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智库会诊全球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 23:46  《环球财经》杂志

  2009年7月2日-4日,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召开。在由《环球财经》杂志承办的“全球消费储蓄及金融安全分论坛”中,20多名各国政要、学者、企业家、银行家发表了精彩演讲,他们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应对策略,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全球消费和金融安全以及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开放等问题。规格之高,观点之缤纷多彩,影响之深远,为近年来国内外研讨活动之罕见。以下为与会嘉宾的发言摘要。

  金融安全问题面临新挑战

  蒙代尔:

  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国际货币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在货币的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通过这个货币体系,谁会获得更大的权利?

  在全球范围没有一个全球的政府。但在政治家们的不断讨论中,最终实将现全球的货币体制,这将给我们带来了和平和稳定。当我们没有战争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世界性的政府替我们发行货币。

  为了实现这种货币体系,我们需要把黄金等建立在一种新的信用基础上,同时必须尊重新的单一货币的价值。目前的政治形势,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外部条件。

  发行国际货币确实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涉及到很多大国利益。随着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下降,其货币地位也不断地下降,这导致金融动荡,比如在英国二十世纪初期,比如说现在的美国。

  全球经济需要一种全球货币,以及国际联储的帐户,通过这一帐户的建立,改进目前的货币制度。另外,应该任命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

  此外,应该让一些新兴国家在IMF获得相应的份额,欧盟等地区和国家分出一些份额给亚洲一些新兴经济体,以便让他们有所贡献。

  王华庆:

  风险教育要细分投资者

  ■ 银监会纪委书记  

  这次危机中,中国没有直接受到冲击,这与我们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需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总结包括像加拿大等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 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良好实践。

  金融稳健、资本充足、流动性充沛、经济安全,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基本因素。从经验来看,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在持续提升。

  此次金融危机集中暴露了在金融消费者素质和投资产品不相匹配的矛盾。金融产品过度复杂化,造成了投资与消费的错配。金融机构、教育部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需要动员起来,细分公众教育受众群体。比如细分一般投资者、精英投资者和企业投资。

  迈克·莫斯科:

  美国可能会重出新监管体制

  ■  前美联储芝加哥

  银行行长

  现在的泡沫和危机来自人类的本性,不仅仅跟监管相关。如果我们加强监管,也需要由谨慎的人来做。

  美国国会正在考虑这个建议,应该在今年年底就会出台新的监管体制。

  美国没有国家监管机构,大多数监管由州政府进行,因此建议弥补这个差距。大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保险、金融等大公司,还是联储局,无论什么背景都应该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管。

  银行是非常重要的公司,一旦他们出现了问题,联邦政府会进行担保。很多人建议要改变这样的做法。我们必须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如银行产品的证券化、汽车产业的证券化、信用卡贷款的证券化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房贷的证券化。此外,还必须要有清算机构,包括对于交易的清算等等,以及保护消费者的内容。

  目前提交给美国国会的议案草案,包括了以上几项内容。当然,有很多的压力集团或者说是既得利益集团,都会不断地进行博弈,因此建议要密切关注这项法案的通过情况。

  袁立:

  AIG的失败

  对中国保险业的启示

  ■  中国保险监督委   

  员会主席助理

  AIG失败的原因是:第一,过度开展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大规模涉足衍生品复杂的金融交易。第二,在房地产领域同时担任了投资人、贷款人、保险人和担保人,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深究的话,还有在公司治理和内控放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

  AIG对我们国家保险有什么启示呢?

  第一,保险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二,保险的创新立足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目前我国的保险业处在初级阶段,保险业的创新能够为未来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在服务这面,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第三,保险公司要遵循自身的经营规律。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公司的治理结构薄弱,人才缺乏,要遵循保险公司的基本规律,避免盲目扩大。

  第四,注意金融监管的缺位,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史蒂文森:

  亚洲需要建立货币基金组织

  ■  美国联邦国会前参议员

  1997年金融危机,日本提出建立东亚地区的货币基金组织,但中国拒绝了。而美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危机的解决办法——一种带有惩罚性的解决方案。2001年,东亚各经济实体原则上同意建立亚洲地区的管理机构。但是由于历史背景、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政治意愿不同,这个目标很难实现。

