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展循环经济雷打不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7日 23:05  中国科技财富

  中国:要学会“享受”危机的痛楚

  文/本刊记者 陈小莫

  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一次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就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讲解。

  吴老的“期待”

  在讲到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时,吴敬琏认为:“不仅是外面这个病造成了经济环境上的问题,还要看看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是不是也有病,现在越看越有问题,所以美国金融危机才会给我们造成这么大的冲击。这个冲击不能小视,不能说只要美国稳住了,我们就没事了。经济体系生病的根源是经济发展方式。”

  吴敬琏先生还指出:我国在1995年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又提了这个问题,党的十七大重申了这个问题,用了另外一个提法,经济发展方式。国内对这个问题执行得好的地方,这次受危机的冲击就小,执行得差的地方,受冲击就很大。吴敬琏还用他所熟悉的昆山市由于转型早,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2.85万多家企业真正关闭的仅有几家,截止2008年9月底,全市财政收入超过了2007年全年,预计全年将超过250亿元。吴敬琏先生颇有感触地说:“面壁十年图破壁”,我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10年求索到该收获的时候,大危机之下的大机遇让我们有信心去期待中国经济的一次华丽转身。

  吴敬琏先生热切期待我国经济能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在勇敢应对外来冲击的同时也大胆地看到自身问题,并且能通过应对危机的种种办法落实,实现前所未有的华丽转身。

  吴敬琏先生的这个期待有多大现实意义呢?

  也许人们会想危机冲击来得如此凶猛,至今还在蔓延,望不到转暖的时日,保增长难度之大令人焦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何谈起。其实吴敬琏先生的期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现,颇具经济学家眼光和思辨哲理。

  一个国家有如一个人,人生了一场大病治愈之后,在重新获得健康的同时,也比生病前增长了许多防病治病的常识和知识,甚至改变以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违反科学的生活规律等等。人的这种变化是由疾病带来的痛苦,甚至对生命产生威胁逼迫所致,是没有生病经历时求索不到的。全球金融危机百年不遇。我国经济也从来未经历过如此强劲持续大范围的冲击,付出的代价之沉重,可吸取的教训之深远,同样前所未有。危机中求生存,危机中求转变,是意志坚强的人,有信心民族的国家必然的理性选择。经历了去年初春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经历了四川汶川地震,在战胜这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之后的重建,展现在全国乃至于世界人民面前的精神风貌,已经出现新变化和新发展,也足以说明吴敬琏所期待的,也是我国决策层倡导长达十年之久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可能在战胜世界金融危机中实现,使期待变为现实。

  然而,宏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必须以微观经济实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变化为基础。这正是需要强调的,我们不仅在经济正常发展中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在遇到金融危机冲击时也还要发展循环经济。金融危机终归是要过去的,而可持续发展是长久的。

  西班牙是个榜样

  2009年1月27日至2月3日,温家宝总理出访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并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他本人和国内外媒体都把温总理此行称之为欧洲的“信心之旅”。

  1月30日温总理在马德里同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国合作交流广泛交换了意见,表示将在六个方面作出努力,其中的第四个方面是:加强科技合作,探讨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等领域的联合研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温总理此次欧洲之行是“信心之旅”,各项活动的主线是向人们展示中国是如何充满信心地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向欧洲乃至世界传达一个有信心战胜金融危机的中国。可是,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在温总理的所有活动中唯独与西班牙首相萨帕罗会谈时,提出了双方要探讨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等领域联合研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温总理把循环经济列为中西联合研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领域之一这一事实表明,他对西班牙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对西班牙的循环经济发展成就颇感兴趣,有可借鉴之处,希望能够联合研发,并且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于西班牙的循环经济,有关资料从垃圾处理现代化程度这个侧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完整的介绍。资料记载:西班牙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因此政府特别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垃圾处理现代化。据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政府每年要花费9.3亿欧元用于环境保护,其中38.3%用于减少废气排放,19.1%用于处理工业废水,18.6%用于垃圾处理,其余用于节约用水等。此外,各城市每年都有自己的垃圾处理资金预算。

