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世忠:金融危机触发的公允价值论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 17:55  《中国金融》

  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会计界将痛下决心,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从而使之继续成为21世纪计量模式的主流

  金融危机触发的公允价值论战

  ■       黄世忠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撼动了华尔街金融巨头的生存根基,也在国际范围内点燃了针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存废的激烈论战。

  争论的焦点

  这场论战大致始于2008年3月。最先对会计界发难的是在危机中遭受重创的跨国金融巨头。它们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市场环境下,按公允价值对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抵押债务权证(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计量,导致金融机构在账面上确认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巨额损失。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误导了投资者,诱使它们恐慌性地抛售相关金融机构的股票。这种非理性的投机行为,反过来又迫使金融机构的高管层不惜代价降低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风险暴露头寸,结果导致本已脆弱不堪的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市场濒临崩溃,金融机构不得不在账上进一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最终引发金融产品螺旋式的价格下跌浪潮。它们声称,公允价值会计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和顺周期效应在金融危机中推波助澜,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为此,以花旗、美林、瑞银、百士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将矛头直指公允价值会计,声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夸大了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实际损失,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停止采用公允价值会计。

  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则认为,金融巨头抨击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无非是为了转移公众的视线,为自己的过度投机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寻找替罪羊。会计界认为,是金融机构放松信贷标准、毫无节制地发放住房按揭贷款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容易滋生道德风险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这场灾难深重的金融危机。而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揭示出这些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风险。

  公允价值准则存在的缺陷

  诚然,此次金融危机也暴露出公允价值准则的一些缺陷。我们不妨以FASB在2006年9月颁布、2007年11月起实施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简称FAS157)为例加以分析。FAS157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并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按公开报价计量的公允价值、按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按不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第一、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采用市场法确定,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采用收益现值法或重置成本法计量且要求信息详细披露。FASB给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中包含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即计量所涉及的资产或负债均存在着一个有序的交易市场。但金融危机表明,这一假设并非总是成立。例如,因为投资者过度恐慌和信贷极度萎缩,CDO的市场交易早已名存实亡。同样,FAS157也没有考虑流动性缺失的资产(illiquid assets)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当市场剧变和信贷萎缩导致次债相关产品从第一或第二层次跌落至第三层次时,FAS157却未能就这种情形下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及时提供技术指引,导致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美国国际集团(AIG)持有的CDS估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AIG自己的估值模型,其持有的CDS在危机中损失约9亿美元,但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经过测算认为该损失为30亿~130亿美元。在审计机构指出AIG对CDS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后,后者不得不在2007年度确认了110亿美元的损失。到2008年秋季,AIG在CDS确认的损失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可见,对于需要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估值的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而言,如果仅仅依赖于一个简单的假设条件进行计算,其结果往往会“谬以千里”。这也是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准则暴露出的软肋之一。

  FAS157存在的另一个重大缺陷是要求金融机构确认因自身信用等级变动对其负债公允价值的影响。如果金融机构因经营改善导致信用等级提高,其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增加,必须确认为一项损失。反之,如果金融机构因经营恶化导致信用等级的下降,其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减少,则必须确认为一项利得。比如,2009年第一季度,很多跨国金融机构的“利润”就是来自因自身信用等级下降导致其负债的公允价值减少而确认的利得。花旗集团在2009年第一季度报告了16亿美元的净收益,但该“利润”中包含了因其信用情况恶化、负债公允价值下降所形成的25亿美元利得。汇丰银行的情况同样如此。如果剔除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花旗和汇丰在2009年第一季度实际上是虚盈实亏。与此相反,摩根士丹利却因经营改善导致信用等级提高而不得不在2009年第一季度确认了15亿美元的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若不尽快修改FAS157这一显而易见的缺陷,金融机构被扭曲的经营业绩报告将严重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这种因经营好转蒙受损失、因经营恶化反而可以确认利得的会计方法显然有悖正常的商业逻辑,也容易误导广大投资者。

  外来压力下会计界的无原则妥协

  在欧洲,2008年9月,法国总统萨科奇首先对IASB发难,指责IASB不允许对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从而导致欧盟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其后,在法国财政部的牵头下,欧盟的财政部长们向IASB提出最后通牒,声称IASB在2008年10月底前若不允对金融资产重新分类,欧盟将宣布不再遵循IASB发布的与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相关的财务报告准则。迫于欧盟的巨大政治压力,IASB在未遵循恰当程序(due process)的情况下,于2008年10月13日对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和第七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金融工具:披露》进行修改,允许某些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和可供出售(AFS)的金融资产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重新分类。

