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杉杉想象力:新能源业务充满遐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1日 20:18  《商界》杂志

  文∕杨 敏

  很少有人能推测出“狂人”郑永刚的下一步棋。

  当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之时,民企杉杉却在其掌门人郑永刚的率领下,挺进澳矿!

   6月2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Heron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澳大利亚建厂,并将生产的矿石处理为镍钴精矿。在此之前,杉杉已经闯入锂电池行业多年,镍钴精矿正是锂电池上游原材料。根据某证券公司的说法,杉杉已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

   倒退到几年前,这一切似乎让人摸不着头绪。这家以服装起家的企业,“不务正业”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按照产业划分,杉杉目前已经拥有六大板块:新能源和新材料、矿产资源类、食品及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区建设、服装纺织及金融投资(持有1.79亿股宁波银行的股份)。

   杉杉的“得意忘形”,让业界多了一份担忧。在中国民企的各种死法中,漫无边际的多元化扩张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种,郑永刚的“多面手”表演在外界看来,无疑是格外惊险刺激的。

   当然,郑永刚自然不会认可杉杉的扩张属于漫无边际的范畴。从1997年启动多元化以来,这位颇具个性的企业家盯上的第一块“肥肉”,便是新能源产业。抱着“掌握全球经济发展主线”的期望,1999年9月,郑永刚通过组建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进入了锂电池材料行业。10年之后,郑永刚足以为他当年的尝试举杯庆祝了,2008年年报显示,杉杉全年实现营收24.9亿元,同比增加14.1%,其中服装业务增长9.6%,锂电池业务大增40.1%。

   然而,郑永刚仍有烦心的地方。2008年年报同时显示,杉杉锂电池业务毛利偏低,仅为14.21%,经营服装的毛利率则为23.16%。由此,进军上游矿业资源领域,打通整个锂电池产业链成为郑永刚“掌握全球经济发展主线”的又一个步骤。

   根据杉杉股份与Heron公司的协议,杉杉股份先以资金和技术单独出资建设工厂和基础设施,占合资公司70%的权益;建成投产并且达标后,双方将共同合资运营该项目,Heron以Yerilla镍钴矿全部矿权出资占30%权益。

   这份框架协议看上去,满载了郑永刚的梦想。据了解,杉杉已经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当它掌控了资源命脉,行业内更大的动静指日可待。

   方正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邓新荣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伦敦期货交易所的镍价已从去年最高33000多美元/吨,最低降到了8800多美元/吨,最近又回升到13000美元/吨左右,仍处于低位。杉杉此次进军澳矿,抄底正逢其时。

   事实上,郑永刚的想法并不仅仅是一个“抄底”所能概括的。除了与Heron公司设立合资公司,杉杉股份还拟认购Heron公司1204.69万股股票,占发行股本的4.99%,价格为本协议签署之日前15日Heron股价加权平均价的120%。此外,杉杉股份还将拥有两次,每次相当于Heron发行股本5%股票的进一步认购期权。

   很明显,对于Heron这家拥有镍金属储量813万吨、钴金属54万吨的公司,郑永刚的想象力是无限的,锂电池业务完全可能成为杉杉未来业务中的重中之重。

  编 辑 陆 斌

  E-mail:tl@caistv.com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