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春基地:固本与开源并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 19:04  《中国投资》

  文/本刊记者   朱娅琼

  雨后的长春,微风中带着一丝秋的凉意。

  对于别的内陆城市而言,“生物产业”或许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在长春,这个字眼却算得上家喻户晓。

  一则长春是中国生物医药的发源地之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生物制品研究机构,在这里诞生了多项国家第一。2005年6月,长春成为了国家发改委首批认定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二则今年6月长春刚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大量的项目、成果展示激发了市民对生物产业的浓厚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长春在会上斩获颇丰,先后达成了产业、技术、金融等合作项目10个,合同金额达120亿元以上。

  打造生物产业大格局

  “我们的甲流疫苗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比较好,预计9月底能够上市”, 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俊芳兴奋地告诉《中国投资》。

  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国内11家企业允许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其中长春有2家,分别是长春生物制品所和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长春在生物医药方面的研发实力。

  事实上,长春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疫苗和基因药物研发生产基地。长春的生物药占到全国生物药产值的14%左右。目前,长春在开发和生产的120多个生物制品中,11个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34个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甲肝、水痘、流感、狂犬疫苗等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达50%以上,并有多个品种出口海外。

  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曹大卫对《中国投资》表示:“在全国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长春的特色是比较鲜明的,尤其是在生物医药方面。这得益于长春多年的产业技术积累和人才优势以及我们得天独厚的丰富药用动植物资源”。

  长春集中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29所大专院校,中科院应化所、长春生物制品所等研发机构357个,国家酶工程实验室、艾滋病疫苗工程实验室、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实验室、药物基因与蛋白筛选等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2个。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小试研究、中试开发直至产业化的研发创新体系。

  2008年,长春涉及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方面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达400余家,生物产业实现产值超过500亿,并且连续5年保持了近30%以上的增速。

  “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不仅是长春市的,更是整个吉林省的。我们要举全省之力来支持它的发展”,曹大卫告诉记者。

  目前,长春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生物科研为依托、以生物医药为特色、以生物工业为支撑,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环保等其他生物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在空间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南药、东农、西北生物化工的雏形。

  吉林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处长许志宏对《中国投资》表示:“长春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组织工程技术以及血浆综合利用技术、生物发酵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除了传统的生物医药外,生物工业是近年长春生物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产值比较大,发展势头猛”,许志宏说:“大成实业集团、华润集团、龙洋集团、中粮生化公司等一批生物制造企业的迅速崛起,奠定了生物制造产业的基础。这将是长春生物产业的支撑点。”

  此外,素有农业大省之称的吉林,在生物农业方面当然也有不俗的成绩。吉林省农科院的“杂交大豆”、东北师大的“小冰麦”等一批重大生物农业成功填补了我国空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管理机制全面创新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认定,对长春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省市两级政府非常重视,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宋礼静告诉《中国投资》。

  除了吉林省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等多项政策之外,长春市政府还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关于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土地、资金、人才、税收等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

  目前,长春的生物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区和经济开发区,随着规模的扩张,有些企业已经感觉到地盘不够用。记者得知,高新区正在建设吉林省高新创业孵化器产业园二期工程,整个园区建成后达9万平方米。而最近经济开发区在规划建设年产值1000亿元的综合型生物化工基地。这些举措为生物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搭建多个公共技术平台,是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之举”,宋礼静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根据长春市生物产业发展和自身的优势,规划了13个公共平台项目,其中9个平台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的,4个是配套能力建设方面的”。

  这些公共平台项目包括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基因工程药物中试中心、公共实验中心、中药前处理中心、辐照灭菌中心、食品药品检验与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临床检验技术共性中心等。

  他说:“这些公共平台建设总投入预计在9亿多。目前,我们已在3个公共平台投入引导资金1000万元,吸引民间资本1.5亿元。还有些项目采取民营为主体、政府与院校参股的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这个投入是非常值得的,对生物产业基地的创新能力、配套能力有极大的提升。”现在,建成的平台已经为几百家企业提供了中药提取、药物包装彩印、药物筛选和动物实验等多项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难、产业化难,一直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瓶颈。许志宏告诉记者:“技术人才资源,是长春非常倚重的。为了促进科技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为了更好地留住和集聚人才,我们做了一系列工作”。

  他介绍说:“一方面是鼓励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创办企业,这是带动生物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条捷径;另一方面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像百克药业、金赛药业、博泰医药等知名企业,其创始人或者主要技术骨干都是海归”。

  政府支持“四两拨千斤”

  宋礼静告诉记者,基地办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运用多种手段为企业牵线搭桥,解决创业前期融资难的问题。包括为企业申报专项申请国家资金,吸引外资、民资。这几年,先后有10个企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6个平台项目获得国家、省专项扶持资金累计达1.86亿元,2008年,在国家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以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申报的项目获国家资助7500万元。

