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富闲族的新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4日 16:14  《商界时尚》

  乡村置地、美景别墅、小产权、资金流动,富人到乡村置业的时代已经开启?

  编辑/苟德平

  当首富都需要自己养猪、用大水缸盛水喝,甚至准备自己种菜种水果时,你就该知道,城市生活已经不再像以往一样,让我们感到足够幸福和满足了。

  中国的城市化率在逐年提高,与之相对的另一个鲜为人察觉的潮流是: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开始拥抱乡村生活。不是隐居,不是回归田园,而是脚踏两只船,一边在都市工作赚钱,一边在乡村享受美景安闲,总之,现代人可真够贪心的。

  城市有便利的交通、快捷的服务和丰富的娱乐,乡村有美丽的风景、开阔的视野、有趣的民俗、宽敞的住房、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活水、自然的田园、茂盛的植物、盛开的野花、安全的食品、舒缓的节奏、宁静的氛围、温暖的阳光。城市和乡村可以提供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随着财富的积累和对生活品质的关注,使得人们开始有能力去尝试乡居生活的可能。

  富人向往乡间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私密的环境和可以盖大宅子的空间,要去乡间;白领向往静心、绿色环保,有懒洋洋的太阳享受和休养身心的生活,要去乡间。在北京的周边郊区,不乏有钱的富豪拿着地图逐村搜索适合建大房子的美景之地,他们或建别墅,或建庄园,或建私人马场,成为乡村置业的一种潮流。

  曾有媒体批评说,富人下乡置业圈走了乡村的风景,他们不曾看到的一面是:乡居意味着资金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通过租地、租房、建房、修建、植树、种菜、养殖与雇工,给乡村创造了新的消费市场与就业机会,提升了乡村的公共设施水准。这种资金的流动,不仅有益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就曾撰文建议,要“把农村的土地流出,把山区的土地开放,让5%的最富有的中国人到山里面盖别墅去”。

  而在现实中,类似的乡居生活,有许多人早已开启。

  青山碧水的

  庄园逍遥生活

  杜边疆和马惠菁夫妇用了五年时间,在水边山下建起的占地1000亩的杜马禅园,是金钱、文化和品位滋养出的世外桃源。

  采写/苟德平 图片/杜马禅园提供

  乡居档案

  主人:杜马夫妇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迳口华侨经济区

  占地:1000亩

  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

  去过杜马禅园参观的朋友们都说,那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平日在都市逼仄的空间中住惯了的人,见到这样一片广阔的山水自然,很难做到心无波澜: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的山泉蜿蜓流下,汇成清亮的小溪,再流入房前清亮的小湖和鱼塘;水果成熟的季节,大片的荔枝林挂满了果实,有工人在园里劳作,他们摘下水果,挖起野菜,捞起山泉水喂养的只吃青草的塘鱼,就成了禅园待客的美味食材;就地取材建起的庄园建筑,每一处细节都浸透了这对艺术家夫妻的品位和与自然相融的思想,走进任何一个房间,视线范围内都是独享的风景。

  享受隐居的状态

  回归田园生活,这是很多人最经常做的梦,让人羡慕的是,杜马一家已经在这样的梦里沉醉了18年,并且不打算醒来。1988年,夫妻二人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艺系毕业后,双双来到广州大学艺术系任教。在学校里只待了三年,生性闲散的两人就从校园辞职,转头到乡间去寻找一块可以做陶的土地。在佛山乐从镇的小布村,他们一住就是13年,建起一栋小楼,在村里开办起陶艺工厂,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也是在那里生下了女儿杜马斯然。斯然就在村子里面长大,从来没上过学,最初是夫妻两个人教,想学什么学什么,稍大一点,他们全部由她自学,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家人很享受这种状态。在他们看来,陶是来自泥土的,他们让自己的生活也像陶般自然,女儿斯然的成长也是如此。

