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丽标杆金夫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8日 14:44  《商界》杂志

  这是一个关于如何经营和打造美丽的故事;

  这是解构一个标杆企业系统运营的深刻逻辑;

  ——有时,美丽也是一门学问。    

  □    文/本刊记者 鲁渝华 特约撰稿 邓义胜   

  太阳照常升起,迎来20年的成就与荣光。荣光背后,一个人闪耀登场。

  他张扬着哲人的睿智、艺术家的灵性、工艺师的苛刻、思想家的深沉,他以20年如一日的勤勉与苛求,在一个流动性大、略显混乱、程序繁琐的行业,打造出一个美丽的标杆,直至他的企业成为一张响亮的国家名片,既“经营美丽”,又“制造幸福”。

  在其身后,正铺张出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历经20年的励精图治,这个最初只有19名员工的小公司,已经成为一个拥有金夫人、巴黎经典、时尚经典、儿童天堂、玛雅、台北萝亚、金纱礼服等七大品牌、经营范围涉及婚纱摄影、艺术摄影、儿童摄影、广告摄影、数码制作中心、相框相册装裱制作、婚庆服务、教育培训等14大产业门类,340多家加盟连锁企业、系统从业员工超30000人,年营业额逾10亿元,并成功登陆加拿大多伦多开设分店,温暖过120万对新人的大型婚纱服务集团。

  它所获荣誉无数,并在全国40万家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40万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另一方面,它的绽放与美丽,却被很多人认为“难以理解”,因为它诞生于内地的重庆,因为它一路磕磕碰碰,历经多次变故,因为它所处的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咔嚓”两下一试身手……

  它的进步写在脸上,它的“悖论”也同样张扬。它在业内已无对手,所有同行都在向它学习,然而它却以自己为假想敌,“每天都在诚惶诚恐中寻求进步”;其掌门人周生俊被视为当之无愧的“教父”,在内部,员工们却都称其为“周老师”。

  ——因此关注金夫人。 

  危机击不垮有准备者

  2009年6月,周生俊被请到了重庆市渝中区政府礼堂,他被要求给在座的各位年轻干部们讲讲金夫人的成长及如何抗击金融危机的经验。

  这并不是个轻松的话题。此前,这场被广为关注的金融海啸蔓延过全球的大小角落,经济增长放缓、员工失业……老百姓的钱袋子一旦受到影响,他们无疑将捂紧腰包。在全国拥有340家店、身处服务行业的金夫人也成了危机直接影响的对象。2009年春节,正准备以喜悦心情过节的周生俊,接到市场部交上来的一纸冰冷的报告——自去年10月份到今年1月份,金夫人重庆主城区营业额同比下降10%。

  他召集中高层开会,然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有些“言他”。首先,看起来并不是金夫人的问题,比如,员工该微笑的依旧微笑,该做到的环节一个也没有少;其次,金融危机凶猛,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深受其害,对比同行,一向干得不错的金夫人下滑幅度还算“比较客气”……

  周生俊对结果有些不满意。作为一家被誉为标杆的企业,他觉得这些理由也许根本不应成为理由,相反,他更感兴趣的是,能不能在危机中找到突破的“决口”,体现一个标杆的风范。会上,他表达了自己的两个观点:“一是危机不应成为危机,因为市场永远存在,比如那些要结婚的人,不会因此就不结婚了;其次,任何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洗牌的机会,金夫人应该想到的是如何抓住机会。”

  积极的指导思路似乎起了作用。年后,一场抵御金融危机的运动开始成为各大部门总经理的头等大事。这场有些轰轰烈烈的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创新”,并要求,各部门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并做到“讲给员工听,带着员工干,做给员工看”;还要求,“稳定第一、信心第二、生存第三、内功第四”,在此过程中,行政管理部安排专人分管企业各部门创新工作的申报、追踪、验证及成果评定;集团总裁对创新单独开辟一事一报政策鼓励全员创新;成立由基层员工到总经理组成的企业创新管理委员会及创新项目奖励基金。唯恐“2009创新年”被员工记不住,公司还煞有介事地印制了红皮的创新手册,人手一本,“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这是一记重拳,甚至有些苛刻。“创新年”中,每个员工被告之,必须申报一项创新项目,或是工作方法的改进,或是某种更为实用的技巧;公司13个部门的任务是,必须在国内的同行中,找出可供学习的标杆企业,并分解出标杆的优势,落实时间,直至递交报告“我已达到或超越了标杆”为止。

