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存辉:用品牌主导中国制造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7日 22:46  《竞争力》

  有人称金融危机是美国打喷嚏,中国发烧,中国制造业更是如同面临甲流一般,但温州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南存辉却不然。

  在2009年两会上,南存辉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仍有有重塑市场格局、实现转型和创新的机遇。”

  “一方面,这是中国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机制创新的机遇,另一方面,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会考验企业和企业家产业升级能力、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能力的机遇。”

  “这时,往往会催生一种新的技术革命。”

  南存辉这几句话绝不是应时的口号。

  面对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他带领的正泰集团仍然实现了销售额18.8%的年增长率;2009年年初,正泰获得5000万美元PE融资,意味着正泰在光伏产业的科研实力得到挑剔的国际风险资本的认可;8月份,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2兆瓦屋顶光伏发电站项目也选择了正泰。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修鞋,到后来在低压电器领域称雄,再到如今成功切入光伏与能源产业,南存辉的创富之路不断升级,其“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南存辉和他带领的正泰集团的道路,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重塑“中国制造”形象的经典之路,南存辉本人一度被媒体称为“民族制造的精魂”。

  [小标题]质量“求精”

  正泰起家于温州,也一直扎根于温州,从最不起眼的小作坊,一路做到一座城市的榜样。

  温州即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创业先锋都市,备受推崇,也曾因为造假、生产质量低劣的产品而备受指责。

  南存辉是在创业激情的带动下创业,但从不沦落,反而因为一直坚持产品的质量而成为打假的带头人,一路做大做强,这是一条更为艰辛的创业之路。

  1980年代初,南存辉不顾父亲阻拦,邀约三位朋友在柳市街上办起电器柜台,第一个月仅赚35元钱。

  在其他合伙人沮丧时,南存辉却看到希望,并谋划以后的道路。

  1983年前后,国家出台关于工业品质量责任条例,温州市组织乐清一些个体老板学习“条例”,南存辉积极报名。

  1986年,南存辉开始申请许可证,1988年获得证书。南存辉当时意识到,假如没有这种引导、认可,产品卖出去总是心里不踏实。

  南存辉现在还记得当时流传的一个故事:“北京一个参观团到温州考察,每个人高高兴兴地买了一双温州产皮鞋,可穿在脚上还没走出浙江,皮鞋就断裂、脱帮了。很快,国家六部委开展了大规模的打假治劣活动,200多人的工作组对温州和柳市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5个多月的打击整顿。”

  这次整顿对20多岁的南存辉触动很大,他对朋友说:“我修过无数的劣质鞋,听过无数的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人,就算不折寿也没好结果。我们要干,就要讲究质量,不能赚昧良心的钱。”

  于是,南存辉寻思着要聘请技术专家,“因为只有优秀的技术人员,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他到上海“三顾茅庐”请电器工程师。当这些工程师来到位于温州柳市的“求精”开关厂时,他们都大吃一惊,在他们眼里,厂子比作坊还不如,什么东西都没有。好几位工程师来了以后又回去了,因为这里连最基本的工作模具都没有。

  但南存辉没有放弃,他给他们讲柳市的故事,讲修鞋的感受,一次不行再去第二次、第三次,前前后后跑了无数次上海。

  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蒋基兴、王忠江、宋佩良三位老工程师,他们决定加盟求精开关厂。出发前,王忠江问南存辉:“你是赚今天的钱还是明天的钱?如果赚今天的钱,根本用不着找我,回去搞点假货就行了。”南存辉当即表示:“假货只能骗一时,骗不了一世。依靠假冒伪劣牟取暴利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

  回到柳市,南存辉把工程师们安顿在家里住,房子不够就搭两间,另外请保姆专门给大伙烧饭。这样一来,既节约成本,又增强与工程师的互动和感情,这种同甘共苦的经历确保日后他们在正泰最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

  在电器工程师们的帮助下,求精开关厂于1986年8月投资建立温州第一个热继电器试验室,建这个实验室花了好几万元,在当时已算一个很大的数目。

  当时的柳市,很多老板拿钱就扩大生产,对南存辉搞实验室嗤之以鼻。而南存辉认为脚踏实地做好质量更有利于产业发展,坚持要上试验室,并且与专业工程师日以继夜研究材料。终于1988年1月,求精开关厂成为乐清第一家取得国家机电部颁发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求精”牌电器在市场上一路畅销,求精开关厂也在林林总总的低压电器企业中脱颖而出。

