工程建设领域实施“建筑工程强制保险”,将其作为项目开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仍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要求强制投保的工程主要是引进外资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工程,国内项目自觉投保率较低。如果以强制保险的形式推行,还有待全国人大以及投资主管部门认可。“短期来看,强制保险不太可能”,郝演苏说。

  从贷款银行角度看,仅有国家开发银行出台了《贷款项目工程保险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由国开行人民币贷款的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以及贷款额在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上的其他建设项目,借款人或工程承包方、原材料(设备)的制造方、运输方、供货方应当根据风险情况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综合财产险等险种。目前,国开行80%以上贷款项目都按要求投保了建筑工程险和财产险,未买保险的施工企业无法参加工程竞标,未买保险的工程项目不许开工。

  因此,如果贷款人能够要求借款人附带工程保险,不仅能够规避贷款风险,也可以推动工程保险市场的发展。

  尽管强制保险推行仍存在一定难度,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强制推行工程保险法律基础已经具备。在建设部颁发的《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文件》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中,对业主和施工单位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交通和建设领域的相关法规已经成熟。其他行业一些配套法律法规已经或正在修订中。

  “房地产项目虽然施工风险较低,但牵涉众多购房人和贷款银行,也应尽快建立保险保障机制”,郝演苏说。

  市场井喷?

  《中国投资》采访获悉,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展开,自觉参保的建设项目逐渐增加,带动了工程保险市场的长足发展。

  以山西省为例。山西2009年全年计划开工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52个,年内完成投资1500亿元。1-4月山西省工程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37.79万元,同比增长111.40%,工程保险在财产险中的占比达到1.50%,同比翻了一番。

  《中国投资》了解到,为适应工程保险市场的“井喷式”发展,国有保险公司将在年内对其业务进行重组,这将在组织结构上为强制推行工程保险制度做好准备,加快工程保险市场化的进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将处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峰期,工程保险的增速远高于同期财产保险的发展速度,已成为财产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建南断言。

  近年来,中国工程保险市场取得长足发展。数据显示,2002-2004年期间工程保险业务的平均增速达到33%,远远高于同期财产保险发展的速度,2004年工程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15.6亿元,已处于国际工程保险界的前列。

  目前在中国工程保险市场上,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以及平安财险这3家的市场份额占到了70%以上。

  人保财险是国内规模最大、最早开办工程保险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推出了一些市场需求较强的险种,比如两年工程质量责任险等险种的开发和试点工作已取得了成功。

  工程保险能否或缺?

  工程保险的保险期限一般参照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并结合条款规定的有关事项确定。保险费可一次性收取,也可根据被保险人要求和工程进度安排,分数次收取。

  重大工程项目事故频发,给业主、施工方和贷款银行都敲响了警钟,推动工程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

  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施工难度高、工期长、多在建筑和人群较为集中的市区建设等特点,存在较大风险,因而成为工程保险的重点市场。

  以地铁工程为例。在国内外地铁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发生过一系列重大事故,包括英国希斯罗机场快线事故、慕尼黑地铁U2线事故、台北地铁事故和新加坡地铁环线事故等。

  2003年7月26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发生透水事故。由于该工程购买了保额56亿元的建工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为其承保的平安、太平洋和人保等4家保险公司当即启动了理赔程序,随后开展了相关理赔。项目业主以3‰的低费率有效降低了投资损失。

  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一期工程的1号线施工工地突发路面大面积塌陷事故。按照保险合同,该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总保额达137亿元,费率为6.5‰。人保财险作为项目首席承保人,领衔40%的份额;平安财险与太平洋产险各分得20%份额,大地保险分得10%,永诚财险与天安产险各分得5%。发生事故路段的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由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产险等6家保险公司共保,预计赔偿总额将达到近5000万元;而该标段的建筑工人意外险的承保方则是太平洋产险,预计赔偿总额将近400万元。

  今年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址工地发生火灾,蒙受巨额损失。据悉,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办公室自2005年向中国人保财险陆续投保了建工一切险、施工设备财产险、雇主责任险等险种,工程和人员的部分损失由保险公司给予赔付。本次受灾的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大楼由中国人保财险下辖北京朝阳支公司出单独家承保,险种为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期限自2005年4月30日起至2009年6月30日止,此次事故正发生在保险合同期限范围内。

  但是,对建设单位来说,购买了工程保险并不意味着万事无忧。

  工程保险只是工程项目风险转嫁的一种方式,保险不可能全盘代替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的风险也不可能全部通过保险来转嫁。购买保险本身,并不能降低发生事故和损失的概率,而只是一种确保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获得经济补偿、保证项目财务稳定性的手段。

