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商界》:创意旅游推动经济战略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 17:26  《中国商界》杂志

  导言 :创意旅游是实现我国经济战略转型的主要支点之一

  文 / 赵发中

  创意俗称“点子”或“主意”,它是科学、思维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科学性、思维性与艺术性是创意的基本元素。旅游创意就是创意元素与旅游元素相融合后产生的具有市场价值 的、富有创造性的主意。在旅游活动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今天,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求异”注重体验参与的特点日趋增强,在创意理念的引导之下,将智力因素和思想火花与原有的资源完美结合,通过重组、整合原有的静态旅游要素,并加以情景化和动态化来重新定位和推出,可以进一步增强原有产品、服务的体验性和吸引力,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并充分彰显旅游的魅力。“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旅游创意能够给旅游活动注入无限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创意就是旅游业的生命。

  创意旅游是指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其依托的更多的是文化创意元素,强调的是一个体验、互动、个性、参与、休闲的旅游愉悦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创意旅游并非创意与旅游的简单合并,并非所有添加创意元素的旅游均可称为创意旅游,创意旅游是适应旅游者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产品。

  创意旅游的出现实现了旅游者更深度的参与过程,扩展了旅游资源的涵盖范围,也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新路径,一些原不具备旅游资源特征的或不便于进行开发的旅游资源均可借创意旅游进一步扩大其发展空间。创意旅游可有效解决非物质资源开发难的问题,为文化的载体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本期封面故事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关注创意旅游,秉承了本刊自今年第一期封面故事“创意之春”以来的一贯理念,这就是我们为2009年定下的“创意之年”的基调。中国是一个人均可支配资源十分匮乏的发展中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掉这样一个基本国情。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中国人民要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靠什么?要靠我们的“创意”,要靠我们的创造性劳动走出一条快速、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本期封面故事的主题文章还是由本刊特约撰稿人沈立教授来撰写,他以敏锐的眼光牢牢把握了创意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大方向,深刻阐述了其发展内涵和意义。

  在生态之旅、探秘之旅、文化之旅、乡村之旅等体现创意旅游因素的旅游形态中,本刊记者分别走访了相关领域里的从业者或专家,为读者描绘了这些创意旅游形态的现实图景。

  在借鉴国外创意旅游的经验方面,本刊记者专访了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阿穆努加马先生,请他阐述了走向和平后的斯里兰卡在发展创意旅游方面的措施和想法。

  应该说,我国经济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过程当中,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偏低,而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旅游已由原来的产品、服务、管理、品牌营销上升到理念、创意营销时代,在以理念、创意取胜的旅游时代里,只有以创意的策略,培育品牌旅游才能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脱颖而出,也才能走向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意旅游不仅是推动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战略转型的主要支点之一。

  一期封面故事不可能涵盖创意旅游的方方面面,本刊将在今后的采访、报道中继续关注创意旅游,也将继续关注“创意之年”的其他领域。

  中国创意旅游

  —给中国的旅游加点创意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沈立

  “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去一问,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一首在中国流传很广的顺口溜,简直就是一幅中国普通游客旅游的形神皆备的速写图。翻看一下关于中国旅游的书籍,关于旅游的看法也十分单独乏味,例如旅游六要素——吃、住、行、 游、购、娱,似乎这成了旅游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中国的旅游并非如此,中国的旅游正在变得更有创意,更丰富多彩。 赵猛原是当当网的高管,“主动下岗”后,他居然在南京一座寺庙短期出家,然后开始了一段十分富有创意的旅游——穿着僧人的服装,徒步从南京走到九华山,手中托着钵,一边走,一边要饭。在北京昌平王府家庭农场的庭院中,我听着他描绘一天徒步五六十公里后肿胀起泡的脚,向人要饭的情景,赵猛仿佛灵魂出窍,他的身心穿越了时光隧道,又回到了徒步要饭朝圣九华山的路上……回过神来,赵猛还劝导我们,都要短期出家一回,体验一下徒步要饭朝圣的经历,并且说从南京走到九华山路途还短了一点,最好,从 九华山再徒步走到五台山。赵猛的徒步要饭朝圣之旅是什么旅游呢?