  对杜马夫妇来说,十多年乡居生活带给他们最大的幸福,或许不是亲近自然、放松愉悦的生活方式,而是他们带给女儿斯然的一个自然和快乐的童年。在自然环境下长大的斯然,享受了同龄人不具有的更多的自由,随缘而学的安排,让她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无忧无虑地攀栏杆、荡秋千、撑双杠,骑着小单车到处跑,和陶艺车间的女工一起东拉西扯嘻嘻哈哈,懂得生活中一手的知识,而不靠书本来学习,知道采野菜不要拔根,喷过农药的水果不可擅自入口。这种没有处罚,没有校服,没有考试,没有作业的教育,并没有让斯然和社会脱节,她13岁就去报社做了记者,压在她身上的采访和编辑任务不亚于从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成年编辑,同事评价她“浑身透露的灵气让你觉得这绝非凡间女子”,她今年快18岁了,自己在广州做着一家网站。提到女儿的时候,爸爸杜边疆话语里满是柔情和自豪。

  寻找有山有水的地方

  寻找禅园现在的这块地,杜马夫妇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1999年底的时候,杜马夫妇开始考虑事业上的调整,他们打算从以前的工厂模式转向到提供创意文化,也为一家人的生活寻找一个新的环境。他们给自己设想中的地方定下了最简单的标准:有山有水,山明水秀。可是,看似简单的标准,寻找起来却并不容易,广东山少水多,符合他们理想中的地块并不多。那几年,夫妇两人开着车跑遍了珠江三角洲,有时候听到朋友介绍哪儿有片地不错,就兴致勃勃地驱车前去,一直到2003年才碰到这片合心意的地。这片地占地1000亩,有400亩是工业用地,余下的则是山林地,过去是村民承包的果林和鱼塘,有一些简单修建的民居,杜马夫妇拿到地后,并没有急着拆了重建,而是整整两年就待在那些民居里,每天体会这一片山水,悠闲地休息,安静思考着他们心中禅园的规划。

  设计禅园的建筑时,杜马夫妇坚持以自然为大的原则,不能不破生态,房屋要小而精,彰显的是自然而不是居于其间的人。村民原有的建筑可以加以利用的,就不再拆除,而是进行改扩建,新建筑的地址,则充分利用荒废地,尽量减少占用农地,在修建时,他们雇用当地的工匠建造,拒绝采用现代化的机械来施工。山上散落的大量石头,也被他们收集来做了建筑材料。这种精细的施工方式,使得禅园建了整整四年,才基本算大功告成。如今的禅园,有了客房、餐厅,有了茶室和谷仓式仓库,有50亩的鱼塘,200亩的果园,还有正在建设的艺术馆及工作室。

  在禅园的主建筑中,阳光餐厅有大片的落地玻璃窗,餐厅的南边和西边都是大鱼塘,是欣赏夕阳西下美景的好地方。在二楼的大露台上,正对是远处郁郁的果林,夏夜在上面品茶,是一流的享受。从餐厅出门,穿过荔枝园来到山顶,是禅园的茶室,坐在其间可以一览杜马禅园的全景,谷仓式仓库将被杜马夫妇改建成会所、艺术展览室和影音活动室,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好处。

  生活哲学实践

  在禅园的建筑中,最能表达主人精神追求的,是刚刚修建好的九间客房。从杜马小屋生活区走出来,沿着池塘穿过芳草小路,便是依着山溪而建的客房了。九间客房采用错开式排位,走进任何一个房间,视线范围内都是独享的风景:门口是架在池塘上蜿蜒而入的小桥,透明玻璃大飘窗外是广阔的私家果园,夕阳下坐在飘窗窗台上往下看,山溪水从这里经过。房间顶部独特的拱形设计,也有讲究,九间客房共有十个拱,是遵照中国传统文化,取数字“十”意味圆满,取“九”寓示吉祥,在圆满中蕴含吉利。这种不经意的文化流露,在禅园的命名中也能体现出来,甚至建筑的分区,都是依据五味禅眼耳鼻舌身的义理,来划分视觉区、听觉区等。

