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瑞银执行董事李玉云:家族接班规划沟通极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5日 17:08  《中国商界》杂志

  李玉云认为,其实很多时候,家族建立和共同分享的价值观,才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家族生意反而成为一种工具,是体现和贯彻“正直”、“勤俭”和“孝顺”等家族价值观的平台。

  文/慧婷

  谈到家族企业,脑海中或许就会浮现:严肃的第一代创办人手握实权,在家族和家族生意中高高在上,地位不容质疑;第二代接手后不敢忤逆不孝,因此在做决定时非常踌躇,甚至考虑是否要接手家族企业。

  负责家族咨询服务的瑞士银行(UBS)执行董事李玉云听到这样的“假设”时,开始神秘地微笑,并告诉记者,有时候事实刚好相反,两代家族成员之间不谈接班人选规划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爱在心里口难开”。

  李玉云说,她在不同的时间接触了同一个家族的两代人,两代人给的答案,让她感到非常震撼。

  “年轻的一代表示,希望父母能告诉他们,对他们有什么样的要求和期许,但在面对父母时,他们却难以启齿。在另一方面,父母一代则告诉我,多么希望孩子能加入家族企业,但却不希望孩子认为这是他们的义务,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两代人之间因为深爱对方,却让接班人选规划(succession planning)这个重要的课题,一直无法在家族的对话中浮现。

  李玉云说,由此可见,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瑞银的家族咨询服务就提供了一个让两代人沟通的平台,她也发现,当面对有相同经历的同侪时,家族成员比较能敞开心房交流。

  以家族企业来说,生意上的需要、家族的价值观和个人的财富总是紧密地牵扯在一起,几乎是互相缠绕的。

  李玉云说,瑞银扮演的角色,不是帮创办人指定谁才是最适合的接班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如家庭监管(family governance)、慈善事业和遗产规划等,来协助这些富裕家族和企业。除此之外,瑞银也举办过有关如何管理家族财富的讲座,让同侪间互相学习,并协助两代之间沟通。

  她表示,更重要的是,瑞银会与这些家族合作,为这些家族制定适用于不同家族之间的愿景、价值观和家庭监管架构。

  第二代怎样参与家族企业

  在亚洲,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的财富转移正逐渐普遍。家族企业也开始重视业务的延续性和在什么阶段引进第二代成员接手或让家族其他成员参与,但同时又不失掉主导权。

  李玉云说,其实很多时候,家族建立和共同分享的价值观,才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家族生意反而成为一种工具,是体现和贯彻“正直”、“勤俭”和“孝顺”等家族价值观的平台。但要是家族企业或资产被脱售时,就会出现家族身份的认同危机,家族成员之间或许也会逐渐疏离。

  至于什么时候才是让第二代参与家族企业的最佳时间呢?

  李玉云认为:“有些创办人或甚至是年轻一代,反而希望先到外头闯荡,在其他公司的经验中学习,虽在外头犯错但也能借此磨炼,若能爬上高位,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并非依靠血缘关系,因此就能增加自信心。”

  一些年轻一代认为,若一开始工作就到家族企业,就算是从最低阶层做起,就因为是“太子爷”,害怕犯错,让父亲丢脸,会畏首畏尾。同时,其他职员或许也会尽量帮忙,有错误也不敢指正。

  但李玉云认为,这其实也是有风险的。若一开始就没有说明白,这些在外头闯荡的孩子,最终不一定会“回巢”,导致家族企业面对后继无人的问题。

  而年轻的家族成员其实也能将在外头学习到的知识,用来开拓新的家族业务“旁支”,或为现有的业务增值。

  李玉云举例说,意大利奢华名牌西装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的创办家族,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第一代以织布料起家;第二代改良布料品质,并从英国引进新技术,还为布料打上品牌;第三代则成为西装裁缝,裁剪自己生产的布料,同时开设了一家实验性的零售店;而第四代就将零售店发扬光大,建立连锁店,甚至开始生产女装。

  这样一来,每一代都有贡献,这“所有权”就让他们对家族企业和家族产生很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由于一代代增值,因此,不但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每一代也播了更多的种子,让家族成员能有茂密的树荫,也为后代的成就做了很强的铺垫。

  本地一些家喻户晓的家族企业就包括CYC The Custom Shop(目前已是第三代,从传统量身定制的裁缝,一代代增值,现在不但拥有海外客户群也拥有零售店)和目前从事销售及租赁新旧重型机械、起重机和零件维修等服务的达丰集团。

  若以这些例子来看,“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是否就完全不成立?

  家族企业持续生存需要建立监管制度

  李玉云说,其实你只要过了第三代,家族企业还能维持,那接下来几代能继续经营的几率是很大的。因为,这意味着,家族企业已有一套监管和架构(如决策架构、成立委员会和董事等)存在,能制度化地一代代推行下去。

  她还认为,其实70%的家族企业,在第一代到第二代之间就会因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而遭淘汰。到了第三代,剩下的大约30%企业,由于已到了创办人的孙子辈,要将创办人的“祖讯”正确传达,其实已非常困难。

  随着家族不断扩大,除非家族企业这块大蛋糕也要跟着“膨胀”,否则就不够分,人均财富也会跟着下降。但到了第四代,由于血缘关系已更薄弱(从兄弟变成表兄弟或堂兄弟),因此,制度的建立就变的更重要。

  最近巴克莱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也显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家族企业似乎更能在暴风雨中屹立不倒。对此,李玉云认为,这并非是绝对的,如果家族企业管理得当,当然能走出风暴,但若家族四分五裂,每个人关注的是自己所持有的股份和利益,家族企业又不能像上市公司一样集资,因此也可能在风暴下崩溃瓦解。

  但李玉云也指出,这方面的研究其实不多,所以尚未有定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