  唐世璋(John Thompson)是一位美国古琴家,曾经在台湾与香港几十年如一日学习与研究中国古琴,他曾经多次来大陆旅游,每一次都选择与古琴有关的地方。出游的时候,他都带着古琴与中文古琴资料,他专门选择秋天到洞庭湖旅游,在洞庭湖畔,唐世璋用古琴弹奏《洞庭秋思》;他来到山东曲阜,在曲阜现场弹奏《孔子读易》与《伐檀》等与孔子有关的琴曲 ;他来到湖南宁远的九嶷山,潇水自此流过,宋朝著名琴 家郭楚望根据这里的情景创作了著名古琴曲《潇湘水 云》,唐世璋就在这里弹奏《潇湘水云》。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新婚之旅,唐世璋因痴迷古琴而耽误了终生大事,到五十岁才“花好月圆”,他携带身为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的新娘苏珊,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来到江西南昌梦山东边缑岭脚下朱权墓,上演了一场专门为新娘独家制作的“新婚古琴秀”——弹奏中国著名琴谱《神奇秘谱》的最后一个曲子《秋鸿》。朱权是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六个儿子,也是古 代著名琴家与《神奇秘谱》的作者,而唐世璋则多年以来专门研究《神奇秘谱》,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把这本琴谱中六十四个曲子全部弹奏出来的古琴家, 一个“老外”的中式婚礼举办得如此中国味十足,实在让我这个中国人感到汗颜。

  赵猛的徒步托钵朝圣之旅与唐世璋的古琴之旅虽是两个只能代表小众的旅游个案,但是却能说明,中国的旅游可以是与众不同而丰富多彩的,关键就是看我们是否具有创意—中国旅游发展的空间是无限,而创意也是无限的。

  旅游专业的专家与学者总是想用一个固定的概念或定义来“抓住”创意旅游,这种想法就像在树林中空手“抓住”活泼的麻雀一样困难,最终只能是两手空空。创意旅游是一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和方法都不同于过去旅游或现存旅游的新旅游,这种新旅游就像林中的麻雀一样,还在活泼泼地变化与发展,一个不变的定义是无法逮住一个动态的现象。创意旅游是一只麻雀—一只在中国旅游之林中跳动飞行的麻雀。创意旅游的麻雀当然不是只有一只,而是有一大群,并且麻雀妈妈与麻雀爸爸还在不断繁衍后代,会接连不断地生出一群群小麻雀。现在我们可以列举几只中国创意旅游的“麻雀”来作为案例分析一下。

  生态旅游(eco-tourism)

  国内对生态旅游存在两种错误看法 :一是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生态为内容的旅游 ;二是生态旅游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旅游类别的旅游。第一,生态旅游的重点不是内容 —— 原 生态的自然环境,而在于形式—— 旅游的方式是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 ;第二,任何旅游都可成为生态旅游,即使在大都市的CBD旅游也可以成为生态旅游。

  云南丽江的文海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在不同的季节,湖畔常开满各种鲜花,文海至 今还保持着原生态的景象。前几年我骑马去文海,山腰有一个骑马游客休息的小棚子,抬头 满眼都是美丽的风光,低头满地都是塑料袋、塑料瓶与餐巾纸等垃圾,在抬头与低头之间所 看到的景象,真是天壤之别。这种到处在山腰丢垃圾的文海之旅难道是生态游吗?论旅游的内容,文海之旅肯定是生态旅游,但是这种旅游方式确是真正的“垃圾之游”。相应的道 理,如果在北京市区旅游,尽量乘坐地铁等公交车,随身携带环保袋与筷子,甚至还随手清理路边道旁的塑料袋,这样的闹市之旅也同样是生态游——旅游的方式与方法是生态的与环保的。

  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要尽旅游社会责任,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尽量采购当地商品与服务,增加当地人民的旅游收入,最终达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重点不在内容,而取决于旅游的过程、 方式与方法是否符合生态环保的标准。

