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侯云春:转变发展方式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 17:53  《中国金融》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侯云春

  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世界各国面对经济衰退压力与企业破产和失业大量增加的严峻现实,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经济运行自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进入了周期性回调状态,GDP增速有所降低,这是正常现象,但出现2008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超过5个百分点的大幅度下滑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周期性回调幅度。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的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这个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力求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国民经济运行趋稳回升态势明显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扩内需、保增长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运行在第一季度初步趋稳的基础上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增多,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比第一季度加快了1.8个百分点,国民经济运行趋稳回升的态势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力度大,执行力强,效应明显。2008年10月以来,在“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有效贯彻落实,财政投资项目资金到位率高、作用显著,2009年中央投资安排9080亿元,新增4875亿元,目前半数以上已经有序下达。第一季度整体资金到位率超过64%,中央预算投资到位率达到94%,支农、惠农、改善民生等方面增加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业促进产业振兴等一系列举措为社会稳定、经济回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货币政策整体宽松,货币信贷迅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09年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8.46%,增幅比2008年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比5月末高2.72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持续高度增长,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增加4.92万亿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及时有效地扩大了国内需求,部分弥补了外需大幅度下滑形成的需求缺口,避免了我国经济出现类似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深度衰退,为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率先回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消费需求增速提高。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会影响居民的就业与收入预期,消费增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今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实际增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第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分别增长9.6%和10%,增幅高于2008年同期。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储蓄率较高情况下,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更符合持久收入理论,受短期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小。只要政策适当,居民消费增长的潜力和空间很大。

  三是市场驱动的投资开始回升,有效促进民间投资增长。这既是政府增加投资希望达到的目的,也是经济持续回升的重要基础。1~5月份不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包括集体、个体、私营在内的其他企业投资增速也达到了33.6%。我们最担忧的市场驱动的民间投资低迷的问题并没有出现,这是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的重要信号。房地产、汽车两大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销售增长加快,投资回升对整体经济的回升可以说是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1~6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4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商品房的销售额1.5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3%,房地产库存消化加速。投资增长逐渐加快,1~6月份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了9.9%,增速比1~5月份提高了3.1个百分点,受燃油税改革、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汽车下乡和汽车报废补贴等政策因素刺激,1~5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80.77万辆和495.68万辆,同比增长了11.1%和14.3%,5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增长29%和24%。

  四是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虽然国际经济、特别美国经济呈现趋稳迹象,但低迷态势并没有改变。1~6月份我国出口下降幅度为21.8%,超过了预期。但剔除价格因素以后,实际出口量减幅相对减小,许多国家出口降幅比我国更大一些。我国出口产品跟主要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1~4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8.4%,比2008年全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占日本的比重为24.4%,提高了5.6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占欧洲市场份额17.9%,提高了1.9个百分点。份额的上升一方面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金融危机中有所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采取的稳定外需的作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居民消费成为下半年推动经济增长的

  有效力量及决定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

  从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宏观走势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出现向好势头,经济发展正处在趋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下半年外需大幅下降的趋势难以明显改变,市场驱动的企业投资、居民消费能否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力量,是决定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

  首先看外部需求。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初步趋稳,但实体经济恢复缓慢,主要国家金融市场功能开始逐步恢复,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初步得到改善。美国领先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上升,居民储蓄率达到了5.7%,接近历史均值。

  4月份以来,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全球经理人采购指数连续反弹,但是美国、欧盟等失业率再创新高,房价继续下跌,美国等国家采取多项措施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的增加。考虑到外部需求转化为我国出口产品订单和实际出口的时滞,今年下半年外需大幅度下降的趋势难以明显改变。预计我国全年出口下降20%左右,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左右。

  其次是市场驱动的投资和消费。目前民间投资呈现出良好的回升趋势,特别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度增加,库存逐步消化,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开始转变,占全部投资20%左右的房地产投资增长逐月加速,这对政府投资相对下降形成一定的补充和替代。但是,通胀预期增强、资产价格上涨、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收益相对下降,资金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分流,不利于实体投资的稳定增长。另外,信贷规模持续扩张的难度很大,但过度收缩又会产生紧缩效应抑制投资扩张。