  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机遇。这里拥有全世界80%的外汇储备。美国目前财政赤字必须依赖中国购买债券才能维持。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亚洲经济体们的发言权很小。因此我们要以亚洲的金融规模来作为对美国话语权的制衡,主要手段就是建立新的亚洲货币组织。

  美国国会有这样的术语“我们要为我们自己拉票”。中国要有足够的选票才行。因此我们要让这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机构,欧洲已经实现了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等。

  哈克: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

  幕后操纵市场

  ■ G6国际集团总裁、

  FNC主席

  为什么我们陷入金融危机之中,谁该为此负责? 首先,是美国、日本等国家不断的不负责任的借贷,这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其次,各国的政府、银行、货币当局、金融机构没有为经济稳定做应该做的事情。政府、私人机构都是金融危机的操纵者,本质上是他们操纵了这个市场,这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和损失。由于投资者的信息和知识主要来自他们,而他们却带给人们许多错误信息,又没有人来监管这些金融机构。这样,一些金融消费者不设防地防进行盲目的购买行为,这让他们很难保护自己的资产和利益。

  对政府来说,他们需要依赖银行进行借贷交易,这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会有影响。这样银行体系使很多公司获得机会,他们不考虑股东的利益负责就进行投资交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的受益者是谁呢?是银行。考虑到目前的银行体系经常是无效的,因此银行体系必须进行改革,以防止银行业在未来进一步发生恶化。

  还有,全球的货币政策也非常重要。1971年,尼克松总统把美元和黄金相结合的固定货币体系废止,货币发行采取纸质形式,纸质的货币产生了通货膨胀,这对以后的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张健华:

  银行资金的配置效率在改善

  ■  中国人民银行

  研究局局长

  中国储蓄过剩,这些储蓄的大部分进入商业银行,形成了商业银行巨额的存款。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业,80%以上的融资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所以银行资金的利用效率与储蓄利用效率的高低对中国金融也影响非常大。银行业的安全决定了中国金融业的安全。

  我们用投入产出的方法把银行的有效产出,如利润、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以及有效贷款等等作为产出项,把银行分为四个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2007年开始出现的法人的外资银行,以1999-2008年四类银行的数据进行进行分析以后,得出结论:中国银行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上来说在改善。

  首先,银行资金利用效率在逐年上升,盈利能力上升明显,但目前为止,盈利能力相对还是比较弱的。和国际银行业比较起来,我们业务扩张效率和盈利能力是最低的。现在银行效率由99年的0.65%上升到0.89%,平均是0.87%。如果按0.65%算,35%的资源是使用不当的。

  2001-2003年银行盈利有明显提升,可能与两轮银行业改革有关。但2008年相比2007年有下降,可能是由于2008年遇到了金融危机。总体来说,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比较弱,而效益扩张、规模扩张的有效性强于利润扩张。

  其次,不同银行之间的差异在缩小。十年前差异比较大,其中股份制银行具有明显优势,国有商业银行在盈利能力方面最差,城市商业银行在规模方面最差,现在三类银行的各方面距离都在拉近。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到目前为止效率并不高,也可能跟成立的法人时间有关,平均效率大约只相当于中国目前银行业平均效率的一半左右。我们的效率是在提升,但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

  祁斌:

  建设全球统一监管体系道路漫长

  ■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  

  主任

  金融危机发生了,这是不是可以带来全球合作有效的体系呢?我想会有进步。但这个监管体系建立的道路非常漫长,有非常大的困难。

  首先,全球的市场差别太大,市场完全不同。就市场发达程度来说,比如美国金融衍生品有几十种大的类别,中国一种都没有。他们的发展模式是自我演进式的,中国是市场化改革推进的过程。

  第二,出发点利益不同,目标不同。只有在危机时大家的利益才一致。

  第三,每个国家自身的监管体系都经过不断地改革、演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合作也是这样,会不断出现问题,是一个比较长的路径。此外,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内部监管没有整合好,如美国自身也还需要整合。