  南存辉对质量的坚持,将正泰引向了和许多其他温州企业截然不同的命运。

  1990年代初,国家开始重视产品质量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扶植好企业。正泰不仅免于打击,还成为第一批被扶植的对象、典型,中央很多领导到正泰参观。

  从1990年开始,乐清不少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而无法生产的电器企业,为免于破产,转投正泰品牌旗下,4年间有40多家企业加入正泰集团,正泰净资产从不足400万元上升至5000万元。

  1993年,在正泰大厦的落成典礼上,正泰集团提出“重塑温州电器新形象”。当时,温州低压电器因为假冒伪劣多次被整顿,整个行业形象急需重塑,正泰的这一举动被4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一时声名鹊起。

  [小标题]品牌贵信

  走过质量铸造品牌的第一步,南存辉还面临着如何保持品牌的难题。“创牌难,守牌更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品牌诚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制造的困难之处,就是缺乏愿意兢兢业业维护自己品牌的企业家。

  正泰的组织机构非常有特色,其顺序为:战略管理部、品牌中心、产业投资部、技术研发中心、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法律事务部、企管信息部、办公室九个职能部门,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七大专业公司。

  品牌中心,为正泰组织序列之二,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如同海尔的张瑞敏带领员工砸掉冰箱一样,在正泰的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些传奇的故事。

  1990年代初,正泰刚打开国际市场,和希腊经销商的合作刚起步,按合约马上要运一批正泰产品到希腊,船期已定,货已装箱。但就在这时,一名质检员复检时,发现一只产品塑料外壳偏黄,而所有产品塑料外壳应是白色的,于是赶紧向南存辉汇报。

  南存辉质问在场的质量工程师:“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是怎么把关的?”回答是:“根据惯例,产品合格。我们产品质量在柳市是最好的了!”

  平时和颜悦色的南存辉,这时瞪大眼睛,口气强硬:“这不是代表柳市的产品,是代表我们中国的产品!这批货不能发,全部开箱重检!”负责运输的经理急了,跑过来说:“这样搞一遍,会误船期的,如不能按时交货,对方会提出索赔的。”

  “空运!”南存辉说出这两个字,让运输经理浑身一惊!海运改空运,这一改,运输费增加80万元哪!

  “我们的品牌和信誉不只值80万。我们今天损失80万,但我们保住了正泰的品牌和信誉。有了品牌和信誉,我们能赚回十个80万,一百个80万,一千个80万!”南存辉十分自信。

  就这样,这批经过重新检查后的产品花了昂贵的“80万”才被空运到希腊。当希腊经销商接收到这批货物时,他被正泰这种一切以客户利益为重的做法感动了,从此展开了与正泰长达15的合作,再无动摇,因为他们深知“正泰是最好的!”

  1999年8月,正泰集团质量保证部陆续接到用户投诉,反映所属几家分公司和成员企业个别产品可靠性差,合格率低。

  一向好脾气的南存辉气愤了,叫办公室通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和分公司经理等几十人,立即召开质量整改会议。会上,有人说:“这是运输过程中产品受潮。”有人说:“这是客户使用不当造成问题。”还有人说:“经过对比试验,产品在柳市是最好的。”

  南存辉声色俱厉:“不管是什么原因,客户永远是对的!你别说什么柳市最好,我们是争创世界名牌,衡量标准是最高的!”会上严厉批评了存在质量问题的两家分公司和成员企业,限期整改,并当场宣布,三家企业的三个产品停止销售,集团销售中心的存货全部退还厂家,已经发往全国各地销售公司的产品如数退回,来往运费及一切损失全部由生产厂家自行承担。

  对于诚信的坚守,从南存辉为公司取名“正泰”其实就已有深义。南存辉说:“正,即经营要走正道,为人要讲正气,产品要做正宗;泰,即泰然、安泰。正气泰然,三阳开泰,这就是‘正泰’的内涵。”

  [小标题]绝不放弃自立

  在1990年代轰轰烈烈的创业潮中,许多草根企业家借助中国市场的庞大容量创造了众多曾经鼎鼎大名的品牌,但是在跨国公司的围剿和收买之下,这些品牌或者在合资中被雪藏,或者在收购中被吞噬,早已不复存在。

  南存辉则坚定地要求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勇于拒绝巨大的诱惑,并且敢于和巨人掰手腕。尽管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他却以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张骞、陈嘉庚为榜样。有人如此评价南存辉,“他背负着沉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情结,一直以来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

  南存辉认为,中国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却依然是品牌小国。现在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也有很多国内企业给他们做贴牌生产。正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大部分利润被国外企业拿走。

