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海隧道超级大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 23:34  《环球财经》杂志

  任何涉及两岸的议题都会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台海天堑能否成功变成通途,取决于能  否填平岛内政治版图上的那个“心堑”

  中国社科院台湾所研究员

  ■ 王建民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近年来有关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讨论不断增多,中央政府也将京台高速公路与铁路列入全国公路规划方案,两岸地方政府也在推动兴建金厦大桥。

  依目前形势看,兴建台湾海峡隧道面临许多障碍,尤其是政治方面的障碍,但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海峡隧道并非不可能。终有一天,海峡两岸海底隧道将会成为两岸共识,并最终实现,届时阻隔两岸的台湾海峡将天险变通途。

  一甲子的梦想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底隧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尤其是连接英国与法国的英吉利海峡隧道于1995年的建成,大大加深了英伦半岛与欧洲的经济融合。

  海峡两岸尽管分割、分治上百年,中间只有短短的数年统一时间(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有人提出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设想。1948年夏,台湾大学生提出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提议。到了六十年代,大陆也有人提出要修建海峡隧道。在当时历史大背景下,这种提议与设想自然很难受到关注并引起足够的反响。

  此后,在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设想再次被提出,而且逐步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关注与反响。

  1996年,清华大学二十一世纪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工程专家吴之名远赴欧洲考察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随后,他发表了《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的经验教训和台湾海峡隧道的构想》论文,很快引起两岸学者与媒体的热烈回应。随后,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应运而生,各种关于台湾海峡隧道的研讨会相继召开,探讨台湾海峡隧道的相关论文相继发表,建设台湾海峡隧道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工程议题。

  三种方案 北线领先

  经过海峡两岸专家长达十年的研究论证,初步确定了北线、中线和南线三条可行的海底隧道方案。

  目前多数专家更倾向地质条件稳定、距离最短的北线方案:由福建福清经平潭岛到新竹市,总长144公里。其中,福清半岛小山东岛到平潭岛娘宫段为跨海大桥,平潭到新竹为海底隧道,其中隧道海底部分长125公里,陆地段长19公里。专家评估认为,北部隧道经过地区海底地质结构稳定,未发现断裂带,也未曾发生过七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平均水深为六十米左右。尤其是这一隧道两端分别与省会城市福州及台北较近,较具经济效益。

  中线起于福建浦田笏石,经南日岛至苗栗,全长128公里。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水深超过七十米,不如北部线路理想。

  南线从福建厦门经金门、澎湖岛至台湾嘉义海滨,跨海总长207公里,其中海下174公里。可将福建厦门、金门、澎湖与台湾本岛连成一线,有着特别的经济意义,但地质条件复杂,线路最长,投资最大。

  超级工程“不差钱”

  台湾海峡隧道如果兴建,将是全球范围内的超级大工程。英吉利海峡隧道全长53公里,只有台湾海峡隧道最短距离的三分之一。按目前世界海底隧道造价每公里27亿元人民币计算,未来可能会增加到每公里50亿元,台湾海峡隧道直接造价约7500亿元人民币,加上其他经费,总造价估计超过1万亿元。

  就海峡两岸经济实力而言,由两岸共同负担,通过政府、民间等多方筹资并不困难。尽管投资总额巨大,但每年的平均投资额则相对较小,两岸分摊就更容易一些。海峡隧道建成后,其经济与社会效益非常巨大。有专家估算,建成后,两岸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仅一年间人员往来估计会超过数千万人次。其兴建过程可能持续十多年,需要大量的资金、物力、技术与人力的投入,可拉动台湾经济年平均增长至少一点五个百分点。

  大陆谨慎 台湾低调

  在现阶段,兴建台湾海峡隧道仍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尽管中央政府对此表态十分谨慎,但仍透露出积极的态度。1996年4月,大陆方面曾明确表示,“对于建设跨越台湾海峡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在具备充分的可行性前提下,会考虑实施建设问题”。

  目前大陆已将海峡两岸交通网络建设纳入全国公路交通网规划方案之中。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提出北京到台湾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代号G3,简称京台高速,起点为北京,途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终点为台北,全长达2030公里,全封闭,全立交。2008年3月,铁道部与福建省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铁路建设的会议纪录》,其中包括了京台、昆台(昆明—台湾)两条高速铁路建设计划;福建规划从2001年起再建1200公里铁路,其中包括京台高速铁路建设,计划以海底隧道方式从厦门入海,抵达台湾。

  2009年3月两会期间,铁路部部长刘志军表示希望修建大陆至台湾的铁路,再次引起关注。据悉,这是大陆方面推动的“369海峡铁路网”中的两条线路,即“北京—合肥—福州—台北”铁路和“昆明—漳州—厦门—高雄”铁路。这两条铁路均为电气化双线铁路,时速为二百至三百公里的快速铁路。预计“369海峡铁路网”在2015年完成,总里程达到六千公里,总投资三千五百亿人民币。2008年9月,京台高速铁路的北京至福州段已经开始建设。

  台湾海峡隧道的建设尽管受到两岸民间的热烈讨论,但在目前岛内蓝绿对立的政治结构下,海峡隧道仍属十分重大而敏感的议题,岛内很难达成共识。同时,在现阶段两岸关系现状下,重新上台的国民党当局,对兴建海峡隧道也没有迫切性,也不愿就此一可能引起政争的议题进行规划。

  对于大陆方面的海峡铁路与海底隧道的规划,台湾方面非常低调。2009年3月初,台“行政院”官员表示,对大陆提出修建跨海铁路的建议“毫无所悉,也无从评论”。台湾方面表示,如此浩大的工程,势必有更多政治、安全甚至“国防”的考虑,短期内不会考虑,也不会讨论。

  金厦大桥 先走一步?

