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数据 平常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3日 16:27  《董事会》

  文/程实

  导语: 在市场心理的剧烈变化之中,市场行为潜移默化地倾向于善变与非理性,而金融市场飘忽不定的表现正是这种微观主体朝秦暮楚的宏观反映

  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快得令人目不暇接。且看道琼斯指数自年初以来的跌宕起伏:从9034.69点到6547.05点,27.53%的飞流直下仅用了42个交易日;再从6547.05点到8029.62点,22.65%的平步青云也只耗去了27个交易日。好一个浮躁的年代,连股指也迫不及待地上蹿下跳,甚至来不及细细思考究竟该安静地靠向冰和火的哪一边。

  是的,若干年后再回想起这一段疯狂年代,很难想象会在短短几个月里给金融市场或实体经济打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标签。虽然不乏好事者在侃侃而谈“趋势反转”,但绝大多数人都坚信,夹杂在历史洪流之中的这过去的4个多月显然还归属于同一个“危机时代”,同一时代自然只有同一个基调,非冷即热。那么,为何同一个潜在基调之下金融市场的前后表现却南辕北辙?

  原因很简单,趋势是客观的,但“把握趋势”却是主观的,不是风动,不是帆动,而是心动。也许,追根究底,不确定性影响的并非趋势,而是我们对趋势的感知和认识。随意观察我们的周围,人们的心就像秋天的云,捉摸不定,前一秒可能还在为某个指标的下跌黯然神伤,下一秒可能又会因为另一个指标跌得有点少而欢呼雀跃。在市场心理的剧烈变化之中,市场行为潜移默化地倾向于善变与非理性,而金融市场飘忽不定的表现正是这种微观主体朝秦暮楚的宏观反映。

  那么,为何市场心理会如此变化莫测?身处经济数据畅通无阻共享的信息时代,人们阅读和品味信息的某些习惯与方式可能是导致心理波动较为频繁和剧烈的深层原因。

  首先,人们对经济数据的感知和理解可能并不全面。喜新厌旧似乎是人类的本性,面对枯燥而冗杂的数据系列,非专业的市场人士似乎更在意趋势的变化,而非趋势的延续。虽然没有得到严谨的调查验证,但笔者发现,人们似乎有一个习惯,对环比数据的关注要明显大于对同比数据的关注,虽然前者在较长时间序列中可能是一个高频波动的白噪声,但人们往往乐于将其与“触底反弹”或是“见高回落”之类的趋势性词汇相提并论,而忽略同比数据可能包含的大趋势特征。

  其次,人们对经济数据的感知和理解可能容易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经济数据纷繁复杂,尤其是成熟市场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在同一个类别下的指标数量往往多得超出想象。对于非专业的市场人士而言,容易在理解同一现象的不同指标方面出现两种误差:其一,将次要指标的较大变化置于重要指标的较小变化之前,进而在趋势判断上有失偏颇;其二,市场容易将滞后指标的较大变化置于先行指标的较小变化之前,进而在预期未来上出现偏差。

  最后,人们对经济数据的感知和理解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理解和认识本身就属于“主观”范畴,有趣的是,另两种“主观因素”也在影响它:其一,人们的心理很容易受到所谓“预期”的影响,面对一个客观上非常漂亮的数据,人们可能并不喜形于色,原因仅仅是漂亮得“低于预期”,相反,一个“超出预期”的理由足以让人们对丑陋的数据欣喜若狂,但人们往往忘记了,所谓“预期”只不过是人们之前的主观认识罢了,很多情况下,由于之前预期走得过偏,人们对经济数据的后续心理波动又进一步失之偏颇,这似乎像是一个“非理性”的恶性循环,现在的“过于乐观”也许仅仅只是因为之前的“过于悲观”罢了。其二,人们的心理,尤其是非专业人士的心理,很容易受到拥有强劲“话语权”的市场人士的影响,后者或是喜欢吸引眼球而热衷夸大其词的媒体,或是想要影响预期而从中牟利的某些专业人士,这一点并不难理解,这里也无需赘述。

  总之,看数据,似乎需要一点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似乎才是“在不确定性中把握趋势”的真正要义。但关键是,谁又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市场环境中,甘于独守悠然见南山的超脱心境呢?至少,我好像做不到。

  程实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财经专栏作家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