  体验旅游

  今天的顾客不仅要购买产品与成果,还要购买一 种消费的过程与体验。如何在旅游中增加游客的体验与丰富旅游的过程,这是今日中国旅游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过去消费者在买鸡蛋的时候,只考虑鸡蛋而不考虑别的问题,但今天的消费者在买鸡蛋的时候,却要考虑很多事情——生蛋母鸡的身体状态、心态、生活环境、生存方式与饮食等,如果这种鸡被关在二十四小 时白炽灯照射下的养鸡场的鸡笼里,根本就没有任何 生存空间与生活自由,身心变态,吃着混合了激素与添加剂的鸡饲料,已经变成了一个畸形“生蛋机器”,有很多消费者就会拒绝购买这种鸡场鸡蛋——即使再便宜,因为这种鸡蛋不仅含有很多有毒成分,这种购买行为实质上是在潜在地鼓励这种不良养鸡方式的 发展。

  相反,如果消费者知道母鸡生活在一个有机农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享有充分的生 活空间与活动自由,吃着林间与草地的虫子或者农场的蔬菜,这种鸡蛋即使很贵,消费者也会购买。购买这种鸡蛋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健康,还能鼓励这种人性化的养鸡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消费者除了要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鸡蛋是怎么下的,还要亲身体验一下“采摘”鸡蛋的过程。例如,北京著名生态旅游景点蟹岛就提供这种“采摘鸡 蛋”的服务,蟹岛养鸡场的每只母鸡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草窝,在下蛋的时候,消费者都能亲眼目睹下蛋的全过程,等母鸡下完蛋,就可以从草窝中“采摘”温热新鲜的鸡蛋。这种亲自采摘的鸡蛋最低要十四元一斤,贵的要二三十元一斤。出售这种鸡蛋,其实除了鸡蛋本身,还在出售一种旅游的过程与旅游的体验。

  当然体验式旅游除了让消费者了解生产过程,参与生产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短期出家,徒步托钵朝圣就是一种体验出家生活的体验旅游 ;到了云南丽江,学习一下当地的乐器葫芦丝、穿穿纳西族的服装、学作几个纳西特色菜、跳跳纳西的舞蹈等都是体验旅游的表现形式。体验旅游的关键在于在传统旅游过程中自然增加游客的体验,丰富原本单调的旅游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够激发游客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传统旅游的附加值,做到游客满意度与当地经济收入的双提高。

  灵性旅游

  世界著名灵性导师奥修曾经在《印度,我的爱—— 灵性之旅》一书开篇就指出 “:印度,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的区域,或者一段历史,也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一片土地,她还是一个隐喻、一首诗歌、是一种无形而触手 可及的存在——印度是一个能与人共振的能量场。在 这一方面,印度是一个无他可及的国家。在这个看似贫穷的国家中,人们能够用别处没有的方式触摸真理。 这个国家可能在金钱上不是富有的,但是对某些敏锐的人来说,印度是这个地球上最富有的国家。”

  我同意奥修的观点,他对印度的偏爱之情也能够理解。但是,我认为不仅印度是一个能与人共振的能量场,其实整个宇宙、整个地球与整个中国也是一个能与人共振的能量场。

  中国有多少灵山秀水与洞天福地,又有多少地方曾经留下过圣贤、高僧、老道、神仙、隐士与高人的身影与足迹,他们的存在都强化了当地的能量场,直到今天还留存着他们当年的能量遗迹,我们如果匆匆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如何体会这些山水中的灵性与能量呢?

  因此,每到一个景点与遗迹,不妨放慢脚步、加深呼吸与净化一下身心,通过喝山泉之水,呼吸山林之气,静坐静心来与古人和环境进行一下心灵交流,进行一下能量的共振。这种旅游就成了一种灵性之旅。

  修学游—教育培训旅游

  司马迁倡导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交天下友。我们过去常常以为这是三件事情,其实这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事情。旅游就是读书—— 读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 大书,一边旅游一边与古人神交,与今人交流,古人是一本古籍,今人是一本新书,古今之人无不是书。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教育。

