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宏观经济需进入调养疗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31日 18:21  《商界评论》杂志

  如果将上半年救急的宏观政策视为“西医”疗法,下半年,中国则需要对经济进行调养的“中医”疗法。

  ■文/马光远,大成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社科院博士

  今年上半年的日历已撕完最后几张。国家统计局最终交出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

  在美日欧经济全面衰退,全球增长前景阴霾重重的情况下,7%以上的增长虽不及改革开放30年来年均增速,但却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第一阶段救急式的“维稳”、“保增长”的目标基本完成。

  但是,为了在最困难的时候完成“保增长”,宏观政策代价不菲。由于政策本身的着力点依然是寄希望于通过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保增长”的任务是完成了,同时,政策的负面效果亦开始显现。

  比如,有很多地方为了单纯追求投资效率,在资金配套不到位的情况下,跟风上马,大部分资金投向了“两高”行业,而民间投资依然冰冷一片,中小企业生存的严峻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观。由于宏观政策过于强调“保增长”而忽视了“调结构”的大局,中国产能依然过剩,内需依然不振。

  所以,中国下半年的任务是:不仅要继续巩固第一阶段的政策成果,更要消化前一阶段政策的负面效应。

  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在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方向不会急刹车的情况下,政策的目标“拐点”必将提前到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在2009年上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

  高达7.36万亿的信贷,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引擎,在没有启动民间投资和政府财政增收困难的双重困境下,将面临政策持续性的空前压力。因此,下半年即使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政策本身的“内涵”必将有显著的调整,期待出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次,通胀压力提前显现。

  如果说上半年宏观政策一举扭转了经济下滑的颓势,那么下半年才是真正考验经济是否企稳的关键时期。但大量信贷的投放助长了通胀的预期,在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通胀的提前来临可能会导致经济进入可怕的“滞涨”状态。

  第三,经济结构调整被延迟。

  由于过分强调“保增长”,结构调整和解决产能过剩的任务一再迟延,甚至一部分投资投向了产能过剩的领域,造成产能过剩更加突出,结构调整的任务更重。这样,宏观上由于公共投资的加大,使得本来投资过大的宏观结构更加失衡,微观上为了保增长,催促落后产能和重复建设在一些领域卷土重来。因此,从增长的持续性而言,结构调整是下半年绕不过去的艰巨任务。

  第四,危机延缓了关键领域的改革。

  经济危机非但没有成为改革的契机,反而使得诸多关键领域的改革停滞不前。而中国经济领域的深层矛盾,不可能绕开关键领域的改革而得到解决。垄断、资源价格、收入分配、民生工程,还有民间投资,乃至中小企业的复苏,如果没有改革的推动,是不可想象的。

  于是我们可以判断,如果将上半年救急的宏观政策视为“西医”疗法,下半年,中国则需要对经济进行调养的“中医”疗法——“调结构”取代“保增长”成为政策的首要目标。

  就具体的政策措施而言,笔者预计宏观政策将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首先,继续坚持结构性的减税政策;其次,中央出台更加具体的刺激消费政策,进一步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第三,在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没有得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进一步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揽子优惠政策;第四,资源税和垄断领域的改革将再次启动;第五,出台启动民间投资的新的“非公36条”,将民间投资的启动作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力量。

  当然,以上所述都是基于事实的预计与推测,金融危机的下半场,中国将进行怎样的表演,我们是观众也是演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