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步步惊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1日 00:51  《商界》杂志

  在民间借贷这场乱局中,游戏规则并不明确,出千使诈的未必遂愿,见招拆招的也可能防不胜防。都说自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实那踏空的一脚从来都不偶然……

  □文/梓 桐

  “孔三思”遇到“及时雨”

  在珠三角经商近20年、富甲一方的孔桂有一向以谨慎闻名,绰号“孔三思”,顾名思义凡事都三思而后行,而且留有三步后招。在其他房产老板纷纷开始多元化经营想做大做强时,孔老板的贵友集团仍兢兢业业地在圈地、盖房子。那些曾笑他难成大事的老板,直到因为分心其他生意弄得狼狈不堪甚至垮台之际,才想起赞孔老板一声“有远见。”

  不料,孔桂有在近天命之年,本已触碰到自如与自由感觉的他,还是与一场漫长的噩梦不期而遇。

  3年前,贵友集团准备拿下平东区步行街改造的大项目。以孔桂有的威望、实力与人脉,此项目非贵友莫属。所需资金8000万元,孔桂有盘算了一下,缺口在3000万元左右。贵友集团的资产有7个亿,应该不成问题,可当时孔桂有因为另两个项目拖了后腿,他也不敢把所有流动资金都砸进去。怎么办?只能按当地流行的做法:民间借贷。

  孔桂有本找的是自己的老战友刘东,但正在做一个大项目的刘东手头也紧,又给他介绍了一个人,说此人与银行很熟,能量颇大,问是否接触一下。于是孔桂有认识了马颜和华娜娜夫妇。

  初次见面就有好感。马颜感觉是那种坚持规矩、不易通融的人。这也好,大家都讲规矩好办事。而马太太华娜娜则一派知书达理。当然,第一次见面没有谈正事,天南地北地聊,彼此留下了好印象。一个星期后,双方正式商谈。

  马颜主动提出,按行价,报酬为10%。孔桂有知道行情,觉得马、华二人不贪心,懂得规矩。

  这时马颜又说借的金额太少了,要么借两三个亿,要么不借。孔桂有听出他的意思,人家手头的大买卖不止一桩两桩,不想做小买卖。

  一见孔桂有面有难色,华娜娜建议:“孔大哥,现今的情况是,想借还借不到呢,哪里有愁钱多了的?”孔桂有一想也是,三亿就三亿,让钱生钱是商人的本行嘛。

  在进入实质性谈判时,马颜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要一个股东身份。这让孔桂有警惕起来,腰板下意识地挺了挺。马颜解释说:“广东许多老板不都是这样操作的吗?股东身份纯粹是为了融资时名正言顺,如果不是公司股东,而是以老板的朋友身份帮忙融资,即使在银行有很铁的关系,也过不了风险控制那一关,那是硬碰硬的关口。”孔桂有觉得有道理。要一个股东身份不难,贵友集团是家族企业,孔桂有占69%,太太占31%。

  孔桂有叫上太太和公司会计,与马颜夫妇赶制了转让股权的文件。孔桂有转出19%的股份,太太转出11%。如此,马颜成为贵友集团占30%的股东,并挂上董事副经理的职务。

  孔桂有当然有自己精细的地方。他要马颜在合约上注明转让股权的文件是假的,没有实际付款,只做融资之用。孔桂有和颜悦色地解释:“老兄,这和人品、信任无关,这是商场规矩,不按规矩来的事,我是不敢做的,太太也不会答应的。还是谨慎点好啊。”孔太太在旁边夫唱妇随地点头。马颜便照办了,还在孔桂有的坚持下按上了手印。

  第二天一早,这些材料就送到市里登记了。

  伏笔处处

  股权转让手续办完后,马颜夫妇老家那边突然出了点事情,夫妻俩回了山东。任孔桂有又急又气,人家只一如既往地有修养地道着歉,有时候反让孔桂有为自己的急躁不好意思起来。

  两周后,人回来了,双方开始谈“好处费”。孔桂有的意思是贷款一到账,就按10%的比例给付。马颜不同意,说好多人都是说话不兑现,要求先写借条,说这也是他们这一行的行规。

  孔桂有笑了:“你手里有我写的借条,我却拿不到贷款怎么办?”只见华娜娜端起茶碗,跷着兰花指,用茶盖赶水面的浮末:“孔大哥啊,我们敢这么做吗?我们能那么做吗?除非我们只做你这一单生意,从此不在场面上混了,可是,那成本不是太大了吗?3个亿,对我们而言,一般般吧。”孔桂有又不好意思起来。

  马颜便开始在纸上算数,他走笔很快,迅速把报酬拆成数额不等的7份,总计2967万元,又亲笔写下7张借条,让孔桂有照抄。孔桂有发现收款人都是华娜娜。马颜解释说夫妻本为一体,财产不分家,而且真正有钱的是老婆,她哥哥华国良在新加坡和香港地区都开有公司。

