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凉茶出广东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1日 20:13  《商界》杂志

  文/本刊记者 樊 力

   夏枯草事件的爆发让王老吉站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饮料新品类,王老吉如何转危为安,广东凉茶内部又有着怎样的派系之争?

  六月的广州暑气逼人,接连几天的大雨非但未给这座城市带来一丝凉意,热浪反而逆势而上。

  采访对象黄富强的胡须蓄得有一根筷子那般长,两道眉毛轻轻上扬,从外形上看,这位祖籍广东的港商让人印象深刻。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一手打造的1000多家“黄振龙”凉茶店。1996年,黄富强以他父亲黄振龙的名字为店招,战旗插遍广东大街小巷,在珠三角竖起了高高的凉茶“防火墙”。

  然而,“黄振龙”的“防火墙”虽然坚实却不宽广。一个同样来自珠三角的凉茶品牌从其侧翼突围,先是在温州试点继而席卷全国。在如今的罐装饮料市场中,这种红罐王老吉已经超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成为中国市场饮品销售第一名。与此同时,整个广东凉茶也已从“一把铜壶、几间小铺”的区域化产品,摇身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饮料新品类,并且成功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将功成万骨枯,超级行业巨头的诞生往往伴随同业对手的悲情谢幕,但凉茶行业不。伴随王老吉的成功,仅广东一地便冒出了近1000个凉茶品牌。因为行业标准的缺失,广东凉茶对内要消化业内的派系之争,对外要肃清全国各地的凉茶“李鬼”,其间的故事起伏跌宕。

  2009年的这个夏天,王老吉遭遇“夏枯草风波”,“黄振龙”谋求走出广东,而由邓老凉茶、春和堂、金葫芦、平安堂等组成的第二军团从沉闷到发声,再陡转为喧嚣,其高潮同样也发生在这几个月间。

  炎炎盛夏,凉茶江湖,大戏刚刚开场——

  凉茶“F1”的弯道

  和所有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一样,曾经做过记者的陈文伟,同样对凉茶充满感情。诸如夏枯草、鸡蛋花、仙草之类,几块钱一大堆,买回家熬成凉茶,又苦又带劲。对于陈文伟来说,这种苦苦的东西虽名为凉茶,但更多意味着是药而非饮料。喜爱煲汤的广州人不会天天煲凉茶,除非“上火”的时候。

  正是这“上火”二字造就了一个“F1”赛车式的企业。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让香港加多宝旗下的红罐王老吉一夜间蹿红大江南北。2008年5月,王老吉又因巨额赈灾捐款声名大噪,许多网站上转载了一句明贬实褒的口号:“封杀”王老吉,(以购买的方式)让王老吉从货架上消失!

  这一年,红罐王老吉销售额轻松突破100亿元。如此盛况自然让加多宝振奋不已,2009年其破天荒地制定了150亿元的销售任务,然而就在距地震捐款恰好一年的2009年5月中旬,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杭州一位名叫叶征潮的消费者声称,自己因长期饮用王老吉而出现胃溃疡,原因是王老吉里添加了中药夏枯草。一石激起千层浪,“夏枯草”事件迅速被拔高到蒙牛特仑苏“添加门”一般的高度。与此同时,诸如“2005年某职业打假人状告王老吉添加夏枯草”、“2007年重庆某市民以添加夏枯草违反《食品卫生法》为由将王老吉告上法庭”等相关新闻,也被网友们翻了出来。

  王老吉的F1战车显然遭遇了弯道,而弯道上王老吉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相比媒体和消费者的强烈反应,王老吉方面几乎未作任何回应。叶征潮发往对方的律师函石沉大海。“事件发生后,王老吉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给我打过!”

  等待王老吉电话的何止叶征潮一人。“添加门”拐点前后,多家媒体试图与“王老吉”取得联系,却都被各种方式拒绝。5月23日,记者几经拨打终于接通王老吉药业集团的值班电话,办公室一位刘姓女士(自称)答应将采访函转交领导,然而一星期后,刘女士却以领导坚持暂不接受报道为由拒绝了采访。

  王老吉的经营者,一方是生产红色罐装王老吉的加多宝,另一方是广药集团旗下的广州王老吉药业,经营绿色利乐包装王老吉。此刻,两家公司虽未立刻面对媒体发声,但其背后的公关角力却一刻也没有停息,这一点从其“干爹”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下称“协会”)的反应便可看出。

    “夏枯草”事件爆发的第二天,广东食品行业协会便发出新闻通稿。在这份近千字的新闻通稿中记者看到,协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身份陈述了三点意见:其一,王老吉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的,不存在添加物违规的问题;其二,饮用王老吉造成胃溃疡绝不可能;其三,王老吉配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进行全力保护。

  最后,新闻稿竟以“凉茶一定会胜利!凉茶必定会胜利!”结束,一件原本平常的公共事件平添了几分火药味。

  

  静悄悄的背后角力

  事实上,在岭南地区为数众多的凉茶企业中,添加夏枯草的并不止王老吉一家。在广州寺右新马路的一家超市,记者看到门口货架上一共陈列了十余种凉茶,每一种都标明了配料。除了王老吉,还有春和堂、何其正等标明了配方夏枯草。

  已经转型为广州某品牌咨询公司老总的陈文伟告诉记者,广东凉茶大致分为三大派别——广佛系,即广州佛山两地,常用夏枯草;中山系的则不用;而粤尾系凉茶则常用溪黄草。早在数百年前起,配方大同小异的凉茶挑子、凉茶铺便散布于广州十三行、西关等繁华地界,招呼往来商贾,历久不衰。

