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商回流避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7日 17:19  《新华商》杂志

  文/本刊记者 郭正

  华商的回归是经济全球化下一种正常的表现,既是对自我的救赎,也同样是新一轮“进攻”的开始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海外华商深陷其中,如何化解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与此同时,走回母国的脚步渐也已成风。

  各地显示回流踪影

  6月5-6日在昆明举办的第七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暨亚太华商论坛上,传来振奋当地人心的消息,项目引资成果丰硕,共签署了8项重大投资协议,总投资额达110亿元。

  据统计,前六届东盟华商会共有来自东盟国家和中国港澳地区的华商1300余人次参会,西南六省区市800余户企业参会,累计签署25个正式合同,总投资额为16.7亿美元,目前实际到位4.7亿美元。而今年第七届,协议投资就接近超前六届总和。

  第七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30多位海外侨领和华商参会。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本届活动创造了“出席华商国别最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关注点最集中”四个第一,是历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规格最高的一次。

  签署的项目涉及医药、传媒、城市开发建设、食品、教育以及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具体包括泰国TCC集团投资2.5亿元,进行玉林泉酒厂二期扩建项目;德国亨德森外国语学校在云南省嵩明县投资4亿元,建设亨德森外国语培训学院项目;北欧中联投资集团投资1亿元,进行云南省大理市第一污水厂并购项目;香港(北京)中联亚有限公司投资100亿元,参与云南呈贡新城地产建设项目;澳大利亚百灵集团投资1亿元,建设丽江赛马特超市等8个项目。

  不仅是云南。近期,中国大陆各个地方,到处都是海外华商寻觅商机的踪影。

  5月6日,中华海外联谊会海外知名人士湖南行在长沙启动,来自美国、日本、西班牙、泰国、澳大利亚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八十余位海外重要侨领、华裔代表人士和成功企业家聚首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极具发展潜力,此行湖南希望能从中找到商机,参与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美国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共同主席、美国万宝路公司董事长梁冠军说。

  美国美孚国际集团董事长陈清泉十多年前来过湖南,此行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叹“街道变宽了,城市变美了”。他在武汉、福建等地均有投资,此行最大目的是寻找投资项目。“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等政策和机遇让我更加看好湖南。”陈清泉说。

  5月中旬,数十位海外华商考察重庆,在13日的华商投资重庆恳谈会上,华商代表称,看好金融危机下的重庆投资机会,认为重庆是投资的避风港。

  华商们表示,经过考察,已有成员觅到商机,决定与重庆有关部门和企业进一步接触,洽谈合作事项。其中,新西兰迈肯斯集团对巴南区跳石镇规划5000亩的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很有兴趣,打算投资2亿元左右开发集农业休闲地产、种子培育研发和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美国隆盛集团是一家食品企业采购商,希望在重庆设立美食采购基地,带动重庆产美食出口海外。

  另据报道,今年9月,中国侨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主办“二00九年海外华商合作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活动”。广西华商会会长肖开宁表示,今年以来,广西不少华商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海外资产大幅度缩水,经济指标有所下滑。广西华商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领广西华商企业共度难关。积极协办本次活动,将能进一步拓宽广西华商企业发展渠道,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合作商机。

  理性看待华商回流

  华商回流力度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金融危机中的自保之举。

  大陆南方媒体于今年4月曾描绘了一幅“海外华商‘撤退’不完全地图”: “眼下,如果有人想制作一幅准确的海外华商分布图,最好每周甚至每日更新一次,否则趁早死心。自2008下半年开始,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小华商行踪变动剧烈而频繁。”

  其中,全球充满告别的地方前四位是刚果(金)、尼日利亚、迪拜和俄罗斯。数以万计的华商正从这四个国家集体出走,回到中国。

  中国新闻社发布的《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指出,2008年世界华商企业的总资产缩水约三分之一,相当于蒸发掉近三十场北京奥运会。“这是史无前例的。”研究组一成员说。

  该报告描述欧洲状况时以意大利重要进出口港热那亚为例,“2008年下半年开始,200多家华人企业中,30%的企业目前入不敷出,60%的企业尚可维持,盈利的企业还不到10%。”

  法国《欧洲时报》称,大多数海外华商首选中国作为“避风的港湾”,他们的回归是经济全球化下一种正常的表现,既是对自我的救赎,也同样是新一轮“进攻”的开始,无关所谓“在海外混不下去了才返回中国”的狭隘心理。

  即使抛开民族情感,单从经济角度讲,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中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复苏的国家之一。而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提出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扩大内需计划,更创造出无数投资机会,为国际资本所瞩目,海外华商自然也有参与其中的权利和机会。

  即使没有金融危机,未来海外华商回归中国也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海外华商经济正呈现出多元化、科技化和资本密集型等发展趋势。这也与中国政府正着力倡导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等重大命题相吻合。

  西班牙《欧华报》评论指出,对于每一个海外华商而言,是选择坚守海外,还是选择回国发展,只要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理性判断,都应该为外界所理解。

  但是,现实中的华商回国发展之路,远不是顺风顺水的,早在许多年前,一些已经积累了不菲身家的华商,就开始了回国创业的铺垫,遗憾的是,除了极少数华商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之外,大多数华商的国内投资,都变成了代价昂贵的“学费”。

  究其所以,有专家指出,海外华人回国投资,缺少对国内经济的深刻认识,这一现象普遍表现在对市场的未知,对时态的曲解等。说到实处,对这种状态把握的多寡和优劣,才是华商投资取胜的关键所在。

  分析人士称,这场发生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海外华商的“回流”,在糅合了民族情感、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之后,其意义虽然变得复杂,但也为海外华商重新看世界提供了一个更加夯实的基础。毕竟,如何寻找“危机”中蕴含的“生机”,将成为今后海外华商乃至每一个华人企业面临的常态,失败也好,成功也罢,华商把中国作为“避风的港湾”和“转型的起点”,毕竟是他们回归全球经济,追根朔源的一种常人的表现,有理由对此给予更多的期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