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椭圆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7日 17:20  《新华商》杂志

  文/李后强(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韩毅(四川《读城》杂志社执行总编辑)

  成渝椭圆经济区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可以扮演“六大基地”和“一个示范区”的重要角色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重要结合部,是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历史最悠久、产业优势最明显、科技实力最雄厚、资源优势最突出、基础设施最完善、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区域。成渝经济区也是西部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西部大开发规划的重点开发区,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辐射源、助推器和催化剂。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重要增长极,对带动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安全,推进全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川渝两省市自然地理相似、人文习俗相近、社会经济交往频繁;市场互为依托、产业关联性和互补性强,对内对外通道相联,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要将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十二五”规划,促进成渝经济区政策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重庆、成都为两个焦点的“椭圆理论”构想。根据此模型可以说明成渝经济区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能揭示成渝经济区在亚洲和世界的重要性。同时,由此模型能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国家设立重庆、成都两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刻背景和深远意义。椭圆模型的哲学基础是对立统一规律,其经济学依据是市场统一论。根据椭圆的“六大定律”,可以明确成渝经济区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以成渝为双核的椭圆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是怎样的区域?其特征就是双核城市,实际上就是精彩的“双城记”。行政上是两个省市,经济上是一个区域,是成都和重庆辐射的几十个城市。我们认为:中央同时批准成渝为改革试验区,是英明之举,因为只有两个城市才有比较,有鉴别,有竞争,有合作,才能形成感应互动,其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才有借鉴和推广价值。在川渝签定的《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合作协议》里,对成渝经济区空间范围的描述,更直观的印证了成渝经济区正是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的椭圆经济区。

  在《合作协议》里,两省市将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为载体,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其划定的37个区市县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绵阳、资阳、眉山、乐山、宜宾、泸州、自贡、内江、遂宁、南充、达州、广安和重庆的潼南、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万盛、南川、璧山、涪陵、长寿、双桥以及重庆主城9个区。经济区幅员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部分13.9万平方公里、重庆部分2.9万平方公里),占西部幅员面积的3.1%,占全国幅员面积1.8%;2007年底总人口达到9048万人(其中:四川部分7238万、重庆部分1810万),占西部总人口的24.9%,占全国总人口的6.8%;GDP达1.24万亿元(其中,四川部分9180亿元,重庆部分3220亿元)约占西部GDP的30%,全国GDP的5%。

  整个椭圆经济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未来最大的能源基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劳动力资源丰富,形成了庞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经济密度大,是全国产出水平较高的区域。工业和交通已有相当基础。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和人口密集区,平均每1万平方公里有城市1.73座;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是我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蚕丝、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

  我们可以用椭圆理论来形象地描述成渝经济区的特征。把成都和重庆作为椭圆的焦点,德阳、绵阳、南充等二级城市和其他区县为椭圆里普通的点,整个经济区遵循椭圆定律,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效应,形成难以取代的优势。特别是成渝经济区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较四周发达,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完全可能成为西部经济的中脊柱和强大引擎。根据椭圆的等效定律,成都和重庆两个焦点作为一个整体将对椭圆区域的其他点产生同等的影响效力。根据椭圆的聚合定律,一焦点产生的辐射可以反射到另一焦点上,同时两焦点间将互为辐射聚合、感应互动和热线贯通,这样整个椭圆区域就在各点的相互影响下发挥出1+1大于2的更大正效应,真正起到辐射源、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从而使西部经济整体快速推进。

  双核城市群的椭圆定律

  成都和重庆是中国,乃至在全世界上都是很独特的双城,历史渊源之深,深到难分彼此。过去,有两种相反的发展方向即“双曲线趋势”,重庆向东,成都向西,形成了“拔河效应”,从而使成渝之间产生了“塌陷效应”和经济低谷。在新时期,我们应将“双曲线”变为“椭圆区”,将“拔河效应”变为“相扑效应”(抱团),使“塌陷效应”变为“尖凸效应”, 使“口水仗” 变为“汗水仗”,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要实现这些转变,必须运用和遵循椭圆定律。这就是:

  定律一:等效定律。在成渝椭圆经济区内两焦点城市对经济区内每个城市的辐射效应在总体上是相同的,两市应保持平衡的紧张状态,同时又不能彼此割裂或勉强结为一体。

  根据这一定律,成都、重庆是等效关联的,对椭圆经济区内任何一地的影响都是相同的,区内任何城市向重庆或向四川方向发展都是正确的,无可非议,只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整个成渝经济区的发展。由此可见,椭圆经济区的交通、产业、城市合理规划布局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只有统一、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让经济区内各点享受到成渝同等的辐射效应,才能使经济要素不受行政区划影响而自由流动。成渝经济区要保持和放大这种效应,就必须协同共进,此消彼长都不能等效。

  定律二:聚合定律。在成渝椭圆经济区内通过一个焦点城市的效应(光线)经椭圆边界反射后,必然聚合到另一个焦点城市,两焦点联系越紧密所产生的辐射功能就越大。  椭圆能将一束光反复反射,同时反复经过两个焦点。而且,两个点联系越紧密,所辐射和传达的范围越广阔。在一个焦点上产生的系列水波,经椭圆反射后,必然会层层汇集于另一焦点;在椭圆球中,任一焦点处发出的声音,会不受周围任何噪音的干扰,顺利传到另一焦点,这就是高级音乐厅的设计原理。恐怕这也是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互动发展的最大意义——加强两大城市的辐射功能,真正带动向来回周边城市群的发展,同时所辐射到的椭圆周边内各地的经济的发展又将反过来促进和提高成都、重庆两中心点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川渝经济区的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个大都市为中心,带动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遂)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落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重庆、成都的中心作用和辐射、扩散的潜能,从而有效促进成渝地区产业与人口的空间集聚以及产业链、产业群体的形成。只有两地在交通、能源、企业、科技、环境、土地、文化、社会、干部交流等方方面面进行聚集、感应、互动,才能使成渝地区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区域,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定律三:有限定律。成渝椭圆经济区内的自然资源和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必须产业互动错位发展,必须扩大开放拓展空间。