  只是很多凉茶铺在文革中被迫关闭,改革开放后又再度风起,几家经营得好的铺子,渐渐形成了自家的配方与品牌。王老吉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纵观此次夏枯草事件的发展演进,王老吉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其率先跨出了广东,而在于其强大的公关能力。其成功并非一时的成功,而是一场营销持久战的成功。记者采访得知,王老吉的策略顾问公司是美国特劳特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其深谙品牌战略之道,为王老吉制定的行销策略往往惊艳眼球。

   2003年经过重新定位的王老吉,以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逐鹿全国,几年后销量一举超过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量;随后广东凉茶集体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汶川地震后迅速捐款1亿元,博得“饮料只喝王老吉”的全民喝彩;奥运前夕,其又租了一艘载着王老吉巨型饮料罐和“2008 Welcome To Beijing China”广告牌的油轮,大玩“国家营销”,把广告做到了可口可乐的老巢。

   夏枯草事件爆发后,5月11日,在卫生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称,王老吉饮料中的部分成分,确实不在卫生部允许食用的中药材名单之列。

   然而仅仅三天之后,风向突然逆转。5月14日,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情况的说明》,认定王老吉添加“夏枯草”是经过备案的。随后记者发现这份声明在第一时间被挂在了王老吉企业网站上,犹如一道无声的“免死金牌”。

   舆论不复喧嚣,行业渐渐恢复平静,雨后的广州街头空气清新。一名超市员工在听到记者的询问后说,“王老吉会有什么问题呢,会不会又是什么炒作哦?”

  三大军团凉茶局

  一件红色T恤,使得黄富强在一群粤剧弹唱者中尤其扎眼,在广州市越秀区的黄振龙会员俱乐部,这位56岁的香港人正享受着他难得的清闲周末。

  黄富强在他的衣兜里掏出一大堆名片,“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在邀请我们前往开店,看这张就是重庆招商部门的。”事实上,作为广东地区店铺覆盖面最大的凉茶品牌,黄振龙走的是一条与王老吉截然不同的经营路线。

  目前广东凉茶主要有三种经营形态:一是品牌规模化经营路线,多在药店、商超出售,以王老吉为代表;一是连锁经营的商铺线,以黄振龙为代表;另一种则是传统的家庭式个体摊档,采用的多为“民间配方”。

  数年前,黄振龙凉茶铺陆续出现在广东24个地级市,即便是相对较偏的居民区也不例外,“因为经营状况不错,现在几乎都是直营。”也恰是因为黄振龙密如雨点般的地面布防,决定了王老吉只能以高举高打的方式侧翼突围,殊不知它一出广东,便立马生龙活虎奔腾而起。

  时至2008年,王老吉正式宣布销量超越可口可乐,成功封王。

  采访前,记者品尝了市面上近十种品牌凉茶后发现,这些工业化生产的灌装凉茶在成分和口感上差别并不大。

  口感相似,但各大品牌间的经营状况却有天壤之别。王老吉一家独大,稳坐第一把交椅,黄振龙、春和堂、宝庆堂等作为珠三角的地头蛇,位列第二军团。地方诸侯们经过多年厮杀,能活下来的多少拥有一定知名度,销售网络初步成型,并且基本上都推出了罐装产品,年销售额从数千万元至数亿元不等。

  除此之外,还有金葫芦、平安堂、黎泉等数百个品牌组成的第三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凉茶行业看似市场潜力巨大,但做起来却非常难,特别是那些没有中药背景的凉茶企业。比如,可口可乐之前投入数亿元涉足凉茶业,但没做多久就不做了;药业巨头三九集团前两年也涉足凉茶业,推出了“三九下火王”,但由于其西药背景与中药凉茶关联度不高,先后几次倒下又爬起,最终还是在去年倒下了。此外,娃哈哈也曾推出宋都凉茶,但也没有成功。

   “你能见到的打广告的凉茶没有一个不亏的,除了王老吉。”由陈道明代言的和其正凉茶去年亏损了8000多万元;广东各高速公路都能见到广告的上清饮一年也亏了几千万元;邓老凉茶已经累积亏损了几个亿;由葛优代言的顺牌凉茶也“做得不怎么样”。

  对于许多企图赚快钱的企业,凉茶行业确实像个看得到明天却看不到未来的行业。即便是已经在这个行业挖到金矿的罐装王老吉,同样也是小心翼翼。目前加多宝集团最重要的产品就是红罐王老吉,这个红色铁皮罐里,也一度装着它的全部身家。然而,如果再继续埋头于王老吉这个唯一的、且是租来的品牌(1995年,广药集团将罐装王老吉品牌使用权租给香港加多宝,使用年限至2020年)打江山,其间的风险显而易见——投放巨额广告费用并获得显著市场效应的品牌,一旦因合同到期而被收回,加多宝只会落得为他人作嫁衣的境地。

  但过不了多久,这种被动局面将发生改变。记者得知,目前除了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设立的分公司外,加多宝集团的另外一个至今未在其官方网站上现身的分公司正呼之欲出。

  早在2007年,加多宝就已在青海成立了一家名为玉珠峰矿泉水的子公司,其产品主攻高端饮用水市场,品牌名为“昆仑山”。尽管加多宝集团至今未让“昆仑山”更多曝光,但来自青海当地政府网站的消息称,这家投资总额高达5000万美元的公司一期项目近期将正式投产。日益临近的亚运会,或许就是其正式登台的一大契机。

  世事梦一场,行业几度秋凉。从“一把铜壶、几间小铺”的区域化产品,摇身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饮料新品类,凉茶行业注定将在急速膨胀中复归平静。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