  因此,南存辉认定,正泰必须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以确保不受制于人。

  1994年秋天,全球最大的电力与控制企业之一的施奈德商务代表来访,正泰派专车到温州机场,以最高规格礼遇,从飞机舷梯下接来这名外宾。他参观了正泰总部和公司生产线,代表这家跨国公司,提出以现金方式收购正泰80%的股权,但被拒绝了。

  1998年,施奈德战略发展部经理专程从国外飞来,提出控股正泰51%,又被拒绝了。

  2002年,一家美国著名电器公司提出愿以总资产5倍的价格收购正泰。当时,正泰的总资产是20亿,5倍就是100亿。“卖掉企业一下子就可以拿到100亿啊,这可是几辈子都赚不来的。到底卖还是不卖呢?”这时,南存辉想到了“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的企业理念,于是断然拒绝了。

  对方还以为是嫌他出的价钱太低,于是又提出7到10倍的价格。但南存辉很明确地告诉他:“就是200亿、300亿我们也不卖!”

  2004年,施奈德首席运营官邀请南存辉到西欧总部,这次的谈判方案是以50比50的方式合资。南存辉理直气壮地提出:“我以正泰作价50亿元,你以在中国合资的13家企业全部作价50亿元,进行合资。”这次也没谈成。

  2005年,在北京长城饭店重开谈判。施奈德又提出了貌似优惠的合资条件,由正泰方担任董事长,使用正泰品牌,而由其派总经理和财务、技术、营销经理等等。此时,南存辉很清醒,看出对方是为了掌握实质性的控制权,便对此提出十项条件:由正泰控股51%,正泰品牌不能拿走,国际市场可以共同开发等等,否则免谈。

  “我们与这家跨国公司谈了十几年了,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想要雪藏冷冻中国品牌,对整个行业形成垄断,最终掌控中国市场。”南存辉说,“面对外国大公司的打压、兼并、收购,民族品牌要有自信心。既不能自傲轻敌,也不能没信心,最怕的就是自己打倒自己,不战自败。打造民族品牌,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立足自主创新就是要以我为主。”

  每次并购遭到拒绝后,施耐德就会马上起诉正泰集团。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施耐德在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对正泰提起24项专利诉讼,双方代理人至少15次站在法庭上唇枪舌剑。

  十二年间,南存辉卧薪尝胆,隐忍不发。一方面坚持投入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对施耐德虚与委蛇——“谈归谈,打归打”。

  2006年12月,施耐德入股德力西,柳市镇开始流传这样一个传闻:施耐德“要一年亏一亿元,以强大的资金实力将同行淘汰出局”。

  曾经风云的“东方电器之都”,在强大的外国巨头面前,风雨飘零人人自危。南存辉毫不含糊地站了出来,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跨国公司跑到这个乡下地方来干什么?它的目的就是垄断!”

  2007年9月中旬,“正泰”以专利侵权为由反诉施耐德一案,最终赢得了胜利。2009年4月15日,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施耐德电器集团就天津施耐德专利侵权纠纷案达成庭外和解,并由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向正泰支付赔偿金1.575亿元。

  “企业本身有趋利性,但品牌是无价的,尤其是知名的民族品牌更是如此。为了守住品牌,我们甘愿付出,这不仅是利润问题,而是一种超利润的民族精神。品牌凝聚了管理、技术、文化各方面的总和,凝聚了很多人的关爱和支持。跨国公司千方百计想要吃掉中国企业,或用技术垄断市场。”

  “现在不仅是提高制造能力的时代,而是到了争夺制造权的时代。通过技术创新,通过标准的制订,通过专利的实施,争夺制造权,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所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价值很大。很多国际品牌希望正泰投资,足见正泰品牌的含金量和影响力,也更让我们坚定了做强专业领域、坚定正泰品牌的信心。我们无怨无悔。别的东西可以不要,只要‘正泰’两个字还在,就会创造出很多的奇迹。这就是品牌的魅力。我们要把自己的品牌、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发挥出来,将来共同为创造一个世界的品牌做贡献。”南存辉说。

  [小标题]创新是自立的底气

  南存辉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有人认为自主创新风险大,投入有“三怕”:一怕失败,血本无归;二怕成果流失,新产品被仿制,冒牌货冲击市场,投资难收回;三怕市场不认可,民营企业开发的新产品进入市场,客户包括政府采购部门往往存有疑虑而不很认可。

  尤其是中国制造企业,往往更愿意换一个产业干,而不愿意冒大风险投资研发,在产业中纵深发展,这直接导致中国制造企业不能诞生国际领先企业。

  而在正泰的发展过程中,南存辉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坚守自主品牌,这也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他说,“没有先进的技术,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在我们的耳旁,经常回响着这样一种声音,就是‘市场换技术’。但我们深知,仅以市场换技术,是得不到核心技术的。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引进、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努力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必定受制于人,结果只是只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创造。”