  具体修订要点包括:在极少数情况下,允许将FVTPL的金融资产重新划分至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预计未来仍将持有且有能力持有的AFS金融资产可重新分类至贷款及应收款;已经计入损益表的金融资产不得再转回。IASB允许将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为按摊余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谓是会计专业性让步于政治现实性的无奈之举,它迎合了金融机构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为后者进行盈余管理甚至盈余操纵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德意志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将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为按摊余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该行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由实际上的4.31亿欧元净损失一举转变为4.41亿欧元的净利润。这种通过改变会计原则而实现的虚盈实亏伎俩竟然蒙骗了整个资本市场,季报公布当天,德意志银行的股价飙升了17.5%!

  继IASB迫于欧盟压力作出妥协后,FASB也不得不对金融界和美国国会做出让步。2009年4月2日,FASB以3票赞成、2票反对的方式通过了极具争议的放松对公允价值运用和资产减值准备的要求。根据新的规定,对于缺乏活跃市场的特定金融产品(如MBS和CDO),如果金融机构管理层认为市价不能代表其真实价值,可采用内部模型,即通过折现现金流量(DCF)对这些金融产品进行估值和计价。这一规定与FAS157要求优先运用市场参数确定公允价值的做法相去甚远,为金融机构管理层利用主观判断调节利润大开方便之门。而对于持有至到期(HTM)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则区分为信用风险与非信用风险两类,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和调整股东权益,即作为其他综合收益。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测算,FASB降低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和修改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方法,至少使美国金融机构2009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净利润上升了20%,美国股市也因为FASB对公允价值会计“注水”而出现井喷行情。FASB的妥协固然取悦了金融界和国会,但在投资界和会计界却引起轩然大波。《彭博社》的专栏作家乔纳森·威尔(Jonathan Weil)因FASB无原则的投降而讥之为“Fraudul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舞弊会计准则委员会)。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爱德华·凯斯(Edward Ketz)教授则要求FASB的主席罗伯特·赫兹(Robert Herz)引咎辞职。

  不论是IASB的妥协,还是FASB的让步,实质上是将原本正确的做法改为错误的做法,这种倒退是会计专业性臣服于政治现实性的典型写照。与审计准则不同,会计准则绝不是纯粹的技术规范。究其本质,会计准则就是财富分配的游戏规则,它界定了财富分配的金额和流向。有鉴于此,各利益攸关方极力利用其影响力纷纷介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也就不足为奇了。

  SEC对公允价值准则的修正

  为了明辨公允价值的是非,美国国会通过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在133条款中责成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就公允价值准则的六个重大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六个问题包括: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2008年度银行倒闭的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投资者所获取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FASB制定会计准则恰当程序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研究用于替代FAS157的会计准则;修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008年12月30日,SEC向国会提交了长达209页的研究报告。报告对上述问题作了相应回答:金融机构45%的资产和15%的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机构损益的总体影响小于25%;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2008年银行倒闭潮中发挥的作用微不足道,银行日益增长的信贷损失、投资者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交易对手和投资者对银行缺乏信心以及流动性缺失,才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倒闭的主因;公允价值提高了不同金融机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向投资者提供了最透明、最及时的信息,便于它们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和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制定机构的独立性是确保会计准则质量的关键,准则制定不应受政治力量或特定信息使用者的影响;暂停FAS157不能消除公认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或市价标价法会计的要求,表外披露不能取代表内确认,选择其他计量属性将带来其他衍生问题;暂停或中止公允价值会计而改用历史成本或其他计量方法将使投资者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并很可能对投资者本已脆弱的信心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SEC同时提出了八项建议:FAS157应予完善,但不应当被暂停;现行公允价值和市价标价法会计的要求不应被中止;FASB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完善现行公允价值的运用;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应当重新审视;FASB应当对公允价值会计在运用中如何培养良好的专业判断提供进一步指引;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当以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为导向;FASB应采取额外的正式措施处理会计准则运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FASB应当进一步简化金融资产和投资相关的会计处理。

  可以看出,SEC提交的权威研究报告有助于澄清金融界和部分国会议员对公允价值的错误认识,既为公允价值正名,也为会计界洗刷了莫须有的罪名。笔者衷心希望,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痛定思痛,在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同时,也能够尽快纠正因外界压力而作出的妥协,还公允价值准则以应有的严肃性和专业性。■

  作者系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