  九间房分别命名为陶、琴棋、书画、茶、火、土、金、水、木。每一间客房的装饰风格都与其特定的主题紧密相关,从房间主色调到饰物饰品、书籍类型等等,都各有特色。例如,“陶”这间房,主人会用与陶瓷相关的书籍、饰物来装点房间;“琴棋”则会在房间里放置一架古琴;“书画”中会为客人提供线装读本。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空调系统,夫妇二人放弃了市场上雪种制冷的做法,而是用山溪水做冷源,22摄氏度的山溪水经过管道流经每个房间,使室内的气温保持在28摄氏度。

  客房中的茶几和会议台是用坚硬沉重的旧船木楸木制成,这些旧船木都是由主人到造船厂重价收购回来,然后亲自设计,并在禅园里的临时工场中加工而成。由于是真正的“旧船木”,非常沉重坚硬,加工难度很大,光是要起出木中残留的船钉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每间客房都有的木楼梯为例,加工出一具木楼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成本高达万元。杜马夫妇认为,生活中不应该浪费,但应该有高品质的追求,尤其是和人直接接触的东西,所以才会用这样高的代价制作木家具。客房中的每个细节,即使是一套不起眼的功夫茶具,都凝结了夫妇二人的心思,一物一件,都是一场和庄主的艺术品鉴对话。

  在他们的眼中,杜马禅园几近完美,“她是立体的,她有山有水,有平面也有立面,生态平衡,原汁原味,这样的地方在珠三角确属凤毛麟角。”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会自然放松下来。600亩的原始次生林,有大片的野花野草,有野香清新的空气,有回味甘甜的山泉和园里自产的绿色食品,出外三公里则有集市,园里有宽带网、有线电视网。入则归隐山林,出则繁华世界,享受自然的同时依然能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能够同时坐拥这样的生活,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半山纯木别墅的

  美景居住

  在宁波的景区金峨山,山下有一个宽阔的水库,山里有一汪很甜的泉水,在竹林环绕的半山,有一栋很美的纯木别墅。

  采访叶纪的时候,他还在游艇班上课。和很多年轻的企业家一样,他喜欢现代化的生活和娱乐,懂得保持健康身体的重要,所以,他在竹林环绕的山间为自己和家人建了一座木屋,他告诉我们,山里环境好,空气好,“好的环境对身体很重要”。

  在这个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高收入阶层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出海有岛,市区周边有山,山间有数不尽的山溪,和大大小小的水库湖泊。像叶纪这样在城里有事业、有房、有车,却选择到郊野乡村购买或建造别墅的人为数不少。不管豪华还是简陋,他们喜欢把自己的乡村居所戏称为“土别墅”。有一些是为了体验农居生活,他们租地、建房,种菜、养鸡,有一些则没有明确目的,兴之所至即可,在山林深处建一座别墅的原因,也许仅仅为了方便大家周末聚会时有个不一样的去处,体验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城市里开创事业的叶纪,尽管有忙碌的工作和一周五天的作息,却始终惦记童年乡村生活中泉水的甘甜、青草的气味,和山风拂过竹林哗哗的响声。一处可以亲近自然的房子,可以在周末安放平日劳累的心灵,可以呼朋唤友体验度假时间,是他送给自己的礼物。

  做自己生活的导演

  和其他人相比,叶纪拿到这片土地没有费什么工夫,也没有刻意去找过风景优美的地方。这片地就在他老家的村子里,周围是金峨山连绵不绝的竹海,可以看到山下横溪水库广阔的水面,人烟稀少,但距离宁波市区只有30公里的路程,驱车往返只要一个多小时,距离也很适合。这里原来住了11户老乡,他要做的就是安置好老乡,安置的费用有高有低,他一共花了110万元,平均下来每户10万。

