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物流寒冬中的变革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 16:11  《中国投资》
物流寒冬中的变革机遇
《中国投资》2009年第6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物流寒冬中的变革机遇

  文/王杰义

  随着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寒冬”的逐步加深,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领域的物流产业,所受到的影响也正日益加剧。因上游制造企业减产带来的运量萎缩,直接造成2008年物流行业总体上的各指标增幅呈现较为显著的下降。据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尽管200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9.9万亿元,然而其增幅同比下降达6.7%,同时,物流业增加值和社会物流总费用两项的增幅也分别同比下降4.5%和4.4%。在物流行业内部,众多中小企业也是艰难维系,毛利率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和半亏损式破产。

  就在物流产业寒冬逐渐显现之时,作为最后一个国字号的振兴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它也是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唯一一个服务领域的产业规划。物流业是连接制造和消费的特殊产业领域,《规划》中特别提出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九大重点工程。在3月26日,发改委会同工信部等33个部门以及3个相关协会召开会议,具体落实和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业界普遍希望本《规划》及后续细则的出台能对物流业调整振兴,甚至是对制造业的带动起积极作用。

  《规划》旨在加速物流产业变革

  在位于物流产业前端制造业生产萎缩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优胜劣汰、洗牌、重组将是物流寒冬带来的必然结果。《规划》也将“调整”作为了“振兴”的前提,可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规划》实施阶段的到来,物流产业的变革即将全面展开。

  首先,《规划》着眼于结构变革。

  在《规划》框架所涉及的内容中,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是将现有物流市场的丰富性和物流产业关联性扩大的举措。基于这些改革方向的物流产业发展,迫切要求市场中一方面出现更具实力和整合性更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另一方面出现专业化程度更高、服务领域更为聚焦的专业物流企业(如食品、药品、农产品、危险化学品等),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物流产业现有的体系和结构。

  其次,《规划》着眼于技术创新。

  将物流信息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科技攻关等列为发展重点,体现了《规划》要求中国物流产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要提升科技含量,通过科技发展拓展物流发展空间,提升物流效率,从而满足更新更快的物流需求。“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信息化为主线”也是落实和推进《规划》的基本要求。信息化的快车已经让物流业尝到了技术创新的甜头,而基于各方面科技的新成果也必将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第三,《规划》着眼于服务提升。

  作为服务行业,物流产业连接生产和消费两个重要环节,而其服务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规划》中所提出的物流标准化建设以及城乡物流体系发展,都是对物流服务提升的重要要求。业内有专家评价当前物流瓶颈是“最后一公里”,认为中国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建立,这是物流服务要解决的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问题。赛迪顾问认为将完善物流服务作为物流业发展变革中的紧迫任务,提升物流标准化建设是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要点所在。

  第四,《规划》着眼于长远发展。

  之所以说物流《规划》主要是着眼于长期的布局和发展,是因为物流业发展本身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受益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更大物流需求。而当前这个时间点提出这一《规划》,可以说是从物流发展的角度为经济发展预先做好准备,颇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战略眼光。

  《规划》将促进物流产业的整体提升

  考虑到我国物流行业的现状和全球发展趋势,赛迪顾问分析认为,《规划》将直接促进产业从技术水平和服务方式上的整体提升。

  在当前物流产业结构方式上,从赛迪顾问的数据看,2008年中国物流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交通运输占比居于绝对优势,而仓储、加工、包装等相关环节的投资仅占到7.3%,相比美国、日本等国家的15%—20%,中国物流产业结构问题在于仅仅聚焦于运输环节,整体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端的阶段,没有真正形成综合性、全局性和一体化的物流产业发展体系。

  延续了《2008—2015年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的规划强调了物流产业的整体性,如《规划》重点工程中的物流园区建设本身就是促进物流业整体性的一个有效方式。物流园区整合了诸多生产后环节(如仓储、加工、转运、配送、分拨、展示等),这些环节是物流产业链整体中的重要部分,物流园区的建立,对提高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的意义重大。

  赛迪顾问研究认为国内外物流园区可以划分为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园区两类,前者以现代化、多功能、社会化、大规模为主要特征;后者则以专业化、现代化为主要特征。而两者共同点就是拓展了物流的运输功能,并通过园区产业集聚将物流产业链有效和充分地延伸。通过物流园区建设不断完善物流产业结构,整体提升物流产业层次和水平,将是《规划》给物流寒冬带来的最好发展信号。

  物流业度过经济寒冬的几点建议

  基于对《规划》政策的解读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环境、特点和趋势的分析,赛迪顾问建议物流业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发展,从而度过经济寒冬,迎接发展春天。

  第一,加强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意义重大。从国家层面,确立物流产业的发展地位,加大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从企业层面,在当前的经济“寒冬”中物流企业应一方面加强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审慎分析制造业实际物流需求,同时对一些行业的特殊要求予以充分重视,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合理预测未来物流发展的需求,提前完善企业自身物流能力和水平,满足发展需要。

  第二,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整体物流效率。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无论对整个国家的物流产业发展,还是对具体企业的物流效率提升,都是有效的着力点。通过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有效发展现代物流,形成物流体系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另外,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可以直接提升用户的物流体验,对物流企业良好形象和口碑的建立也有直接和明显的作用。

