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被娱乐化的房地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 17:36  《商界评论》杂志

  最远的距离是心的距离。所有家庭都不得不关心的房地产也被娱乐化了,我们应该是感到轻松,还是沉重?

  上海闵行区倒房子那天,我正好在上海出差。早上起来,打开电脑看新闻的时候,刚看到图片,还以为是哪里搞定向爆破,一路看下来,难以置信。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楼房的拆毁也应该只有一次,但用这样“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楼房,可能这世界上也很少。

  中国是一个把土地(住房)视为家庭最大财富的国家,从1980年邓小平提出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的设想,并于次年开始住房商品化以来,到1998年完全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成为了占据中国经济总量1/3的赫赫巨头。曾几何时,中国的首富里房地产老板也占了1/3强。

  事实上,走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中国的大都市里,看着一幢幢高楼林立,我也常常会感叹: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不管有多少诟病,但他们实实在在的,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绝大多数开发商做的房子质量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对于这个行业就不能说“绝大多数”的话,像那些严重的质量问题,99%是好的都不行,只能是100%,幢幢房屋在它有限的生命中都应该100%是“房坚强”。

  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成就不可谓不大,中国人住房条件的改变也不可谓不大,但是,今天,这个几乎所有家庭都关心的行业,开始像娱乐八卦新闻一样,被人们幽默、讽刺、挖苦,仿佛是坐在遥远的看台下,看着高高戏台上的演员表演。

  戏剧是拉远了距离的生活。戏剧化,代表着人已经从内心里把本来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房地产戏剧化了:任凭房地产商们怎么折腾,我只当是看一场戏。因为中国人已经对中国的房地产表现出极大的无奈,哀莫大于心死,最远的距离是心的距离,当房地产也被娱乐化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是轻松,还是沉重?

  从心理学角度上分析,压抑往往产生讽刺性的言行。

  法国人巴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说:“活在我们这个矛盾已达极限的时代,何妨任讽刺、挖苦成为真理的代言?”

  因为土地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太大,地方政府有着极强的话语权,房地产商也是一个与土地有直接关系的企业,这样,出现的高房价、豆腐渣工程就与一些地方政府的个别官员搅合在一起,成为屡见不鲜的难题和新闻。

  新闻多了,麻木了,无奈了,也就自然地被人们娱乐化起来。

  更重要的是,当无奈、委屈、不信任纠结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对房地产的娱乐化可能朝我们不希望的非和谐方向发展,这才是各地政府应该引起重视的趋势。

  这样的娱乐化表达应该是黑色幽默:

  “a、楼房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它回首往事,不因偷工减料而悔恨,不因修修补补而羞愧;临拆时,它能够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楼房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安居乐业而挺立。’

  b、比萨斜塔不是也因为质量倾斜的吗?现在还是旅游胜地,干脆把这里也开发成旅游观光地方,所有房东债转股为股东,坐地收钱。

  c、房子在做俯卧撑。房子累了,休息一下。

  d、房价实在太高,撑不住了,就倒下了。

  e、查什么呀?整体倒下都没散架,真不识货!你在整个一建筑史上见过如此牛的建筑吗?真是建筑业的楷模,自豪呀!建议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f、现在所有的问题都是‘压力差’造成的,‘压力差’应该是一个永恒的原理,与爱因斯坦相对论一样伟大,应评为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太多的娱乐化举不胜举,这其中,“不信任”是房地产娱乐化的根本缘由:一幢13层楼房整体倒塌的大事,政府出来做官方解释,不说则罢,政府一开口,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被说服,群众是刁民?还是这种解释本身就没有想到去说服谁?哪怕事实真相就是这样完全合情合理。

  这里面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已经被太多人认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娱乐化就成为自然的结果。

  房地产娱乐化很简单很可乐,但要消除这种畸形的娱乐化,却并非易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