  因为不希望太突兀的建筑破坏了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以及对自然和环保理念的认同,从一开始,叶纪就打定主意,要建一座木结构的别墅,和玻璃、金属或砖石建筑相比,他觉得木屋更有亲和力。为他做设计的是宁波森海木屋公司,这家在宁波小有名气的企业能够提供策划、设计、生产和装潢木屋的一条龙服务,专业化的预制方法生产,可以保证防火、防腐处理等工序,和电气装配、给排水、通风、采暖空调、卫生洗浴、装饰装修等配套预先在车间内完成,在后期的服务中,能够保证木屋的终生维修。按照叶纪的使用要求和地形,最终设计出的别墅包括两幢主建筑,一幢是专门的卧房,另一幢则是多功能房,包括大客厅和休闲娱乐设施,共五个卧室,此外还有一个游泳池,以及泳池边的露天小停车场和露台。

  最让人羡慕的是房前的游泳池,池里的水全部来自山上的泉水,叶纪说夏天朋友过来小住时,都喜欢在池里游泳。水是活水,又清又冰凉,游泳后肌肤光滑如玉。尽管是在山里,但别墅的设施还是一应俱全:多功能房里有一整套的健身器材,有跑步机,还有一把按摩椅,一张美式台球桌,以及一套音响设备和卡拉OK系统,平时有朋友来做客时,不愁没有安置他们的娱乐项目。去采访的当天,主人的另外一位朋友坐在露台上看书,山林里有风吹过来,只听得到竹叶相拂的声响,一切都显得安静和悠闲。

  平日里,叶纪的爷爷奶奶都住在别墅里,他还雇了对老夫妻,帮他看看院子。别墅的菜地里种了蔬菜,他周末回来的时候,偶尔也会亲自动手,把劳动当成一种放松的休息方式,尤其让他得意的是,朋友们来做客,都会称赞说吃到的蔬菜是所吃过菜里最好吃的。水是来自山上的泉水,平时家用采购就在市区完成,开车拉回来就行,有需要救急的时候,就下到山下,那儿有个镇子,所以即使住在山里,也并没有感到特别不便的地方。

  通过朋友们的口口相传,知道他在山里建了幢木屋的人越来越多,有很多人是慕名而去,只是为了看一眼这种梦想中的田园生活。叶纪告诉我们,下一步他打算建一些石头别墅,卖给有同样爱好的城里人。初步的预算是30万元一栋,不过没有产权,但是可以和村里可以签长期的合同。他有两个朋友已经表示有兴趣,30万买一种生活,在他朋友看来,很值。

  采写/梁昕 摄影/郭俊

  乡居档案

  主人:叶纪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占地:7亩

  投入:300万元人民币

  上海白领夫妻的

  婺源隐居

  高伟夫妇的隐居故事,是网络时代“隐于网”的最好写照。去年底,高伟以“高老爷1900”的网名在天涯社区发帖,图文并茂地描绘自己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在网络世界引来了很多人的羡慕,还有选择乡居生活的同好前去分享经验。现实与网络的联动,让许多人分享到了他们宁静乡村生活的信息与画面,有人羡慕夫妇两人在三十多岁就能享受清闲的田园生活,也有人羡慕他们再也不用熬夜加班,还有痴狂的网友,细细比对高伟图片中透露的信息,打算去婺源旅游的时候顺道拜访他们夫妇。乡下的生活的确自在惬意,但高伟担心,一旦透露了具体的地址,会有热情的网友突然造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逃离高薪工作

  在去婺源生活之前,高伟夫妇就像所有的城市白领一样,过着上进的生活。逐渐在行业里崭露头角,成为公司的骨干,薪水过万,并且在上海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这种不断进取的生活让他们看不到尽头,甚至产生了恐惧。

  “每天都定点被闹钟唤醒,然后要像机器人一样上班;每天都要面对客户,不管内心是否待见他;也厌倦在公司里不管你在不在乎自己的职位,但都有人为了要得到你的职位而耍手段,费心机;出门就吸入城市的废气,晚上散步时必须和满街的车流一起行进⋯⋯ ”这样的生活过久了,他们觉得很压抑,特别是加班赶项目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工作的事,就像在不停赶路一样,等项目结束了,整个人才能松口气。