  标杆寻找“标杆”似乎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然而最后的反馈却让各老总们有了不一样的惊喜:上海的一家同业,在服务和质量上比金夫人做得更为细致,而后他们将其优势分解为12个方面,每个部门负责人领命而去,落实赶超时间,分头行动;他们还发现,北京的一家企业在灵活性和鼓舞士气上有可取之处,于是他们给总部建议,将金夫人每年5月份举办的婚博会提前到2月份,既鼓励和拉动销售,同时“在冬天里营造春天”的感觉让人亲切,容易记住。

  担忧很快化为了虚无,市场给了勇敢者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截至2009年4月,130多份员工的创新报告交到了周生俊的办公桌上,仅此一项,便为企业增加直接效益100多万元。提前到2月份举行的婚博会,反响空前,三天时间,接单1333对,接单对数比去年婚博会增加了30%。

  三年前的一场有准备的布局又适时地送上了一份厚礼。2006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重庆视察时,指出:“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的直辖市,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敏锐的周生俊觉得这又是一个机会,而后金夫人开始围绕“城乡统筹”做文章,果断加快了40个区县的布点工作。2008年底,各大区县布点基本完成,加上四川、贵州、湖北比邻重庆直接辐射的区县,60多家店先后开业。金融危机一到,新开门店发挥作用,成为逆市中的另一个增长点。

  “金融危机击不垮那些有准备的企业,这个有准备,我想应该是有对策、有信心、有方向。”

  “金夫人之所以能够走到现在,在于我们随时都保持危机意识,并一直不断地做着准备工作。昨天为今天准备,今天为明天准备,我们20年所做的,便是不断做、持续做、提前做,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

  ——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对于行业同仁而言,却又像是一个可怕的宣言,因为它预示着,一个更强大的金夫人时代的到来。

  命运推开的另一扇门

  周生俊无疑是一个有准备的人。

  上世纪60代末,做过厨师、当过店员的他被调到了重庆市国有留真相馆搞摄影。

  摄影工作讲技术、重感觉,也就在这个之前还有些陌生的领域,周生俊突然像是找到了方向。他的摄影总是“自然而不刻板,瞬间捕捉到精彩”。上级及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刻苦敬业,喜欢钻研,还有点好奇心,总是喜欢问个不停。

  他从此走进了这个陌生而又精彩的世界,并总是将化解好奇心融入工作中。1980年,在还是清一色的黑白照片时代,他用自制的土方法成功地做出了彩照;1982年,已经成为了省彩扩中心重庆服务部主任的周生俊被送到香港去考察培训。在香港,他被这个开放多元的城市里分门别类的新颖摄影方式所吸引,而后回到重庆,他即向领导打引进报告,就此有了重庆市第一家儿童摄影室。

  命运无意中为人推开一扇门时,也会无意中将有心的人引入门内。一年过后,当大大小小的儿童摄影风靡重庆时,这个38岁的男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国有企业做副总经理的现状了。

  他想创业,做婚纱摄影。理由是两个在今天无比普通而在当时却需要勇气的理念,“香港的今天就是重庆的明天”,另一个,“旧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改变,一个细分、并注重服务和营销的摄影时代即将到来了。”

  创业的冲动反反复复煎熬了5、6年后,直到1989年才付诸实施。这年,已经43岁的周生俊动员了另外5个亲戚和朋友,决意以“合伙干”的方式实现创富的愿望。

  1989年9月3日,金夫人应势开张。5个股东,一个重庆人,一个成都人、一个台湾人、一个香港人、一个美国人共同出资6.5万美元。这是一家在外表上较为简陋,租用重庆川剧院地下室作为经营场所的小公司,380平方米、19个人;但这又是一家身份特别而包藏野心的公司,它定位中高端,拍摄一套婚纱照的定价是98元/套和198元/套两种,而当时市民平均工资不过70元;它还头顶重庆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的光环,熟悉业务的周生俊被推举为总经理。

