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仰融 别来无恙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1日 15:04  《商界》杂志

  传奇归来并不意味着就能成就又一个传奇。对仰融回归下定论,还需要时间。

  □文/张海鹰

  仰融回来了!

  这个中国汽车行业著名的悲情人物,去国七年之后,带着他庞大的“造车蓝图”豪情登陆——依然是隔三差五漫天飞舞的重磅消息,依然是让人目眩神驰的金融故事,依然是惊讶与疑惑交织的另类路数……

  他那扑朔的历史和迷离的未来,终于在此对接。

  洛杉矶夜未眠

  仰融挠到了国内媒体的痒处。

  2009年6月23日下午三点,正是美国时间午夜零点。一通越洋电话主动爆料,电话那头,正是身在美国洛杉矶的仰融。他豪气干云地向国内媒体宣告一个后来被称作“831111”的造车计划:未来8年投资中国,实现300万台发动机产能,100万台整车制造,1万亿元产值,1000亿元税收,10万人就业——仅此一项,就将耗资40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启动美国市场的100亿美元,仰融造车计划先期总产能将达发动机600万台,整车400万辆,产值至少2万亿人民币!

  1000亿投资是什么概念?买下日产汽车还有富余!

  400万辆整车是什么概念?一汽集团2008年年产量的两倍多!

  2万亿产值是什么概念?全球最大汽车集团丰田的2008年年销售额仅2634.2亿美元!

  更毋论仰融宣称掌握了赶超奔驰、宝马、奥迪和雷克萨斯四大家族,领先全球的技术!也就是说,仰融造车一旦成真,必将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如此骇人听闻的大手笔,而且时机掌握得如此恰到好处——金融危机、全球车市低迷、中国刚刚出台汽车产业振兴计划……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媒体一拥而上。仰融当仁不让再次站上国内汽车舞台的中心。仰融造车,顿时与通用破产、悍马收购等并列中国汽车界年度热事。

  与之相对,大名鼎鼎的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等海外媒体,却“粗心”略过了这一横跨中美两国的盛事。

  这难免让人疑窦丛生:到底仰融归来,要干什么?

  人间正道是沧桑

  对中国人来说,仰融身上承载着太多复杂暧昧的含义。

  他很另类,“从金融到产业,再从产业到金融”:17年前,当业内老大们纷纷斥之其“不懂汽车”的时候,仰融就将他创办的华晨汽车送到了美国上市,成就中国海外第一股;继而拯救沈阳金杯客车,打造“中华”轿车,引进宝马项目,谋划10亿收购英国罗孚,华晨汽车一举成为继一汽和上海大众之后的国内第三大汽车生产厂商;拾阶而上,仰融又收购中西药业,涉足广东发展银行,入主民生担保公司,甚至进入生物医药和航天科技领域,打造出一个市值高达300亿元的“华晨系”。

  在体制的夹缝中腾挪跳跃,呼风唤雨,仰融梦想的华晨帝国将是一家囊括汽车、金融、基础建设三大板块的金融控股集团,其中汽车到2010年实现150万辆产销,2000亿营收,200亿利润。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2001年,仰融凭70亿身家排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三位,更是令其拥趸顶礼膜拜,奉之为中国民族汽车业的标杆人物。

  志得意满中,2002年,为投资杭州湾跨海大桥,仰融不顾辽宁省政府苦苦挽留,执意要将华晨迁往宁波。

  不管是从地方利益,还是从华晨系的战略规划,这都意味着,当地政府借华晨重振沈阳汽车工业的梦想付诸东流。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这么容易吗?何况带走的还是当地政府“连买裤衩的钱都垫出来了”的支柱产业。仰融却坚持得近乎霸道。

  矛盾终于无法调和。择址之争上升到产权之争。十年前帮助华晨美国上市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被重新翻了出来,赫然证明着仰融的“原罪”。

  2002年5月,赶在辽宁省政府以“侵占国有资产”罪名批捕之前,仰融黯然出走,继而在美国,他首开个人起诉一国地方政府的先河。

  传奇的现实结尾往往都很悲情。美国法院驳回仰融请求的时候,国内民营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开始了国企改制和MBO;而仰融魂牵梦萦的华晨系,尽管后来者走马换灯,其民族汽车振兴之梦却已戛然而止,再不复当年胸怀气魄……

  仰融倒在了黎明前。他和他那个时代的马胜利、牟其中、赵新先……浓缩成一个时代的标本。

  “潜伏”

  整整七年。当所有人都以为尘埃落定,被边缘化的仰融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

  没人知道这七年间他经历了什么,他又感悟了什么。只是历尽沧桑之后,他给他新的汽车品牌命名“正道”——自悟“父母打了孩子,无论对错,也不该拗着要求大人给孩子道歉,凡事都要展望未来。”

  他的未来,显然还在中国。

  早在2007年中,仰融就给他的一位老部下打了一个越洋电话,“还能听出我的声音吗?我可还没有撤你的职。”寥寥数语,却恍若隔世。

  华晨旧部曾对他无限敬仰,也曾经看不懂他,直到这天,过去的是是非非终于释然,重要的是未来他们要再次并肩干一件大事!

