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坟墓舞者山姆-泽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1日 20:18  《商界》杂志

  文/本刊记者 曹一方

  不同的舞台需要不同的舞步。

  2008年9月29日,傍晚,芝加哥郊外一处较为隐秘的田园。

   偌大的圆形帐篷犹如一座小山丘,在平整的草场上兀自地耸立着,罩住了整整1400平方米的面积。帐篷里面如同一个奢华而激情的夜总会。一段热场之后,真正的主角走到了舞台上。山姆?泽尔身穿黑色休闲夹克,头戴一顶黄色棒球帽,站在舞台上环顾四周。800多名观众环列大半圈,有下属、有伙伴、有家人,他们开始一起有节奏地拍手并欢笑着高喊他的名字。

   山姆?泽尔激动万分,他拿着麦克风的手不住地颤抖,谢谢两字正要说出口就被一种强大的感动情绪咽了回去。

   这一天,是他67岁的生日。这个场景,是他奢华而盛大的生日聚会,一场不该大操大办的生日聚会。

  在坟墓上起舞

   从外表上猜度,山姆?泽尔绝对不是一个舞者。矮胖的身材、光头、银白色的络腮胡须,还有那双野兽般锐利的眼睛,这样的外表更像是在龙蛇混杂的小酒馆里的老酒保。他们无疑都拥有令人敬畏的外表和怪僻的性格。

   但事实上,他在美国商界响当当的名号是“坟墓舞者”。在商业的舞台上,山姆?泽尔天生善舞。

   1960年代中期,已成为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学生的山姆?泽尔对条条框框的法律并不感兴趣,他开始练就自己的商业眼光,合伙同父异母的兄弟罗伯特?劳瑞在学校所在地安娜堡购置了房产。在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中,山姆?泽尔很快地找到了人生的志趣。

   1973年,受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房地产业遭遇了大衰退,新开工房屋的数量骤降51%,房地产价格全面崩盘。由于对房地产的投资尚未形成规模,时年32岁的山姆?泽尔受衰退的影响较小。不过,近十年来在房地产行业的摸爬滚打已经使此时的他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人脉与资本。

   纽约港来往船舶如织。30多年前,山姆?泽尔的父母乘坐最后一班船逃离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波兰,千里迢迢抵达纽约港,来到了美国。漫步于繁忙的纽约港,山姆?泽尔不禁感慨父辈的艰辛坎坷;望着高耸的自由女神像,他又想到:一切拼搏都能在这个自由开放的国度里得到回报。由此他又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分析当时的美国房地产只是暂时“诈死”,人们的消费信心暂时受到了经济危机的蒙蔽,但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仍不会动摇,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市场反弹指日可待!

   正值人们对房地产避之不及的时候,山姆?泽尔在美国房地产的坟墓上开始跳起了抄底之舞。

   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他开始大肆低价收购房地产资产,其中大部分仅仅只需一美元的首付。他通过承担出租人用于物业管理的费用,换来物业的股权,并维系着这些物业,只待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山姆?泽尔并没有煎熬太久,市场的走势正如他当初的分析,美国房地产的这个寒冬来得猛,去得也快。1976年,美国房地产迎来了长达三年的繁荣期,被积压已久的需求如开闸的洪水突然被释放,新开工房屋的数量猛增近70%,房地产价格也涨至二战以来的最高位。山姆?泽尔的资产暴增至30亿美元。

   此时,乘着财富火箭的山姆?泽尔成了名震美国房地产界的大亨,“坟墓舞者”的抄底一舞,令世人惊艳。此后,如很多人收藏邮票一般,山姆?泽尔的收藏爱好则成了全美各大城市里的写字楼大厦。旧金山、波士顿、纽约、圣荷西、西雅图……坐着凯迪拉克游弋于这些城市的商务区中,审视着车窗两边鳞次栉比的大厦,他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闯入森林的猎人,猎物遍野皆是,但他要瞄准最肥美的目标才会扣动扳机。

  惊天大交易

   山姆?泽尔踩着市场波动的节奏,带着自己的公平办公物业信托公司翩翩起舞。直至2006年,公平办公物业信托已成为全美第三大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最大的公开上市的办公物业持有公司,在美国拥有近600栋写字楼,使用面积达到1.05亿平方英尺,总市值达133亿美元。

   然而,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山姆?泽尔并没有因为成就而忘乎所以,他反而时常感到无比的恐惧。他看到:自1997年以来,在金融工具的催化下,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空前的繁荣,房地产价格以匪夷所思的速率一路攀高。市场一片欢腾,买家在价格连创历史新高的时候购下房产,放贷人基于对房租上涨的预期提供了大量甚至过量的资金支持。更可怕的是,利令智昏的人们越来越忽视金融监管,次贷危机隐约可见。

   摆在山姆?泽尔面前的出路只有一条:出售公平办公物业信托公司旗下的资产。但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要知道,公平办公物业信托是他倾其30年的精力打造而成的办公物业帝国,要拱手于他人,于心何甘?