  一旦发生事故,建设单位所要面临的工期延误、各种间接损失、信用与信誉损失以及可能承担的法律政治风险,都是保险赔偿所买不来的。因此,即使购买了工程保险,建设单位也应当制定充分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做好预案和安全管理,有效降低工程风险。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并无法律上的资质可以监管或评价工程质量。保险公司对工程质量的促进,主要是从协助被保险人完善风险管理、减少保险事故的角度,从而间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许建南说。

  市场尚未成熟

  如果没有再保险机制,庞大的工程建设风险就要由主要承保人承担。

  因此,保险人还必须对工程进行国际分保。“国际分保既是对保险公司风险的保障,也是衡量一国保险市场发育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准”,郝演苏说。这样一来,就将大部分建设风险转嫁给外国保险公司。

  近年来,亚洲和中国地区的轨道交通项目赔付率不断攀升,加之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已对中国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保险承保造成很大影响。

  然而,国内大型工程项目的低费率标准,影响了此类项目在国际市场上的分保。“9·11”事件之后,国际保险市场上各类工程保险的费率水平已经提高了数倍,但国内工程保险市场的费率水平却持续下滑。

  由于价格严重背离,在投资金额巨大的项目,尤其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国内市场的承保率得不到再保险市场的有效支持。以现有价格,国内保险公司很难在国际保险市场上进行分保。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保险企业的经营稳定将受到很大影响,工程建设单位也不能得到有效补偿。

  为了获得保单,国内工程项目免赔额较低,仅在几万元之内。而国际分保时,国外保险公司的免赔额往往高达几百万元。如果出现小事故,损失还是由国内保险公司承担。

  许建南认为,恶性竞争导致承保条件恶化,国内市场条件与国际市场相差较大。这使得我国工程保险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经营业绩曾一度下滑。

  “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主要还是在于部分保险公司提供的工程保险服务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偏低,重承保、轻防灾和服务”,许建南说。

  由于缺乏可靠的工程保险数据积累,一些保险公司就不得不把降低费率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把满足被保险人不合理要求作为竞争筹码,而忽视了向客户提供真正的保险服务理念,使竞争走向恶化。

  都邦保险公司工程险高级核保人梁海波认为,从我国建筑工程一切险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产品供给,与国外相比都存在缺失。

  一般来说,工程保险所承保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宏大、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和风险期限较长等诸多特点,而国内既懂工程又懂保险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保险的发展。

  从保险产品供给来看,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的工程保险产品比较单一,保障范围也不够广。

  国外一些国家工程险系列产品中,除常规建筑工程一切险及安装工程一切险外,还有专门的建工雇主责任险或建工意外险、针对工程项目的2年或10年责任险、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等)均需购买职业责任保险。另外,针对建设项目还有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等,对建筑工程的保险需求与保险产品供给,绝非国内所能比拟。

  相关链接

  中国工程保险市场

  “三足鼎立”

  人保财险:先后独家或首席为三峡工程、深圳地铁、青海公伯峡水电站、上海磁悬浮、国家大剧院、西气东输、南京扬子巴斯夫、广东阳江核电、山东海阳核电一期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保险服务。其中三峡工程的承保总额已经超过150亿元。

  平安财险:先后承保岭澳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峡永久船闸工程及左岸电站、上海金茂大厦、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沙角C电厂等一大批国内外重大项目。

  太保财险:在交通、电力、石化等多个领域大型工程项目拥有丰富经验和专业优势,先后承保了青藏铁路、京沪高铁、京津高速等交通项目;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厦门东通道、沪崇苏越江通道等一些大型的桥梁隧道工程;从五大发电集团建设的火电站,到像长江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等大型水电站以及秦山、海阳、三门、田湾、台山等核电站;国家电网三峡-常州、三峡-广东、三峡-上海直流输电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神华煤液化工程等。

  除了三巨头,其他保险公司主要采取“共保”方式参与工程保险市场。

  按照国际惯例,共保项目的主要服务工作由首席承保公司负责,共保公司根据共保协议配合。对于损失金额在一定数额以下的赔案由首席承保公司直接处理后向各共保公司按保险比例分摊,对于损失金额较大的赔案则有各承保公司共同参与处理。同样,保费也是按比例共享。

  相关链接

  何谓工程保险

  工程保险是指保险人承保中外合资企业、引进技术项目及与外贸有关的各专业工程的综合性危险所致损失以及国内建筑和安装工程项目,险种主要有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机器损害保险、国内建筑、安装工程保险、船舶建造险以及保险公司承保的其他工业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