  跨国公司与国内很多公司喜欢把旅游与培训相结合,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让大家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培训旅游已经成为世界高端旅游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就常常应一些国内外大公司之 邀去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做培训,在云南丽江、江西三清山、海南亚龙湾等地上课的效果的确要超过大都市的高级酒店。国外很多学校都把教育旅游作为一门 必修课来学习,我们在中国各地很多名胜景区常常会看见成群结队的日本与韩国学生,其实这就是他们在 上修学游的课程。广东省政府正在号召广东的中小学 要把修学游列为学校必修课,我认为这不仅符合中国传统“行万里路”的学习方式,也符合国际教育潮流, 应该在全国范围之内进行推广,让全国有条件的学校都能开设修学游的课程。

  其他创意旅游

  在国外,其实没有特定的创意旅游概念,只有主题旅游、特种旅游(unique travel)、高端旅游(high-end travel)与奢华游(luxury travel)等说法。 因 此,特别提出创意旅游可能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创新。高端旅游与奢华游是给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游客量身定做的一些高定价旅游,不是一般游客所能负担的。我们在这里就主题旅游与特种旅游进行以下简单说明 :主题旅游是以特定专题内容为特色的旅游,例如书院游、有机农场游、古镇游、佛教圣地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新婚旅游、野生动物旅游等,当然随着游客需求的变化与主题的创新,主题旅游的种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特种旅游常常因与众不同的方式与目的而有别 于传统旅游,例如,自己开汽车或摩托车的自驾游、以自行车或游艇为旅游工具的旅游、以慈善、扶贫或志 愿活动为目的的慈善扶贫游、以摄影、绘画、科学考察 与探险为目的的特种旅游等等。

  总之,在这样一个处于变化之中,强调文化与创意的时代,传统旅游不能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应该主动迎接变化,拥抱创意,让创意的阳光照进传统旅游,在传统旅游的园地中盛开创意之花。这不仅是中国广大游客之幸,也是中国旅游之幸与中国创意产业之幸。

  广西巴马盘阳河:寻找关于生命的答案

  文 / 刘众

  摄影 / 刘众 罗盛满 胥伯涛

  向东,或者向西?可能整个二十一世纪,我们都会 这样自问,都会这样寻找。

  在中国的西部,广西的巴马县,姑且称桂巴马, 一个与美利坚合众国年轻的总统奥巴马同名的地方,三五年间,不经意间竟成为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除了巧合的巴马名字宛似一个免费的国际大广告,更吸引人的眼球、留住人的脚步的,是六个特别的字眼:世界长寿之乡。

  长生不老,绝无可能;长寿几年,谁不向往?就是这么个不可替代的现象,这么个简之又简的道理,给仅仅1971平方公里面积、25万人口的巴马蒙上了一层 神秘而丰富的色调。

  生命是文明的一种表现。有知性人士评之:中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的某个样板,定会在这块大石山与大土山的交界地崛起。所以,当旅游遇上了长寿,当休闲变成了养生,当流连转化为科学,当冲动上升为乐活,巴马的创意内涵,如同那条五进五出地表的盘阳河,姗姗而自然地流过。虽养在深闺,巴马、盘阳河,因其唯一性,某种程度上已是世界级。

  思想的行走,当不是一般的行动。 在这里,所有的旅游方式,都像一种创意。而且,无不例外地都围绕着静静的盘阳河、围绕着长寿养生概念播种、延伸、固定。

  在这里,所有的旅游方式,都是一种寻找。我们寻找的,其实是东方文化视野下关于自己、关于人类、 关于生命的一些答案。

  旅游的“科考”价值—盘阳河水质,奇妙在哪里

  打开中国地图,放眼西望,只有非常认真地察看,才能在西南一片耳熟能详的地名环抱之中,小心翼翼地找到“巴马”两个字。

  巴马位于广西西北部,河池市界,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离首府南宁250 公里,是一个欠发达、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那么,去巴马,看什么?也许理由只有一个:这里有一条不可替代的长寿之河。有人说,这里是中国生命科学的活标本。

  先看看盘阳河水之长寿奇迹是如何特别的——巴马寿星不乏历史传说。据御诗碑记载,1810 年12月,嘉庆皇帝闻宜山永定土司境内有一瑶族老人名叫蓝洋,高寿142岁,欣然赐诗庆贺:“四朝雨露一身覃,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老聃,花甲再周衍无极。”而110年前的戊戌年仲月,即1898年11月,光绪皇帝钦命广西提督为今巴马那桃乡平林村的百岁老人邓诚才赠送寿匾一方,并题贺词“惟仁者寿”,寿匾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其后人家中。