  正泰集团能在二十多年的创业历程中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就是因为始终如一地坚持自主创新,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之本。

  南存辉首先在企业高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事关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来抓,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3%-5%作为技术研发经费,以保证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顺利开展。他们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聚集了行业内一大批知名专家和中青年技术精英,组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技术研发队伍,科技人员占到了职工总数的20%左右,成为公司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早在1996年,正泰集团就召开了第一届科技大会,出台了激励技术进步的16条措施,规定每年拿出销售额的5%作为研发经费。同时,通过入股等激励政策,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我们公司里面成为‘千万富翁’的科技人员也不少了,让科技人员首先富起来,企业才能够大发展,才能实现产业报国的理念。”

  来自浙江省浦江县农村的寿国春,1989年进入正泰时只是一名普通电工。通过潜心钻研,他参与研制的CJX2交流接触器在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为正泰带来巨大效益。为此,董事会决定把当年的正泰集团第一分公司10%的股权转让给他。

  正泰从多年前就开始逐步建立起由三个层面组成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是“赶超层面”,1999年正泰在美国硅谷建立了研究机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进行研究;第二是“更新层面”,以上海研发基地为中心,直接对口服务于产业集团,为相关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第三是“提升层面”,在各分公司建立技术部门,承担现有产品的设计改进及品质提升。

  三个层面的研发齐头并进,保证了正泰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同时,正泰建立起了国内一流的检测中心,如高压产品实验室、低压电器实验站等,并引进世界上最权威的认证机构之一的荷兰KEMA实验室,大大推动了技术升级的步伐。此外还加强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力科学院、上海电器科学院等一大批科研院所的合作,走联合开发道路。

  经过多年的实践,正泰已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脑子里再储藏一代”的产品研发模式。

  如今的正泰,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国际一流的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和高低压电气科研开发基地,铸成了科研、教学、培训、开发为一体的“创新链”。正泰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小型化、模块化、可通讯现场总线的新产品200多项,其中18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专利100多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正泰高品质电气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冶金、石化、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在国内外的用户中赢得信誉。

  正泰在国外建立5家分公司和30多家销售总代理,产品畅销美国、欧洲、俄罗斯、巴西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欧洲一些国际大型的招投标当中,正泰都频频中标。

  南存辉认为,“我们能够突破欧洲和美国的一些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是由于我们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了自己的全球性技术开发体系,很多的产品能领先于同行业。”

  [小标题]股改谋大局

  在温州,老板往往就是惟一股东,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股份制,更不愿外人入股。温州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宁为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

  南存辉是一个另类。

  中国土生土长的制造业企业,往往是家族企业。而中国家族企业在管理和融资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它们在未来发展中面临更多困难,很难长寿,很难长大,很难做强。

  南存辉亲自发动的三次股权改革,就是要自我革命,让正泰建立适合长远发展的管理和产权体制。

  第一次是在1990年,那时南存辉和胡成中分道扬镳,处在十字路口的他和美商黄李益合资,“正泰”由此横空问世。弟弟南存飞、外甥朱信敏、妹夫吴炳池加入,南存辉100%的股权被稀释为60%。吸收家族资本,换得发展机遇。

  第二次是在1994年,正泰集团成立时,南存辉开始用社会资本“稀释”家族股份。当“正泰”成为温州首屈一指的知名企业后,品牌效应突显,许多企业看中“正泰”品牌,希望加盟。这次,先后有38家企业成为正泰股东,南存辉个人股权“稀释”到不足30%。

  1994年,南存辉为打开美国市场,组织起一个企业联盟,有30家成员企业。结果南存辉发现自己做了冤大头,抓管理整抓了5年都没用,有的成员企业将非指定产品贴上“正泰”标签,以次充好,有的做假账等。南存辉无力之时,想起借力,向高人“借脑袋”。经济学家吴敬琏和周其仁建议把多级法人消灭在萌芽状态,南存辉把成员企业主拉到雁荡山开会,最后决定统统合并,彻底避免了以后的诸侯之乱。

  1998年,为克服由于多种产权关系所导致的企业集团运作弊端,南存辉突破阻力,决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权绝对数,对家族控制的集团公司核心层(即低压电器主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把正泰集团的核心部门——低压电器部分的股份拿出来送给企业最为优秀的人才,把家族核心利益让出来,将最优良的资本配送给企业最为优秀的人才,并在集团内推行股权配送制度,以体现“知本”的价值。