  “应该说,长春目前发展势头最好的一些企业,多数都得到过政府的支持”,他说。

  “百克是政府支持下的新型产学研结合企业”,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大强告诉《中国投资》。百克生物科技公司的创办人孔维海外归国后进入吉林大学任教,后获得上市公司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的支持,开始创业。目前,百克的艾滋病疫苗II期临床研究已经启动。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进入到第二阶段。

  冯大强表示,“百克就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我们的成功也说明了政府的战略眼光。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大批扶持小企业,但是对于带有自主技术、有研究能力、发展方向明确的小企业,应该重点扶持。在未来几年行业洗牌时,只有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生存并壮大”。

  目前已在我国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流感疫苗等方面占有不错市场份额的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发展也得到过各级发改委的大力支持。

  高俊芳告诉记者,长生2004年向国家发改委申报流行性感冒病毒灭活裂解疫苗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得了大力的支持。国家发改委资金的快速到位,使得该项目技术水平越上新台阶,并加快了该项目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步伐。

  “生物医药前期研发投入非常庞大,而且项目周期长,关键时候国家资金的支持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高俊芳说。同时,她也有两个建议:一是希望政府对重点项目要重点支持,调研、跟踪到底,减少好项目的中途流产;二是要集中资金支持重点项目,不宜分散资金,造成“看似谁都受益其实谁都没受益”的局面,这样不利于产业重点技术的突破。

  随着各地政府对生物产业的日渐重视,很多开发区推出非常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比如给入驻企业修实验室、厂房,头几年免税等等,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抛出橄榄枝。

  冯大强表示:相对于苏州工业园、大连长兴岛经济开发区等地方,长春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还是显得比较保守。政府要“放水养鱼”,着眼长期利益,在各地对优秀企业的争夺中,吸引更多的好企业。

  长春大成集团副总工程师齐红彬对《中国投资》表示:国家新近出台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思路很好,提到的优惠政策也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希望能尽快配套一些实施细则,将政策落到实处,给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

  大成集团是利用发酵技术、生物技术、化工技术进行玉米精深加工的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值210多亿元。其主导产品之一赖氨酸,产能世界第一,技术领先;另一主导产品生物质化工醇,属自主知识产权,为全球首创。

  大成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王永安告诉记者:“大成生物质化工醇项目得到了各级发改委和国家开发银行的大力支持,我们投资近百亿的百万吨生物基化工醇生产线将于2010年建成投产。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更有信心坚持自主创新,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不断拉长产业链,不断走到产业链的最前端。”

  亟待破解发展瓶颈

  曹大卫坦言:“尽管在国家发改委和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发展颇有起色,但跟其他先进省份的生物基地相比,也存在不少差距”。

  一方面是企业普遍很小,骨干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另一方面,科研成功转化率较低,产业化进程缓慢。

  “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融资难”,宋礼静表示,“由于融资渠道狭窄,风险投资机制缺失,企业发展普遍受资金不足制约。企业的投入主要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或招商引资投入,至今上市融资医药企业只有长春高新、亚泰集团等3家企业,并且它们投入生物产业只是募集资金的小部分”。

  目前,不少医药企业由于认证改造投入过大,无力继续投资扩大再生产,其他领域的很多企业也都程度不同地遇到了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连基地搭建的有些发展前景很好的公共平台,也因为没有资金支持而无法进行二期建设,只得中途搁置。

  另外,对于科研成果产业化难的问题,宋礼静表示:“目前,长春市创新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和抗癌新药生物导弹以及干细胞等比较看好的新产品至今未能产业化。这与国家的审批制度有关,同时也与企业缺乏科研资金有关”。

  对此,曹大卫表示:“目前,吉林省发改委正在研究和制定国家《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省内配套支持政策,相信会有不少亮点。尤其是在融资体系方面,吉林要尽快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利用项目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搭建生物产业融资的平台,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许志宏对《中国投资》透露,下一步将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技术、前景良好的创新型企业,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充分发挥科技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实现集群式发展。“医药行业正面临重新洗牌。因此,要抓住机遇培养做大龙头企业,支持它们进行资本扩张重组”。

  高俊芳认为:“关于产学研结合,国家须对院校支持的同时,重点对成果转化的直接研发单位及个人明确奖励政策,有利于执行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最大潜能,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功”。

  此外,她还提出,疫苗制品属于提高人类生存健康的高科技产品,具备极大、深远的社会效益。从国际疫苗产品定价上反观,我国现行的疫苗定价机制过于陈旧,疫苗产品普遍价格偏低,无法真实反映一个高科技商品其内在的价值。

  亚洲最大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企业金赛药业也面临这个问题,其公司行政总监林纬对记者表示:“国家在对药品价格进行调节时,不能‘一刀切’,对于价格虚高的仿制药和具有原创性的高科技药品,应该区别对待。高科技药品前期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如果不能从市场上得到回报,企业研发难以为继,更别提有新成果进行产业化了”。