   2006年年末,公平办公物业信托公司的董事会异常的沉闷,董事们都将目光聚集在65岁的山姆?泽尔身上,焦虑而又不敢言语地等待着他的决定。从公平办公物业信托位于芝加哥河岸大厦的总部向窗外望去,是流向伊利诺河的芝加哥河,以及河两岸的高楼大厦,山姆?泽尔隐隐感到:他那遍布全美的600栋写字楼,将要被一场金融洪水吞没。

   “卖掉全部资产!”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让所有在座的董事听到了他内心的坚决。他心里清楚,此时正是出售资产的最佳时机,在经济形势尚不明朗之时,仍有不少人翘首以待,等着接盘他的资产。

   尽管随着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回报率不断下降,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越来越难以获得股东期望的收益率。但是,从私募基金的角度来看,由于当时的流动性泛滥,寻找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越来越难,因此,收购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不失为一种选择。况且私募基金有强大的管理团队和经营公司,可以进一步发掘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潜在的价值。同时,私募基金有更灵活的财务运作,可以出高价收购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并在将其重组后分拆出售,以降低风险。

   得知山姆?泽尔要出售公平办公物业信托资产的消息,私募基金们如同一群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以最快的速度扑向公平办公物业信托这头巨鲸。

   世界上最大的私募基金集团黑石集团为这次收购专门成立了黑鹰信托,其资本金约为160亿美元,借债近200亿美元,再加上由高盛、美国银行等组成的债权融资安排人准备的300亿美元。弹药充足的黑石抛出360亿美元,显得志在必得。

   不过,老谋深算的山姆?泽尔绝不让其轻易得手,他机智地把分手费定为仅2亿美元。因此,潜在的竞标者只要比黑石多出2亿美元就可以掀起新一轮竞标,把收购价格炒上去。

   果然,2007年1月11日,塞尔伯吕资本管理公司、斯达伍德资本集团和沃尔顿街资本管理公司组成竞标联合体,斜刺里杀出,报价380亿美元掀起了竞购战。10天后,美国第二大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沃那多房地产信托公司也宣布参战。

   竞购战硝烟四起,众竞购者拼得你死我活、不惜血本,而山姆?泽尔则乐不可支。最终,1月25日黑石以390亿美元的天价和5亿美元的分手费让其他竞购者顿时哑火,一举揽下公平办公物业信托公司,成就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收购交易。

  另一个舞台

   由于办公物业的资产结构相对单一,其估值大致依据物业租金收入和利率环境。这笔390亿美元的惊天大交易,便成了美国最伟大地产家山姆?泽尔与美国最大的私募基金黑石对未来美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一场豪赌。

   事实证明,山姆?泽尔赌赢了。2007年宏观经济和市场的走势正如山姆?泽尔所料,房地产资产顿时成了烫手的山芋,黑石慌忙把接手过来的资产,迅速转手抛售,以270亿美元的价格将资产中的70%卖给了16家公司。如今,这16家公司,不是在疲于应付堆积如山的债务,就是已经破产。

   2007年风雨如晦,早已抽身的山姆?泽尔却过得悠哉游哉,他一面心里窃喜着观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并适时地加以冷嘲热讽,一面又寻找着另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2007年9月被挂牌出售的论坛报业集团,进入了山姆?泽尔的视野。总部位于芝加哥的论坛报业集团已有161年的历史,是美国年收益第二、总发行量第三的报业集团。旗下拥有知名的《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10家日报和23家广播电视台,其中《洛杉矶时报》及《芝加哥论坛报》在全美销量分列第四和第八位。

   在山姆?泽尔看来,较之房地产业,传媒业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较小,是一种长期而稳定的投资方向,更何况是历史悠久、声誉极高的论坛报业。

   “买下论坛报业集团,向传媒巨子新闻集团的老板默多克靠拢。”2007年12月,山姆?泽尔花了83亿美元买下论坛报业集团。这一价格等同于7年前论坛公司收购时报-镜报公司的价格,他的这次收购无异于抄底收购。而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83亿美元中,只有3.15亿美元来自于他自己的口袋,其余的则是以论坛公司资产为抵押借贷的方式筹措而来的。

   对于山姆?泽尔的高调收购,外界一度认为他一定是疯了。因为他的老本行房地产业已经下滑得厉害,而作为另一大广告主要来源的汽车业也已经开始衰退。但人们又记起了他逆势投资的信条和“坟墓舞者”的名号,又开始期待他起死回生的神奇。