  长寿现象也引起国际关注。1991年11月1日,在东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自然医学大会,正式宣布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

  犹如英国人的话题先从天气开始一样,巴马给我们这些外来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它那奇特的水质。巴马境内80多公里的盘阳河流域,其长寿之带主要集中在 中上游百魔洞及周边数十公里区域。所以,到巴马旅游,最具创意的方式之一,莫过于多花点时间,走远点地方,去找一找盘阳河水质的答案,也就是说,去找一找生命能够多一些活力与张力的原因。

  这个过程,真有点像科学考察。科考目标之一:复杂的地下河。

  盘阳河之所以奇特古怪,因为它是世界上罕见的河流:全长140多公里,流程竟然五进五出地下溶洞,地下河或许比地表水还长。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它的存在,而且还是影响水质的关键元素。所以,寻找地下河的基本方位,是一件有意义、长学问的事。

  盘阳河从凤山的乔音山麓诞生后,首次穿越县城边的穿弄岩溶洞,途径巴烈、恒里、 京里等村屯,跃下太平溶洞。几经周折,在袍里乡央洞村的央打山弄转身,跃进地下长廊, 从袍里乡的坡心村三门海(水源洞)和良湾屯分流而出,同时接纳了平乐、江洲等支脉水 系,再经数十公里的地下漫步,从巴马县甲篆 乡百魔洞出水,正式组成了盘阳河水体,经百鸟岩最后一洞,入赐福湖,最终汇入红水河。

  科考目标之二:百魔洞。

  早在1987年就已经被中英联合探险队发现的百魔洞,位于巴马县甲篆乡坡月村, 上下四层,洞中有洞,洞上有洞,诡秘雄伟的钟乳石造型星罗棋布,被英国皇家洞穴协会誉为“天下第一洞”。

  百魔洞的壮语意,是泉水流出的地方。它的特别之处有两点。一是洞内负氧离子含中名列第一。二是水质特殊,每年六至八月的汛期,盘阳河干流成黄河,其余洞穴水变色,唯有百魔洞清澈依旧。在此疗养的老人体会,洞口流出的生水,治疗效果最好。

  科考目标之三 :小分子团水。

  在自然界,水不以单个H2O存在,是以多个水分子缔合的大分子结构形式存在,俗称水分子团。大分子团的水难以通过2纳米的人体细胞壁,不能营养细胞,不能带出细胞的垃圾。2006年4月,经复旦大学分析检测中心检测表明:盘阳河水为世界罕见的纯天然小分子团水,只有0.5纳米。婴儿是在子宫的羊水中孕育长大,羊水就是小分子团水。

  旅游的“乐活”品质—天坑:上“顶”好看,下“底”好累

  广西天坑多,巴马不例外。交乐天坑与号龙天坑,各有千秋,值得一看,号龙天坑,体量世界第三。而在百魔洞内,竟然也有一个洞内的天坑。

  乐活,由音译LOHAS而来,是英语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的缩写,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型态过生活,强调“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是乐活的核心理念。巴马的天坑游,真还有一些“乐活”的品质,这是到过那里的人的意外收获。

  比如,天坑上有古老的村庄,喝口屯集的雨水 ;天量高,达到6万至9万个,在河池市所有洞穴坑下有密密的森林,摘一枚野生的水果。百魔洞里,每天都云集大批吸氧的人群,间或练练气功,成为了一道风景。上“顶”与下“底”,与自然没有了距离,与文化没有了距离,对勇气与体力又都是一种挑战,而且还要看天行事。很乐 !

