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刊速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4日 15:54  《董事会》

  The Economist   2009年9月12日

  G20峰会:路在何方?

  9月24日,新一轮G20峰会在匹兹堡举行。尽管这座美国城市以桥著称,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G20峰会通向何方尚不明朗。作为G20峰会的热身,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于9月4日在伦敦召开,多方政要各持己见,各国内部意见相左,形势可谓扑朔迷离。

  有国家提出立即调高银行资本要求,也有人建议逐渐缩减外贷资本数额;德法两国要求从严计算红利,而英美则希望采取较为宽泛的管理原则;关于会计规则应更具有前瞻性的呼声渐高,同时也有意见请求放宽会计规范,以避免在危机面前措手不及。

  在这些看似背道而驰的“噱头”背后,也存在着一致的意见。高管薪酬仍然是各方争论的焦点,以股票份额代替现金支付已成为与会各国的共识,荷兰已拟定章程限制董事会分红。

  资本问题虽不算热门却更为重要。所有人都在目标上达成了一致:增加普通股(pure equity)数量,预备高缓冲资本。欧洲大陆许多银行接受国家的“混合资本”(hybrid capital),这一部分不能算作普通股。日本银行的基础资本里包括大量优先股(preferred shares),他们担心西方监管部门的行动过于迅速。

  在一直藏而不露、文火慢炖的会计规则方面,资本改革要大刀阔斧得多。根据资产负债表评估方式的不同,银行的资产数量可谓千差万别,人人都嚷嚷着要达到国际标准,但说的可不是一回事:美国以市价评估,欧洲则希望恢复成原来为监管部门而非投资者设计的“平滑的”资产负债形式。

  这一切是否预示着G20峰会的希望会落空?也许在高管薪酬的议题上会有所突破,但指望其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欧洲和日本的股本融资热潮——就大可不必了。金融系统改革是件复杂的事情,虽然银行需要更多的资本,但在目前国家保障和低迷经济的包裹下,欲速则不达。

  Time  2009年9月21日

  可口可乐的微弱复苏之光

  面对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为惨淡的经济状况,可口可乐(Coca-Cola)的业绩在中国和印度市场开始出现回暖苗头,2009年上半年销售增长3%。

  作为主打品牌,可乐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一直处于不景气之中,即使公司并购了“维生素水”(Vitaminwater)品牌以增强在软饮料行业的竞争优势,销售总额依然下降了2%。但今年仅第二季度,Coke在印度和中国已经分别赢得了33%和14%的利润增长。Stifel Nicolaus投资公司分析师马克・施瓦茨博格(Mark Swartzberg)表示,“中国和印度人口数量都多达十几亿,他们才是公司的未来市场”。

  作为外资品牌,能够在金融风暴中劫后余生,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Coke在中国市场为开发销售额所做的各种努力。为应对经济危机,Coke在南方沿海诸省推出355毫升的小包装瓶装可乐,中国区负责人对此解释说,“如果口袋里只有几块钱,人们会绞尽脑汁想办法省钱,而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之前Coke以24亿美元收购中国汇源品牌败北,被外界视为中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但Coke方面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中国监管部门此举也间接避免了我们对汇源价值的超付”。施瓦茨博格表示,“这块市场我们自己来开发”。

  在未来3年,Coke预计在中国增加20亿美元的投资。今年,Coke斥资9千万美元在上海打造研发中心,已上市的产品包括混合型果汁“美汁源”(Minute Maid)系列。接下来,Coke的战略目标指向了中国内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等,准备建造第39家可乐工厂。

  也许这一做法有些大胆冒进,但并不乏先例:20世纪30年代,Coke在经济大萧条中跨出国界,进军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危机不可复制,成功的战略却值得效仿。

  BusinessWeek  2009年9月14日

  时代华纳:新并购悬而未决

  迪斯尼(Walt Disney)40亿美元并购奇迹娱乐公司(Marvel Enter-tainment)可谓非常时期的一大赌注,这对另一传媒业巨头——时代华纳(Time Warner)带来的压力不可小觑。

  时代华纳公司目前持有70亿美元的资金,近期侧重于在影视及杂志领域的发展,正是依靠并购拓展业务的最佳时机。问题在于,华纳总裁Jeffrey Bewkes去年在收购策略上走错了棋,因收购亏损的社交网站Bebo而备受责难,眼下能否再迈出并购的一步?

  Bewkes否认迪斯尼收购奇迹给他带来了压力,他认为迪斯尼此举正是为了与时代华纳旗下的DC漫画公司(DC Comics)抗衡。“这改变不了什么,”他宣称,“我们还在寻找合适的机会,风险在于我们愿意支付多少,又能获得怎样的收益”。

  战略上适合华纳的并购对象俯拾皆是,梦工厂(Dream Works)旗下的SKG动画就是迪斯尼皮克斯动画(Pixar)的强劲对手。但一位传媒业高管评论说,梦工厂的价格过于昂贵,“时代华纳更像是捡便宜货的人,像梦工厂这么贵的公司,我不知道Bewkes能否获得董事会的支持”。

  从这个角度看,华纳收购米高梅(MGM)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米高梅的影视储备量可以为华纳的有线电视频道提供低成本节目,同时扩展在线业务。

  Bewkes对有线电视业颇感兴趣,SNI也可能成为华纳的并购候补。依赖广告的NBC电视网或许不会向华纳低头,但如果通用电气(GE)乐于将旗下娱乐产业划分出去,那么NBC环球则有可能归置到时代华纳的羽翼之下。

  到目前为止,Bewkes一直在用现金偿还股息,购回公司股票,而今年时代华纳的股价上涨了30%。人们猜测,8500万美元收购Bebo让华纳公司囊中羞涩。但大势所趋,并购似乎成为华纳不得不再走的一步棋。

  SmartMoney   2009年10月

  高管薪酬仍迷雾重重

  股票市场远离了三月的低迷阴影,房地产也出现了起死复生的迹象,可以说经济在全面企稳回升,唯有华尔街薪酬迷局越发白热化,难待“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日子。

  随着经济回暖和全球股市的短暂攀升,各大投行、股票交易者、债券经纪人都忙着计算自己的钱袋鼓起来多少。金融危机中,政府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是利用纳税人的钱拯救了这些华尔街“大鳄”,如AIG和花旗集团(Citi Group),理所应当通过分红回馈纳税人和大众投资者。但实际上,百万美元的收益再次流入了那些金融危机“罪魁祸首”的口袋——华尔街高管。

  对于这一备受谴责的做法,金融公司的解释是,高额薪酬奖励是为了防止高管人才流失。这还真是一道难解的谜题:公司用天价薪酬吸引并留住这些“天才”的高管,结果却是使自己陷入破产的边缘。

  这也暴露出金融人才市场的问题。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而满足高管个人利益是赢得公司利益的“王牌”。奥巴马的改革措施包括改革薪酬委员会,增加股东对高管薪酬的话语权——出发点是好的,但插手薪酬问题属于微观管理(micromanaging),不在股东责任范围内。

  并非所有的高薪酬都会引起争议——对冲基金(hedge-fund)经理人的收益回报率高达20%,而华尔街的问题在于,薪酬与绩效不挂钩的情况太多。计算年薪仅考虑本年度业绩,这无异于变相鼓励高管进行风险投资。

  不仅在金融银行业,所有的公司董事与高管薪酬改革都需从长计议,但一些微小的制度变动就能改善问题,例如取消预先性薪酬保证,奖金额度取决于多年业绩,薪酬奖励结合现金支付与股份分红等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