  金夫人开门遇冷。头三个月,生意清淡。

  为了维持“高定价必有高品质”的定位,创立之初的金夫人即想办法让自己“与众不同”。一是请来香港高水平的摄影师坐镇;其次对化妆技巧、拍摄手法均要求“有所区别”;再次在店堂陈列上,摆出唯美甜蜜的婚纱照,营造气氛,证明“货真价实”。然后他在等待中坚信,“高端的生活必将到来”。

  这一招很快凑效。当很多人从老照相馆里拿着旧式的照片走过婚纱影楼,看到仿佛电影海报中的男女主人公身着绚丽耀眼的婚纱与礼服,或俯首低语或温柔对视时,这种创意新鲜、风格唯美的婚纱摄影一下子打动了那些正被时尚撞击的年轻人。三个月后,有勇吃螃蟹者开始大方地登门入内,然后骄傲地在众人的羡慕中昂首而去——金夫人的市场之门轰然开启。

  门外那些观望的顾客开始争先恐后地涌入店内,“最火的时候,早上7点钟就有新人排队拍照,有的客人甚至提前几天从万州、涪陵、三峡库区坐一两天的船到重庆住一宿,就只为了拍摄一套婚纱照。”

  火爆带来了原始积累。1993年,金夫人趁热打铁在沙坪坝开设了第一家分店。1990年之后,连续5年,金夫人年均保持了70%以上的增长,“神话”由此被业内熟知。

  1995年,金夫人买下重庆锦绣山庄内的一栋别墅,建起了专门的外景拍摄基地;

  1996年,金夫人又在重庆南岸区八公里买下一块地,而后建成了摄影研发基地;

  1997年,金夫人开始走出重庆,在沈阳、成都、内江、西安等地连锁扩张……

  在那个市场空白巨大、高端婚纱摄影同样也是一片空白的局面下,金夫人无疑杀入了一片自由的领地,轻松惬意,任由驰骋。1995年,金夫人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影楼”的称号,1999年,金夫人全国开店100余家,开始成为重庆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婚纱摄影企业!

  当那些简易的标准照逐步为市场所淘汰的时候,金夫人已经成为了众人效仿的对象。“品质无疑在前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我们一开始有高水平的摄影师、有自己的外景基地、有进口的相框……这些都是其他同行所不能提供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提前预见,并有了充分准备。”

  ——提升品质、做好细节等从一开始便成为植入金夫人体内的基因,日后,这一法则被日益强化,直至成为企业的重要经营准则。

  经营美丽 销售幸福

  2000年过后,尽管金夫人依旧保持飞速增长,但周生俊突然感到了“压抑”。

  如果说先前金夫人的“走红”引来的只是同行间的暗中较劲的话,那么2000年之后,暴戾的资本家、投资者、门外汉们开始蜂拥入这个行业,竞争由此赤裸裸地摆上台面。他每天上班都从解放碑地区穿过:原先老气的国营影楼改换门庭,各类婚纱影楼接踵开业,价格战、促销战漫天飞舞,走秀的模特们甚至来不及换装,就匆匆地投入到下一个场子的走秀中……

  他第一次感到了压力。“每个竞争对手都以金夫人作为假想敌,同样花大价钱添购设备,同样请来高水平的摄影师,同质化的竞争加剧,金夫人又将如何取胜?要知道,领先者的优势和创新速度,常常是跑不过跟随者模仿步伐的。”

  想来想去没有答案,最后得出的唯一办法是——“夹着尾巴做人”。夹着尾巴做人包含两重境界:一是更努力地夯实自己的生意基础,他不信除了“价格战”外就别无他法;其次,拼命给自己打气——金夫人如果都活不下来,想必其他的竞争者也撑不了多久。

  突破的灵感往往来源于那些迎来送往的细节中,或是来源于某些灵机一动的故事。这年9月的某一天,一位客人专注地看着金夫人的化妆师用曼妙的双手点缀出美丽的新娘,这位被吸引的客人情不自禁地问了一句:“你们金夫人到底销售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化妆师有些诗意,她随口回答道:“小姐,我们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幸福!”这句颇具韵味的回答一下子击穿了客人内心,她回头逢人便讲这个有些“智慧”的故事。

  于是“经营美丽,销售幸福”的故事一下子传遍了整个公司,金夫人的每位员工不自觉间也为其感染,他们分外地投入,对客户更加地认真。“经营美丽、销售幸福”开始成为一种服务的至上境界,传到“最高统帅”周生俊那里时,他开始思考“怎样让顾客来金夫人之后觉得是一个幸福的过程”。