  中国和新兴市场要做的是:一,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增加自己的话语权。第二,加快自己的改革和发展,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国际合作中实力是最重要的。

  陈雨露:

  信贷扩张是泡沫经济的主推手

  ■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后危机时期货币金融体系框架的设计,关键是破解三个周期的同周期性。

  第一,对全球范围内66个危机国家的历史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信贷周期、资产价格周期和金融监管周期的同周期性,是金融危机背后共同的基本机制。

  1825年后金融危机的历史表明:在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中,信贷扩张是最主要的幕后推手。信贷扩张的强化机制,推动泡沫经济,最终朝经济危机发展。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当前全球范围内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之上,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不抛售资产,而资产的甩卖又导致了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表明,作为第三方的评级机构也具有典型的同周期性。

  金融监管应当关注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水平,流动性程度,风险承受程度等稳健指标能够承受的正常水平。

  总之金融危机之后,未来金融稳定框架的设计,应当以克服信贷周期、资产价格周期和金融监管周期这三个周期同周期性为重要的指向。

  肖耿:

  学习WTO 约束各国央行

  ■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

  研究中心主任

  系统性风险源自没有人监管中央银行。经济是全球化的,但政治还是本土化的,这有重要的关系。

  如何约束中央银行?应该学习世贸组织约束各国贸易政策的成功之处。主权国家对一国降低关税,就要对所有国家降低关税,这就保证世界自由贸易有了稳定环境。

  我们所需要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稳定的金融环境必须要约束中央银行。各个国家所实行的政策,如美国的零利率政策和其他国家大量发行的货币,都可能造成更大的泡沫。如果不去考虑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我们的代价将是惨重的。

  因此,中央银行应该遵循一些原则:最重要的原则是要稳定实质利率,因为实质利率对真实资源的配置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质利率的波动导致了实体经济和金融扭曲。另外,中央银行应该限制投机性的资本流动,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刘新华:

  改革新命题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

  委员会副主席

  面对金融危机的压力,证监会坚定及时出台了系列措施: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二是切实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三是稳步有序地推动改革创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五是开扎开展密切的国际监管合作,加强共同应对危机的沟通协调。

  今年以来,我国股市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市场交易比较活跃,市场整体交易情况保持稳健。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挑战,暴露出了衍生品交易透明度不够,政府监管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也为改革金融管理体系、监管机制和管理模式以及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提出了新命题。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推进资本市场稳定方面的措施是:

  一,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出发点,突出维护市场原则,使各项措施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平稳运行。

  二,进一步深化创业板市场建设工作,在最近的至少一两个月,制定和发布创业板后续配套规则,组建创业板发审机构,做好对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培训。

  三,分步完善市场体系,积极扩大债券市场规模,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建设,加大对上市公司并购充足的支持力度。四,强化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案件的惩处和曝光力度。

  李扬:

  汇率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关键问题

  ■  中国社科院

  金融所所长

  全球经济失衡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所有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一些国家想把中国“责任论”塞到进去,我们对此理所当然地回绝:全球经济失衡,逆差主要是美国,顺差主要是中国等国家。我们的对美顺差是全球分工之后变化发生的新格局,但逆差方仍然没有变,我们只是顺差方的新角色,调整的责任在美国。

  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是今后国际金融体系制度的前提。当储备货币国家长期出现逆差的时候,该国货币已不适合充当储备货币,应该有新的货币替代它。欧元区经过30年创造出了超主权货币,危机爆发前已经可以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但在发生危机之后遭受重创。将来的货币制度不是美元主导,而是多元货币主导的体系。

  当国际储备货币实现多元化的时候,汇率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关键问题。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所有关于货币体系的国际讨论都对汇率问题缄口不言。这个问题很重要却都对此不谈,这就有鬼。

  胡锦涛主席在G20伦敦峰会上说,对储备货币国发行的货币,国际社会要给予监管,主要储备货币之间的汇率要保持稳定,非储备国家汇率和储备国家汇率之间要保持稳定,这是关键所在。

