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场最大的悖论就是“第一次”,或者说是所有雇主对“经验”的变态追求。不论你去找什么工作,人家都会问:以前做过吗?有这方面经验吗?
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跟我哭诉,说什么都要经验,销售需要经验,操作机器需要经验,可是做秘书干行政需要什么经验呢,做就是了呗。
我说咱们赶紧打住,可不敢这么说,每个行业都很重要,每个行业都希望被人看重。所以你要对那些你认为最不需要经验的行业的人说,你们这行最考验人的素质和反应力,经验是特别重要的,为了获得经验,我在三个其他单位实习后才觉得有资格正式申请你们的职位。
问题在于,你还是要克服那个“第一次”,如果没有这个第一次,就永远没有经验。
我上大学时特别喜欢假期做全陪导游,可是申请了一年都没得到一次机会,人家就是说,你有经验吗?没带过团,我们怎么敢把20多号老外交给你?
后来终于有了机会跟着老导游一起带团了,我的主要目的是每到一个城市就打电话给同学,请他们来宾馆住,当时80年代,五星级酒店还特别稀少,众人对我能睡那种软绵绵的大床、使用电动窗帘的按钮感到羡慕不已。这样也总算迈过了导游行业的“第一次”。
后来我去申请在业余大学教英文,学校问,有过教学经验吗?我说没有,但是肯定可以讲好。教务处长懒洋洋地抬了一下眼皮说,回去等消息吧。
等了半年,因为一名教师得了急病,我得到了一个机会。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教务处和英语教研室好几个老师坐在下面,本子上记来记去的。我挣扎着过掉这第一关,还好奇地问人家,如果是有经验的老师,还需要这种观摩评定吗?回答是不用。
不过应该承认,经验在很多关键的不可言传的细节方面作用很大。我第一次给人家做Focus Group市场小组测试同声翻译,人家问你做过Focus Group的同传吗?我说做过大型会议的同传。我的意思是,我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没吃过鲜猪肉但吃过冻猪肉,你说这有什么区别呢?
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七八个人在房间里聊一种公司需要测试的产品,公司的人坐在旁边一个小房间,隔着一面透的大玻璃观察那些人的反应,翻译把他们讲的话翻给公司的老外市场总监。
被测试小组里有一个人,思路混乱,甚至有些毛病。他说的话大致是:我喜欢红色,红色是我的首选,因为红色让我感觉有点兴奋,所以绿色更让我着迷,绿色是我真正要选择的。
我完全被搞糊涂了,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一度卡住了半天没有翻。老外市场总监就急了,说我听他说了那么多话,你怎么就翻这么几句呢?
最后老外跟他的部下说,以后还是要找有经验的同传。老外的部下对我说,你还是没经验,这种项目,你没有必要卖弄你的语法和思路,里面的人说什么你就翻什么,他放一个屁你也要用英文发出一个屁声来。
每个人都有他职业上的“第一次”,每个职业又都要求从业人员拥有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是:把创造第一次作为一个生意来做。由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第一次”的机会,求职者交一定的费用,提出需要在哪个行业做“第一次”,然后公司安排他们到相应的行业去体验。
这种思维模式非常简单清晰,就是第一次你需要付出,第二次是人家为你付出;你第一次花钱买经验,第二次就有雇主为了你的经验而付钱雇你。
如果你还认为这一商业模式实施起来麻烦,那干脆就更大胆一些,成立一些“菜鸟公司”,如“菜鸟秘书有限公司”,“第一次房地产销售有限公司”,“没做过劳动服务公司”,“纯业余餐饮有限公司”等等,这些公司行业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完全雇用没有经验的人员。你觉得不大靠谱?不用怕,我们有“敢尝试市场营销公司”为你做营销方案,通过学者和心理学家收集所有对经验不利的东西,对没经验有利的东西,包装以后推向市场。
当市场上充斥这样的口号,你还觉得经验就那么重要?
——我们没有狭隘的经验主义;
——我们的创想与天空一样广阔;
——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我们更加努力。
我们的梦想是,每一个职场的新人都能在工作申请表的“优势”一栏填上——“没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