  百魔洞里的天坑,最让人联想无边的,是天坑上 竟然还有一个村庄,也就是一个瑶寨。约50户人家,300余老老小小,还有一个只有一名民办教师的学校。当地的人,习惯叫它天上人家,学名是,西山乡勤蓝村下弄六屯。

  第一个联想 :上天坑难吗?往上,只有一条小道,完全是在峭壁上开出的一 条小缝。看着不少村民背负上百斤的什物,沿着这条 天路渐去渐远,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上 天坑,必须天气晴好,遇到下雨,石路似滑非滑,有些危险。我们运气不错,遇上了一个好天。加之同伙全部是善于攀援的高手,不足二十分钟,便上到了天坑的顶。

  第二个联想 :上面能种些什么?能养些什么?没想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开阔的玉米地, 像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士兵,拱卫着坑顶。喀斯特峰丛的山巅,如同盆景,亲切地环绕,白云如棉花,伸手可 弹。房子多是石头垒成,人住上,家畜下,符合瑶民传 统的居住方式。我们看到,这里家家户户养有香猪,还有小山羊。总之,这里的一切,好像都是小小的,可爱的。

  登上天坑上的任一处峰址俯瞰,可以看瑶寨著名的“地头水柜”。这些水柜将雨水存积起来,形成翡翠一般的碧绿池水,人畜共饮。秋冬干旱季节,又为全村提供了浇灌庄稼的生命之水。据闻,联合国粮农组织曾誉之“喀斯特地形国家的最大发明”。

  第三个联想 :天上人家的生存状态如何?登上最高的村舍,碰上了七十岁的黄进机,看起 来不过五十多。他一家正修新房,所谓的新,就是沿着 山壁,在原来的房子上加盖一层。他老人家的威望高, 来了一大批的亲人朋友帮助。他说,要花一万多元,主要靠全家近几年外出打工存的钱。而全村人平均年收入,只有300元人民币。老黄热情地留我们晚餐,南瓜 叶、火麻汤、玉米粥,加上一点咸菜,比较可口,尚能果腹。但是,记忆很丰足。

  一百五十多米深的峰下之洼,天坑之底,则是另一种味道。天公不作美,冒着大雨,我们不能观赏号龙天坑。 必须“如临深渊”!在坚持与冲动下,我们由交乐村村长带路,四十分钟,极慢地、试探性地下行,经接近九十度的壁上石径,终于落到了交乐天坑的最底部。

  为了真正乐活一回,我们付出了全身泥浆、连滚带爬、腿痛三天甚至可能粉身碎骨的代价,真累!真险!换取的,却是看到了烂漫寂寞的野花,有一种叫龙船花,红得惊人。采摘了从未见过的野果,有一种与 无花果相仿,但硕大得多,最让人难忘的是,果实从地面挂到主干上,如一堵墙,闻所未闻。在洼底的一汪湖水中,我们甚至还看到了不知名的大鱼翻腾的波涛。 真爽、真潮!只可惜,雨中天坑,不可久留。

  回望天坑,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如果让日本教育 家池田大作、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两位东西方文明 的参悟得道者,相携端坐天坑之顶或者之底,以对天地人特别的认知角度,进行一番关于未来、关于人类、 关于趋势对话,留下来的,极可能是比《展望二十一世纪》更有趣、更有力的名著。

  旅游的“朝圣”感觉—不期遇上百岁 寿星,握一回手问一句好

  “盘阳河两岸,至少有4个长寿屯。”巴马县旅游局长韦秋幸,扳着指头一一数来。盘 阳河从凤山县袍里乡的坡心三门海(水源洞)激荡而出,洞旁边的坡心屯,住着五六十户壮族人家,300多人,现在有4位百岁以上老人;第二个是巴马县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 这 里 是清一色的黄姓壮族人家,560多位居民,目前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5人,八十至九十九岁的老人有25人之多;一个小县城,巴马没有什么博物馆,它却有北京、上海乃至纽约、东京都没有的一个文化好去处:长寿博物馆。

  方寸之地,记录着这座城市特别的历史痕迹。在 这里,可以看到巴马近五十年逝去的百岁老人的照片 及文字资料。尤其是一堵墙面,挂满了老寿星的笑容,仿佛传递着一个个关于生命与基因的密码:黄美根,104岁;黄美念,102岁;陈妈乱,108岁;黄卜汉,105岁……

  所以,在巴马旅游,不管在盘阳河畔还是大石山的村落,冷不丁遇上一位百岁老人在门口堆柴,或者 有当地导游向你“兜售”一个相当善良的节目——看望某位百岁寿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在我看来,与 百岁老人握一握手,说一句问候的话语,是一种福气。