  海峡隧道建设或京台高速铁路、昆台铁路建设,其中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管治的金门地区的跨海大桥建设是实现海峡海底隧道的重大工程之一,可以率先推动。

  金厦大桥是由金门县政府率先提出的。金门县政府提出三套方案:一是由金门县五龙山经福建角屿、小嶝岛、衔接到大嶝岛,全长10.3公里,预计投资为112亿新台币;二是由金门五龙山直接连接大嶝岛,全长8.6公里,预计投资101亿新台币;三是由五龙山衔接泉州市莲河地区,全长11.4公里,预计投资132亿新台币。大桥建成后,从金门可直接开车到厦门,较目前“小三通”七十分钟时间的船程可节省一半时间。

  马英九对金厦的经济连接一直持正面态度。他在参加“大选”时就肯定兴建金厦大桥的构想。当政后三个月的2008年8月,马英九到金门参加“八二三炮战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时特别强调,希望能将金门从二十世纪的“杀戮战场”,变成二十一世纪的“和平广场”。随后,他指示“行政院”于年底完成金厦大桥的评估报告,并且交由“经建会”处理。2009年春节,马英九在一次酒会上表示,为何还没有看到“经建会”提出金厦大桥的评估计划,并指示“行政院经建会”应加速研究连接金门与厦门的金嶝大桥,尽快提出评估报告。他强调如果兴建金厦大桥,可以吸引很多观光客,对两岸和平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对于马英九这一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举措,民进党表达强烈反对。民进党文宣部主任郑文灿批评马英九把所有心思放在台湾与大陆的连接上,造成两岸不设防也不负责,这是冒进的两岸政策,并质疑这样会让金门变成厦门或福建的一部分。

  在泛绿阵营的反对下,马当局再次做出妥协。“总统府”发言人澄清说,马英九只是表示关切金厦大桥的评估报告进度,并没有指示说要兴建。三月初,台湾“经建会”委托中华经济研究院进行评估,得出的结论却是金嶝大桥具经济效益与可行性,但在金门长远规划尚未出台前,若贸然兴建,反而会加速金门资金、人才等流向厦门,不利金门整体发展,因此建议此时不兴建。报告建议可先规划路线与大陆协商,待金门发展更成熟后再议。

  结果,台“经建会”借力使力,否决兴建金厦(金嶝)大桥。对此,台“总统府”发言人王郁奇表示,马英九从未坚持要建金嶝大桥,最后兴建与否,将由“行政院”决定。这一决定,阻挠了金厦大桥的兴建,但未来兴建的机会仍然存在。

  关于海峡通道的问题再次表明,任何涉及两岸的议题都会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显然,台海天堑能否成功变成通途,取决于能否填平岛内政治版图上的那个“心堑”。

  海峡通道前世今生

  冷战时期,台湾海峡成为军事禁区,两岸的一切往来中断。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陆提出“和平统一”大政方针后,积极推动两岸“三通”,但在台湾当局的政策阻挠下,两岸之间长期维持间接的通航局面,让台湾与大陆的距离更远。

  经过多年努力,海峡两岸逐步实现了空中直航与海上直航,即实现了所谓的“大三通”,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此外,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之间还逐步开通了“陆海联运”与“空海联运”管道,即“小三通”往来通道,方便了两岸人民的往来与通商。2008年“小三通”往来旅客突破一百万人次。

  福建省还在两岸“大三通”实现之后规划开通“闽台客货运渡轮航线”。福建航运公司计划引进可搭载一千二百名旅客、三千辆车辆、一万吨大型快速双船体渡轮,率先开通厦门—台中之间的客货运渡轮直航,航行时间缩短为3.5小时,未来台湾牌照汽车可望通过这一通道进入大陆行驶,将极大方便两岸通航通商条件。尽管这还是一种理论设想,目前还没有条件,但未来实现的可能性并不排除。这将是台湾海峡隧道兴建之前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另一通道选择。

  除了目前已实现的空中直航、海运直航与“小三通“海空联运”之外,海峡两岸之间的海底电缆成为两岸快捷通信的重要渠道与桥梁。

  两岸海下的信息传送通道早已开通一百多年。清朝时期,台湾与大陆之间就兴建了海底电缆,率先实现了两岸之间的“通电”。近年间,连接台湾与大陆及其他亚太地区的多个海底电缆建成,让两岸之间流通更加畅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