  第三,以产业集聚为思想指导完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

  物流园区的建设应该按照产业集聚的指导思想,充分分析物流发展的运输、包装、转运、展示、通关等各个环节,合理有效发挥物流园区的作用。同时,通过区域性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区域物流枢纽,服务城乡物流需求。

  第四,注重物流业非运输部分的服务能力拓展和提升,增加物流服务的附加值。

  改变当前物流体系中的运输环节“一业独大”的局面,从各个角度发现物流产业的价值所在,拓展物流服务范围,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注重物流重点工程建设,将成为加速物流业发展的有效抓手。(作者:赛迪顾问副总裁)

  物流节点城市全面布局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了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目前,这些城市掀起了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浪潮。一些节点城市已经开始制定目标和措施,促进当地物流业的发展。本刊特选编部分城市和省份的相关措施和物流业发展概况,以提供借鉴。

  宁波:做大做强物流业

  “物流业是宁波市的优势产业,也是服务业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宁波物流业发展迅速”。宁波市发改委主任、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仁洲说,2008年宁波市社会物流需求继续扩大,物流总额超过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同时,宁波市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公共信息平台不断完善,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物流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下一步,宁波市将加快物流业发展,建设交通集疏运网络,促进多式联运;建设第四方物流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服务水平;加快物流平台和基地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发展口岸贸易和物流外包,培育物流市场;加强开放、合作,促进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预计今年宁波市物流业增加值将超过450亿元。

  青岛:打造东北亚航运中心

  “青岛物流业迎来发展东风”, 青岛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说,《规划》把青岛列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对于促进青岛市物流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致力于打造东北亚航运中心的青岛而言,其意义更为深远。

  2月份青岛交通委出台了《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意见》,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要求,建设以海港物流为龙头、空港物流为突破、陆路物流为支撑的物流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以青岛为中心的中日韩区域国际物流网络,重点支持国际知名跨国物流企业在青岛市发展,促进本土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合资合作。

  根据《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意见》,青岛将重点推进胶州湾陆路物流系统建设,申请建设陆路集装箱运输口岸,形成半岛铁路集装箱集疏运枢纽站,为山东半岛港口集装箱与内陆海铁联运发展服务。“加快建设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争取2010年完工并投产使用”,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说。根据规划,2012年开行的集装箱班列达到24对,将有效推动“公铁联运”快速发展。

  同时,畅通内地与口岸间的货运通道,增加集装箱“五定”班列,构建方便快捷的物流运输网络,拓展沿黄流域、中西部地区货源腹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货源转由青岛进出口。

  青岛市的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现代物流业成为全市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9.4%上升到12.5%,使现代物流业影响力和服务功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重庆:发展“一基地四港区”

  近日,重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把重庆列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对于促进重庆市物流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重庆正致力于打造内陆开放型高地、长江上游交通枢纽。

  目前,重庆市已制定了“一基地四港区”集装箱物流发展规划。按此规划,重庆主城将建设一个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物流枢纽。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涉及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团结村铁路)、寸滩港区、果园港区、黄磏港区和东港(茶园)港区,建成后将形成每年铁路200万标箱、水路600万标箱的集装箱运输能力,并分别设置堆场、后方物流区和必要的市场用地。

  “一基地四港区”集装箱物流枢纽建成后,以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为原点,至黄磏港区物流枢纽沿线将形成主城南北物流通道,至寸滩、果园与东港港区物流枢纽将形成主城东西物流通道。

  “一基地四港区”还将成为重庆市对接国内九大重要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主枢纽,充当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的“主核”。

  郑州:借外脑发展物流业

  河南省发改委经贸处处长张春才透露,目前两家顶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正在调研、设计“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战略暨规划布局”。

  据了解,这两家公司分别是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和科尔尼(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2月底,由这两家公司承担的咨询项目已正式启动。据称,两家公司项目组正按照各自计划调研、设计,将分别提交方案。

  郑州市政府已选择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要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基本构建起国际物流节点和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并在2013年初步完成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长沙:打造金霞物流园

  长沙被国务院定位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之后,《湖南省物流业振兴规划》也已初步拟订。湖南省物流园区龙头的金霞物流园目前正申报全国物流示范园区,力争打造全省一流的综合服务性物流园区。

  金霞物流园内有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长沙出口加工区、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长沙新港、长沙联运中心、湖南金霞现代物流园信息中心,规模庞大,发展迅猛。

  据初步估算,湖南省去年物流总费用达2120亿元,目前企业约2.6万家,从业人员达120万人。

  宁夏:年内启动节点城市建设

  宁夏交通运输厅表示,宁夏将建立和完善多种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到2012年基本建成以银川为枢纽,中卫、宁东、海原新区为节点的现代物流布局。

  据介绍,宁夏将结合银川铁路枢纽改造、空港物流项目、惠农陆路口岸建设和银川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年内启动银川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到2012年全区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21.6%降低到18%左右,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宁夏新兴产业。

  什么是物流节点

  广义的物流节点是指所有进行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包括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公共仓库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网络中的物流节点对优化整个物流网络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