  不远的松吉村松屯,被称为“百岁鸳鸯屯”,因为 这里曾有一对百岁“鸳鸯”,男的叫黄卜吉,女的叫黄 乜吉,两人都活到了101岁,他们种地打鱼为生,勤劳 朴实,互敬互爱,真正是白头偕老了 ;第四个长寿屯,是号称“小桂林”的甲篆乡甘水 村。这里二十世纪出了三个百岁老寿星,如今甘水屯还有 4位 90岁以上的老人,80至 90岁的老人有 35 人,60 岁至79岁的老人有110人之多! 巴马的长寿现象,除了自然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外,背后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持,那就是长寿文化。到巴马旅游,不可错过长寿文化。

  在巴马,越老越光荣。谁虐待老人,谁就嫁不出去、娶不到老婆。我们看到,吃饭时,凡老人长辈在场,必请之坐于上席;老人长辈未上席,儿孙辈绝不首先动碗筷。 行路时,如果见长者过来,年轻人均自觉立于道旁,待老人过去,自己才能走 ;如果老人挑 着 担 子,马上抢着挑过来,一直送到家。巴马民俗,若杀鸡,鸡肝、鸡尾均孝敬长者。在很多百岁老人家里看到,家里都给老人另开小灶,煮上稀烂的食物。

  在巴马农村, 凡有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都会备置一具寿棺,停放在门侧或厅堂。巴马的“寿棺文化” 内涵,无不与祷祝老人长寿健康攸关,视“寿棺”是尊老爱老的信物。

  巴马县对长寿老人也保护有加。1994年,巴马县人民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强对长寿老人的保护和管 理的规定》,为百岁老人颁发《长寿证书》,定期按月给百岁老人一定的生活补贴费,改善长寿老人的居住条件。例如访问者须经老龄办的批准,并捐上一定的敬老费,同时,就访问时间、言行、态度等方面也作了具体规定。

  旅游的“候鸟”方式—小住三两个月, 用河水和空气治病

  巴马最动人的风景是什么?如果让游客投票,结果极可能是,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老人。每天清晨,无论旭日初升抑或细雨霏霏,在百魔洞附近的几个村落,就有一大批看起来不像当地村民 的头发花白的老人,非常准时地,三三两两地拎着装水的大瓶子,从不同的方向往洞口聚集。

  他们的一天基本上是这样度过的:花半小时左右,从居住处散步到百魔洞口;生饮洞口流出的地下泉水;办月卡,进洞至天坑,吸氧一至两个小时;从洞内打水,或者返回洞口打水,返回居住处。傍晚,以上动作重复一次。用所打之水,洗澡或日饮,做饭或烧菜。每日食谱,以当地的珍珠黄玉米粥、青菜、白薯、火麻汤等素食材为主。

  他们的一年,基本上是这样度过的:春季和秋季的两至三个月,在所租的村民房屋中度过,因为洞口泉水清澈;夏季和冬季返乡,前者因为盘阳河水进入汛期,后者因为要与子女欢聚春节。

  在地球生命世界中,有一些会因季节变化而作出周期性迁移行为的鸟类,被命名为候鸟。而巴马的这 一批来回迁移、极有规律的老人,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候鸟人。

  候鸟式的旅游,只为一个目的,养生与治病。此情此景,恐是世界独有。有好事者,普查了近二十年来来巴马疗养、治愈的疾患,结论是,主要有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缺氧、糖尿病、内分泌紊乱、各类皮肤病、各类关节炎、肥胖症等……有专家指出,巴马独特的自然生活环境,就如同构筑了一种天地自然的疗法。

  关于水

  除了小分子团水的优势之外,人们提到最多的是天然弱碱性水质。众所周知,酸性体质,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最大温床,而天然弱碱性水,有利于人体的酸碱平衡,有利于向碱性体质的转变,自然具有养生之功。

  关于空气

  巴马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巴马县城每立方厘米 的负离子达两千至五千个,国际长寿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相对湿度高于80%和低于70% 都不利于长寿,而雷雨能产生很多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肌体抵抗力,稳定血压。