  幸福有时并不仅仅是一套唯美有形的产品,对于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新人们而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体验往往是从他们决定拍婚纱、过日子时,所能接触到的那些愉悦感和祝福开始的。这种初始的幸福一旦植入,他们对提供给他们幸福的企业也会好感倍增、念念不忘。

  于是金夫人开始以文件的方式要求员工们,必须做好“销售幸福”的服务。“幸福”无微不至、无所不到,并渗透到各个角落:在顾客结婚的时候,会收到金夫人祝福的电话、短信,以及邮寄的鲜花;顾客拍得太晚,门外已有备好的小车专程送你回家;顾客在门市取相框和相册时,已经有人为你准备好了上墙的钢钉;冬天给新娘化妆时要用温水;化妆后新娘喝水要备好吸管;下雨天,门口有“路滑,注意安全”的指示牌,以及随时自取的雨伞;进门时,已经挂好了欢迎某先生、某小姐入内的迎宾牌……

  这是一种润物无声而又见真功的细节服务,那些走了几家的顾客大多留下了,金夫人巧妙地避开了恶性竞争。

  让服务至尊至善至美的准则日后被固化了下来,并被总结为多条屡试不爽的服务法宝,“当你准备向客人说不时,用心做事的机会就到了;当客人有个性需求的时候,让客人惊喜的机会就到了;当客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让客人感动的机会就到了”。而后多年,金夫人内部开始流行一个“杀手”的故事。“杀手”本是金夫人的一个员工,她与接待的一个顾客无微不至的交流,最后,顾客放心地把结婚的所有准备事宜交给她办,“杀手”就此创下了金夫人“史上最牛的一笔定单”——20多万元!

  此后的格局是,金夫人继续蒸蒸日上,一哄而上的对手们“无牌可打”。半年过后,解放碑地区的新开影楼倒下大半。

  命运开始给有心的人创造机会。

  2000年9月,曾在重庆市场名噪一时的大台北婚纱影楼一夜间倒闭,老板携款潜逃。媒体曝光声讨,300多名消费者控诉无门。行业一片哀鸣,顾客诚惶诚恐,婚纱影楼的诚信和声誉又成了街头坊间谈论的对象。

  周生俊则站了出来。他找到那些被爽约的消费者,告诉他们,大台北影楼老板跑了,但金夫人愿意为他们补拍一套更漂亮的婚纱摄影,而且不需要他们出一分钱。次日,这一“对行业负责”的形象立马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这在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营销事件,却让金夫人的形象更加鲜明,行业也挽回了名声。

  一系列的不同凡响构成了这个立志做大产业的企业坚实的基础。进入21世纪,当对手无暇顾及或无力超越时,他们已经行走在沉舟侧畔、没有对手的轨道上。

  让员工成为老板

  没有对手有时反而是最危险的——2000年后,成名过后的金夫人也陷入了有些莫名其妙的“领头羊迷惘症”。

  之前发生的两件事让周生俊“印象深刻”。企业做大后,股东之间不再那么齐心了,利益、权利、话语权、战略发展方向,诸多方面,都成了敏感而让股东们“异常关心”的话题。而后,这种关心变成了公然的内耗。争争吵吵有一段时间,周生俊心力交瘁,“70%的精力都用在了对付内部的分歧上”。2000年9月,股东被迫散伙,他和另一个股东留下,前提是支付给另外几个股东大笔的现金,企业大伤元气,资金链几乎断裂。

  另外一件事情则是,在企业正恢复元气的当口,一位从基层成长为总监、跟他形同师徒的员工径直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他开门见山:在金夫人已经没有什么上升的通道了,作为一个年龄不到30岁的人而言,呆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他的决定是——辞职!

  外表上看,依旧华丽、光彩照人的金夫人依然无懈可击。但从内部解剖,周生俊顿然感到了一些紧张:股东分家,若不是自己多方筹集资金,抽血过度的金夫人是否还会存在?其次,摄影行业是一种“个性化”和“感觉”很重要的艺术行业,摄影师的重要性,如同画师之于画廊、大厨之于酒店,核心的竞争便是人才的竞争。如果“自己的人”都成了对手,金夫人是否还能安之若素?