  工作繁忙之余,他们经常梦想着能够找一个安静的村庄,每天睡到自然醒,出门就是绿树花草,可以吃上自己种的蔬菜,不被汽车的轰鸣惊扰,耳畔能常常闻听鸟啼虫鸣。2006年,高伟在报纸上看到有不少都市上班族因为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患上了心理疾病,需要医生介入治疗,这促使了他们下决心要去乡村安个家。

  喜欢上婺源是一种偶然,一次旅游,婺源美丽的山水和淳朴的乡民深深吸引了他们。随后,他们来到了婺源一个小山村,花了几万元租下了一栋老宅40年的使用权,又花了5个月的时间,对老宅进行装修,以满足现代生活所需。在朋友们看来,他们的生活选择实在奢侈,彻底离开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积蓄,生活的品质难以维持。有人劝他们趁年轻多挣钱,等老了再考虑田园生活。但在夫妇两人看来,他们只希望过一种恬淡的乡居生活,并不苛求生活的奢侈,也许等他们真的能攒到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时候,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到时候还能不能有这份心境在田园中安心生活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两人决定先享受,也许等哪天积蓄用完了,再回城市去工作赚钱。

  享受田园生活

  高伟夫妇的宅子,并不是许多人想象中陈旧落后的模样,房屋的外观虽然古朴,但室内却完全是现代都市生活的标准配备:双卫,淋浴器、陶瓷洁具等一应俱全,厨房内有煤气灶和崭新的整体橱柜,宽带更是必不可少,在租下房屋的使用权后,他们就依据生活所需,对古宅进行了分隔和整修设计,以保证正常的生活质量不被影响。

  高伟的妻子老羊告诉我们,在他们的屋里,没有一个挂钟,手机的闹铃也彻底失去了作用。这是乡村和城市生活最大的区别。在城里,时间很重要,打卡机会无情标注你是否迟到,和客户约好的会面更要准点——她有一位同事曾因开会迟到,客户让他在会议室门外站了一个钟头,以让他明白浪费别人的时间是件多么可耻的事。甚至连午餐也必须要在固定的时间,并不依据你的饥饿程度来决定。可是在乡村,时间再也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早上叫醒他们的是燕子的叫声,起床后就去院子里,看菜叶上的露水,在院子里散步,呼吸乡下纯净的空气。

  时间不再是金钱。他们会在院子里花大半个钟头看四季豆开出的几朵花,花一个小时为小白菜捉菜青虫,花20分钟看小鸭子如何在菜地里笨头笨脑地钻来钻去,东啄西啄,去河边拍摄水鸟捕食的身影。做这些事大多不能产生效益,或者效益极低,但这能让他们感到精神愉快。白天,两人在乡村里晒晒太阳,在自家大院里给蔬菜施肥、除草,一忙就是两三个小时,他们还在田里散养了小鸡。邻居家腌制萝卜干等乡土食品,他们都会去帮忙,一是看热闹,二是帮忙打打杂,边干边学,回来模仿着做点农家菜。

  夫妇两人每天吃的菜基本都是自己种的,去县城的时候就会采购些日常生活用品,而数码相机之类的大件商品就通过网购,生活并无不便。乡村有宽带,有手机信号,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对外联络、购物,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成全了工业时代的人们向田园的流动。

  在上海广告界工作的一对白领夫妇,放弃了都市生活与高薪职位,归隐江西婺源乡村,实现了自己乡村生活的梦想。

  采写/苟德平

  乡居档案

  主人:高伟夫妇

  地址:江西婺源乡村

  占地:老宅一幢

  投入:20万元人民币

  0

  特别策划 SPECIAL PLAN

  联众模式创立的缘起,只是因为一张床。

  一个叫朱为民的浙江人,有一天和他的朋友到天目山游玩,当夜幕降临,他却发现,他们已经找不到一张休息的床:夏天来这里度假休闲的城里人实在太多了。当天晚上,朱为民辗转难眠,他想,如果让城里人在天目山有一张床该有多好啊,这是多少城里人的梦想。他当时就意识到,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个巨大的商机。