  当前国际游资活跃就是因为汇率变动不均,这些储备货币在发行国手中控制着,所以货币才流动,非储备货币国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在多元储备货币前提下要求汇率稳定,因此,管理货币是对的,不能够用汇率问题说事情。汇率制度关键在于三个:储备货币,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多元储备货币体系下,非储备货币国家增加外汇储备,并进行主权财富基金的操作,是自我防范的合理行为。我们需要多元储备,我们作为非储备货币国家,不能完全被动受它摆布,所以我要寻找自我保护之道。

  马克·乌赞:

  中国声音应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体现

  ■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委员会执行官        

  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金融创新对市场产生了很大风险,市场平稳需要各国有一个系统性的共同合作,包括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信用流动与国际资本市场息息相关。从一次金融的崩溃到下一次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我们必须净化资本市场的环境以免引起世界贸易的崩溃。

  2007年到2009年,世界处于非正常平衡,出现了大量的赤字,为了达到平衡,我们必须不断改善我们的机制,要有不同货币来保证货币金融体系的平衡。这个体系已经有三个支柱:稳定的金融体系,稳定的货币机制,美元和黄金的脱钩。但是在美国特别在欧洲,已经形成了单一的货币体系。

  此外,还要保证金融市场产品的健康,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很大挑战,不同的主权国家以及不同的国际货币组织,将参与货币制度的制定。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需要中国和其他的大国之间加强金融合作,改变目前国际货币体系。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是,在国际货币储备方面尽可能把人民币进行国际化,还有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声音必须在国际货币组织中得以体现。

  李伏安:

  中国应发行债券应对流动性

  ■  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

  全球处理这次危机的方法都是降低杠杆远离风险,这必然引起的现象就是全球流动性过剩。中国如何应对呢?

  我觉得大家对债券市场的重视不多。美国国债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交易量最大的债券。美国不担心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研究部门的结论是:第一,中国持有的美元只是美国天量国债的一部分,即使是大量短时减持美国国债,也不会对美国国债造成太大冲击。第二,减持美国国债对中国是损失。可以肯定,美国为了解决经济危机会进一步发国债。

  一国债券在危机的时候会成为其他国家的投资品。从这可以想到,中国除了资本市场走出去,除了成为国际货币以外,还可以考虑成为债券国家,用稳定的债券甚至是一些主权债来平衡我们对外总体债务和国际金融交易的结构。这样的话,无论是从这次危机的教训来看,还是想成为国际上稳定的市场来看,我们发展债券市场还有更大的空间。

  余伟文:

  全球利率上升趋势很难避免

  ■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

  全球利率上升的趋势很难避免。原因很简单,这次金融危机与美国跟西方主要经济体为刺激经济,不停地为银行注资有关。利率上升,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调控货币力度增加,加上全球经济环境不明朗,都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将来会有大规模的资金流出和流入亚洲,。进来的资金可能很快地退出,,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有两个事情要做。第一,评估中期国际经济形势对本土经济的影响。比如出口为主的国家,因为利率上升,和主要经济体的潜在增长下降,出口将受到进一步打击。第二,对需要对外举债的国家,要准备好承担比较重的信贷负担。

  大规模的跨国资本流动还会继续,这将对金融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监管当局使用宏观审慎监管的模式来面对资产价格可能出现泡沫,(所谓宏观审慎监管,就是要把监管的焦点放在整个金融体系上),目的是尽量减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王永利:

  国际货币组织应该加强对美元的监管

  ■  中国银行副行长

  金融危机是由于流动性过剩达到一定程度后,猛然收缩或者停止造成的。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要从国际货币体系上去找。

  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二战前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保持在65%—70%。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今天很多的问题由此产生的。当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它会影响到美国以外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但是这往往不在美国当局的考虑之列。

  第二,更重要的是,当美元成为记帐货币的时候,即使持有的美元再多,真正的美元(头寸)还在美国,最终都出现在金融机构的帐上。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外国人持有的美元越多,他的负担就越大。因此,大量的进口,对外投资对美国来讲不是坏事,相反可能是好事。

  第二,其他国家尽管持有很多美元,但对美国的影响力很弱。不管怎么卖来卖去,美国的美元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给美国带来了巨额储备货币的超额利润。第三,国际货币组织应该加强对美元的监管,但是美国一国独大的现象使监管没有实现。

