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经济似乎已告别地狱

  美国经济似乎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但仍有太多信息显示:不宜过度乐观

  文《环球企业家》记者  袁瑛

  随着2009年7月31日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数据的新鲜出炉,过去一年里人们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一下: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其第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同比下降1%,好于市场此前预期的1.5%的下降幅度;失业率亦下跌0.1%,至9.4%,呈现出远离10%这个危险数字的迹象。

  随后就是一篇欢腾之声。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赞许其部下“拯救经济于水火”。市场的反应同样正面:标普500指数自2008年11月份以来首次突破1000点;英镑、欧元、澳元及加元等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创出新高。

  还有一些让人颇可乐观的数字。被认为衡量经济根本趋势的最佳指标,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也给出了积极的信号:美国劳工部8月6日公布,8月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四周平均值减少4750人,至55.525万人。此外,美国住房销售量已经持续3个月增长;零售商本月初公布的7月销售数据,降幅明显小于预期。

  这些枯燥的数字似乎都在昭示着,最黑暗的时刻即将过去。而一直被视为美国经济掌舵人但在过去一年中声誉蒙羞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已经开始乐观预计:“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将出现2.5%的增长”。

  不过,如果这次经济危机到此告一段落,显然我们不能将它称为“七十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或“大萧条2.0”—它真正的爆发只有一年时间,对于经济的冲击甚至不如当初网络泡沫破碎。

  为什么一次一度被视为可能将我们拉入地狱的经济剧变如此匆忙的收场了?有两个理由,你可以选择其中之一。

  理由之一,这次美国政府的强势干预,这是1930年代所不具备的,它的一系列行动改变了经济走势。

  理由之二,是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过早做出了乐观的评估。是的,这并非没有可能,回首过去五六年,似乎分析人士们永远对正在发生的经济变迁感到意外:直到房市崩溃他们才意识到这是个泡沫,直到华尔街坍塌他们才恍然发现衍生工具不可依赖,几乎没有人预警过股市的覆灭,而过去一年里各国GDP和就业率的急转直下更令他们宣称这是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要是这次他们又错了,原谅他们吧。

  复苏的动力:强势政府

  必须承认,2008年底时的全球经济状况的确非常糟糕,几个关键的经济指标—国际贸易、全球的工业生产以及股价—的下滑速度都与1929年时的相似,甚至更快。

  正是在此过程中,美国政府没有犹豫。“奥巴马规模较大的财政刺激方案,是目前经济衰退减缓的主要因素。”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说。

  张明认为,奥巴马规模庞大的8250亿经济刺激计划、重点于稳定金融和住房市场的第二批3500亿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以及美联储8000亿美元的直接购买MBS和向消费性债券持有者提供贷款,都将在今年下半年陆续显示出提振经济的作用。除此之外,美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对称收缩—即出口收缩小于进口收缩,也造就了贸易的增长贡献,而贸易整体收缩幅度越大,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

  事实上,除了经济刺激政策,美国政府还在另外两个问题上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其一,它没有减少自身的预算—美国政府的支出在其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在国家安全、医疗等领域维持着巨大的投资,这对美国经济帮助良多。虽然这也意味着更大的财政赤字,但在这个非常时期,奥巴马的选择无可指摘。

  其二,无论事后人们怎样反思,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在营救华尔街的速度和力度还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难的持续。想想看,在2008年9月,房利美、房地美、AIG、雷曼、美林们先后濒临死亡,如果放任它们先后倒下,损失的并非一批上市公司和数以万计的就业,而是金融体系的崩坏,这给复苏留出了余地。

  隐忧

  不过,乐观情绪实则有限。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保罗·克鲁格曼认为:“我们并未到达那个一切好转的临界点,我们所能庆祝的只是,事情变坏的速度在放慢。”

  克鲁格曼最看重的指标仍是就业状况。从经济衰退以来,已经有670万个美国人丢掉了工作,如果算上今年新增的就业人口,美国待解决的就业数多达900万。这并非一个可以一时之间改善的问题。

  同样持此观点的是美国法学界泰斗理查德·波斯纳,他指出,六月时美国的失业率为9.5%,而七月的失业率是9.4%,这0.1%的变化实在说明不了太多问题。如果下个月失业率达到9.6%,人们会因此改变观点吗?

  而且,波斯纳认为,在GDP这个关键指标上,大家普遍采用了一个过于宽松的标准。“在我看来,一次衰退或萧条的结束应该以GDP重返当初的趋势线中,即回到它应该保持的平均增长率上,而非以衰退的标准看。”波斯纳称。按他的计算,美国的GDP仍有7.2%的落差去重返轨道,这大约需要两年时间。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次发布的数字中的确仍不乏令人担忧之处。来自GDP增长的主引擎,消费数据在第二季度的实际表现,显然差强人意:2009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消费萎缩了1.2%,而此前一个季度一度增长了0.6%。消费萎缩对经济增长造成0.88个百分点的拖累,而上一季度消费则有0.44个百分点的贡献。

  某国有银行研究机构的程实博士告诉《环球企业家》:耐用品消费从上一季度增长3.9%转为萎缩7.1%,非耐用品消费则从上一季度增长1.9%转为萎缩2.5%。2009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消费增长及其贡献的截然不同,表明消费模式转变的抑制作用已经暂时超过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费者信心增强的刺激作用。“只要美国储蓄率从5月6.9%的历史高位持续上升,减税政策和信心提振将难以保障消费主引擎的恢复运转。”程说。

  雪上加霜的是,从中长期来看,支撑本轮经济复苏背后的政府刺激举措带来的提振作用,将在2010年的第二季度逐渐减退。“届时,如果出现‘政策真空’,将成为复苏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张明认为,判断美国经济短期内复苏的一个重要依据恰恰是美国坚定地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坚持这一方向直至失业率有所缓解。对于美国政府而言,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美国政府反复扭转货币政策方向,而导致经济出现“虚假反弹”的前车之鉴仍然历历在目。

  可能,大萧条的经历告诉奥巴马更重要的一点是:经济数据的整体向好和股票市场的强力反弹并不必然跟随着短期的强劲复苏和中长期的平稳发展。

  在大萧条过程中,美国股市曾有过四次超过20%的反弹,此外,还两度出现短期经济数据大幅反弹的迹象,特别是1932年下半年的反弹更让市场产生了复苏将至的幻觉,结果突然的趋势恶化让市场措手不及,最终使得1932年美国实际GDP收缩13%,成为大萧条期间最惨淡的年份。在这一过程中,失业率持续上升以及美元贬值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是其主要特征。

  因此,如何避免“无消费、低就业、高通胀的复苏”以及可能带来的周期性逆转,应该是目前奥巴马在举杯庆祝之前,最需要担心的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