  关于土壤

  研究表明,巴马被围在大山之中,地质结构比较破碎,因此矿产资源比较分散,土壤中富含各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从土壤中进入各种食物,再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长寿起着重要作用。

  现在,几乎每个长寿村都有寄居的候鸟人,或数月,或半年,成了常住户口。以前北方人居多,现在出现了不少南方人。近两年,连广西老人也赶来助兴。需求拉动供应,村民的房租真个是年年上涨。

  有专家认为,人们拥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时候,自然要选择具有高质量的生存空间、没有污染的食物和生存环境。巴马是生态发展、自然风光、养生度假、科学考察研究等综合的最佳地区之一。更有专家放言,巴马,要把“世界长寿之乡”,打造为世界长寿养生天堂。

  旅游的“美食”导向—素找珍珠玉米,肉尝油鱼香猪

  常说病从口入,在巴马可要改一个字,寿从口入。 专家研究与乡野调查都表明,巴马的长寿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吃出来的。

  吃什么?这可是旅游中的大学问。我们的经验是,素食主义者,可找珍珠黄玉米,而肉食动物呢,应该尝尝香猪和油鱼。

  始赏香猪之美

  巴马香猪来源于土猪,系野猪驯化而成,群众称之为冬瓜猪、芭蕉猪、或两头乌。外貌清秀,个体矮、小、短、圆 , 性野早熟,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 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自古以来都是上贡朝庭的佳品,1995年3月,巴马被国家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香猪之乡”。

  从营养特点看,香猪蛋白质含量高达21.8%,高于普通猪31.1%    70% ;脂肪低,仅占普通猪的 8.86%28.10%,热量也较低,更为独特的是,巴马香猪肉中含有一种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它具有多种药理性,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抗炎物质增多,对预防心血管疾 病有功效,非常适宜制作老年食品。

  复闻油鱼之香

  “一家煎油鱼,十家闻鱼香。”到巴马游玩,能吃到 当地的油鱼,是一种荣幸。巴马油鱼,学名叫巴马穗唇 鲃,个头小,一般长10—15厘米,每500克20条左右。巴马油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水下人参之称。

  去巴马旅游的客人,都会慕名寻找巴马油鱼品尝,但能否吃到,要看自己的运气如何。因为这些年来,从盘阳河里捕捞到的巴马油鱼,每天只有5到10公斤。 巴马油鱼的脂肪多,所以当地居民在煎油鱼时,根本不添加食用油:油鱼入锅,慢火煎,鱼油就从体内慢慢渗 出。煎油鱼也不用放配料,加点食盐即可。

  虽然工艺简单,但当地人煎油鱼很讲艺术,所煎油鱼要整整齐齐排好队,煎第一面鳞皮至黄色,翻过来煎第二面,油鱼入口,油溢于唇而不腻,鳞皮醇和。

  最后说说珍珠黄玉米。它是巴马人的主食之一。 这种玉米色黄,貌似珍珠。当地人一般把珍珠黄玉米磨成粉后煮粥吃,玉米粥被称“长寿粥”或“黄金粥”。玉米食品里纤维素多,吃玉米的壮、瑶同胞减少 了肠胃病。珍珠黄玉米中,维生素B1、维生素E、胡萝卜素高于其他地区。 吃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科学,巴马所见,有些浑然天然的味道。

  长生不老这一梦想,似乎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虽然科学已经证明,长生不老终是一个圆不了的梦,但是人类从来没有放弃追梦。因为,寻找,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心态。寻找,是发展的动力,是进步的源泉。带着创意旅游的念想,小心地离开巴马的时候,我们想,巴马确是一本书,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创,有创新、创作、创造之义。意,有意义、意思、意味之容。所以,创意,就是既显新颖、又有价值的东西。

  创,可能重在形式,而意,应该重在内涵。对于巴马,形式与内容都需要。不仅是建 设开发,更包括保护控制。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 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偏僻的巴马因而拥有了特别的价值。这里,是工业文明的小角落,却应成生态文明的大广场。

  当我们用眼睛传达生态的光束,用脚步衡量理想的距离,其实,就是用内心追寻未来的 答案。 祝愿长寿之乡永远长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