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向鹏
近日听闻,五粮液盼望多年的造车牌照终于拿到手,可以圆多年来的造车梦了。
我对五粮液这次“酒后驾车”不看好,不仅这一次,我一向不看好五粮液的多元化,从要做亚洲一流的制药集团不了了之,到入主华西证券却在股权过户前被叫停,或是投资亿元进军日化市场,还有用100亿元打进IT行业,以及投资上亿元欲成为西南的服装老大。不是我有什么偏见,而是我觉得五粮液的多元化一直不得要领,而且多次多元化尝试后其水平仍没有长进,钱花了,教训一点没买来。这一次五粮液多元化的“自驾游”,其前途同样令人担忧。
首先,五粮液董事长王国春曾激动地声称“汽车制造可能是中国制造业最后一个大蛋糕”,这个判断本身就是误判。其一,除了汽车制造以外,还有大飞机、大型设备、精密仪器、自动化及电子设备等等,都是未来中国制造的大蛋糕;其二,汽车制造蛋糕虽大,留给后来者五粮液的机会在哪里?
第二,为人代工与做自有品牌汽车远不是一回事。造汽车是个高度综合的行业,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关键技术,造出的汽车一定“没有尊严,售价总是比人家便宜,总是被人家低看一眼”(李书福语),这个局面难道是王国春想要的吗?据我所知,五粮液现在至多算有几间汽车零部件加工厂,距离消费者愿意开着“五粮液”牌汽车满街跑的市场美景,差得相当遥远。
第三,新手驾车,多种车型同时要开,难不跑偏。据悉,五粮液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参与整车生产,不仅包括汽车零部件,还将制造越野车、轻卡车、面包车、多功能商务车等多种车型。在一个车型一个细分市场里立足都会相当不容易,更何况一个造车新手一下子要造这么多种新车。
五粮液的多元化凭什么成功?
挑战者、后发者往往在大多数方面不具备与行业内的成熟企业全面抗衡的优势和能力,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个格局,变劣势为优势呢?
答案是:聚焦、聚焦、再聚焦!由专到强,由强变大。
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96%的企业,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的70%以上。这说明,强自专中来,专业更赚钱。
著名的专业多元化公司GE前CEO韦尔奇给出了最简洁的答案:“第一重要的是做第一”。他上任之后对GE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之一便是进行业务重组,他要求GE所经营的产业必须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否则就必须砍掉、关闭或出售!
这是一个专业化与多元化共存的时代。专注专业是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必须做到的,这是多元化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保证。
我真诚地希望在多元化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五粮液,这次能够走出多元化的“鬼打墙”,不仅要重视有形的东西,比如建工厂做加工,更要紧紧抓住看似无形的东西:关键技术、开发能力和品牌运作。
如果做不到这些,五粮液要么继续为大汽车品牌打工,赚点加工费,要么寻找机会向汽车企业参股,掺和一下算了。