  成都和重庆需要相互帮衬,彼此感应互动,才能共同进步。如何建设呢?根据椭圆有限定律,成渝经济区的资源和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因为有限才是稀缺的,才符合经济学的客观规律。所以,成渝经济区最重要的是要产业互动、错位发展、形成互补,避免同质化的浪费。比如重庆大力发展汽车,成都就可做汽车配套;成都发展航空工业,重庆也可做好相关航空配套。因此,成渝产业一定要统一规划。同时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向外发展,联合“走出去”,向东西南北开放,尤其是要走向大海,实现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接轨。

  定律四:三维定律。成渝椭圆经济区是水陆空立体互动的,相关要素由点到线到面再到体,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更多元的发展格局。

  川渝共建不是片面和表皮的,要深入的推进必须全方位突破。运用椭圆的三维定律,让成渝经济区建立以重庆、成都为枢纽,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并结合水、路、空交通线路形成现代立体快速交通网络。在公路和铁路建设的基础上,把长江干线建成经济区大宗物质、集装箱运输的主通道,西北、西南地区大宗物质、集装箱运输的重要通道;民航方面将完善重庆、成都与西安、昆明、贵阳、拉萨、乌鲁木齐之间的主通道互联,调整支线机场通往区外的不合理直达航线,巩固成都双流机场、重庆江北机场现有国际航线,发展通往欧洲、周边国家航线。在交通、产业、文化、行政、社会生活等方面形成互动交联的立体空间。

  定律五:扩张定律。成渝椭圆经济区的两个焦点城市互为关联,互相促进,共同决定经济区未来的竞争力和扩张力。即椭圆的长半轴不变时,两焦点的焦距越小,则短半轴越长,椭圆张力增大,辐射面积向外膨胀。

  扩张定律决定了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必须充分重视与夯实轴向的发展,同时加强两个城市的深度交流,缩短距离,这样在纵向上将产生巨大的发展张力和膨胀动力。如果成都重视向都江堰方向发展,重庆重视向南川方向的发展,同时加强成渝间高速交通和经济文化的互动,必然会在广安、南充、遂宁、德阳、绵阳、乐山、自贡、宜宾、泸州等地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如果失去扩张,纵轴为零,椭圆就变成直线,失去辐射;如果两焦点间的距离为零,椭圆就变成圆,双中心变成单中心,比较、竞争、合作效应也会缺失。

  定律六:演化定律。成渝椭圆经济区的东西南北长度和范围,即长轴和短轴,都是时间的函数,在不同的时间取值不一样,因此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的。

  根据演化定律,成渝经济区的建设是与时俱进的,随时代而变化。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两点互动,动则聚,静则散,成渝经济区建设要动态化、长效化、制度化,但本质不能变,即客观的经济规律要遵循。比如,宏观经济政治出现新趋势、新调整时,我们就得因地制宜的制定新的政策,始终要保持竞争合作、互补共融的紧张平衡关系,既不能割裂分治,更不能失去平衡互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和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有许多新精神新政策,川渝应据时而变,联合拿出新举措,共同把成渝经济区打造成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

  “中国经济椭圆”的重要焦点

  成渝椭圆经济区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可以扮演“六大基地”和“一个示范区”的重要角色(即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资源加工业基地、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区),这也就是成渝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将成渝经济区看成一个点,更大范围内的椭圆格局同样令我们惊奇。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经济第四极,与其他各极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以及东北工业区就可组成新的椭圆。

  我们把视线再扩大,将区域经济国际层面的东北亚经济区、南亚印缅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沿海发展带及日本考虑进来的话,又会看到一个更大的椭圆。同时,这些椭圆可以有不同的类型,成渝经济区或是焦点之一,向强者看齐,形成轴向联动;或是在新椭圆的曲线上,接受到更强的辐射和带动。从中国和亚洲经济的大版图上看,成渝经济区东联长三角经济区,成为椭圆的两个焦点,与日本、东北亚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西北经济区、印缅、东盟、北部湾、珠三角经济区组成“中国经济椭圆”及“中日印经贸合作构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

  首先利用沿江经济走廊,进行轴向打造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利于将成渝经济区做强,并尽快向长三角经济区靠拢;同时,打通川藏、西北、西南走道,重演南北丝绸之路历史,尤其是打通“下南洋”之路,构成重庆、成都、西安、昆明“西四角经济区”,整个西部就形成了全开放的新格局,这盘千年死棋就全活了!把环渤海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作为纵轴,成渝经济区能起到很好的支撑和辐射作用。在此“中国经济椭圆”的格局下,西北和东北全包含于其中,根据椭圆扩张定律,后续带动发展有一定保证。如果把日本、印度两个亚洲国家均纳入统筹范围,他们自身的发展辐射也会向焦点聚集。关键是要迅速做强做大成渝经济区,使之能与长三角经济区一道形成真正的椭圆焦点,这也许是设立成渝试验区的另一种深意。

  综上所述,把日本、印度作为椭圆的长轴顶点,以环渤海和珠三角作为纵轴的顶点,全力做强做大成渝经济区并与长三角形成椭圆的两个焦点,组成“中国经济椭圆”,能有力地带动和辐射西北及东北经济区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和谐发展与迅速崛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