  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当从外面看起来已经无法被击倒的时候,最有可能击倒你的往往来自于内部。那夜,周生俊彻夜失眠。但一个没有参照物的企业,又该如何继续保持强大的发展源动力?又如何避免被击倒?!

  他的忧虑逐步得到了验证。该总监前脚刚走,几个顶梁柱后脚也跟着跳槽。本来生意红火的一家摄影“梦工厂”很快就走了下坡路,最终不得不关门歇业。

  历史总是有些造化弄人和弄巧成拙。一年之后,徒弟回来了。周生俊爱惜人才:“你回以前那个店吧,还是当摄影总监!”徒弟却不买账,他回来的目的是想让师傅给他投资,他创业缺钱。

  周生俊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师徒秘密谈判的结果是,金夫人集团投资50万元,由对方创建一个完全独立的子公司,双方分别占60%和40%的股份。周生俊是董事长,进行财务监管,对方担任总经理,负责公司所有业务的开拓实施。当然,该总监对婚纱摄影已不感兴趣,年轻的他更愿意开一个名为玛雅、针对大学生、80后、时尚人群的生活艺术类个性影楼。

  由于定位明确、目标清晰,玛雅影楼开张面市,其新颖另类的形式立刻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一年多后,玛雅也像金夫人一样,开始在全国开疆拓土,开起了一个个分店。

  “当时最原始的动机是我不能让他成为我的对手,把人留住。”周生俊事后总结,但另一个他又没想到:玛雅成功后,示范效应扩大,其后,很多员工都来找他,他们都要求老板投钱去创业。

  “与其患得患失,倒不如大方地提供一个平台,鼓励那些有闯劲有创业精神的员工自己去干。留是留不住的,最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周生俊豁然开朗,他觉得,通过这样的模式,正好可以恰然地解决企业内部那些深层次问题。

  于是,金夫人员工的创业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开始纳入制度的轨道,成为一件光明正大,一件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并受到公司鼓励的举措。

  对那些在金夫人工作七年以上,其能力得到大家认可,有创业意愿,有一定资金,并能够独当一面的员工,公司可以协助他们创业。公司控股,员工管理并持股,成为老板独立去经营。

  这个过程是不设限制的。如果你有很好的创意,有一定的开拓经验,那么你就可以独树一帜,自创某个特色风格的品牌;如果你对某个服务环节感兴趣,你也可以围绕结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做细分;如果你发现了一块空白市场,自己又有管理经验和一部分资金,那么就可以提交市场调研报告,经审批后,与公司一起投资开办金夫人品牌连锁店。

  员工们热烈追捧,他们或奔走呼告、或精心策划,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迅速而敏捷地投入到一场轰轰烈烈的创业运动中:2001年,原设计师创办了嘉壹设计广告公司;2004年10月,原化妆师成立了台北萝亚公司,专业定位于中高端婚庆;2005年,原摄影总监成立了儿童天堂;2008年2月,原企划部经理创办了定位于画意摄影的薇格摄影;2008年9月,原摄影师创办了定位于复古情怀的视觉古摄影。在这个围绕结婚产业打造的庞大集群里,还有金亮数码冲印公司、礼服公司…… 

  这无疑是一条主业明晰、全面推进、多点开花的扩张模式,像一条四处游弋、攻击迅猛的章鱼,以最生猛的方式侵吞着市场。至2009年,仅金夫人员工店,便已达70余家,此时,金夫人系已拥有包括玛雅、巴黎经典等在内的10大品牌。

  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总结的:一是解决了员工的上升瓶颈,堡垒不再容易从内部攻破;其次通过创业的方式让企业依旧保持动力和创造力;再次,各大品牌之间相互博弈竞争,既完成了对市场的全覆盖,也利于以集群的方式做大产业。

  ——他们称之为金夫人的“V12发动机”。

  大象的“快跑”舞步

  在内外都不大可能被击倒的时候,该做什么?周生俊得出的结论是——奔跑。2004年之后,他决定让金夫人跑起来,理由是,行业更新快、潮流变化迅捷,在这个变化比计划更快的领域,只有紧跟大势,跑得更远,才有安全感——他的灵感来自于金夫人恰然遇到的一场挑战。