  高储蓄、低价格和刺激性政策三大因素的有效结合促进了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刺激性政策的边际效应逐步减弱,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也可能对消费稳定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通胀预期增强、收入性通胀压力增大、资产价格上升等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008年10月份以来信贷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今年1~5月份金融机构新新增贷款已经超过了2008年全年,6月份当月比2008年同期多增1.2万亿元。

  随着信贷规模和投资的持续增长,社会上通胀预期逐步加强。目前,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空间不大,夏粮连续六年丰收,为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创造了条件。经济低迷时期,资金占用增加,导致货币流通费用下降,随着经济回升,将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对国内价格上涨也将起到助推作用。

  国内通胀压力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世界经济衰退还未见底,初级产品需求扩张乏力,其价格在见底反弹后仍处于徘徊状态,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上涨局面。但是全球经济趋稳回暖的趋势增强,特别是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预示着初级产品中长期需求旺盛。

  此外,国际投机资本有可能借助需求增长和美元贬值预期再度大肆炒作初级产品、期货价格,下一阶段原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存在再度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我国将因此面临一定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总体上判断,尽管短期内通胀尚不足以成为现实的问题,今年之内出现较强实际通胀压力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胀压力的累计则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通胀预期管理应当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在回调不充分的基础上再度反弹,土地成交价格屡创新高,上证指数从2008年10月28日最低点1664.93点上涨到目前的3000多点,8个多月上涨了近90%。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回暖既有经济形势好转、投资信心增强、刚性购房需求逐步释放等正常因素,也是在通胀预期增强后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的反映。中国经济经过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了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所经历的资金相对充裕、流动性过剩的特殊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回升,吸引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再度涌入,信贷规模快速扩张,而实体经济领域面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的压力,投资意愿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信贷资金没有直接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也会间接推动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亚洲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灭,本次金融危机是美国房地产和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引发的。两次危机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教训深刻。我们要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和股市健康发展,防止出现泡沫化。

  巩固经济回升势头 重视六方面工作

  在宏观经济趋稳回升态势趋于明朗的态势下,我们要抓紧落实中央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重民生、促改革的一揽子计划,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巩固经济回升势头。同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政策的灵活性,重视通胀预期管理,并为今后必要的政策调整预留空间。建议重视下述几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防止资产泡沫。在信贷规模适度扩张的同时,重点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资金流向、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自主创新等领域,扩大消费信贷,支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强监管,防止信贷资金流向股市和土地交易环节,拓宽融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适度扩大企业债投资规模,缓解银行放贷压力,谨慎地支持企业“走出去”,吸引境外企业境内上市。

  第二,着力支持民间投资增长,增强可持续性。充分利用房地产市场回暖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有利条件,合理规划,增加土地供给,支持和引导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业垄断,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市场自主性投资;加快推进金融体制创新,在谨慎监管、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民间投资的贴息、担保等政策。

  第三,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在保持和加强我国产业现有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业态,支持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会展、互联网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电子商务、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也要做强做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当前世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对那些有较大增长潜力的行业和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鼓励竞争;要善于把握危机中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通过国际并购、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获得技术、国际营销渠道,为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在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偏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是制约内需扩张的主要原因。现阶段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重点,一是要提高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中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扩大有效需求;二是要在二次分配中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将政府支出重点逐步转移到向全体公民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上;三是在国有垄断资源取得的收入中,通过再分配的方式更多地向公共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转移。

  第五,加快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当前资源型产品供求关系、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对平稳,为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提供了难得契机。在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基础上,要协调好政府价格管理与市场定价机制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理顺煤、电价格,完善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第六,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全覆盖、可流转、可接续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安全网,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障试点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扩大试点范围。通过政府补贴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有效扩大中小企业职工参保范围,进一步提高社保统筹的层次,加快推进社保账户跨区域迁转和接续工作。保险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涉及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诸多方面,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