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昊雯
2009,危机下中国环保产业遐想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达到7.1%,其中二季度增长7.9%,这是中国经济自2007年三季度以来同比增速连续七个季度回落后的首次加速。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逐渐显示出了企稳回升的态势,并预测在下半年进一步回暖,如果能够在三、四季度巩固这一回升基础,年内实现“保八”的任务应该有望。
随着中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中国的环保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根据“十一五”规划,2006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的环保投入总额将达到1.4万亿人民币,比“十五”期间增长64%,环保投入将占同期GDP的1.5%以上。另外,2009年,中央财政环境保护支出达1,236.62亿元,比2008年增长18.9%,其中安排节能减排资金495亿元,也比2008年增长17.0%。
根据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预测和分析,2009至2013年间中国环保产业的复合增长率很有可能会两倍于GDP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传统行业的平均增长率,这一发展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政策的引导分不开的。中国的环保投资已由早期仅占GDP 0.5%的比例增加到了目前的1.3%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中国环保产业年收入总额约为7,900亿,到2010年中国环保产业的产值预计将超过1.1万亿元的规模,其中环保装备1,200亿元,环境服务1,0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6,600亿元,洁净产品2,500亿元。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也表示,“十一五”后半段,中国将继续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国家将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燃煤电厂脱硫等八大重点环境保护工程,总投资约3,336亿元。持续不断大规模的投资指向环保领域无疑将拉动这一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和升级。
危机下的中国环保产业
2008下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让人猝不及防,持续已近一年。虽然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受到的冲击不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但目前尚未明朗的外部环境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环保产业,尤其使得来自工业领域的需求缩水。
举例来说,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的半年内,随着出口受阻以及国内需求减速,不少排放量大、能耗大的资源类产业企业,都被迫减产甚至局部性停产,工业领域的不景气使得工业废物和污水产生量的增速都有所放缓,随之拖累了相关设备和服务的增幅。但是另一方面,来自于城市废物和污水处理的需求却在持续不断的扩大。
这一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 “2010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的目标推动。2008年末,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45.7%,Frost & Sullivan认为这一比率在未来的五年内很有可能会突破50%的大关。2008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已由2005年的52%提高到了66%,年末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共建成1521座污水处理厂,在2005年的基础上也获得了67.3%的增长。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在85%左右,可以预见,这一差距的存在将至少推动城市污水处理相关领域在中国继续保持至少十年的快速发展。
其次是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尤其是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在中国更是蕴藏着2000亿的市场。据6月初环保部公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8年中国进行无害化处理(主要通过填埋、堆肥和焚烧等手段)的城市垃圾量达到了10215.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66%。在几种主要处理方式中,又以垃圾焚烧发电最为看好。“十一五”规划中,垃圾发电也是国家今后重点扶持的几个领域之一。然而,目前中国的垃圾发电事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也大都是由国外引进,较领先的国家有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使外资陆续发现了这一领域在中国的巨大潜力,从而将更多精力转向中国市场,近期的实例便有来自美国的惠明集团和来自法国的两大环境巨头苏伊士和威立雅。
面对金融危机,国务院于去年年底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有2,100亿元是直接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占总投资额的5.25%。今年年初,国务院又颁布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随着细则的陆续出台,我们可以发现,产业振兴规划对环境保护做到了统筹兼顾,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例如钢铁产业的淘汰落后产能、汽车产业的新能源车和小排量车、石化和有色金属产业的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等。另外可喜的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编制《节能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出台。
中国节能减排形势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分两批安排新增投资2300亿元,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其中安排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资为230亿元,占10%。
据6月初环保部公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8年我国不仅继续保持了 “十一五”污染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双下降的良好态势,还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2009年一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3.04%,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89%,降幅也比去年同期的2.62%增加0.27个百分点。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近几年节能减排的要求,另一方面和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也是密切相关的。虽然2006-2008年三年已累计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10.08%,但是要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随着二氧化硫排放量进一步降低的要求和未来市场的细分和拓展,我们认为,脱硫产业将是节能减排中最为看好的领域之一。在五月份公布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实施细则中,也特别提到了大力发展脱硝脱硫设备,也预示了这一行业在中国的广阔前景。
据《中国环境报》近期的报道,中国脱硫产业仅年新增需求就达164亿元的市场。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锅炉炉窑脱硫除尘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登记的脱硫公司工程合同容量达到了4.74亿千瓦,投运总容量3.10亿千瓦,分别比2007年增长了26.7%和49.0%。其中,前二十名脱硫公司合同容量为4.56亿千瓦,占到合同总容量的九成以上。由此看来,脱硫行业在国内集中度相对较高, 并且以国内的公司为市场主导,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国电龙源、福建龙净、中电投等。经历了初期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到如今的自主研发,中国的脱硫产业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已经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并且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法律法规监管的颁布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顺应全球对环保的呼吁,都成为了我国环保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利好因素。
作者介绍
陈昊雯(Vivian Chen)是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环境和化工部门的研究经理,主要关注的市场和领域包括水和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空气污染治理、新能源、个人防护用品、食品饮料和农业等等。Vivian毕业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在Frost & Sullivan工作期间,参与了几十个增长咨询项目并撰写了多份行业研究报告,合作的企业多为全球五百强和国内新兴企业。近期发表在媒体的文章有《金融危机下中国环境监测行业机遇大于挑战》、《聚焦发展中的环保印刷》、《行业政策推动个人防护用品市场发展升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