  利润是企业创新最根本的驱动力。如果持续高投入低回报,当然会削弱企业的创新信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动力。

  曹大卫表示:“作为国家首批生物产业基地,长春既要固本,要保持传统医药产业的特色与优势地位,充分利用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庞大的人才队伍,继续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又要开源,要学习吸收先进省份的可贵经验,加快拓宽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资金、人才和优秀企业进入”。

  依托生物产业

  加速吉林结构调整

  专访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曹大卫

  文/本刊记者  朱娅琼

  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中国投资》:请您介绍一下吉林省生物产业的整体情况和发展特点。

  曹大卫:吉林省是生物产业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生物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技术、人才等优势突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特别是“十五”国家启动生物产业布局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长春、通化被批准认定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出口基地,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聚化、特色化的发展态势。

  2008年吉林全省生物产业产值突破了700亿元,增幅达30%,其中,长春、通化两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产值占70%左右,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两大产业产值占90%以上;全省纳入统计的生物产业重点企业297户,疫苗、基因工程药、现代中药、淀粉生物化工、生物质能源、生物育种等领域技术领先,特色鲜明,发展优势明显,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投资》: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非常大。吉林省生物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政策支持?吉林省发改委做了哪些工作?

  曹大卫:在政策扶持方面,为引导和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吉林省首次编制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快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出台的关于支持石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以及加快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中,都充分体现了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今年初,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着力推动生物产业做大做强”的指导意见,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吉林加快发展的重头戏。

  在注重规划引导和政策推进的同时,发改委作为宏观指导部门,更加注重政策实效性。重点做了五方面工作。一是组织有关部门检查各市州、县对规划、政策的落实情况;指导地方制定本地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全省统一的产业布局;二是寻找突破,在国家相关宏观政策指导下,力争在财政、税收、工商、社会保障、人才吸引等方面,制定对生物产业更加优惠的政策;三是注重政策集成效果,如:省里制定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创业投资政策、鼓励人才发展和吸引人才政策等,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人才等作为政策推进的重点内容;四是建立沟通机制,会同相关部门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座谈交流,听取他们对相关政策的意见并现场落实;五是结合产业发展,对规划和有关政策动态调整。

  发挥吉林集成优势

  《中国投资》:全国已有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而且各地新开发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很多都将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引驻对象。吉林发展生物产业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还有什么发展瓶颈?如何才能吸引好企业、好项目,使之减少流失?

  曹大卫:应该说,吉林省发展生物产业具备良好的基础,这一点是很多地区无法比拟的。一是研发体系比较健全,拥有吉林大学、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生物院所及科研单位近百家,并且有20多个中试基地。二是目前生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初步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工业等产业门类全面发展的格局,一批注重自主创新的企业正在成长,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链。三是发展环境优越,一方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另一方面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省内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生物产业发展。 

  目前确实有不少地区准备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尤其是急于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建园区、开发区等,在土地支持、厂区建设、前期税收等方面开出的条件很优惠。不可否认,这些优惠条件对企业、尤其是起步中的小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这么大力度的真金白银的支持,就吉林省的财政现状而言,目前可能还拿不出来。但是,从以往发展产业的经验来看,企业在看重外部优惠条件的同时,往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更加看重科研资源、人才队伍、产业配套环境、发展集群效应等条件,这是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来自其他地区的竞争,吉林省已经充分重视并且在行动。“十二五”期间,吉林将把生物产业当作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肯定会给予进一步的支持。而且,国家新近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吉林省正在研究和制定下一步省内的配套支持政策,包括改善资本市场环境、创立生物产业基金、为重点项目进行贷款贴息、扶持一批创新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等,应该会不乏亮点。

  优化结构的重要抓手

  《中国投资》:吉林省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生物产业对吉林省有何特别意义?吉林省发展生物产业的下一步目标和总体思路是什么?

  曹大卫:吉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在吉林振兴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正在大力实施“八大产业跃升计划”,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八大产业中,医药制造业是吉林省生物产业的主体,而新材料产业中的生物基材料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物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门类,渗透力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对于吉林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全省达成共识,要把发展生物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来全力推动。我们要把生物产业培育和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促进吉林省支柱产业形成“3+2”格局,即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和光电子信息、生物产业,进而带动全省产业格局发生质的飞跃。

  吉林省未来发展生物产业的总体思路,是以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龙头,以通化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重点,带动形成吉林生物能源、中西部生物制造、松辽平原生物农业等三大生物产业集聚区,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五大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能力与水平。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创新生物产业发展体制,建立政府引导扶持、产学研结合、吸引金融支持的共同促进发展格局,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提升生物产业整体竞争力。努力将吉林打造成技术领先、特色鲜明、产业密集、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家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努力实现吉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重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从资源消耗型GDP向绿色GDP转变,从单纯追求速度增长向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