  可是他也知道,现行的法律不允许买卖农民的宅基地,也就是说,城里人要想去天目山买套房,是不被允许的。不过他很快就设计了一种变通的模式:在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村落,与村民合作,由公司出钱,把村民原来的旧房拆掉,在原有宅基地的基础上按统一的标准建设新房。房屋建成以后,其所有权仍归农民所有,但作为回报,新房的一部分房间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将归联众公司所有,将交由公司使用,期满后归还村民。在30年使用期内,联众公司把这些房间用于休闲产业,将使用权出售给城里人,一般只需花几万元,就可以获得其中一间房30年的居住权。

  这种度假公寓被命名为“城仙居”,购买了30年的使用权后,就自动成为城仙居会员。联众公司为业主提供了会员交换平台,这意味着,如果你在天目山有一套城仙居,你不一定全年365天都住在那里,你可以使用你的交换功能,把365天的一部分拿出来进行免费交换,你可以春天到莫干山的城仙居去住住,夏天到千岛湖的城仙居去住住,而这些住宿费用,都将免费。由于城仙居的每一个项目都建造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山水之间,这种低成本的乡村第二居所一经推出,在浙江和上海都很受欢迎。

  更美的乡村

  城市化带来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水污染,这让很多都市人渴望乡村自然的生活。在他们浪漫的想象中,乡村有山泉的甜甜的味道、有摇篮曲般的溪水叮叮咚咚声,乡村的夜空有比城市更多更亮的星星,乡村生活成了一份有山泉水、野菜、带着露珠的水果调配的健康生活。

  但现实的一面是,即使是风景优美的村落,居住条件和生活设施也都极为落后,城市中触手可及的便利设施,如超市、医疗卫生服务站、茶楼、美容美发室、停车场,在乡村里可能都需要跑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比起个人独自去乡村租房,联众的模式显然更容易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个项目都能带来数量不少的住客,使得联众公司可以聘请专职的保卫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逻,并且设立配套的生活和休闲娱乐设施。

  此外,参与改建合作的村民不但拥有一幢崭新的公寓,入住新房的同时还可成为公司的合同制员工,公司支护每户村民每月500元的工资,聘请他们负责楼上房屋的清洁、接待和安全等工作。整幢楼的餐饮亦由村民自己经营,由于公寓拥有稳定的住户和客人,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对村民来说,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在联众创始人朱为民看来,这是一种“三赢”的模式:村民住上新房,增加收入,村子的公共设施和环境都得到有效提升;企业赢利,可以继续改造更多的村落;城市人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乡居和深度旅游的乐趣。

  联众:乡村版“如家”

  的度假理想

  “联众模式”给都市人提供了实现乡居休闲的简易方式:联众挑选风景优美的村子,把民居建好,再将使用权卖给城里人,吸引他们去休闲度假。

  采写/梁昕

  乡居档案

  项目:“城仙居”度假公寓

  开发商:浙江联众乡村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模式:度假公寓一间房30年的使用权

  售价:5〜15万元人民币

  乡居吃住行

  从2005年开始推出城仙居至今,联众公司已拥有了超过了2000个会员家庭,增长率十分惊人。亲近自然、体验田园山水几乎是购买房屋使用权的每个会员最本能的想法,但联众还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寂寞的乡居生活,如何让他们长久地保持热情?

  一些人回到乡下,是为美食。乡下有正宗的土菜烧法,有散养的土鸡、没有注水的猪肉、天然的野菜,近年来兴起的自驾乡村游中,去探访乡村美食的占了四成还多,人们喜欢的就是天然的饮食,土鸡、农家独,土法做菜,都会让人感觉新鲜。或者只是为了看看风景,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周末的时候结伴去乡村游玩,打牌钓鱼,喝茶聊天,这种新鲜感并不能持续很久。

  只有住下来,深度体验乡村,在乡村洗涤心灵,才能真正远离城市喧嚣,享受清静乡村的生活。为此,联众在莫干山的项目莫干山风情园上还建起了假日庄园,有垂钓区、菜园、果园、茶园等,除了美丽的山水风景,还能真正体会到农耕生活,吃到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朱为民表示:“希望我们的创意行为,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非常优秀的注解。我们倡导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更多的是一种家庭行为。许多城里的孩子能够走进田野,在享受大自然乐趣的同时,知道农民生活的艰辛,知道他们吃的粮食是怎么出来的。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会有风险吗?

