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画得比写的好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 14:49  《当代经理人》

  说得比唱的好听

  通常“画出来”是一种思考转化的过程,比方说你突然看到某种东西,听到某种想法,一时却又无法理解其意义,这时把它输入进脑子里,然后”反刍”成另一种图像再输出或许更有用

  文/薛良凯

  “你的笔记本上怎么画这些东西?看起来很有趣。”

  “刚刚你在笔记本上画的是什么图法,还是大脑图?”

  “如果没有纸跟笔画一下,你是不是就不能讨论啊?”

  经常,我在做笔记的时候,对面的人会如此跟我说。

  除非是无法用图像思考,除非一定要用条列方式记下每项细节,除非我知道画了也没有用处,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每次记录多多少少都有涂鸦的冲动,不限素材、不限方式,要用“图像”立刻突显(或记录)我对当前这件事的理解。

  通常“画出来”是一种思考转化的过程,比方说你突然看到了某些东西,听到了某种想法,一时之间却又无法理解它的意义,这时候把它输入进脑子里,然后“反”刍成另一种图像再输出或许更有用。

  “画出来”不成问题,但到底派不派上用场呢?关键在于图所表达的意思,搭配上你脑里的想法,到底能不能为你加分?一张好图确实抵得上千言万语,不过也有人适得其反,让听者坠入更深的五里雾中。开过跟视觉、概念、想法相关会议的朋友一定知道,有时候文字实在不易完整表达,“画出来”则会发生事半功倍的奇效。

  把一个大档案想像成一串火车

  我有几个经验是这样的:

  某次在新加坡参加一个电子书讨论会议,对方讲到如何克服大档案传输的问题。他们研发的多媒体电子书档案很大,使用者要花将近十分钟下载一个档案,然而电脑很笨,一定要把文件全部下载完成才能打开。所以虽然他们的电子书很炫,但下载率一直不高。他们的工程师想了一种解决办法,希望听听我的意见,看看使用上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们是这样告诉我的:

  大档案一次传输会耗掉许多时间,如果把它切成很多连续档案,就可以就把档案分批送到读者电脑里。当前几页被接收并打开的时候,后面的档案再偷偷地传递,这样读者可以先睹为快,不必等文件全数传完。等读者看到第五、六页的时候,文件说不定已经悄悄传到第十页了,又可以继续不断播映下去,直到文件传完为止。运用这个技术,读者在看的时候几乎查觉不到“等待”。

  “所以一开始的前几页很重要,最好第一次先传五页。”

  “可能要做多头火车并进,不然一定要有目录。”

  “每次传输是用‘页’当单位吗?”

  “在电脑里会有这些‘页’吗?”

  “如果‘第二页’传输的内容错了会怎么样?卡住?重新来过?”

  “有没有办法先跳到某页?比如说一下跳到第四十六页?”

  对方听了这许多问题,很有趣地问: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想法?我翻开他们事先给我的简报背面,那里一堆都是我的涂鸦:

  我把大档案想像成一串火车,每节车厢就是一个单独页,而网路就是座桥梁,因为带宽限制,你也无法超车。刚刚这些问题,都是这台火车行进时,可能发生的一些麻烦,比方说,临时要翻到第四十六页,就要偷偷挂上这一节车厢。

  后来对方工程师要我把图送给他,他说:“虽然有些怪怪的,不过真的很有用,很多是我们从没想到过的地方,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该重新设计。”

  AB两贩卖点间的战斗

  另一个案例比较特别,是我在跟新进同事讨论到周转率跟借货的关系时。他想知道的是,在一个部门间可以互相支援转调货物的公司里,为什么有时候其他部门会跟我们借货,而有时候我们要借货给其他部门。

  A贩卖点位置比较乡下,当地人对于新商品的感知要比大城市缓慢,所以A同事对“销售”的想法是“只要给我时间,我的货可以在九十天内卖掉”,而实际上被销售的时间是一百零五天左右。B贩卖点位于大城市中,当地人对于新商品的“感知”非常快,所以B同事对“销售”的想法是“我的货可以在六十天内卖掉”,但实际上被销售的时间是介于四十五天左右。那你想想,A与B贩卖点的货物会如何移动?如果你是采购人员,你要把新进的一百个货物分别交给A与B各多少?他们又会如何调拨货物?(如果你看到这里,显示出没耐心的症状,那么你正跟我同事一样。所以我拿出白板笔开始画,她开始变得轻松。)

  如果两家店商品数量配得一样,我们看看第四十五天会发生什么事。理论上,B贩卖点应该已经快卖完(或已经卖完了),她们即将要开始喊没货需调拨。然而对A贩卖点来说,心情一定很差,因为A贩卖点的预设卖完时间本来就比较久,根本不想被调走。

  所以最佳策略应该是配给B贩卖点较多的货,以便让她们两家店能有效率的全数卖完。如果A贩卖点不想被调拨走,那么就要缩短商品销售的周期,让商品持续保持健康状态。如果读者从事相关行业,会知道其实这就是周转率的概念。一张图片能勾起的印象与想象,会比几段话还有效果,相互辅佐之下,肯定能让听者理解力倍增。

  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是施振荣先生在小黑板上先画出坐标,然后再画一个打勾的笑脸,说明产业价值链的最大价值其实是在两端,而不是中央最低点的代工。大家不难发现,图画比纸张能承载的资讯更多,只要画得对、画得巧、画得合理、不必太复杂,就能让人一辈子不会忘记。

  这里的“画”并不需要什么高深技法,更不是艺术家才具备的天分,而是把文字型思考扭转成图像型思考,用画去辅助思考路线、强化文字无法描述的地方。对于想要增强创意、传递概念或是经常要规划、设计、讲述的朋友,不妨快拿起笔试试看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