  正道汽车国内项目的筹备从这一天开始。戴罪之身无法亲临现场,仰融就在美国遥控指挥,兵分三路:当年他唯一没被收走的企业是香港上市公司远东金源。现在由远东金源的副董事长刘泉带人主攻融资,据说“前期运作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另一组团队同样由刘泉领衔,负责政策研究、政府公关和选址,其重中之重就是辽宁省铁岭市。一位团队成员长期驻扎铁岭谈判,“离黎明时刻已经不远了”;而最重要、人数最多的一个团队,就是技术团队。

  那位老部下是技术团队的“带头大哥”。藏匿在沈阳市区的一间普通民居,是他们的办公室。面对记者的疑惑,“带头大哥”解释说,“考虑到我的身体原因,团队的各种谈判都由酒店改到了我的家里。”记者看到,“办公室”的墙上还挂有仰融与“带头大哥”的合影,和当年仰融签名的第一辆下线的中华轿车照片。

  然而真正让记者吃惊的,是仰融大有“拿来主义”的气概——华晨风流雨打去,辗转在各大车企的华晨旧部不在少数,这个技术团队因此卧虎藏龙,据说“核心成员多达数十人,分布在国内除上汽、广汽外的多数汽车公司内部,其中还不乏一些公司的二号人物。有些已经浮出水面,更多的仍处于‘潜伏’状态。”

  仰融大开大合的时代,仰融壮阔跌宕的人生,无疑让很多人于此心有戚戚焉——跟着这样的人干,有奔头!

  因此尽管正道汽车还没真正“落地”国内,就有“潜伏”人士表白,“我自愿当这个造车计划的‘义工’已经快两年了,分文不取。但如果仰先生在中国的汽车公司成立,我将加入其中。理由很简单,一是薪酬诱人,二是这个造车计划更诱人。谁不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仰融的底牌

  ——轰轰烈烈要有资本。而仰融的底牌,至今云山雾绕。

  相较“庞大得类似放卫星”的造车蓝图,他在国内的布局显得“小打小闹”。最不靠谱的就是400亿人民币资金来源。自有?仰融手上仅剩一个远东金源,2008年公布营业额仅100万港元。而刚刚跟仰融结束官司的原远东金源CEO更爆料:“现在他手上的资金也就1000多万美元。”

  融资?仰融先抛出了一个与美国政府合作的投资移民计划。如果计划顺利,或许一年就能为仰融带来50~100亿美元融资。但是按美国法律规定,这部分资金只能用在美国国内。也就是说,无法解决中国项目的400亿人民币投资。而仰融国内融资团队声称“将利用国内一家相关上市公司融资”,但被问到具体哪家公司,则语焉不详。

  仰融口口声声“钱不是问题”,“当初操作宁波罗孚项目时,我就以‘滚雪球’方式,用10亿元人民币的实投资本金撬动了330亿元的关联投资,此次回国造车,我将继续利用资本杠杆,用三分之一的资本金撬动更大资本。”但这只代表了他辉煌的过去。三分之一的资本金?100多亿人民币!从何而来?

  其次就是业界广为诟病的“超前”技术。今年5月15日,仰融才刚刚签订的这项技术,号称“将完成一次汽车产业革命”,而其核心就是所谓第三代内燃机。普通内燃机的燃烧热效率只有30%——这还是柴油机的效果,汽油机更低。而“第三代内燃机技术,燃烧热效率95%以上,还接近零污染。”业界大呼“不可能”。如果说有这项技术,目前也仅限于实验室阶段,根本没有考虑经济成本和产业化。

  第三是市场。正道汽车定位高技术含量的混合动力汽车,而且瞄准的对手都是豪华品牌。对比目前全球混合动力技术的绝对领先者丰田汽车,丰田正在为混合动力车成本居高不下、销量过小苦恼不已,就连丰田最成功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1997年上市到现在,12年的时间总共才突破100万辆销量。在最成熟的美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仍然徘徊在50万辆以下。正道美国市场300万辆卖给谁?

  而在国内,产能过剩频现,兼并重组做“减法”已经成为主流。正道100万辆庞大产能又卖给谁?

  江湖

  出国七年,仰融说他的心一刻也没离开过。然而江湖已经不是仰融时代的江湖。中华汽车风光不再,传奇金杯逐渐落单。追根溯源,这一切都和当初仰融过于专注金融而忽视产业本身,不无关联。有人说,仰融的操作手法和已经倒下的“中科系”、“德隆系”并无两样。就算华晨的原有路径没有突然中断,也可能会毁于“未来某一时刻的崩溃”。

  江湖又依然是仰融时代的江湖。中国民族汽车业多年来忍辱负重“以市场换技术”,竟还是赶不上仰融一个资本局就引来万众瞩目。

  没错,中国民族汽车业正在开启一个大时代,但还远不到我们为仰融摇旗呐喊的时候。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