  联众的模式,到底是一种创新,还是打政策的擦边球,这是很多希望享受乡居生活的潜在客户十分关心的问题。或者说,买下这样的房屋,有没有法律和政策的保障?

  著名风投赛伯乐和杭州市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曾先后注资联众,显示了资本对这一模式的肯定。联众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作投资协议”显示,联众并不是通过出售房产来赚钱,而是通过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和村民合作,和客户合作,来让各方享受到合作成果。

  这项协议规定,客户是以“共同投资”的形式取得某一间房间的使用权30年,该使用权可以转租或转让,但不能对外设定抵押或担保。如果客户委托联众公司代管房间,可以取得60%的收益分成。最重要的是,村民在这份合同中是作为“保证人”,家中所有成年人都必须在合同上签字,联众公司对此的解释是,万一公司无力履行这份合同,那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就转移到保证人,也就是村民身上。以后就由其代收物业管理费,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样,村委会也会作为见证方再次在这份合同上签字盖章,为本合同再增加了一层保障。

  从法律层面上讲,村民将合法建造的住宅富余部分房屋使用权,依自愿平等原则,在一定期限内转让给他人使用,不违反我国现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可以说是当前法律下的一种大胆尝试,同时也有利于乡村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如设置太阳能路灯,开展沟、池、小溪清理工作,对原村庄道路进行改造或新建,改善了通行条件。

  联众相信,随着政策的日趋明朗,作为先行者和新生事物的联众模式,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先机,如果这一模式能得到确立和扩大,将会有更多的村民受益,也为渴望乡居的都市人提供了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

  乡居关键词:小产权

  一种不合法的现象,为何会获得专家和民众的高支持率?力挺小产权的舆论背后,寄托了多个阶层对推进制度改革的期待。

  深圳小产权房酝酿转正虽然出师未捷,但引人广泛关注的这一困局即将迎来最终审判。6月15日,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在北京表示,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已经形成了关于小产权房的规范性文件,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入和落实之中。

  所谓的“产权房,并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它只是人们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目前通常所谓的小产权房,也称“乡产权房”,是指由乡镇政府而不是国家颁发产权证的房产。说得直白些,小产权房并不真正构成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产权。小产权房有两种,一种是在集体建设用地,即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子,只属于该农村的集体所有者;另一种是在集体企业用地上或者占用耕地违法建设的。

  尽管没有法律保障,但小产权房一直以疯狂的速度生长着。以深圳为例,小产权房已占深圳住宅市场50%以上份额,而在全国范围,通过带房入城、旧城改造、合村并镇、新农村建设、城镇居民的依法建造、村集体直接开发、合作开发、各种形式的信托持有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小产权房已达到现存全国实有村镇房屋建筑面积330亿平方米的20%以上。

  根据我国的法律,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但农村村民对宅基地上的房屋享有所有权并可自由处分。根据房地一体的规则,尽管宅基地使用权本身不可以转让,但它可以随着房屋一同转让。如果村民自愿将其房屋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村民,由于双方的身份同一,可以认定这种转让行为有效。但是,如果村民将其房屋转让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者城镇居民,由于双方身份不具有同一性,而且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权利,城镇居民不得享有,因此,一旦城镇居民购买农民的宅基地房屋,就会侵害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但尴尬的是,我国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民的宅基地房屋。相关的规定是,1999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第二条中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2004年11月2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规定:“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尽管如此,由于农民可以通过建设小产权房获得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征地的土地增值收益,通过出售、出租这些房屋,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很多乡村并且通过将原来的旧村改造,建成楼房,节省地方,本村村民的居住条件满足后,将多余部分进行销售,这样既可以让村集体有所获益,也解决了城镇人口的购房需求;城市人口还把城市文明和资金带入乡村,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的城市化和市民化,因此,小产权房在不合法的同时,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