  资料中还提到:建于20多年前的距马德里市中心20公里的巴尔德明戈麦斯垃圾综合处理厂是欧洲最大的垃圾处理厂。该厂日处理垃圾设计能力达1万吨,每天可处理800万人口的大城市所产生的全部固体生活垃圾。下设的拉斯德埃萨斯垃圾处理中心由有16年城市固体垃圾管理经验的法国泰克公司帮助设计建造,日处理能力达2000吨。该厂使用“再生堆肥”的先进处理方式,使城市固体垃圾处理达到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目的。这是目前欧洲极力推广的经济、有效且保护环境的垃圾处理方式。此法投资小,仅为焚烧处理法的1/10。这座现代化的垃圾分拣、垃圾处理中心2000年建成投入运营,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垃圾处理中心之一。它的产权属于马德里大区政府,私营企业承包运作,自负盈亏,政府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政府也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市民回收垃圾。马德里大区政府利用20多年来堆积的2100万吨无害垃圾建成了一个面积110公顷的高尔夫球场公园,又利用公园每年的门票收入对垃圾收集和处理进行再投资,形成了环保事业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西班牙从资源循环利用理念出发经过多年研发实现了垃圾处理现代化,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早已达到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的目的。我国近几年部分大中城市已经开始着手建立焚烧垃圾处理场,但在技术上、管理上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当然西班牙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和成效远不止垃圾现代化处理一个方面。温总理对西班牙循环经济感兴趣绝不仅仅限于如何实现垃圾处理现代化上。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能在与西班牙联合研发循环经济产业过程中,首先对全国近700个大中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有所突破迈上现代化,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同时,也会给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积极影响。

  中国环境保护只得25分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不久前接受我国一家媒体记者专访时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倍加赞扬。他认为“成就绝对是很惊人的”。他说“如果100分算作满分的话,中国的经济增长毫无疑问能得到100分,但收入分配上我给中国打50分,环境保护则只能给25分。”这是这位在英国颇有影响,在全球多数国家媒体中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首席评论员的看法。当然,我们不会以马丁•沃尔夫先生给中国经济打的分数作为评价30年经济发展全貌的重要依据。这样说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用打100分的方式评价复杂的经济活动,只能是把感观所形成的印象形象化数字化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不可能构成准确科学的判断或结论,又何况马丁•沃尔夫先生对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历程很熟悉但只是一位旁观者。

  但是,也不能因为这种理由成立就认为马丁•沃尔夫先生给中国经济打分毫无意义。从这位外国朋友生动形象的给中国经济打分,又一次提醒我们要认认真真、切切实实地看到经济发展中积累下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带来的危害。马丁•沃尔夫先生指出的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是国人早有共识的问题,也是朝野上下正在着手解决的带普遍性的重大难题。既有共识而且在努力抓紧解决,这也是事实,可需要正视的是进展和实效尚难令人满意。

  他在2007年9月19日发表的题为《经济崛起与中国定位》中指出:中国经济有三个经济层面的问题,这些弱点彼此关联。首先,中国非常依赖国外的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特别是中国出口的成功,它对国外专业知识的依赖程度很高。中国在技术创新上没取得多大进展,在创立世界级企业方面也没有多大建树。实话说,我认为目前的情形仍是如此,尽管有一两个例外。很大程度上,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出口平台。第二,在于对投资的极度依赖,不仅仅是高额的投资,而且是不断稳步递增的投资,但是其消费的增长却一直低于GDP增长速度,我不清楚这种情况将能持续多久。第三,中国对于各类资源使用的高度密集,其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如果某类资源的价格变得非常昂贵,那么其利润就会受到挤压。……我很难想象,如果不展开深层次的改革,中国能否在20年之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那个分界线来临前,很多问题可能变得严重。在2007年6月6日发表的另一篇题为《中国需要重新平衡经济增长》的文章中指出: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增长和外部盈余。过去两年,中国GDP的增长有1/4来自净出口的增长,这种情况无法再持续很长时间。在将来,需求必须至少赶上GDP的增长步伐。

  收入《海外望神州》一书中的马丁•沃尔夫先生撰写的上述两篇文章,撰写和发表的时间都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之前。

  他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弱点,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彰显出的危害远远超出了国人的想像,十分令人吃惊。在一些曾经高速增长的行业和企业中出现的盈利大幅度急剧减少甚至亏损,增长速度减慢甚至下滑很难止步。如此脆弱而缺少弹性的高速发展,是弱点在发展中积聚叠加的必然后果。

  马丁•沃尔夫先生给中国经济打分和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中暴露出三个层面彼此关联的弱点,以及建议“中国需要重新平衡地经济增长”,其核心是:经济要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转变过度依靠增加投资,过度依赖出口和各种资源使用的高度密集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实有许多方面的十分艰巨的工作要做,同时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干扰。但是,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不治理不转型的退路可言了。已经没有犹豫和拖延的时间了。这也正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来大力倡导要坚定不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义。近四、五年来循环经济从理念到行动的实践表明,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有效最适用的选择。一个企业、一个城市或乡村,一个产业或地区,在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前提下,如果能在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中走出切合自身实际的路子,可以相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就在其中了。

  致谢说明:感谢北京现代循环经济院刘先利院长对本文的支持和帮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