  当孔桂有把7张借条交给马颜时,马颜提出了新的要求,说借条只是一张纸,万一兑现不了,有何用?你最好开支票给我,到时可以直接凭支票拿钱。

  不行!孔桂有干脆地拒绝了。宁愿不做,也不开支票,这是底线。这回华娜娜没有说话。

  写了借条的第三天,孔桂有收到华娜娜打来的537万元“贷款”。此后半个多月,孔桂有又陆续收到几笔“贷款”,每收到钱就打一次收款凭据,与高利贷的惯例一样,马颜夫妇事先都从中额外抽走了高额利息:某日,孔桂有开出100万元收款凭据,实际收款70万元;某日,开出100万元收款凭据,实际收到70万元……这样,孔桂有实际拿到852.5万元“贷款”,而马颜夫妇手里又多了孔桂有亲自写下的总额1085万元的5张收款凭据。

  目前,马颜夫妇只拿到了部分利息,好处费并没有兑现。再说孔桂有,虽然离3个亿差得悬远,但钱在一笔一笔地过来,这一切都在向他证明:钱到账是没有问题的。

  这天,马颜、华娜娜约见孔桂有,地点还是老地方文华茶楼。马颜提出,下一笔钱即将到账,有5800万元,提出要兑现之前谈好的好处费,用支票支付。马颜已根据拆分的数额拟好3张支票的额度。

  孔桂有迟迟下不了笔。华娜娜说:“老孔啊,我这里已经800多万元到你账上了,还有什么问题吗?难道还不值得你相信吗?要多少才值得你相信呢?”

  孔桂有有点理亏地说:“马太太,不是那个意思……”华娜娜站了起来,对马颜说:“咱们走吧,给老孔一点时间,毕竟,对他而言,这是大事,老孔也应该和家里人、手下人商量一下。”然后又转向孔桂有:“老孔,不要急着作决定,三思而后行。我们失陪了啊。”

  噩梦开始

  马颜夫妇这一去又是一个星期没露面,而且手机不通,短信不回。而平东区步行街改造项目催着资金到位,一次比一次急。再一次与马颜夫妇见面时,孔桂有的心理防线已后退了一大步。

  这一回,马颜、华娜娜顺利拿到远期支票,孔桂有换回了之前开具的部分好处费借条。前面借条的收款人一直是华娜娜,这回支票收款方却是南方某市某投资有限公司和某实业有限公司。马颜的解释是:这两家公司都是他的,写公司名称只是为了方便过账。当初马颜要求把他写的草稿纸用碎纸机碎掉,但孔桂有不知出于什么心理,都偷偷保留了下来,也许以后用得着,他想。

  此时,马颜、华娜娜手里还握有孔桂有开出的4张好处费借条、5张收款凭据,3张支票(好处费),金额共计3000多万元。

  可是接下来,这笔5800万元,来了个80万元和65万元(抽走30%利息后),就再也没有下文。

  孔桂有一再电话催促,终于谈到不欢而散。

  孔桂有正考虑着要不要请律师,这边马颜、华娜娜却先出手了。

  马颜到地区房管所出具了一个声明,自称是贵友集团30%股权的股东,“任何声明人不在场的行为,均不代表声明人,请贵单位不予办理。”孔桂有被这个消息惊得差点摔了茶杯。

  要知道,贵友集团以前的所有贷款基本都是靠抵押房产,如果房管所采纳了马颜的声明,就等于断了贵友集团的融资渠道。“又不是有世仇,竟然下这样的狠手!”孔桂有恨得咬牙切齿。他确定了,这两人是一对骗子!

  孔桂有风风火火找来律师,幸亏他在拟股权转让时留了一手。由于证据齐全,最终法院判决将马颜的股东身份剔除。

  股东案赢了,更多的官司却滚滚而来。

  官司不断

  就在孔桂有应付股东案的时候,东平区步行街改造项目已落入他人之手。孔桂有已顾不得也做不下来了,因为接下来的事情让他一次次目瞪口呆。

  一个月后,华娜娜拿着余下的4张借条,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孔桂有还“借款”,并加上该款项的高额利息。她还向法院提出申请,查封贵友集团在平东区步行街A、B栋的部分房产和贵友集团400万元存款。

  收到法院的应诉通知书,孔桂有气愤之极,你不仁莫怪我不义,他立即到市公安局报案。警方以诈骗嫌疑犯的名义,将马颜抓获。孔桂有似乎小胜了一局。但因证据不足,马颜还是恢复了自由。

  最让孔桂有大跌眼镜的是,第一件案子开庭,双方律师当庭对质,孔桂有的律师才发现,双进双出、恩爱有加的马颜夫妇在与孔桂有接触前的两个月已登记离婚!之后的官司,华娜娜以“和前夫无甚联系”为由,时不时拒绝出庭,令很多细节模糊不清,孔桂有更是有苦难言。