   “我觉得我需要成为一个直接推动变革的人,我保证将不会令你们失望。”在就任论坛报业集团CEO的新闻发布会,面对媒体闪烁不停的镁光灯,山姆?泽尔牛气冲天。

  报业掘墓人

   依靠大把地花别人的钱登上了传媒业舞台,山姆?泽尔却对这个舞台并不熟悉。他几乎沿用着房地产业的舞步,而踩不准传媒业的节奏,他的舞蹈因而也十分蹩脚。

   山姆?泽尔几乎完全靠债务进行融资的方式,令论坛集团一度负债130亿美元,这些债务所需要偿还的利息在2008年上半年就高达5亿美元。从一开始,他对于论坛报业的运转就成了“刀尖上的舞蹈”。

   更加让他舞步艰难的是,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金融危机,在这样不利的经济形势下,广告收入下滑和银行信贷紧缩如同两条堤坝,一前一后阻截着论坛报业的现金流。

   由收购引起的人事变动也令山姆?泽尔头痛不已。2008年1月,上任仅14个月的《洛杉矶时报》总编辑詹姆斯?奥谢与发行人大卫?希勒在经营上产生分歧而辞职。次月,原先担任网络版主编的斯坦顿成为该报3年来的第四位总编辑。过于频繁的人事变动使得本就处于困境的《洛杉矶时报》的发行量从100多万份降至74万份。

   面对论坛报业的颓势,束手无策的山姆?泽尔才发现自己在传媒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他无法从组织内部给论坛报业注入新的活力,甚至难以作出一些积极的改变。

   “坟墓舞者”此时发现,脚下的舞台好似一个泥潭。他唯一的办法只有把拥有160多年历史的论坛报业集团当作一个赚钱套现的工具,毕竟在这个时候,现金流才是王道。

   2008年5月,山姆?泽尔将论坛报业旗下位于纽约的美国第九大报《新闻日报》以6.5亿美元价格出售给纽约有线电视公司。9月,他又卖了旗下一家求职网站10%的股份,换来了1.35亿美元资金。

   这些交易完全背离了论坛报业一直秉承的“占领主要市场,发展多种媒体”的战略。要知道,这些年来正是凭借该战略,论坛报业得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将其他对手甩在身后。山姆?泽尔哪还有心思关注论坛报业的主要市场和旗下媒体的多元化,为了偿还高额的债务和维持公司日常运转,他不得不出售子报和子公司,以放弃自己的主要市场和新媒体为代价。

  自2008年3月以来,山姆?泽尔裁减了编辑部门14%的员工,以节省大约880万美元的开支。然而,9月末他却豪爽地掷下重金,在芝加哥郊外举办了一个盛况空前的生日聚会。这一系列的举动引起了员工们的不满。

   但山姆?泽尔却不以为然,反而针对日益萎缩的发行量训斥手下:不要总想着普利策奖,要换换脑袋,写读者想看的新闻,如果读者喜欢狗的新闻,就应该给他们看狗的新闻。即使正确的思路,从性格怪僻的山姆?泽尔口中说出来,也会夸张得变成众矢之的。

   泥潭般的传媒业舞台已经给自负的舞者准备好一块沼泽,只待他那蹩脚的舞步踩上来。

   就在山姆?泽尔的豪华生日宴会后一个月,论坛报业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该季度亏损1.24亿美元。而2007年第三季度,公司盈利8400万美元。另外,公司整体收益已下降10%,只有10亿美元。

   此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许多潜在买家的资产大幅缩水,山姆?泽尔肢解论坛报业集团、出售资产的救命草已经失效。6月就已挂牌的位于芝加哥和洛杉矶的总部大楼以及芝加哥小熊棒球队的资产,一直没人接手。

   2008年12月8日,论坛报业向联邦法院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此时,公司的资产为76亿美元,负债12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债务源于山姆?泽尔的高杠杆收购。

   《洛杉矶时报》自揭家丑,报道称论坛报业眼下现金流大约为3亿美元,可以支付12月8日当天到期的一笔7000万美元债务,但无力偿还2009年6月到期的5亿多美元债务以及2008年大约10亿美元的贷款利息。

   如今的山姆?泽尔在任何公开场合都免不了被记者们的负面问题穷追猛打,逼问得最凶猛的,往往都是来自论坛报业系的记者。不久前在奥兰多的一次演讲会上,一位论坛报业系的记者连续两次负面提问,谁料恼羞成怒的山姆?泽尔竟骂出脏话,这一足以使他颜面扫地的举动又恰好被视频记录了下来,并在网上广泛流传。

   “坟墓舞者”最终跌入了“坟墓”。

   编 辑 方若凡

   E-mail:cyf@caistv.com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