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维功:知本和资本的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0日 23:26  《小康·财智》

  从2004年5月辞去广东保监局局长之职自筹资金开始创业,张维功创办的阳光保险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跻身中国保险业“第七集团”。

  文︱《小康·财智》记者 张润东

  “拿得起,放得下”,往往是表达一个人面对选择时的决毅和超强的心境。不过,这种状态实在是太过理想,现实中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而且,一个人积累越多,就越难放得下。但是,张维功,这名曾位居广东省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的正局级官员,却在不惑之年之际,选择了“下海”重新创业。

  2004年5月,张维功辞去广东省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这个举动在辞官下海已不是新闻的今天,仍然引起保险业界的一场不小的震动。毕竟,张维功作为广东保险业的最高监管官员,曾由于大力整顿保险市场,铁腕整治“地下保单”而受到业内高度评价;毕竟,张维功是中国保险监管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几乎可以预期的仕途之路对身在其位的人是个绝对的诱惑,更何况,这个职位是他从底层逐级攀升而至的结果。

  张维功的人生以40岁为界限,40岁之前做官,40岁之后从商。然而商海沉浮,他经历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痛苦挣扎,从零起步,创办了阳光财产保险公司。

  对于张维功从商,有人祝贺,有人猜疑,有人观望,有人追随。但是,即便具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即便张维功并非盲目地放弃,但创业的事情却异常地不顺利。

  寻找股东的难题

  辞官3天后,张维功抵达北京,开启人生新的征途。

  此时,原来邀请他来京的股东们已经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车子已经备好——两辆还没上牌照的奥迪;房子已经租下——五星级饭店;张维功本人高达数千万元的股权也安排妥当。

  辞职之前,张维功与股东一直保持沟通,总的来讲,感觉还是不错的。但到北京不久,张维功却发现了问题: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原定的一些讲法、战略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关于资本回报率也和以前说定的不一样。筹建之中的公司股东与自己所追求的相去甚远,更与他想要创造一个优秀的现代中国保险企业标本的初衷大相径庭。

  股东是什么?是擎天大柱!如果这些柱子不够结实,不够合理,即使培再多的土,雕再多的花,又如何能做大做强?

  张维功选择股东自有他所坚持的理念,那就是:“我希望企业筹建之初就有一个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一个具有先进的战略思想和现代金融意识的股东群体,我认为这是打造百年老店的基础。如果股东观念不一致,股权结构不合理,对公司长远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障碍。”

  张维功决定要创出一条路来。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思索后,张维功做出调整股东的重大决定。“这三天中,我是独自度过的。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我失踪了,因为联系不上我。”张维功说,“最终我还是艰难地做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决定:放弃原来的全部,一切从头开始。这样的决定也意味着,我和我的创业伙伴不但没有了车子、办公场所,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可能出现困难。”

  突然调整股东的重大变故,对张维功来说是一种自我挑战。“如果重新寻找股东投资一家连影子都看不见的保险企业,对于我和我的伙伴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并没有准备充足的创业资金,也没有给自己预留充足的创业时间。”张维功说。

  其实,这次决定比辞去公职的那次决定更难决断,因为这时的张维功不仅骑虎难下,而且将陷入困境:前无进路,不能马上操作一个差不多已经成型的保险企业;后无退路,不可能返回官场继续做官。既没有钱又失去了“组织”,张维功开始了一场知本和资本的博弈。 

  张维功一行人从星级酒店搬了出来,搬到了一个小旅店住。奥迪车没有了,出门只能打车。张维功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两个存折,一个是26万元,一个是18万元,准备给追随他的七八个人发“遣散费”,但大家谁也不走,坚持要跟着他干。张维功后来把这些钱作为筹建保险公司的经费,租房子、接待、添置办公用品。

  没有保监会的批文,没有股东,张维功带着这些兄弟开始在全国找股东,开始了一段艰辛的生活。他们自己打印招股说明书,开始与各大企业联系,为创办公司寻找新的股东。

  张维功当时想,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只要股权分散就好。他一直认为,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民营企业最有活力,最能接受新思想。所以,最初他决定从民营企业中找股东。于是,张维功和助手们先后谈了170多家民营企业。然而,这个过程,也让他对民营企业的现状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为了寻求有长远战略思想的投资者,他又决定放弃民企,开始更多地接触国有企业。开始,他主要选择省属以下的国有企业,先后谈了近50家,但多数企业与阳光的追求有较大差距。

  当他们接触的企业已达389家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为透过厚厚云层的第一缕阳光。

  “我们当时的任务是必须在2004年年底前找到肯出手5亿资金投资保险行业的股东。为了面见大型企业的负责人,从接触门卫开始,到最后终于接触到企业的决策者,整整花费了4个多月的时间,中石化、南方航空、中铝、中外运等基本上都有如此的经历。”张维功回忆说。

  民营资本原本在张维功“优先”考虑范围之列,但当公司成立时,名单中的民营资本却无了踪影。许多人对此不解。

  张维功说:“当初的确有一些意欲进入金融保险领域的民营企业老板希望成为股东,并给予了诸多承诺。但当我2004年5月19日北上抵京后,这些民营老板提出了一些令我始料未及的条件。对于尚在孕育中的企业,这些条件根本不符合保险业经营规律的要求。因此,个性、直觉告诉我,与他们达成一致意见是不可能的。”