  潘功胜:

  中国银行业改革经得起“压力测试”

  ■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

  这次危机金融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是考验,一次压力测试。中国银行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是合格的。

  在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不同阶段,我们看到了两种性质有点相同、方向不同的银行业跨境投资。

  第一战略投资者。中国银行业过去几年改革步骤是,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一些境外大型金融机构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投入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他们对银行业改革的是积极正面的。

  另一种是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和跨境并购。这次金融危机使银行也在国际竞争格局和空间上的布局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未来如何定位,通过什么方式、路径拓展空间等问题,我们应进行战略性思考。

  安德雷·高希尔:

  金融危机爆发和黄金疯涨相关

  ■  美星黄金公司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黄金与金融危机其实是密切联系的。1929年、1982年以及1987年的危机都与黄金有关。黄金价格在过去一段时间翻了很多倍。

  加拿大也是产金大国,但加元却比较弱,如果加元走强的话,我想25%的黄金矿将倒闭,澳大利亚、南非也是这样。南非的很多黄金矿效益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发现黄金和当地货币走势也是挂钩的。1928年,也就是1929年大萧条爆发之前,黄金价格、金属价格以及各种各样资源价格都在疯涨。

  中国是世界黄金第一大生产国,中国拥有的黄金比官方公布的至少多百分之几十。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子公司与中国央行有着密切联系,ETF等与黄金挂钩的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实际上由政府控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家由政府控制黄金衍生品交易的国家。

  中国是很好的黄金勘探前景,过去20年间,中国已经在黄金勘探上花了550亿美元。在全球每年400多吨黄金产量当中,中国占了最大的份额。

  张海涛:

  金融危机是主权财富投资的契机

  ■  中信资本控股

  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主权投资基金损失严重。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一部分升值,一部分下跌。总体上说,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想精确预测危机的来临和完全避免损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努力的目标应该是,整体和周期性的资产配置得到精准合理地确定,特别要注重各类资产长期的趋势。

  如果整体配置和方向上没有大的失误,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价格波动,反而会给主权基金这样比较重视中长期投资回报的机构带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会发生在常规环境中,金融危机是给主权基金机构的契机。

  常博逸:

  主权财富基金助稳金融危机

  ■  罗兰贝格大中华区

  首席执行官

  主权基金对全球金融危机稳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权基金是巨量的资金,可以影响到很多经济领域。因此,不仅是发达国家,大的制造业国家,尤其是大的出口型国家越来越重视主权基金的建立和运作。政策决策者、分析家和投资者都对主权基金的运作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新兴主权国家,虽然进入市场较晚,但将会成为重要的国家,在定价领域将起到重要作用。

  主权基金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资产运用方面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权基金也正在成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工具。发达国家的主权基金都有强大的国际化专业队伍,专业的管理人员,如挪威、新加坡的主权基金都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在国际主权基金的舞台上,中国的主权基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PE(私募股权)等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意识到主权基金必须拥有长期的战略。对中国来来说,要能够进一步确定什么是主权基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奥斯曼·曼登:

  多国货币优于单一货币体系

  ■  英国安顺投资管理公司

  大众投资顾问部主任

  投资者对国际资本的流动是不是有信心,流动性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我的答案是“不是”。因为,现有系统如美国金融包括美元体系有很多问题。

  流动性必须依靠某个国家的货币,而依靠更多国家货币肯定比依靠一国货币更好。在未来,大的国际储备货币对于任何改革都是非常的重要。

  改革的步骤要依靠新兴市场国家,他们不仅需要在政策上支持和改善国际货币环境。同时,他们也要把自己的信用建立起来,这样才能促进改革的发展。中国拥有很多美国国债,对美元资产信誉的恢复提供了支持。这对其他国来说有也提供了巨大的稳定,这对整个变革提供了催化剂。

  全球不平衡跟美元体系和经济危机密切相关。现在,许多中央银行已经采取了措施,实现了更加多样化的货币投资组合和货币储备组合。他们当然都希望能建立多国的货币体系。只是我们不知道新的体系将是什么样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