  案件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稀奇古怪,越来越出人意料。

  孔桂有白纸黑字写下的4张借条、3张支票,外加5张收款凭据,落在马颜、华娜娜手中,成为可以任意抽取组合起诉的证据。到第二年,积累到孔桂有的律师手头的案子已使他应接不暇,孔桂有不得不扩大律师团队。

  源源不断的官司,从南方打到北方,从沿海打到中原。

  由于远期支票可以转让,3张支票被华娜娜经过多次转让,到达不同的企业或个人手中。这些企业和个人在不同的地区纷纷起诉孔桂有。马颜和华娜娜根本不出面了。

  让人觉得蹊跷的是,案件原告各不相同,但起诉状除了名称、数额、日期等事实不一样外,格式、表述完全相同。种种迹象都指向了隐身幕后的马颜和华娜娜。

  经久不息的起诉,让孔桂有发现,法院既不会收走这些支票和借条,也不会认定它们无效,所以这些单据可以不断地、有效地转让。据统计,部分支票已被拿去重复起诉达5次。

  孔桂有成了救火队队长,南来北往,风雨兼程,按倒葫芦瓢又起。

  无路可退

  时间就这样流走了3年。

  虽然还没有一个案件败诉,但纠缠3年的官司,已让孔桂有不堪重负。官司没有结束,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保全制度,查封已经开始执行。

  让孔桂有心头一阵阵发凉的是,对他的查封是如此地“巧妙”。

  比如,根据某市家具有限公司的申请,法院查封了贵友集团在平东区步行街的5处房产。奇特的是,同一个案子,查封的地方却分别位于步行街的C、D、E、F、G共5栋,查封面积最少的只有40平方米,最多的也不超过130平方米。

  在不同的商业圈,从A栋到G栋所有栋楼,从最低的地下室到最高的6楼,尽管原告各不相同,封的手段却如同一盘精妙布局的棋,楼栋被不断分点蚕食。

  孔桂有的律师分析,查封后就不能转让,不能抵押,没被查封的零碎楼层的布局已经被瓜分割裂更是无人问津,这样对方就可以阻断孔桂有的融资渠道,迫其就范。贵友集团经过20多年奋斗,资产有7个亿呀!活生生一块大肥肉。

  孔桂有的律师对查封提出质疑,法院迟迟没有回应。

  对方的进逼并没有停止。

  某日,法院又根据华娜娜的申请,查封了入驻平东区步行街的国美电器、好又多、肯德基等知名商户的租金。商户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纷纷跑来问孔桂有情况。但孔桂有怎么跟他们解释都没用,他们认为贵友集团的信誉不行了,贵有集团有大麻烦了。部分商户因此而撤出。孔桂有所有的融资渠道彻底断了。

  接着,新一轮的官司又开始了。原本信赖孔桂有的银行和合作伙伴,开始找上门来。认识马颜、华娜娜之前,孔桂有共欠几家银行共1.3亿元的债务,以贵友集团良好的信誉与庞大的资产,这些债务本可以轻松还掉。但官司缠身后,孔桂有没了借款渠道,还债成了难题。

  孔桂有一次次向银行诉苦,最终几家银行都同意再“通融”一段时间。但这种通融,也不是免费的午餐,需要办理手续,即“借新还旧”。这样又产生了一大笔“过桥费”。

  陷入困境的孔桂有,发现人情也开始变味。孔桂有扶持过的一位本地富豪,因为担心自己1000多万元的债务收不回,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孔桂有一遍遍回过头思考,觉得真是荒谬,贵友集团为这场融资付出的代价早已经超过1个亿,而自己本来只想借3000万元。

  谁是赢家?

  客观来说,马颜、华娜娜也没有捞到好处,他们借给孔桂有近千万元的借款,只不过得了几百万元的利息,后来官司不断,孔桂有零零星星还了部分本金,但大部分钱还是没有着落。

  有人分析,马颜“夫妇”事先精心策划诈骗,欲以小钱博大钱。在双方反目后又试图以诉讼向孔桂有施压,没想到孔桂有并没有轻易就范,对方连本金和收益也没有收回,于是,鱼死网破的局面就此拉开。这是马颜“夫妇”不再露面的原因。

  深陷诉讼泥潭的孔桂有忙于通过司法渠道解除查封,重新打开融资渠道。3年煎熬,孔桂有身心疲惫,疲惫得不再恨马颜“夫妇”了。

  他迅速老下来,再也挺不直腰,也像所有老人一样念叨个不停。仔细听,他在说自己希望不同的法院能够互通信息获知全貌,希望司法能够有一个避免恶意诉讼的制度,希望警方能够再度介入调查,希望再没有人会踏入这样一个凶险的融资陷阱。

  他还希望,在了结这件事后就退休,和这几年担惊受怕的家人一起过过平静的日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