  经过张维功的努力,阳光保险身后赫然间屹立起了中国石化、南方航空、中国铝业、中外运、粤电力等特大型国有企业原始股东,还有11个亿的巨额注册资本金。张维功用“保险”将“海、陆、空”“巨无霸”们组成联合编队,在竞争激烈的保险界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为“一点点不同”奋斗

  在2004年即将谢幕之际,中国保监会正式发文批准筹建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淡出人们视线半年之久的张维功,携阳光财险现身公众视野。

  从此,阳光保险开启了阳光速度。

  阳光财产保险公司成立后,张维功确定了各个财险领域全面进入的战略。

  在全线出击的同时,阳光财险与其他保险公司还是有“一点点不同的”。这也是张维功的一句口头禅。为了这个“一点点不同”,张维功与他的同伴们付出了更多艰辛和磨砺。

  阳光财险的业务系统与其他公司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其他公司开业是拿别人的系统,直接或基本上不做改造就可以上线,他们以上线为目的;而阳光财险一开始就将业务系统的需求改造做得比较彻底。阳光财险开发了独特的“业、财、再”一体化的方式,把再保险的功能融进业务系统。应该说,目前在中国保险业、IT业,这个方式是非常先进的,因此,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了国际再保市场的肯定,在同期筹建的新公司中,他们的承保能力是最大的。

  在机构发展的问题上,张维功提出要积极而审慎。他们首先制定了一个机构发展的“四大原则”,那就是:“一把手原则”、管控原则、市场容量原则、盈利原则,以阳光财险的目标追求为指引,既要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也要参照行业数据,同时还要考虑吸纳人才情况,整体规划,稳步推进。

  股东业务是阳光财险的优势,也是阳光财险重要的合作伙伴,与中国铝业、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以及中国外运全面保险合作、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一揽子保险、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车险等项目的实施,使阳光财险在为股东单位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股东单位对阳光财险的了解,为今后的更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阳光财产保险公司成功开业之后,张维功把眼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他准备组建一家保险控股集团公司。

  “其实我最早想干的是寿险,因为寿险公司的价值会高于财险。为什么先干了财险公司,这是与中国的国情分不开的,财险的盈利时间要短于寿险,便于获得国内股东的理解、信任、支持。”张维功说。

  在2006年的时候,阳光财险向保监会递交了寿险公司的筹建申请。递交后不久,“国十条”出台,张维功认为阳光财险发展保险控股集团的空间还有,就向中国保监会递交了一个名为“阳光保险发展战略及设立寿险公司的请示”。2007年3月,保监会原则同意这一请示。

  2007年6月23日,阳光保险控股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金27.5亿元。2007年年底,阳光人寿保险公司开业,注册资本金5亿元。2008年1月23日,阳光保险控股更名为阳光保险集团,成为中国保险业的7个保险集团之一。

  2007年阳光财险在提取32亿元各项准备金的前提下,一个完整经营年度实现利润2308.8万元,创造了新设财产险公司盈利时间最短历史纪录,打破了财产险公司4至5年才能实现盈利的纪录。

  张维功列举了一系列足以证明阳光超越式发展的数据:“我们从四年前的9人筹备小组,发展到现在阳光从业人员接近3万人;从筹备费用不足100万元,发展到今天总资产近380亿元;从不足百平米的办公兼居住场所,发展到现在拥有40多万平方米的、遍及全国的近千家服务机构。”

  企业文化是灵魂

  张维功在任广东保监局局长时,中英人寿、中意人寿、金盛人寿、信诚人寿、友邦人寿等外资保险的总部或区域总部均设在了市场成熟度最高的“羊城”。作为监督管理下的机构,有着多年中资保险企业经历的张维功显然对它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美亚保险是AIG旗下主营财产保险的公司,仅在广州等主要城市设有分支机构,业内人士对其经营鲜有了解。但是,曾身居广东保监局长的张维功多次对其进行了全面考察。

  经历保险企业管理与监管双重角色的张维功在对国内、外众多保险企业的管理风格、管理特色的感受体验中,深刻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核心的、最终的竞争力靠的是什么?最终一定是靠文化。”张维功说。

  2008年3月,阳光保险向中国铝业预付6000万元雪灾赔款,这是截至目前国内雨雪冰冻灾害中单笔最大的保险预付赔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张维功认为:企业存在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对社会贡献应有的价值,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阳光保险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遵循这样的原则,企业就是一个社会的企业公民,应尽到自己的努力,要对员工负责,要对股东负责,要对客户负责,要对社会负责。

  张维功说,两年多的实践中,阳光人用激情、用内在形成的团结的力量,去赢得市场、引导市场、占领市场,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金融规律,理性地去做好管理,阳光保险获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谈及当年下“海”经商,张维功认为,官和商在实现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上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当时选择去做一个新的企业,觉得这是一种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地结合,用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去打造一个符合自己原始想法追求的企业,会非常有意义。现在想来,已完全实现了这种初衷。“只是有一点当时没有想到,就是做企业太辛苦,比想像的还要辛苦好几倍。”

  一点点不同,是张维功的一句口头禅。为了这个“一点点不同”,张维功与他的同伴们付出了更多艰辛和磨砺

  “企业核心的、最终的竞争力靠的是什么?最终一定是靠文化。”张维功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