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探寻城市公共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 22:13  《中国投资》

  文/本刊记者  刘斯斯

  米歇尔·康·阿克曼,德国汉学家、歌德学院(中国)现任总院长、“德中同行”项目总监,前后一共在中国渡过了14年的光阴。这位高大和善、讲一口京腔汉语的德国先生,为中国在城市化浪潮中日渐丢失的传统感到担忧与惋惜:“我对中国城市变化的速度有一种很复杂的感觉。城市是通过好几百年有时候甚至是好几千年时间才发展起来的,不能在10年之内就把一个城市的结构全都破坏了”。     

  歌德学院可谓是德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先锋。阿克曼告诉《中国投资》:“我们把‘德中同行’项目和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紧密对接,希望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议题做出独特的诠释”。

  文化交流重在互动

  《中国投资》:根据目前举办的情况,您认为“德中同行”这个项目是否成功?期间遇到了哪些问题?

  阿克曼:我们这个活动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到现在举办了3站,正好是全部活动的一半。活动一共3年,2007年8月份在南京开始,第二站是重庆,第三站是广州。现在快到第四站沈阳,9、10月份到武汉,最后一站是上海世博会。每一站的活动大约是4-6个星期。

  总地来讲,我觉得活动是成功的。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当地的老百姓喜欢,无论是官方还是普通市民,都喜欢,当时在南京的参加人数按照官方的数字是20万;第二我觉得这个活动带来了一些可以继续的项目。

  在重庆的活动刚举办到第三天就出了汶川地震。不过我们马上就跟重庆市政府一起组织了赈灾义演,筹集到1亿多的捐款。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感动的事情。

  《中国投资》:歌德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德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先锋。中国的孔子学院近年来也崛起得很快,您认为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中国到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阿克曼:好像有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孔子学院之外,还有中国文化传播中心,在巴黎、柏林各有一所。他们的活动也比较全面,包括语言培训、文化交流等。而孔子学院并不是一个中国的机构,而是当地的机构。在德国可能有7、8所孔子学院,大多是德国大学举办的。比如一个德国的大学,愿意成立一个教汉语的中心,可以向中国的汉办申请使用“孔子学院”的名字,汉办批了后,可以拿到一些经费,中方还会派一位老师。但机构是纯粹的德国机构,主要目的是教汉语,主要经费来源是学费。

  在文化交流方面,每一个国家都不一样。不过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中国对于这种对外文化交流的经验还比较少。过去这种交流是非常官方的,两国政府签个合同,然后就派一个杂技团或者京剧团等文化团体来演出,我们觉得这甚至不算一种真正的交流。真正的交流是一种对话、一种互动的接触。“德中同行”的活动里几乎没有一项单独德国或者中国的项目,90%以上都是共同举办的。比如我们为沈阳开幕式排练的德国著名剧作家毕西纳的讽刺喜剧《莱昂瑟与莱娜》,在中国是首演,但是我们找的是中国的剧团和导演,我认为这样能促成一种对话。

  城市空间与市民生活

  《中国投资》:您本人亲自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迁,让您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

  阿克曼:跟别人一样,第一个感触是速度,有时候这个速度也比较可怕。人在几年之内,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已经都变了。我有时候也佩服中国人能够接受这么一种速度。

  现在中国的城市一模一样,我到了一个地方,如果人家不告诉我,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儿。所以我对这种变化有一种很复杂的感觉。我们刚刚出了一本书,叫《北京跑酷》,是歌德学院20周年送给北京的礼物。它的内容是我们跟人合作在5个北京的小区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让大家开始理解城市结构是一个非常活的东西,不能紧紧依靠抽象的理论来发展。这一地区的人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愿望,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然后再慢慢地改。

  《中国投资》:那么您认为一座比较理想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欧洲城市可以提供给我们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阿克曼:我们这次“德中同行”的一个大题目,就是公共场地建设。任何一个城市,需要一个不属于公司不属于商场而属于市民的场地,在西方大城市就是广场。广场就是一个让市民觉得“这是我的地方”,是一个市民愿意待、聊天、交朋友的地方。假如从商业角度来讲,这么一个地方是浪费,因为挣不了钱。所以中国现在类似的地方都是购物中心,没有一个属于全市民的地方。这会损坏一个市民对于其所在城市的归属感。加上现在中国城市移民很多,他本来就不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人,只是一个工作挣钱的地方。由此他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就会很淡,根本不会考虑什么环境保护或者破坏不破坏的问题。

  城市的公共空间或许在人的整个生活中并不占据主要地位,但是有时候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代表了城市文化的精神。我们在南京开始活动,好多人反映以前根本没有想到可以利用这个地方做出这样的活动,好像这个地方变了,但实际上我们没有改变什么。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北京有很多老百姓自己给自己制造公共空间。多年以前在北京喝茶喝水的地方根本没有,现在哪儿都有。这个并不是城市规划决定的,而是老百姓自己有这样的需要,他们把马路变成公共空间,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歌德学院

  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借助由歌德学院、歌德中心、文化机构、阅览室以及语言学习及考试中心构成的网络,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并从事对外文化和教育交流的工作。同时,它也是公共以及私人文化机构、德国各联邦州和经济团体的合作伙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