  这样,“正泰”的股东一下子增加到107人,南存辉的个人股由此被“稀释”到20%。同时,南存辉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剥离,建立健全的“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形成三会制衡、三权并立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总部为投资中心,以专业总公司为利润中心,以基层生产公司为成本中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

  十年三“释”股权,但南存辉的个人资产也从100万元达到2.2亿元,十年增长了220倍。外界大多评价说,到目前为止,这是正泰发展历程中最深刻的一场战略变革。对此,南存辉认为:“分享不是慷慨,对创业者来说,分享是一种明智。乐于分享,舍得让利,善于合作,才会凝聚人心,得道多助,获得成功。一心只顾自己,不懂得分享,不愿意分享的人,很难有真正的成功。”

  [小标题]专注谋长远

  中国企业家最难抵制的诱惑还有多元化,结果在专业化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

  正泰所有产业都基本上是围绕着“电”字做文章,走好自己专业化的道路。

  到现在为止,正泰已经成为中国同行中最大的一家制造企业。南存辉说:“二十年如一日,我们做精、做专、做好、做强,在众多的诱惑面前,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这是我们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

  1994年后,温州企业界刮起一股巨大的“多元化”经营风潮。转眼间,皮鞋厂涉足服装业,电器集团进军房地产,“东方不亮西方亮”成为当时企业主们的口头禅。面对诱惑,初具规模的正泰也开始“多元化”尝试,一些非电器企业也纷纷找上门来与正泰合作,包括以正泰挂名的制衣公司,物资公司,饮用水公司等,以及后来在中关村尝试IT行业,效果都不如人意。

  后来,南存辉意识到,必须“烧好自己那壶水”,必须有所放弃。一个人去烧水,一壶水烧到99度,他满以为差不多了,就撒手去烧另一壶水,待另一壶烧到99度时,他又去烧其他壶水,如此循环,等到他回头去倒第一壶水时,热水已成冷水。烧到最后他连一壶水都没有烧开。

  “烧好一壶水”并不是说一个企业只能烧一壶水,而是说经营产业犹如烧开水一样,要一壶一壶地烧,在壶未烧开之前,不要急于烧第二壶。

  正泰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烧好自己那壶水”的理念,用减法做大企业,用加法做强产业,可以说坚持专业化是正泰的经营之道。

  “企业走什么样的产业发展之路,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驾驭能力来确定。有优势有能力的企业,搞跨行业、多元化经营未尝不可。但是,隔行如隔山,如果不具备驾驭多元化的资源和能力,还是集中精力,把现有的主业做精做强为好。正泰过去的二十多年是这样走过来的,以后也是如此,至少到目前正泰还没有多元化的想法。”

  目前,正泰在电器上精耕细作,向更高级的产业层面跃进。南存辉的下一个目标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正泰不仅要做中国第一低压电器企业,还要做到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为此,正泰集团在经济危机最严酷的2009年加快投资步伐,逆市投入此前被认为是已经投资过剩、产生泡沫的光伏产业。今年上半年,太阳能市场量价齐跌,一些企业的晶硅电池产品毛利率甚至下降至负数。目前,“正泰”在太阳能电池项目上的投资已近20亿元,还计划投资50亿元用于一座大型太阳能产业基地建设。

  尽管市场有诸多不解,但正泰的坚持投资取得满意成果。2009年年初,正泰获得5000万美元PE融资。“这件事情意义非常大。”南存辉强调,“这对我们来讲是极大的推动,一是得到了国际水准眼光专业团队的认可;二是对我们自己来讲可以降低负债率,可以使产业快速得到提升。”

  2009年5月25日,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条20兆瓦微晶非晶第二代薄膜电池生产线正式投入试生产,大约能供1300户家庭一年所需的电量,这标志着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迈入了“薄膜时代”。这是国内首条微晶非晶薄膜电池生产线,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0亿元左右。太阳能已成为正泰集团继低压电器、高压电器之后的三大产业之一。

  南存辉的信心在于,正泰的产品是公司自行研制的国内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太阳能第一代薄膜电池,转换效率达9%,成本比第一代产品低30%。目前,市场上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普遍在6—7%之间,能达到9%的只有四五家外国公司。

  正是凭借技术上的优势,风险投资青睐正泰,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2兆瓦屋顶光伏发电站项目选择了正泰。

  “21世纪,最大的竞争就是能源的竞争。”南存辉说,目前的情形看,新能源产业最有可能成为新兴龙头产业。谁能抢占了新能源市场的先机,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轮产业兴起的龙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