  此前,全国的婚纱影楼和金夫人一样,无不采用的是工厂式的流水作业。在流水线上,每个顾客只需按照固定的环节,在摄影师的指挥下,鱼贯而入地排好队,在镁光灯下“咔嚓咔嚓”地拍照片,然后洗片、冲印、装裱,顾客领照片回家。

  但进入21世纪后,胶片市场逐渐没落,一场数码革命席卷而来。这种不需要底片、成像方便、准入门槛低廉的影像技术一下子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各种个体摄影棚和工作室的大量兴起。这种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仅靠一部相机、一台电脑就可以开张营业的小店,准入门槛极低、方式灵活,他们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款式“个性化”的产品,以一对一的服务优势蚕食着那些店大人多的影楼市场。

  这场挑战似乎不可阻挡。对比的数字是:半年内,解放碑地区至少有5家影楼歇业;放眼全重庆,小工作室则至少有300家,它们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完成着对婚纱影楼的合围。

  周生俊很是有些担心,期间的建议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主张降价,有人主张也开个体工作室,有人主张做广告……无果而终。他一直在思索的是——在保持大店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有没有一条能够应对小散工作室的竞争之道,让有着大象身躯的金夫人也能够轻盈灵活,收放自如?

  收放自如的前提是灵动、迅捷、警惕,并比别人想得更周到,时时走得更快。

  而后,他决定推出一套“把摄影师推向市场”的体系,核心思想是“以大企业的体魄、小企业的灵魂参与竞争”,化大为小,真正实现“大象的轻盈舞步”。

  这套体系是这样的:在流程上,摄影师不再进行流水线式的操作,改为对顾客实行一对一的服务。摄影师从接到顾客的那一刻起,期间,顾客有什么个性化的要求,需要做哪些配合,摄影师全权负责直至摄影完毕,每个摄影师平均每天只服务一对顾客。

  为了避免摄影师闲时过闲、忙时过忙的情况,金夫人内部也一改先前随机的管理方式。每对拍婚纱的顾客,先在各门店登记预约,并告之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而后此信息被转交至总部,总部统筹安排顾客的拍摄时间。此举既避免了顾客拥挤的状况,摄影师一年365天的工作量也较为均匀。

  每个摄影师、接待员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的好坏和优劣,都被纳入考核的范畴。考核简单而直观,每个环节都由顾客打分,被服务者的直接感受成为评定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虽然增加了不少摄影师,但他无疑又对了。服务一经实施,企业原有的忙乱与工作量不均衡的状态立马得到改变。这是一种比小工作室更为灵活和细致的方式,在这里,顾客从进门的迎宾、接单、收银、送客到化妆、造型、礼服、摄影、看样、取件及后期的制作加工、冲扩、数码设计、美工装裱、装框、运输上门等各个环节,都有人专门“伺候”,每个细节都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完美无缺,身躯庞大的大象跳起了轻盈的舞步。

  市场无疑是检验效果的最好试金石。2007年,扣除成本因素,金夫人的销售反而增长了10%以上。在此之前平均客单价只有1000多元,此后提高到了2000多元。

  “快跑策略”立竿见影,2005年下半年,被胜利触动了灵感的周生俊又把自己隐藏了起来。他又来到了婚纱业前沿的日本、韩国,一呆就是一个月,身边冷冷清清,满脑子充溢的却是天花乱坠的构想:为什么“快跑”不可以成为企业的常态?既跑赢对手、又跑赢潮流,就等于不断创造,其实快跑就是一种不断创新……

  2005年5月,金夫人50多名高管飞赴上海,参加了为期4天的“绩效管理的培训”,每人费用8000元,周生俊个人买单,“快跑首先得人先跑起来”;

  2005年8月,第四届金夫人连锁事业峰会召开。会上,三位国内顶尖培训大师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台下,数百名金夫人员工聚精会神,洗耳恭听;

  ……类似的培训开始在金夫人内部盛行,他们以一种海绵的姿态,充分而又如饥似渴地展示着学习型团队的“快跑”姿态。而后,这些被5S管理、13项准则、“教导型团队”激发的员工们再想方设法地“首创”、求证,并将之运用于这个庞大的企业的肌体中。

