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亚勤:让你有机会影响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8日 15:44  中欧商业评论

  激励不光靠金钱、级别提升。微软给员工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贡献甚至影响世界。这种成就感是别处很难替代的,这是高层次的激励。

  文·李杨

  乐在工作

  CBR:面对进入微软的新人,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张亚勤(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我从来不告诉他们,你几年后可以提升到怎样的程度。每一个刚刚进来的人有两种可能:成为优秀的技术专家,或者成为优秀的经理人。我说的是:首先,你要喜欢这件事,要乐在其中。要这样想,假如公司不付你钱,你也能很高兴地做这件事,这才叫乐在其中;现在你很开心,公司还给很高的报酬。

  其次,在中国,你们有无限的潜力和机会,没有天花板。每个人都可以做得比我好。若干年之后,都有可能做到全球副总裁。中国在全球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团队越来越大,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另外,你的发展不一定非要在微软。在微软充分学习、充分贡献。多年之后你可以去开自己的公司,也可以到国企去,都挺好。亚洲工程院成立一周年的时候,我写了篇文章,希望这里是中国企业CTO (首席技术官)的摇篮,给国内企业培养人才,包括去国内外的大学做教授,都是好事。

  CBR:在您看来,微软员工有哪些共同点?

  张亚勤:无论中国团队还是总部团队,无论是做管理的,还是做研究、开发或者市场销售的,微软的员工都很简单、聪明,而且有激情。来了微软之后,从沟通到思维方式,大家都相当透明、简单;微软员工都很聪明,智商很高;也都很有激情,喜欢自己从事的产业。

  让你有机会影响世界

  CBR:企业会对员工有怎样的安排?

  张亚勤:人事方面有一系列的机制。从股票、每年工资的提升,到级别的提升。我们有Career Stage Planning(职业发展规划),由个人和他的老板来共同制定。有的人可能考虑将来自己要出去开公司,这都可以,大家开诚布公地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

  CBR:在各类激励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亚勤:激励不光靠金钱、级别提升。微软给员工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贡献甚至影响世界。这种成就感是别处很难替代的。这是高层次的激励。

  微软的研究人员希望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影响;开发人员希望做的Feature(功能)、写的代码能进入Windows、Office、服务器产品,能对全球用户产生影响。

  微软的独特之处在于,如果我们有非常好的技术,能够很快进入产品为大家使用。Windows 在全球有4亿多人在使用,Office有5亿多人在使用。这样,你做的东西有很多人能看到。相比之下,在有些企业,好不容易做成产品上市,可能只卖个几千、几万套。由于微软的通用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大的份额,对用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样员工就有了成就感。

  我在管研究院、招聘人才的时候,经常说:“要想出名,可以到麻省理工学院做教授;要想改变世界,请到微软研究院来。”在工程院、产品部门,员工最喜欢的是自己做的东西被大家使用。亲戚、朋友聚会时可以打开Windows,“炫耀”自己开发了哪一块。

  CBR:在您看来,微软的薪酬制度有何特点?员工由此感受自己与企业是什么关系?

  张亚勤:微软有成熟的成果评估机制。跨部门,把短期和长期因素放在一起考虑。如果按照部门来衡量就有问题,大家不会跨部门合作,不愿意冒风险。

  微软对员工的回报是长期的。比如说,副总裁以上的最高层原来用期权,近年来改成直接用股票的形式。可能90%的收入来自股票收入。这样一来,公司股价上涨,大家持有的股票价值也往上涨;Bonus(奖金)由部门、整个公司的两部分组成。公司成功、我所在的部门成功,我才能成功。核心思想就是,把公司业绩、部门业绩和个人的收入挂钩。越到上面、你的影响越大,挂钩就越多。

  微软员工普遍有主人公意识。并不觉得自己是打工的,因为自己就是股东。别人说亚勤你怎么还在给微软打工?我说我没有给微软打工,我和盖茨是一样的,只是他股票比我多而已。

  技术核心也要领导力

  CBR:如果在微软一心只做IC(Individual Contributor,个体贡献者),也需要领导力吗?

  张亚勤:不同时期的人会有不同的重心和计划。技术也好,管理也好,发展到最后都是领导者,只是领导不同的东西。IC在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早期的IC可能是一个人在做研究、写程序;资深的IC可能是规划产品的架构师;再高一个层次的IC,可能对产品系列包括整个产业都会有影响,未必每天写代码,可能写的是文章了。

  高层IC虽然不是经理人,也有管理职能,也需要有领导力。他手下可以有人,可以没有人,但他影响很大。领导力只是不体现在分配人、资源,而是定义发展方向。比如在Windows Mobile里定义一个64位的安全模型,这可能就把一个产品系列给定义了,影响力也很大。

  他也需要跟人谈话,只不过谈的是技术。这也是领导力。IC与经理人的领导力,在思维方式、沟通上有区别。后者管理有形的资源,前者管理的是无形的资源。

  CBR:您接触过很多本土企业,对其IC的管理有何建议?

  张亚勤:不必把有志于技术工作的IC变成行政意义上的管理者。国内企业往往给优秀的IC一个“官位”、带很多人。但是优秀的IC有好的技术洞察力,未必能管理好资源、团队。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有产品的感觉、学术的造诣,不代表能管理人、管理进度。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