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地产系统链条揭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2日 22:46  《当代经理人》

  为什么数量巨大的以普罗大众为代表的买房子的群体,在与以开发商为代表的卖房子的群体的博弈中,总会处于下风?

  文/夕曦

  依据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当一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大超过了社会主流人群的购买力,因为需求的不振,此商品的价格一定会大幅下降。但很可惜,这个规律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失灵了——中国的房价已经连续涨了7、8年,不少地方的楼价已翻了不下两番,2008年城镇居民一年不吃不喝,其全部收入仅能买到4平方米的商品房。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到底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数量巨大的以普罗大众为代表的买房子的群体,在与以开发商为代表的卖房子的群体的博弈中,总会处于下风?

  原因很简单,我国的房地产并非完全在市场体系中运行,非但如此,作为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房地产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分工和配合极为严密的系统链条。简而言之,即地方政府垄断了土地,银行垄断了投资,开发商则垄断了开发与定价,加上空手套白狼的期房政策,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内,作为公权力的行使单位,地方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加上卖地比搞实业要容易,土地所得收入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地财政收入,并带动当地GDP的增长,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很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共生”关系。房地产的利益链条有了地方政府参与后,政策托市、疯狂放贷、降低贷款利息、降低首付比例,以及利用买房入户等资源诱导民众高位接盘等等措施的出台显然也就毫不稀奇了。甚至某市一个区政府还出台了这样的文件:要求全区副科级以上现职干部上半年每人至少替开发商销售一套住房。不客气地说,把一些地方政府称为是开发商的变相“售楼处”,一点也不为过。

  而从银行的方面来讲,长久以来一直是有限的几个巨头包揽了整个市场。因为高度的垄断和缺乏竞争,嘴边的肥肉太多,所以费力且利润较低的很多事情总是缺乏动力,比如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久久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动作,甚至在一些国家获得成功的“穷人的银行”模式,也在层层阻力下难以在国内展开有效推广。相比之下,介入到房地产行业,高度垄断下有限供给的土地总是具备升值潜力,而且还有地方政府撑腰,如此“幸事”,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就算银行不乐意去做,别人想做还不一定有资格。而双方合谋违规松绑二套房贷的事实表明,银行早已被拉到了同一驾战车上。

  而开发商内部,就更好说了。作为最具协调精神的行业,在各种组织的推动下,地产商们会时不时来碰个头什么的。而在硬撑和涨价方面,其行动的默契总是令人叹为观止,以至于2008年身为行业老大的万科开始降价时,房地产企业几乎没有跟进的,不少人还等着看笑话。而最近,所谓“寒冬里的小阳春”刚冒个苗头,开发商们便抓住时机,相当一致的掀起了新一轮的涨价潮。据新盘数据监控中心数据显示,4~5月,北京市共有36个项目涨价,有的区域涨价项目更占到了70%以上。这还不算,一些政策制定者,以及所谓学者,也早已被房地产利益集团收编,成为其制造涨价舆论和政策的吹鼓手。

  综上所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买房者与卖房者之间的博弈,犹如农民起义军与职业军队之间的战斗一样:尽管起义军一方数量众多,但因为力量分散,缺乏统一协同,所以总会很悲哀的被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所打败。但问题在于,住房这一畸形发展的行业已经严重制约了民众其它方面的消费,且不谈这是否已造成社会不公的问题,单是实施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其根基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和制约。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