  万向阳,开发金雕银雕、光固化胶水代替传统6688胶水、琥珀红边工艺改进;胡晓薇,对配制冲印药液的操作进行创新,使之简单、方便、快捷;游尊华,通过对日常工作的仔细观察,发现只要将内部人员的工作稍作调整,即可减少机器运转时间,从而减少了机器磨损,节约了电费;曾嘉玲,针对公司外加工款回收难的问题,制定了“外加工收款流程”……

  2006年8月,首届亚太摄影学术论坛开幕,周生俊信步走上前台,向国际嘉宾们做《中国婚纱影楼成功之道》的报告。先前有些心不在焉的嘉宾们顿然被镇住,而后欢声雷动,鼓掌如潮。会后,一位日本同行彬彬有礼地找到“周先生”讨教“二次消费”的经验,因为在他看来,金夫人将多余底片保留、让顾客再次挑选的做法“前所未有”,这在以细节和精致著称的日本企业都是无法想到的……

  这20年的绽放

  进入2009年,周生俊如履薄冰地写了份总结报告: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行业,从业者参差不齐,行业略显混乱,人们的心态随着局势不断地波动,行业虽经受住了考验,但也展现了另一方面的脆弱。

  ——作为一家行业领头企业,该做点什么?

  一是走精品化道路,发展品牌文化,力争五年内与国际水平接轨,创国际知名企业形象,成为中国婚纱摄影行业最杰出的领跑者,“作为中国婚纱摄影行业的NO.1,应当向世界展现中国的美丽”;

  二是用最短的时间帮助更多的金夫人的员工成功,拥有自己的店铺,帮助金夫人旗下各品牌加盟店成功,“每一个店的背后,都是无数的家庭,家庭的温暖创造着社会的和谐”;

  三是争取将金夫人目前的企业标准上升为摄影行业的国家标准,“摄影头绪多,程序复杂,不能单凭摄影师的灵光一现和自由发挥,只有标准统一,才能品质保证”;

  四是力争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影楼。上市除了资金之外,还能给企业带来经营管理制度上的深刻革命,使经营管理更加科学、专业、合理。

  于是一步一步,金夫人走到了一个行业标杆的高度;

  于是诸多创新、培训、制度、品质等要素,综合地构成了这个企业强大的躯体。

  而在金夫人内部,他永远像个慈祥的长辈,和蔼而亲近,平静而睿智,他自称做企业没有太多的道理,员工在不经意的时候,还会得到一份他笑语盈盈并亲自送上的礼物。于是在20周年的时候,员工们合议,“一定不要放过他”,而后在庆典大会上,在员工山呼般的掌声和簇拥下,他穿着笔挺的西装走上前台,像个孩子一样腼腆,对着“他爱的那帮孩子们”,讲述金夫人20年的绽放与美丽故事。

  “我是一个有着太多好奇心的人。1984年,我在香港惊奇于新的摄影模式,于是想把它引进来,由此创办了金夫人;2001年,面对数码的冲击,我惊奇于它的效率与便捷,于是我们又率先购买了第一台数码照相机;企业做大了,程序多了,于是2005年,我们联合柯达公司合力打造了数据库系统;我每天都感慨于那些新生的事物,尽可能地将他们运用于金夫人中,所以,我们步步领先。”

  “我是一个苛求完美的人。既然我们是服务行业,那就必须把每个环节都做到天衣无缝。这个行业潮流更新快、个性化特点鲜明,所以我们随时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注重创新,我们唯恐落后,所以如履薄冰。”

  “我是一个注重亲情的人,所以我尽可能地关心我们的员工。这种关心不是态度好与不好的关系,而是我们应切身站在员工的角度,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我们怎么才能给到,于是我们又有了员工开店制度。”

  “所有的一切组合在一起超前而富有想象,但我认为这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逻辑。如果非要将企业的功劳归功于我的话,我想是因为我们永不懈怠,经常在想、努力在做,所以性格成就企业。”

  他有些感慨:“我的儿子有自己的事业,我的女儿在美国,他们都表示不会接我的班。我今年已经63岁了,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样热爱金夫人。虽然金夫人是我的,可我从来没把它当作是我个人的,因为,金夫人一直是属于大家的。”他顿了一下:“我爱你们!”

  台下鸦雀无声,那些陪伴着金夫人一路走过来的员工们,已是泪光涟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